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A98:你为什么不自信?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A98:你为什么不自信?

2019-10-17 08:30:16 作者:觉悟者 守夜人总司令 来源:守夜人总司令 阅读:载入中…

A98:你为什么不自信?

  强者是一种基因,不是一种姿态,更不是一个人设。象牙塔中的人和底层的人总是试图以对外部世界极度简化的想像来为自己找到控制外部世界的力量。他们喜欢极端的想像揣测事物,用张牙舞爪方式来向自己证明自己的强大,就如同走夜路唱歌一样。这种自信如同沙中建塔,经过千辛万苦心理暗示建立起来的信心,往往会被一句不经意的话勾起的自我质疑所摧毁。内心深处在自信坍塌地方形成一个比之前更大的黑暗深渊

  信心这种东西是你曾经赢过,哪怕在巨大挑战恶劣环境中赢过一次,再经受各种苦难打击时候,你依然会相信自己还是能再赢一次。如果从来没有赢过,即便天天鸡血,你的精神结构在对自我形成判断的时候依然是深度质疑的,甚至是绝望的。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民族都是一样!

  大家都说俄罗斯人战斗民族。那是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极度恶劣,为了生存没有退路。在生死存亡中任何迟疑软弱的人都被时间淘汰了,留下的都是幸存者后代我们在《结构学》的《C5:文化本质》中说:能够穿透个体生命周期活动范围的向上累积会不断的强化生存策略,并使之成为所有个体开启新的求存周期的基础这种文化基因决定了他们的生存策略,以及面临考验时的选择偏好不管是1812年还是1941年,俄国人的选择、表现结果都是一样的。斯大林格勒被围困的时候,粮食极度短缺,以精确著称的德国人算出来被困的人群每一天能够攫取的最低食物热量之后,惊讶发现完全无法正常人的生存所需。所以,希特勒信心满满的相信被围的水泄不通的斯大林格勒很快就会弹尽粮绝而投降。然而,俄国人就是能够忍受极度的苦难团结一致挺过去了,而且展开了大规模反击并取得了胜利

  在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人总是渴望确定性的指引。在感到无力的时候,人会本能的渴望力量。至于原理,我们在《C11:精神结构的形成机制》中详细阐述。这个时候,能够给出富有远见的确定性指引,或者给予一种力量感,都能让不知所措者获得一种安全慰籍,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某种依赖。我们曾经说过,人会为了维系已经获得的安全感支付任何成本。依赖者会从确定性中获得力量,并自我驯化。被依赖者的精神结构也会动态的对自我和自我与外部资源关系做出新的判断。从而,在自己的生存结构中产生新的生存策略,并在内在驱动力作用下采取行动——内在的驱动力直观的表现为恐惧贪婪所谓,一个人是条虫,一群人是条龙。说的就是个体在确定性的连接中能够感受到并借用整个共同体的力量。所以,人的安全和价值往往都取决于自己置身于什么样的确定性的网状结构之中。

  凡事有利就有弊,正因为确定性的连接能够给人带来确定的安全感,还能感知并借用自己所连接的共同体的整体力量。那么,搭建并维系这样的连接就变得非常重要。人只有能量富余的时候才能构建并维系与外部的连接,否则,反而会主动切断连接以便让自己从力不从心焦虑解脱出来。确定性的连接必然是高频的连接,而高频的连接必然消耗大量的能量——这种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都是生命体维系自身存续所需要的能量。当人无法追求高频稳定的连接所带来的确定性和安全感的时候,人会习惯追求孤立静态营造的确定性和安全感。这两种确定性的中间过程动荡不安又极度消耗能量的,所有的痛苦都产生于这个区间,所有的突破也都发生在这个区间,信心最大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这个过程之中。

  中国社会秩序从1911年开始全面破碎,到1949年的完全重建。期间的38年,上至社会精英,下至贩夫驺卒,在反复的挫败中对自我和整个民族的质疑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汪精卫曾经也是热血青年,他在上海保卫战失利、首都南京失守、武汉保卫战又失利,民众麻木军队溃散,社会组织混乱的各种现实面前,彻底绝望了。低调俱乐部的那些人代表的是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中的一部分,现实的无力感让他们陷入对整个社会能够进入现代化进程感到深度的质疑和绝望。汪精卫在武汉保卫战失败之后曾经写过一首诗,字里行间早就没有当年“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的豪情壮志,有的只有反复失败的打击后万事皆空的彻底绝望!人的求存行为都是自己的精神结构所出的内外判断所形成的生存策略被内在驱动力作用于现实的结果。当民族的精英分子感到无力,他们的个体判断所形成的共识则会成为驱动千万人行为的策略指引。也必将驱动群体的求存行为。所以,当年伪军比日军还多得多!

  不管1949年以来经历了什么样的错误困难,但是,1949年有人带领4亿绝望了几十年的人赢了一次。它就在人心中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们能赢!所以,后续即便再遭受绝望和困难的时候,社会的精英分子总能一口真气不散,挺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上世纪80年代,中美处于蜜月期,中国社会的落后让人感到人畜无害。然而,国家战略研究所所长做了一个预见性的判断:50年中美会成为最大的战略对手,并且会产生全面竞争,甚至在北太平洋发生直接冲突。虽然斯人已经作古,他老人家没有能亲眼看到这一天的到来。但是,他在那个社会处于最低潮的时候,准确的预见了未来。他的报告是要送到海里去的,而不是给大众看的,所以,无需哗众取宠,而是作为严肃决策依据。这种淡定的自信而不是整个社会的精英群体陷入集体性的恐慌,源于对这个社会能够进行工业化,并能保障自己的工业化不被打断的准确判断。这种自信的底气正是源于1949年的某个人带着某个团队在绝望的泥潭中赢了那么一回!

  人只有能欣赏自己才能欣赏别人,只有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而且能准确的说出自己为什么会越来越好的人,才能希望别人也好。在那些不相信凭借自己的行动能改变命运人身上,你无法看到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灵魂。他们也不希望周围的人好,因为别人的好会灼伤自己敏感自卑的内心!

  所谓欣赏其实是价值判断,大风起于清萍之末,可以看出端详的往往是某一种观念会被广泛接受,某一种秩序必然走向破碎,某一种资源会被广泛应用,某种势力一定会形成… 置身于什么样的生存结构之中,哪些点才是能够形成内在制约力的关键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权重会如何变化?都说选择比勤奋重要,绝大多数的信心建立不起来,就是因为没有赢过,而没有赢过的根本原因就是每一次选择的时候都做错了!

  我们在觉悟社里强调:见大行远和见微知著,见大行远取决于对复杂事物的还原程度,人会喜欢性把自己无法理解的复杂事物简化到自己能够理解维度,在是一个不断过滤和失真的过程。所以,真正的"见大"取决于自己的还原度。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越是底层的人,交流的时候所用的词汇都趋于简单,并且习惯于以道德判断来寻找非黑即白的确定性。见微知著源于对底层逻辑的理解深度。真实的世界有其自身的运行逻辑,如果理解了真实世界的运行逻辑,即便是做选择也能真正的趋利避害,然而,对于不理解的人而言,每一次决策都是在自我想像中一厢情愿。一旦结果不如预期就立刻转化为精神结构的内在冲突,继而恶性循环。以上二者都是对所置身的生存结构的理解,还有一点就是对人性把握深度。这其实取决于对精神结构的理解程度。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对其行为的判断源于对其生存结构和精神结构的深度理解。

  虽然我致力于把《结构学》发扬光大,但是,我也越来越发现分享实践经验理性认知对大多数人而言几乎毫无价值人总是习惯于寻找熟悉感,最能理解自己的人,最容易让自己感到安全的人,往往都是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一样的生存轨迹,一样的行为节奏,一样的所思所想,置身于一样的网状结构之中… 正因为和自己完全一样才会天然的感觉到亲切、熟悉和安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同样的反应,用到同样的资源,产生同样的情绪——人心中的枷锁真是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而且都是自己一点一点编织而成的呀!

  《结构学》觉悟社特训营专用

  发消息 觉悟社 获取入口

  获取《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

  关于美国的三篇!

  我和我的祖国

  F3:结构力量

  C4:一脉相承

  A94:巴基斯坦的选择!

  A93:如何不讨厌自己?

  C31:教育的本质

  A70:广州的黑人问题!

  C10:结构学的思维方式!

  C29:中层与高层之别!

  C8:什么是真正的力量!

  C3:梳理流程也没用!

  C13:交易金融的价值!

  1:去不掉的中间环节

  依依东望,望的是时间!

  C1:他们到底怕什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