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卢凯彤,你变成天上的星星了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卢凯彤,你变成天上的星星了吗?

2019-09-23 01:00:23 作者:Rango 来源:我要WhatYouNeed 阅读:载入中…

卢凯彤,你变成天上的星星了吗?

  八月底,我去香港看了一场“主角缺席”的音乐会演出初衷,是为了纪念去年坠楼离世歌手卢凯彤。

  虽然你可能还没有听过她的名字。 但我想,大家仍可通过她留下的音乐美丽,去看到世界更多,理解自己更多。 随年龄增长离开我们的人将越来越多。可能是家人,也可能是偶像。 面对漫长的告别,愿我们都能更从容。 卢凯彤,你好吗 ? “ 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 .”  ( 我宁愿化作灰烬也不愿随波逐流 ) 这句话,是在去看你的纪念演出时,无意间瞥到的街头涂鸦。 尘归尘,土归土。转眼,你离开我们已一年有多。 在你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敢听你的音乐。为了避免过多看到你的名字,甚至杜绝掉了部分社交网络。 这几年,看着你挣扎生活流中。走过躁郁症、在演唱会上剃短头发纹身公开性向,自费出一张能 express 自己的唱片...... 捱的如此鲜活,很累了吧? 可说实话,我依旧无法接受你的坠楼离世。 比起带着刻板想象明星,你更像一个与我共同生活在当下的同路人。还记得去年跨年夜,我小心翼翼地点开了你的一首歌。 借着几分酒意,我在朋友面前放肆大哭。生命流向前,你却真的只能停留在过去的节点上。 逝者本身,不需要以任何形式花样去哀悼,需要的,是生者原本以为,对你的追思,更偏于私人情感。 但在充满集体回忆的纪念演出中,所有夹带着情绪品味的回忆,终于走向了充满爱与共鸣回音室。 临行前,我往包里多塞了盒纸巾。 同行的朋友说,希望可以有你 1:1 的人形娃娃,这样就能好好抱抱你。 展馆灯光很暗,四面墙上,挂满了你各个时期照片。 你从来都不是一个“听话”的女生吧。 15 岁那年,你离开学校,以 at17 乐队成员身份正式出道,用“一人一吉他”的姿态唱着青春期的躁动与反叛。 其实你不仅弹得一手好吉他,会考成绩不错。 为了专心做音乐,你放弃了一些更容易选择。 这奋不顾身勇气,绝不多见。 展览上,一张挂着婴儿稚气未脱的照片代表着那个时期的你。 纯粹的自我,使你无需大公司精心包装便在人前闪闪发光。 这份珍贵,不仅为渐渐式微的香港乐坛贡献了青春力量,也隔着千里传到了我的耳机。 科技真是神奇,这让两个原本无关的人在一刹那有了交汇。 2010 年,at17 暂时解散,乐队成员各自发展。那年,我 16 岁,念高中。 也是在这一年,我开始接触到你的音乐。 在当时还有卖音像制品新华书店里,我买了人生中第一张广东歌专辑,属于 at17 的《变变变》。 这是你们的第三张专辑。封套上,是半张模糊,看不清表情的脸。 真是个“变变变”的年纪聪明才华总是容易耗尽,而成长,又注定着甜蜜残酷。 单飞后的你没有继续当歌手,转去做歌手背后的吉他手,跟着跑了一个又一个 Tour 。 在躁动的 16 岁,我也隐约开始摸到自己的变化,不仅是功课成绩,还是内在表象。 在一贯擅长的学习上,我开始变得迟钝课堂上的字母数字突然变得陌生。长的一行都写不下的公式和怎么都记不清楚的历史朝代就像一场噩梦。 面对越来越复杂知识,我没有及时切换频道,抱着一种极侥幸的心态,希望能靠往日的小聪明过关。 这样的态度,使我的成绩直线下滑。在一次突击数学考试上,我甚至以 26 分的成绩迎来了人生中首次倒数第一。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这也是“性向意识”开始觉醒的年纪。 没有人教我,没有被什么影响,很自然地,我暗恋了一位班上的同性。 这比早恋难以启齿千倍。 在那个年纪,这样的自省思考,注定孤独无解,让我压抑。 成绩下滑与性向的顿悟使我与同龄人产生距离,这让我害怕学校。 那段时间课本变成最大的敌人,耳机是最好的朋友。 午休时,我总爱把耳机线藏在宽宽的校服里,趴在桌上,喜欢的歌,一首首随机播放。 这使我安心。 藏在 iPod 里最喜欢听的一首歌,便是来自《变变变》这张专辑里的《无家想归》。 “我想出走,但总会回头,回到每一次阴森记忆,像受伤的狗。” 你在里面自弹自唱,终于不再是那个只懂唱甜歌的小女孩。 歌里,浓烈悲伤控诉倔强混合丝丝入扣。 与之前青春活泼形象大为不同, 你孤独地遗世独立。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你真正的声音。在安静又不缺力量的旋律里,我好像不那么害怕自己的不同了。 同期喜欢的,还有你的《始终一天》与《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在那时还流行个性签名里,“始终一天,我会比较爱自己”成为座右铭。 而课桌上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的,是另一首歌里结尾那句:“最好的尚未来临”。 这些看似有点鸡汤的话,陪伴我度过百无聊赖的那几年。 而之后,听着你作曲的《亲爱的玛嘉烈》,唱着“车上一路红霞,终站不是回家。”我走了很多地方,也看了你的不少演出。展览一角挂着几把你身前用过的吉他。曾在你手上叱咤的乐器,空空悬挂着,失去了往日温度。 我想起第一次见你,正是你情绪的低谷。 彼时,你还未公开宣布自己患上了严重的躁郁症,依旧坚持工作。满手臂纹身被藏在衣袖里,照旧弹着吉他。 那是傍晚,舞台逆光,我看不清你脸上的表情,却明显感觉出你的不开心。 康复后,你曾以一张名为《你的完美有点难懂并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的专辑来回顾了那个时期。 从追求完美到跌入躁郁症的深渊,因自己的不完美而产生严重焦虑。 这就像是一种时代病症。 这场时隔几年的情绪病彻底改变了你的模样,婴儿肥褪了,及肩长发,换成利落寸头。 下一次见你,已是两年后。 这是我独自在台北的一年。而你,已熬过了漫长的自我挣扎。 那天刚好是你生日,台上,你大方地露出那些手臂上交织着的纹身。原来每次病发时,你都以纹身的痛来舒缓情绪。 而现在,舞台上的人,光芒四射从容自信。 你无比轻松地弹唱,笑着说:“我知道这个世界不完美,我的音乐不完美,我的人不完美。” 你明明如此完美了。 演出结束后,没想到我在场外偶遇了你。 大大的吉他,背在身后,有半人多高吧,你还是那么瘦。工作人员过来想要帮你,却被拒绝了。 毫无意外,你总是不要别人的帮忙。背着吉他的身影在我的视线里越走越远,越变越小。 那次,我以为你的病完全好了。 这个坚定背影,总在我最无助时被想起。  “人长大后,少年时曾喜欢过的东西究竟有意义吗?” 17 年底看 at17 重聚演出前,我想过这个问题。 进场才发现,这不单是场演唱会,更像是场二十至三十岁人的集体派对。 两位主角还未出场,大家已经激动到炸。 在一首首熟悉温馨的歌里,两个小师妹般的女孩已经变成独当一面的女歌手。在身份角色转变之间,万幸,她们的纯真仍然未变。 这让我与陌生的观众们一起眼泛泪光。 就如探望旧友般,台上台下的人,见证着彼此成长。 散场后,大家在场外聊天回味,不愿散去,我碰到不少朋友。 广东流行曲确实已经消亡。香港人在怀旧,而我们这些被此种文化喂大的外省人,也一样在怀旧。 聚在一起缅怀的既是喜欢的组合与音乐,更是属于少年才有的种种心事。 青春极易消散,若有机会在生活里重现,便是幸运。往日回忆在展馆里漫天纷飞,想起来,竟让我快乐满足。以为会有的眼泪,并没有流下来。 在随后的纪念音乐会上,你身前的亲人挚友一个个上台唱了与你有关的歌。 当中的一位朋友说:这些属于你的歌,并没人能替你唱出来。 在暗暗的舞台中间,放着你最爱的那把红白吉他。而她的身边,依旧是与你合作亲密的那支 band 。 我从来没觉得你离开过我们,特别是在这一晚。 白白幕布降下遮住乐队成员,一束光,将你的影子带到舞台上,是熟悉的声音与伴奏。 这么近,那么远。 当幕布升上去时,你的影子也被带走了,空空的,就只剩那把吉他。 原来你真的离开了。我有点鼻酸,坐在我身边的朋友,开始小声抽泣。 随后上台的,是你最亲密的拍档,林二汶。 她说,过去一整年,只有在快乐时,才是离你最近的时刻。 我大口呼吸着,氛围里似乎充满了久违的新鲜空气。 快乐时,离你最近。 曾在不同人生阶段中爱过的你,原来真的已随日月累积硬化成一段成长的标志。 而能找到的,说出的,任何与此相关的记忆,都不过只是你生命里最渺小的一部分。 不再需要被呈示,也无需再为此难过。 我已完全可以理解你的提前离场。 写这篇文章时,正值中秋。月亮圆圆地挂在空中,我又想起你。 卢凯彤,你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了吗?太阳刺眼了,好希望你住在月亮上。 天地不过一刹那,让我们替你捱到新天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