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拜年的随想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拜年的随想

2022-03-26 03:05:04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拜年的随想

  在春节习俗中,拜年和年夜饭无疑是两个重头戏了。尤其是拜年,在我们当地习俗中,讲究有很多说道。细想起来,拜年是内外有别的,关系不一样,形式也不同。

  春节之后,拜年仍在持续。“走亲戚”其实也是一种拜年的方式。像姥娘和姑、姨、舅等近亲,春节后要带着礼品去看望,一起吃饭,遇到家里有老人和长辈,也要磕头拜年。至于礼品是什么,根据各家约定俗成的规矩,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主要是老老少少都见上一面,不然的话聚少离多,孩子们都不认识了。正所谓“生的近,不如走得近。”通过各种节日常来常往,以延续亲情,保持较为密切的宗亲关系,这恐怕是走亲戚的最大价值。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习俗,新婚第一年看亲戚,新郎要到宗族长辈那里去拜年。如果带着礼品看望,对方再回看,就视为认亲,这样才有亲戚来往。

  当然,最隆重的仪式,就是大年初一的拜年了。基本做法是,清早要早起,因为老人们根本就睡不着,洗漱完毕,就要给家里老人拜年。如果有爷爷奶奶,长者为先,再给父母拜年。接着,就要给邻居的长辈拜年。在农村的时候,要跑大半个村子,不仅是长辈,同辈年龄大的也要拜年,倒未必是都磕头。凡是磕头的,他们的后辈们要陪同行跪拜礼。现在住居民小区就简化多了,大家一起在小区门口团拜。然后,再有重点地到长辈或者老人那里去拜年。早饭之后,我们还要到城区附近的叔叔伯伯那里去拜年。这些事,我一般都带着孩子去,一定要让孩子经历一下,很多事情说教是没有用的,只有在一起做事,然后全凭他们自己用心体会。

  拜年是一种仪式,做什么不重要,仪式感很重要。在这个仪式中,当然也离不开钱和物。压岁钱就是一种常见的形式,我小的时候叫“压腰”,一两块钱,事后还要收回。那时候条件有限,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现在,条件好了,压岁钱就属于孩子们了。于是,衍生出如何“理财”和“用钱”的问题。让孩子们正确看待金钱,学会合理使用金钱,其实是一门人生大学问,不可不学。金钱是生活的工具、手段之一,而非生活的终极目标,更不是能力和地位的标志,更和人生幸福无关。没有钱就没有生活保障,也没有事业基础,包括我们日常的人情来往,也应该雅俗共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拿点钱或者买些东西,都无可厚非。但是无需攀比和炫耀,也无需形成所谓的规矩,造成经济负担沉重的“人情债”,一切应该随个人心愿和经济条件。这是的确一个难题,这个度也很难把握。一旦把金钱作为炫耀的资本,把金钱作为衡量关系厚薄的标准,人际关系就异化成了交易关系。所以说,贪念心一起,幸福感就全无了。获取和使用金钱是生活常事,手段和观念却是人生大课题,我们应该从孩子小时候抓起。人生的成败、荣辱、福祸和喜怒哀乐,大多和金钱、物质有关。驾驭好了,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驾驭不好,就是“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生就是这么简单和复杂。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活着,哪怕是平淡地活着。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平淡地活着,还能感到很快乐。一个人,能够带走的是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带不走的,都不属于自己。所以说,金钱和物质这些所谓的财富,都是身外之物。这就像我们游山玩水一样,欣赏风景心情愉悦,但是却没办法把看到的一切带走。这些道理,不是我们告诉孩子的,是应该让他们在做事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悟出来。我们的使命就是,带着他们不停地做事情,在孩子们的心田,撒下我们精心筛选的种子。正如柳袁照校长所说:“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老师寻找通往学生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在那里种上善良的、诚实的、希望的、理想的种子,沐浴风雨,长成参天的大树。”

  这,或许就是节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拜年的随想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