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轼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熙宁八年(1075)正月二十日,苏东坡来到密州,夜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这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
苏东坡19岁时,与年方16岁的王弗成婚。王弗花容月貌,孝敬翁姑,对丈夫温柔体贴,一往情深。可叹王弗多病,27岁就殂谢了。东坡痛失爱侣,精神倍受打击,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故为此词。
自爱妻撒手人寰,转眼十年。人虽故去,而恩爱时光“自难忘”呵!爱妻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诗人眼前,可爱妻葬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想在她墓前述说内心的无限凄凉与思念都不能。更何况王弗去世这十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政治上倍受压抑,生活上困苦到以食杞菊维持的地步,而继室王润之(王弗的堂妹)及儿子均在身边,哪好意思时时提及呢?但这并不等于忘却!十年忌辰,一件件往事蓦然于心,不能自已,想念之情如决堤之水,奔腾澎湃,不可遏制。于是乎思念化作梦境。梦中他回到了爱妻身边,爱妻正像往常一样,在小轩窗前梳妆打扮。夫妻相见,由于“我”“尘满面,鬓如霜”,纵使妻子起死回生,恐怕也难认得“我”了。所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了。这千行泪水中,包含着多少别后思念和沉痛哀伤啊!若爱妻泉下有知,料想她也会在那明月之夜、松林坟冈上,为思念“我”而柔肠寸断、“心有千千结”吧。
文学史上,悼亡诗写得最好的是潘安仁和元微之吧。潘安仁写爱妻去世后,自己独处孤室而悲怆,睹物思人而哀伤。元微之,已富且贵,但追忆往事,却贫贱夫妻百事哀啊!而东坡这首词“记梦”,却写的深切悲痛,荡气回肠,千愁百结, 真挚感人,故为悼亡诗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