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六一儿童节杂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六一儿童节杂感

2019-08-22 07:23:55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六一儿童节杂感

  我的时间也没有浪费,有很多时候会找到很多同感,甚至会想什么问题,就会碰到什么样的文章大千世界总是有很多我们想不明白解释清楚事情碎片阅读,是生活常态。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家长的阅读写作,我们一直在关注激励。这是我的一份责任良心

  六一是什么?东北的一个老师说,是一群童心未泯的人,过一个快乐儿童节。一位家长好友说,我们一天放弃了其它课程,叶贴画展览结束后,在广场一直玩到10点多。久违的感觉人间烟火可惜的是,我给学校帮忙收拾东西时,没发觉把孩子体验的“国画”弄丢了。孩子很失落,我一直给她道歉,任她发泄情绪同时也让她面对已经发生事实,最后终于释怀

  昨天,我们急急忙忙组织了一次研学活动,是市委宣传部安排,滕州日报社陈庆彬主任奖励给我们的免费活动。晚上临时组织报名,到了昨天清早大巴车还有几个空位,我就让几位家长同行了。我还特别提醒家长:请大家转变角色,看好所有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看好自己的孩子。家长们做得很好,我们参观酿造厂、听了人民币防骗报告,一上午的研学很圆满。当时在家长群里,有几位家长很纠结,想去研学,又有培训课程要上,很遗憾不能参加研学了。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的校外培训质量很差,甚至是无效的。当然,如果是必须要学的培训项目,也不能间断。现在都在讲课程,“课程”名字一样的,效果差异很大,有时还是真假难辨的。

  今天清早,在滕州教育云,我看到刘哲源妈妈、刘梓涵妈妈都分享了文章,一年级的唐浩荃和唐浩荃妈妈都分享了文章,张静宜分享了研学报告。刘哲源妈妈谈到了班级小报,我非常欣赏,想要一份学习一下。于祥茂盛长发表了文章《今年的六一有点不一样》,但是我打不开,就没有看。

  大家都忙忙碌碌,核心其实是为了孩子。昨天下午在龙泉广场,我和几个家长一直在讨论到很晚,都是教育的话题。他们还一起帮着把学校的物品收拾好,真的是令人感动。无论是我校学习成果博览会,还是这次叶贴画+课程展示,我校家长的参与都是一个亮点,尤其是我们家长爱心志愿者的红马甲,格外引人注目。教育离开了家长的参与,一定是不完全的。我们的这种家校合育的做法,最大程度接近了真教育。

  我校的叶贴画,为什么要有一个加号?那就是我们的目标不是一个简单的手工作品。学生讲解员邵敬耕告诉我,他发现叶贴画有很多优点,比如,门槛很低,人人都可以学;材质工具普通安全常见;可以与生活化写作结合起来等。我告诉他,叶贴画的最大特点启发思考,就像他自己想到这么多,就是认真思考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我与教育局美术教研员刘延艺老师交流,就谈到叶贴画可以向所有学科拓展,他非常看好我们的叶贴画课程。市教育和体育局刘金山局长下午又到展览现场看看,在我校展区看了老长时间,很有兴致。学生邵敬耕、张凯露,还有一些家长等,纷纷都作了介绍,我向刘局长介绍的要点是,叶贴画+课程是一个系统的学习项目,优点是启发思维,利于创新,是全学科学习,而且这个学习项目非常适合家长一起参与。他非常赞成我的观点,我承诺把张凯露新制作的叶贴画送给他一幅,他很高兴

  在我校的庆六一艺术展演活动上,我只说了两句话:一是六一节的来历,二是我们的节日,共同欢呼节日快乐。其实,我的真意是这样的:

  我们的节日,不是儿童自己的节日。多年以来,大家都把六一儿童节看成是孩子们的节日。于是我们居高临下地“献爱心,搞慰问活动”,煞有介事地“看演出,搞评比活动”。在貌似隆重的节日庆祝活动中,孩子们是被绑架的,何谈快乐?再加上一些所谓比赛,只能让不少孩子变得灰溜溜。我一直坚持要求,人人有参与的机会。不是说人人可以参加艺术展演,但是观众演员都应该同样对待,而且人人可以有不同的展示项目。特别是在班级,一定要给每一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更多的是淡化评比的味道,多一些汇演、展演、展示、联欢等,让大家都有事做。你会做作品,我帮你介绍和推介;你会演讲,我帮你做道具设计……世界真面目多样性需要各种各样人才,不需要整齐划一,不需要齐头并进。

  我上午带着学生去研学,下午又到广场参加我们的课程展示,一天的时间既紧张,真感到有些累,但是我心里有些许安慰:我们终于做了一些让孩子们高兴的事。六一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节日,也是我们成人的一种生活,我们已经无法回到童年,但是可以和孩子一起享受童年的快乐。我觉得,这才是六一的真正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六一儿童节杂感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