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学习困难:是开车的级别,还是开飞机的级别?
1.
因为渴望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我选择了精神分析的道路。当时的我对于未来的规划,是用两年的时间来解决自己的症状和问题,让自己可以过上一个相对轻松稳定的生活,但当我开始操作,已经五年过去了。
原计划两年实际却用了五年时间,这里,我的理解是:无他,唯过度自信而已。
过度自信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之一:我们对于自身知识的准确性有着过度的自信,于是会系统性地高估或者低估某类信息。
这里是有一个很大的自恋在的,我们总会基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可操作性,比如我高估了自己改变的节奏,然后我也经常会低估自己瘦身的能力或其他的能力。
2.
从每周3次个人分析到每周5次
在我一开始接触精神分析的时候,就是看着曾奇峰的初级视频,我被深深地触动了,于是快速地报名了那一年的爬椅子课程,与此同时我选择了高频的个人体验——每周三次的个人分析。
除此之外我还参加了很多专业的理论学习课程,当时的我,对于未来的设想就是:一年后,当爬椅子课程结束的时候,我就可以做一个心理咨询师了。
但其实并没有。
不仅如此,我变得更加地焦虑与困惑,但因为对于自己的判断,对于精神分析有着过度的信心,于是我加大投入——报名了“双Z舞动治疗”,我想如果有一个疗愈性的课程,我应该可以脱胎换骨了吧。
但其实并没有。
不可否认参与课程给我带来了一些改变,但是离我所期待的状态,依然是非常遥远的,但是就伴随着这个“过度自信”,我继续加大投入,不仅报名了第二季的传播师课程,并且加大了我的分析频率——一周三次调整为一周五次的个人分析。
又一年过去了,这时候我才开始看见自己的变化——五年过去了,我终于抵达了自己一开始所期待的状态。
在面对来访者和学员的过程中,我也经常会遇见这样的“过度自信”。
“我想最多三四次的咨询,我就可以搞定自己的问题了。”
“这一期的课程结束了,我就会焕然一新了。”
“我懂了啊,这些地方我都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应该很快就可以轻松了。”
然后“懂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样的话语会不停地冒出来。
当我听见这些话,会有很大的难受:觉得这一生是懂道理就可以过好的——恰恰是我们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
“你是如何理解你此刻要去面对的困难的?它们是一个简单的走路散步,还是一个需要学习训练的开车技能,又或者这会是一个开飞机级别的困难呢?”我问,“如果你觉得这只是像走路散步一样的难度,那么你会觉得自己并不需要求助,但是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开飞机的级别的困难,那么你可能就会给自己更多的时间,也会更自己找更专业的老师,去展开一个专业的学习训练。”
我们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来判断我们此刻所面临的困难,然后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当你在面对人生的困难甚至是苦难时,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难度的挑战呢?
3.
学精神分析是开车的级别还是开飞机的级别
当我一开始学习的时候,我觉得它应该是一个“学习开车”级别的难度,于是给自己安排了两年的时间,这里其实是有“过度自信”在的,于是每当我觉得我可以抵达目标的时候,现实又告诉我这只是开始。
每当我难受于“两年过去了,但是我并没有多少改变”时,相比去说“曾奇峰这个课效果很差”“我的高频率的精神分析效果很差”,我选择了去告诉自己:“人生总是困难的,我要有耐心,我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然后我才看见了关于面对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的生命难题,这是一个“开飞机”级别的难度——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精力,更多的投入。
我们期待选择精神分析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与原生家庭有一个和解,让我们与伴侣或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关系,但是这个“选择”并不是一个结果,恰恰只是一个开始,而这条路上,当我们越“过度自信”,那么就越容易被现实的困难所打击到。
这些打击有时是让人破碎的,但是恰恰是这样的打击,使我们从过度自信的判断,回到了倾向于现实的判断。——如果我不曾在这里受到挫败,我也不能更加清晰地看见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我们必然活在自己的“过度自信”中,只是,你可以选择让它把你带到哪里呢?
RECOMMEND推荐阅读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