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动不如行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心动不如行动

2019-09-04 11:53:37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动不如行动

  教师行动研究具体包括三个要素:教师学习、教师行动、教师发表。其中教师学习包括教师拜师,教师阅读、教师研修。就拜师来说,我曾听说过以“玩”课而闻名的严丽萍老师招徒,广东的谢立清老师拜于永正为师。我们多数老师无缘师从于这些专家名师,但只要心中有师,身边的老师皆可为吾师,只不过是少了一种拜师仪式罢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向他人请教,听他人的课这种学习方式或许更符合我们的实际

  另外,我认为拜书为师也是不错选择。闫学老师写了一本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单从题目上看就可以知道闫学老师已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从中学到了为师之道。我们呢,不也是从阅读中学到许多东西吗?那些书不都是我们的良师吗?阅读,陶继新老师称之为“众妙之门”,的确如此,从刘老师推荐的干国祥老师的《我的阅读史》中,我读出了阅读给甘老师带来了什么。特别是甘老师对国内外教育理论的阅读,彻底颠覆了他的思想,他不停地追问自身,不停地否定自身,甚至否定过去的成绩,过去的精彩。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能够站在较高的位置上俯视自己的教育教学,甚至是中国的教育。

  甘老师的故事给我震撼,给我警醒。我也曾为自己取得了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今天看来,成绩的取得是因为一些自以为高明的小技巧,还有一些拙劣方法根本算不上什么。我确实也不过是以自己为原型在教书,以自己为原型的教书必然目光短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始终走不出自己的圈子,当然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当我开始行动的时侯,却发现自己确确实实站在旷野上。”正如甘老师所言,当我面对课堂上的一些事情时,当我想做些什么的时候,我竟发现即使搜肠刮肚也毫无办法,只有呆呆地发愣,暗暗地苦恼。在知识海洋中,我甚至连沧海之一粟也没有。因此只有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行走,不停地否定自我。希望借助阅读的力量,带给我智慧,也希望以书为师,让我进入众妙之门。

  一谈起教师的行动研究,会觉得这个命题很大,那是教研室的事,不是教师的事,因此很少自觉地行动。“真正的行动研究一定是老师自己的课题,是老师自己在课堂里面发现的问题。”由此看来,行动研究是老师自己的事,离我们并不遥远,并不可怕,它不是高高在上,它就在我们身边。广东的邓倩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写日记坚持不懈地去做,令人佩服。回想自己也曾心血来潮,和学生一起写日记,但终究惰性战胜了意志力无功而返。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行动研究并不难,只要我们去做,行动是最重要的。

  “教师一定要发表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发表很重要,只有你发表之后才能够得到别的读者公开赞赏或者批评。”关于教师发表,刘老师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对于博客发表我一直很茫然。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有时写些东西却又不相信自己,不知道应该不应该发表;有时下决心发表了,却又后悔不迭,缺少了那份勇气。发表什么呢?我曾经是那样的头痛,经刘老师指点,我明白了,简单的说有三种:读后感观后感、做后感,也就是说无论是读、观、做都要写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达到发表的意义

  教师学习、行动、发表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所以在学习了刘良华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后,不免有些心动:学了之后的收获感受是否也应该拿到博客上晒一下,不管是赞赏还是批评总归是有好处的。但是心里明白得很:只有心动不行,总得要行动,否则学得再多也是徒然。地球人都知道——心动不如行动。

  于是,不敢怠慢,马上行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心动不如行动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