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种行为里,藏着一个人的修养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三种行为里,藏着一个人的修养

2019-11-10 21:00:07 作者:明心君 来源:师父曰 阅读:载入中…

三种行为里,藏着一个人的修养

  《真实信仰》里有一句话:“个人素养内涵往往会在生活中不经意体现”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最容易体现一个人真正的修养1与人交往,不越界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有遇见过这样的人:自以为和别人关系好,说话没有分寸,总是不顾及别人感受让人出糗。殊不知,这样越界的行为,正在暴露自己的修养。正如三毛说的那句话一样朋友亲密分寸不可失;自以为熟,结果反易生隔离。宋朝时期,张咏和寇准是交情很好的朋友。张咏得知寇准当上了宰相,十分为他高兴。寇准虽然是个很好的人才,但是在学问上却还是有所欠缺。碰巧时隔不久,寇准在陕西办事,而张咏刚好路过这里,于是受到寇准的盛情招待老友相聚,格外高兴,张咏正好可以找一个机会劝说他要多读书。两人临别时,寇准亲自送张咏到郊外,并问道:“您有什么临别赠言?”张咏本想直接劝寇准多读书,但是仔细一想,寇准现在已经是堂堂的宰相,怎么可以没分寸当面说他没学问呢?他沉思了一会,对寇准说:“《霍光传》不可不读。” 寇准一时间没有明白这话的意思。他回到家,赶紧找出《霍光传》,当他读到“光不学无术”时,顿时明白了张咏的意思: “这大概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啊。”《弟子规》有言:“人有短,切莫揭。”别人有短处,一定不要揭露出来。周国平也说过:“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而一切麻烦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即使是再好的关系,也要把握相处中的距离,切莫随意越界。 2遇到尴尬,不点破生活中,总有些人全然不顾他人感受,喜欢一吐为快。有时候,说得太多,矛盾反而更多。《荀子·非十二子》里写道:“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说话说得恰当,是明理和智慧表现;不该说话的时候沉默的恰当,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看破别人往往不难,难得是看破后的不说破,做到体谅人心,设身处地顾及他人的感受。汉武帝时期,有个叫田蚡的丞相。他本身虽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却又特别喜欢在人前显摆。有一次,被将军灌夫当着田蚡的面骂道:“你算个什么东西,不就是靠阿谀奉承才有今天的吗?有什么好炫耀的。”田蚡十分生气,跑去找自己的同僚诉说自己被轻视愤怒之情。徐冲十分清楚田蚡的为人,但碍于情面不好当面说破。只好隐晦地劝说道:“只要自己的才华能力够好,就不怕他人说三道四。”徐冲在既维护田蚡的面子前提下,又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建议,让田蚡欣然接受,避免了尴尬的局面水深不语,人稳不言。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说那些令人尴尬,没有意义的话。真正有修养的人,都懂得给自己一点沉默的时间思考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3遇到质疑,不争辩庄子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不能和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没有见过大海;不能和夏日之虫谈论冰雪,因为四时不同,它无法体验。富兰克林说过: 如果你有竞争力,喜欢和别人争辩,为了好玩而驳倒别人,你可能会赢得暂时的胜利,但是这次胜利的意义毫无价值,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青睐记得《庄子》里有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叫士成绮的人,因为听说老子是个圣人,特意不远千里前来拜访。谁知见到老子,他却没礼貌说道:“我一心希望能见到先生,可我看你一点都不像是圣人的样子啊。”老子听后并没有与他辩解。第二天,士成绮再去见老子,说他回去反思后,为昨日的言语伤人感到很愧疚。老子并没有因为昨日的事情而对他有所偏见,士成绮十分动容。老子说:“作为一个巧智神圣的人,你对我说的这些话影响不了我。”遇到质疑从容淡定,不争一时之长短,不仅体现老子的胸襟气度,更体现他良好的修养。有些话只能说给懂的人听。懂的人,不需要辩解,不懂的人,争辩也没用。 正如李敖曾经说的:“有时解释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人生只有短短几十载,有什么值得我们浪费时间和精力,向不理解自己的人去争辩呢?有句话是:言行即修养。这三种行为里藏着一个人的修养:与人交往不越界,做事分寸感的人,一定是个有修养的人;看破别人的短处,而不点破让人尴尬,懂得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一个人不可多得的修养;遇到质疑不急于辩驳,沉着冷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文|师父原创图|源于网络,侵删有一种涵养,叫认真倾听一生,别等!关系再好,这三种忙也别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