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书法雅言》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书法雅言》的读后感10篇

2019-12-01 23: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书法雅言》的读后感10篇

  《书法雅言》是一本由项穆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20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019-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书法雅言》读后感(一):书法的奥秘

  书法和我们日常写字有着本质不同,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是为了表达内心所想的直观意向,而书法则是把当下的精神状体和书写者的性格融入其中,书法其实就是画作,所以它也是一种十分具有内涵艺术形式。这本书的作者项穆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收藏品奠定了他对于书法作品品鉴的基础。哪怕是一个字,都有机会可以解剖许久,一笔一画都透露着背后的故事

  无论是书法爱好者,还是要入手作品收藏,这本书都是必修课,在书中也能够找到很多写字的道理。对于我这种急性子来说,想学的东西有很多,可是很少有能够坚持下来的。写字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很久,其实我已经放弃一手好字了,之前在我看来这就和画画一样,如果不是天生的,就要刻苦勤奋长久联系。别说是字帖了,书法班我都上过,但是字一直很丑没有改观,不过我也挺喜欢中国文字的,实在矛盾。既然书法写不好,那么就可以从它的背景入手,去研究其中的博大精深

  毕竟都是汉字,笔画也就那么多,这其中是有规律可言的。看了这本书之后,不仅仅会对写汉字产生兴趣,还会对汉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我们之所以不热爱一样事物,就是因为不够热爱,如果都不了解又怎么谈热爱呢。要喜欢上任何一件事物,首先就是要了解它的历史,它被创作出来的初衷往往是很伟大的。

  写字是有窍门的,如果一开始选择特别难的字写,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当真正了解了这些笔画之间的联系时,就会发现控制好其中的比例就像是画画时的透视是一个道理,从而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我们都知道文字经过了长久的进化一直在变化它的样貌,至今还是有人在用繁体字,但是大多数人都改用简体字了。我觉得书法的历史越往后越会被人们忽略,现在什么都将就一个方便省事,却忘记了任何事物本身都有美的一面。打字固然方便,这也使人们逐渐忘了动手的感觉,那种笔触正是写作动力,真正的作家都不是用电脑写文章的,这也是现在的青年作家很少有成功原因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能够表达作者的心境,文字从有形到无形转变是古代人一直向往的。这本书也把部分书法作品以图片形式呈现,看似差不多外形下每位作者都有着不同的风格,研究其中的微妙变化,也能顺便了解作者的性格。选对适合自己的书很重要,既然是花时间去学一样东西,就要尽可能学好,糊弄还不如不学。我认为许多家长观念也应该改改了,选择这本书,没错的。

  《书法雅言》读后感(二):写好字,做好人

  在漫漫的岁月长河里,若说有什么能够铭记以前发生事情,那一定是文字无疑了。河马负图,洛龟呈书,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诉说着文字的兴起。而后,它又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演变,从简单符号到大篆小篆,再到楷书行书草书的兴起,文字早已进化出了它最美的样子

  在我们眼中,文字是思想传播载体。不过,请不要忘记文字本身也是一种艺术格调体现。中国有成语叫做“字如其人”,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字是什么样的,那么这个人就是什么样的。可见,练得一手好字是多么重要啊!

  《书法雅言》一书是明代著名书论家项穆的著作,且被收录《四库全书》,奉为“书法之圭臬”,对书法历史和鉴赏具有极大参考价值。不过,由于创作久远,生涩文言今人若是读起来是很有障碍的。因此,选择带有注释译文版本总是很有帮助的。

  记得作者在书中说到:“书法的功用实则可以和天地一样长久,并且有着辅助和保卫社会秩序礼教圣人经典地位。”我深以为然,若是没有它,恐怕就没有如今灿烂多姿的中华文化了。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书法的正统字体审美体系有很大差异。比如唐代的书法家追求用笔的力度法度严谨,宋代的书法家们追求圆妙的趣味和精神的自由,元代的书法家们则追求性情文雅优美的体势。这就好比不同人的口味爱好各有千秋,又各有所长,全部凭心而动。

  每个人的天赋高低不同,书法风格自然也是因人而异的。虽然历史上有很多知名的书法家,但若是放在一起,还是能够断出优劣来的。一般来说,书法等级可以分为以下五种:一是正宗,二是大家,三是名家,四是正源,五是傍流。在本书中,就有很多书法家的名碑名帖,可供读者临摹鉴赏,字迹清晰史料珍贵,可谓十分难得,且我们在认识诸多书法种类同时,也能了解更多的书法家以及他们各自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

  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有三个要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要字迹清晰完整,清晰则点画不混乱,完整则形体不倾斜:其次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傲易怒,则转折扭挫不枯涩;最后要娴雅,娴则挥笔写时不矜持造作,雅则起伏不随意。若是能够做到以上所述,那么纵使不能超凡入圣,也能够成为卓越的名家了。

  练就一手好书法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很大的精力毅力。不过,只要使用正确方式前进,就一定会学有所成。《书法雅言》是一本很好的优秀中国文化科普读物,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很多学习范本,还介绍了很多书法鉴赏的方法,让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写好中国字!

  《书法雅言》读后感(三):字中有心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从最初的甲骨文逐步发展为现在使用较多的简体字经历了漫长周期,直至现在发张成熟

  而和汉字发展息息相关就是汉字的书写,写汉字很简单,而写好汉字就很难。

  要把字写的好看我认为实在不易,那些好看的自己都都是经过书写人长久的去联系这个过程甚至长达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多,记得中央台有一个汉字听写大会,其中不乏有写字写的很好看的,看了之后很是羡慕,于是自己也去拿出字帖开始练字。

  记得小时候上书法课,老师长跟我们书的就是见字如见人,字如其人,那时候就在想字怎么可能和人一样,一个人的美丑岂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可以代表的,那时候不以为然,练字也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知道长大以后才真正了解到和所谓见字如面,字如其人。通过一个人写的字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等等,而透过一个人写的字看的不是一个人的皮相而是看内里,好的字让人看了赏心悦目也可以透过字看到一个人的心性人品,字就像人一样,字里行间都会流露出一个人的心性。

  记得小时候学习毛笔的时候是根据柳公权的来临摹的,记得初始练字只是更喜欢狂风乱舞的写,以为把字写的不像自己就能和书法家的字一样了,想想那时候的天真自己都笑了,后来在老师的更正下才了解到好的草书是经过长年的累计的才能练成,无视随便涂鸦来的,于是乎慢慢来,从最简单的横竖练起。

  记得当时学习书法时老师给讲述各大书法家的故事对王羲之的印象深刻,一则是因为《兰亭序集》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李世民对兰亭序尤为喜爱,但是现在兰亭序集已经失传,但是仍然留着它的很多故事,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其二是因为《快雪晴时帖》,乾隆对此尤为喜爱,甚至在上面盖满了章。其三是因为洗墨池,对此也是让我最深刻的地方小学是老师为我们讲述洗墨池故事,告诉我们练字是长久是积累,不是一是一下就能成的,书法没有速成法则,唯有一点一点积累。后来初中学了墨池记对此印象更加深刻。

  书法和练字又有不同,说实话大概是没有艺术细胞的那种人,对于欣赏书法作品我是超级没有眼光的那种,但是书法雅言这本书从文字的形成一直讲到欣赏书法作品,算是我很喜欢的一类书。

  就像书名一样《书法雅言》,这本书从文字的起源形成循序渐进的慢慢叙述让人慢慢的读下去了解到关于书法的知识

  对于我来说名家的书法是只可远观,而自己的丑字需要慢慢来练,好的字让人看了赏心悦目,而书法里藏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字如其人。

  《书法雅言》读后感(四):书法,一笔一划间尽是妙处

  为了记录发生的事件古人模仿大自然出现的各种生物形象现象,最终创造出了文字。如今的我们,面对如此长远的历史,已经无法探究,文字究竟是由谁创造出来了,不过就个人认为,文字只可能是因为某个人或组织,因为掌握了大量由前人不断模仿出来,用以记录事件的象形图案,而将其统一整理并传授给其他人的 。

  《书法雅言》是由明朝人项穆编著。项穆是明代著名的书论家,父亲是大收藏家项元汴,因为家里有很多书画名家的真迹,从小耳濡目染造就了项穆对于书法的审美和评论比一般书家都有见地

  《书法雅言》从文字的起源开始讲起,然后根据文明的不断进步,周朝出现了大篆,秦朝出现了小篆,汉代出现了隶书,然后是楷书、行书、草书。各种字体都不是横空出现的,它们之间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看到这里,我不由的想起,在跟老师学习书法之前的预备课上,有同学问老师,我们为什么先学行书而不是楷书,老师的回答是,先学哪一种都无所谓,只要学会了一种,再学其他的都能很容易掌握。

  项穆认为,一个人写出来的字,是能提现出其人的心性和人品,“心正则书正”。“因此项穆在开篇就先讲书法的核心问题——书统,也就是要用儒家尽善尽美学术思想作为统摄书法审美的核心思想。”项穆觉得,明朝之前的各大书法名家,最为正统的应属王羲之,因为其书法的中和之美,富含儒家中庸和谐美学思想。对于唐、宋两朝的书法名家,一个追求用笔的力度和法度的严谨,过于严厉刻板;另一个追求圆妙的趣味和精神的自由,过于放纵和失分寸,都不正统。也许是因为项穆身处于明代的原因,才会让其有如此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书法能影响世道人心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

  “书法,无色而具有画图之灿烂,无色而具有音韵之和谐。”在学习书法的第一课,老师首先给我们讲的就是书法不单单只是学写字,而是要先学会如何欣赏,当时我们学习的就是王羲之的《圣教序》。一开始,大家翻开字帖都是一脸懵样,很多字都不认识,但是老师并没有要求我们去认字,而是认每个字的起笔,字的结构,然后是写这个字时的转、折、提、勾和收尾等。在不断的练习中,我们慢慢的也就能体会到这个字的美妙之处。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当你认真的写出一个字的时候,这个字就蕴含着你的个性和底蕴。中国文字因为笔画优美,故而使得历代文人墨客将心中对美学的追求和感悟凝结于笔下,一笔一划间尽是妙处。《书法雅言》一书中用数百幅书画插图完美呈现了古代书法艺术的美学意趣结合书中所讲的知识,对于提高我们对书画的鉴赏有非常大的帮助。

  《书法雅言》读后感(五):古韵今风

  “书法,无色而具有画图之灿烂,无声而具有音韵之和谐。”这是《书法雅言》封底上的一句话,一如这本书给人的感觉,书名、内容、自己整本书的风格都是透着种古朴积淀,它是经历了漫长岁月洗礼,而流传至今的经典。

  关于书法艺术,我始终是站在远处观望着的,特别是近几年手写对联似乎越来越风靡,每每看到那些带着油墨香味的字迹,觉得羡慕的同时,也会感觉到一种文化的复苏,这种沉淀是在漫长文中流传下来的,于是仅仅是书法这种行为,就都是带着古风的感觉。我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翻开《书法雅言》这本书的。

  《书法雅言》是明代著名书论家项穆的作品,是在书法历史、鉴赏等方面的著作,它从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等17个篇章,把书法摆在中华文化经典的高度上,却也并不单单是从书法的角度进行探讨

  项穆老先生从文字的开始探讨,分别讲述了不同字体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们在所处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从这个层面来看,就已经不仅仅是书法和文字,而是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这里就不可避免涉及到了当时的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等等诸多因素

  《书法雅言》的内容上,除了传统的文化经典类作品群包含的原文、注释和译文之外,还特意设置延伸阅读、名家杂论的部分,延伸阅读在原文的基础上将原有章节的思想扩散到更广阔范围,名家杂谈则是专家学者们以当下的眼光、评判方式对过去进行的注解。这对于读者来说,能够让我们学习的知识面更广阔。

  文化经典自是有其流传至今的原有和它的优秀之处,同时也不能否认,属于历史里的东西,就注定了它会在某些方面被历史所局限。项穆老先生亦不能免俗,他对于书法、文字和传承的认识有他独到见解,因此他敢于批判、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种声音在他的时代可能会是先知,也有可能被当做是异类。对于这些,他可以完全不顾,即便是今天我们也是要对这种行为竖起大拇指的。但是,当年可能是不那么容易被人接纳的理论就算是再惊艳,它也只属于那个时代,我们现在看来,《书法雅言》一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并不科学的结论和反驳。但我们还是要认识到,我们的时代与明代相比已经太久远,以那个时代的眼光去看待的话,这些仍旧是可以惊艳整个时代的作品。

  我的字写的很难看,文化的底蕴是也远远不够的,想来是怎样都不会达到这本书中所言的高度。但是从历史文化、从美学角度、从处世哲学等等方面来看,都是值得我们去阅读和学习的。

  《书法雅言》读后感(六):见字如人,雅言显德

  说到书法,我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古到今,我们会发现很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书法。书法是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说到书法,我们更应该了解的是书法的载体——文字。说到中国汉字的源远流长,那就可要听我娓娓道来了。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这就是我对于书法的一种简单通俗的书法。 在这本书里面,一共有17篇文章。这些文章详细阐述了书法的起源以及演变、品鉴书法的方式、学习书法写作的技巧等,并以匠人的精神品评历代书法家的优劣得失,展现了明代书法家的美学理念和清雅意趣。通过这本书,你可以非常全面的了解关于书法的方方面面。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品格”这一部分。个人的天赋高低不同,未必每个书法家都能够拥有所有风格的美,况且功力深浅不一,又怎么能够做到尽善尽美呢?所以书法因为人而异,成就就各不相同。证明人们常言道,“字如其人”。我们在看一个人的字的时候,首先我们可以过去就可以看到这个人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经过多种书法的比较与分析,书法可以大概分为5个等级:一是正宗,二是大家,三是名家,四是正源,五是傍流。对于书法不同等级的划分,是对于书法的一种认可。你可以根据这本书给出内容来评判一下自己的书法属于哪个等级,或者给自己确立一个目标等级,然后不断进行练习,到后面你也会达到这样的标准。 你阅读这一本书,你会发现这本书其实布局是非常的理性的。这本书的每一部分的开头都是选择的是一篇关于这一主题源头的文言文。接下来就是对于这篇文言文一些重要翻译点的呈现。有了这些关键部分词语的意思,方便于我们理解这篇文章。之后的内容就是关于这篇文言文重要内容的理解,以及这一部分涉及到的名人或者一些基础的关于书法的古典文化知识。正是因为这样的结构安排,所以你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会产生阅读障碍。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不同的书法体。人心各有不同,就像人有千面一样,书法也都是从心而发,因此也各有不同。不同的人写出来的书法,具有不同的特色。 《书法雅言》是中国古代书学理论的传世经典,也是世界首部系统阐述“笔迹”读心的著作。这是一本关于书法比较全面的书籍。如果你是一个书法的热衷者,那么这本书你一定要看一看。 写字如做人,心正则笔正,人正则书正。以习字静心,成为更好的自己。

  《书法雅言》读后感(七):以习字静心,成为最好的自己

  字如门面,从小师长就如此教育我们,但是字写不好,真的是我们的错吗?也许,师长们习惯以过来人的口吻引导我们写好字、读好书,但是我们从一开始就不知道书写的规则与方法,只是停留着对字音、字形的辩析上。稍长之后,我们才发现有一本好书,对于促进我们综合素质与艺术细胞的成长是大有益处的。书法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美”与“雅”,不过对于初学者,我们无须设定如此高远的目标,只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书法雅言》并不是一本普及书法艺术的书,而是专治于书法艺术的著作。书法之美,一般说来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章法美,布局得当,才能立稳脚跟、登高望远;二是线条美,线条飘逸与凝重,各有各的精采,外拓或内敛各有各的神奇;三是生态美,字应该怎么写,是有定法的,不能因为你的情绪波动而使字的间架结构发生了逆变;四是情感美,写字的目的不在于让别人知道你认识字,而是提供一条途径,让别人欣赏你的字感受到你的内涵与外延,与你在书法这个段落中有种相见恨晚、高山流水的感动。

  书法之所以形成,不在于中国字的横平竖直,而在于写者的胸臆抒发。古往今来,我们学习书法者都少不了临摹大家的作品,比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王羲之的《兰亭序》,都是在纵横捭阖中写就心中的快意,他们在传承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书法的创造与升华。当然,书法的最高意境就是书法作者的精、气、神,可以说书法作者给大家视觉上造成的冲动与感染,远非他当时所能预料的,而是在当世乃至后世的传播中得到了无限的放大。 书法一旦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有了高下之分,你看点与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是不是和谐,是不是灵动,完全取决于笔者的功力,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我们向往的境界,但是写出来的字都是附着于纸绢的,如果让其动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不过对于方家而言,这只是初学者的陋见,在整体与局面的对称中,你会发现笔画不外乎提按、顿挫、徐疾、粗淡、方圆等,章法不外乎大小、高低、黑白、宽窄等,结构不外乎疏密、承转、争让、错落等,有些时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构成了我们对于书法艺术的无限暇想。

  《书法雅言》作为中华雅文化经典之一,重塑了生活格调,使读者在感悟历代名家旷达自然的美学境界中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品位与艺术修养,全书数百幅全彩的书画插图令读者爱不释手、心水已久,相信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此书将为我们开创更加绚丽的人生图景。

  《书法雅言》读后感(八):中华文化典藏之书

  幼时开始学习汉字的时候,便要求横平竖直,一笔一划的去写好文字,记得小的时候写字总是歪歪扭扭的,班主任便安排了一个写字漂亮的同桌给我。虽然这些年来字迹并没有出类拔萃,却也整齐干净,很感谢当时的老师对自己的照顾。中国人写字讲究字正,说话讲究腔圆,写字如做人,心正则笔正,人正则书正。这也是千百年来传承的中华精神。

  “《书法雅言》是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长子,书法家、鉴赏家项穆撰著的一部极具整体观和系统性的书法理论著作。全书共17篇,包括: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作者从儒家的观点出发,把书法推到“同流天地,翼卫教经”的地位。项穆强调内心修养,并强调书法的“正统”观念,将王羲之与孔子并列。书中既有独到的见解,又饱含着作者的责任意识以及丰富的情感。”引自网络。可以说,这样的一本书,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向导之书。

  对于中国古代书法造诣最为传奇的便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兰亭序》是中国书法之千古名篇,是书法史中行书的巅峰之作,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兰亭序》是王羲之书法作品中最著名的篇章。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序》等。然其中,能美誉为“天下一行书”的只有《兰亭序》一本。而另一部作品便是颜真卿的《蔡侄文搞》,他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书法上的文明,更是历史的见证。

  然而书法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方正之字,行书,草书,自古以来就各占一边。书法讲究的是字的书写和意境。《书法雅言》中便详细的对中国的书法进行了解析,同时也有些自己对中国书法的认识。书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和注释,对于我们来说是更轻松易懂的。

  《书法雅言》是中华雅文化的经典,它重塑生活格调,在这本书里,我们能感悟历代名家旷达自然的美学境界,学习书法技巧与品鉴的旷世经典。是书法家,鉴赏家逐字背诵的典藏秘籍。

  字观其人,每一篇书法作品的传承,也记录着历史文化与文明,纵观历史,古代的书法家或者是书论家都有着极高的哲学,文学,史学修养,这得建于中国古代绵延有序的通识教育的成就。也是传统知识分子,对社会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书中大量的书法配图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传承。文字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富有生命力和生活气息的。无论是楷书,行书亦或是草书,它体现的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理结构。书法是美的一种表达,一笔一划都是历代文人墨客心中对美学的追求及感悟。

  《书法雅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文化典藏,习字静心,以字静心。

  《书法雅言》读后感(九):书法赏析

  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文字,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而形成的。而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随着朝代的变迁,秦朝统一了文字的字体和使用法则,出现了小篆,之后是隶书,从汉到晋,楷书、行书也相递兴起,章草也渐渐发展,文字所能层现出的无穷魅力,得以传扬。

  本书是在明代项穆您所著的书法理论著作《书法雅言》的基础上加以注解和翻译,并有延伸阅读的内容。书中穿插了许多古代书法大家的真迹欣赏,可以轻松品读中国古代书法意韵。《书法雅言》被《四库全书》奉为“书家之圭臬”,对书法历史、鉴赏有极大参考价值。

  按原书分章节,共有17篇,依次为: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

  项穆从儒家观点出发,把书法推到"同流天地,翼卫教经”的地位,认为它可以“发天地之玄微,宣道义之蕴奥,继往圣之绝学,开后党之良心。”

  书法是人格的表现,“心之所发”,“运为字迹”,“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项信说“人正则书正”。端正书法之道就是端正世道人心,端正人心也是为了捍卫圣人之道。项穆在序中所言,态度恳切,强调书法的“正统”——王義之,力图为端正书法之道付出全部心力,不难看出他的拳拳真心。

  项穆认为,刚开始学习书法的人可以先学习当代的名家,然后再追摹古人。“不学习古人法度的人,自然是无知之辈,只会学习古人的,难道就真的是尊重历史的有识之士吗?”并引用孙过庭的话说:“学习古人而不与时风相悖,学习时人而去除他们的弊端。”意思是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规矩都要随心而动,目的只是要达到中庸平和之美。

  学习任何一门学问,最重要的品性就是踏实谨慎。天分固然重要,但是反复地练习也是很重要的。项穆认为,宁愿是天分少一点努力多一点,也不要天分多一点努力少一点。古人云:“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作者比较了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米芾等书法大家的天分与学力,又一次证明了“书法天分虽然必不可少,但学识和锤炼是更重要的。”

  其余的如“辩体”,论性情对书法色的影响; “形质”,论书体之肥瘦各有各的美; “品格",论书品之优劣,分正宗、大家、名家、正源、傍流五等; “规矩",论书当以王羲之为法规; “常变",论“字形虽变,体格不可逾”; “正奇”,论书之正奇关系,兼述唐代真、草书体之三变; “中和”,论书之中和标准,并叙述唐代各家书法之长; “老少”,论书法的成熟与稚嫩; “神化”,状书之神化,并提出神化而不能越规; "心相”,进一步阐述“人正则书正”的论点; “取舍”,主张学书要择长而去短 “功序”,认为学书要晚年才会大成,越老越精,并列出书法三要点; “器用”,主张笔墨纸砚务必精良; “知识”,论书法鉴赏,需要见识和学问的积累。

  项穆以王羲之为正宗,而力排苏、米等书,虽有所偏颇与执拗,批判太过,但其人于书法研求至深,所论非常精辟独到,亦不失为一位大家。

  编者也为此书的编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延伸阅读中为我们介绍了众多不太出名却有所成就的书法家,并对每一位书法家运笔的特点、字体都作了一番赏析,还加入了自己的 一些见解,叙述有条理而且清楚,十分难得。 总体而言,书法一事,研究略为枯燥,但对于真心想要研究书法的人来说,这本书值得品读和收藏。

  《书法雅言》读后感(十):读《书法雅言》有感

  人们常说 “字如其人”,我也赞同这个说法。能写得一手好字,的确是一个撑门面的技能。现代人习字讲究的是一个临摹,看重的也是“临”和“摹”,是在“字形”和“字势”上努力与古人的碑帖相近,只能说是“字如古人”。 古人习书可是人字共融的,是真正的讲究“字如其人”。

  历代书法名家如王羲之,书法擅隶、草、楷、行各体,著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其笔法圆劲古雅、笔势委婉含蓄,风格平和自然,与其子王献之和称为“二王”;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颇有雄浑的气魄与气节感;欧阳询的名篇《张翰帖》,笔力刚劲挺拔、精神外露;米芾的《珊瑚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这些名家的传世佳作不是吾辈能尽学,我们也只能是摹其形,力求完美而已。

  《书法雅言》一书,是明代书法家项穆所著。书中以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为典范,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赵孟頫等无不皈依,同时也确立了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作者用心揣摩,追随效仿的只有王羲之。

  《书法雅言》是一部对历代书家书法品鉴的著作,书中说: “唐代书法家们追求用笔的力度和法度的严谨,其偏激之处在于太过严厉和刻板。宋代的人们追求圆妙的趣味和精神的自由,其失误在于放纵过多而失去分寸。元代的书法家追求性情的文雅和优美的体式,但缺少了柔弱之气。”

  《书法雅言》以善本《四库全书》为底本精心编校,力图完美地还原古籍的原始风貌。书中的文白对照和名家注解让我们可以轻松地品读中国古代书法的意韵。精美的插图,让人们在鉴赏名家书画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代名家们在书画方面的深厚造诣。这部著作不仅后世书法提供了学习范本,也为书法鉴赏提供了明确参考。

  中国的书法艺术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从汉字的产生到发展,汉字书法已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书法的学习在于心悟手悟,心到笔到,即所谓的得心应手,要达到如此妙境非得下番功夫不可。书法作为一种技能,来自于熟能生巧,俗话说:勤能补拙,临帖就是需要不段的“临”,不断的“摹”,不断的领悟,不断的渐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久习诸家之法,必了然于胸,待心手相称,便游刃自若。

  如果书法家能达到“字如其人”的水准,那么这位书法家就达到了比较高的艺术水准了。人如果不能融入字中,又怎么体现出书法妙镜?就靠临摹的极像?“字如其人”是书法的最终境界,也是我们学书者的最终追求目标。 对《书法雅言》一书不敢有过多的臆想和评价,权作为一部提高对历代书法家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个人学书水平的收藏佳作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