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经典读后感10篇

2019-12-03 23:0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经典读后感10篇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是一本由[日]最果夕日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1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一):星或兽的17岁

  说震撼,未免太小家子气了。但追星的手段不一般不一般不一般。受教了。

  不知道森下怀着什么样的心情,他和山城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信。但事情却按着他说的一步步发展下去,不得不让人相信了。有些羡慕青山对森下的友情,一直的维护关心他。

  森下像个冷漠的人,周遭的生活和他无关,他只做着大家认为对的、好的事情。同时,他也不冷漠。对偶像狂热崇拜,杀人杀人杀人,似乎并没有什么负罪感,生活只是他维系内心东西资源

  山城粉偶像,抱着对她的鄙夷,看就是这么个平庸的人,努力做让大家看起来好的事情,不辜负别人的期望很平凡的一个人。山城被森下说服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让森下把自己杀了,或许为了成全他,也为了成全偶像吧。他们的17岁没有明辨是非,却很疯狂,到了偏执地步,他们却肯定都没后悔过。

  总之,整篇小说有些草率。也可读。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二):你可是另一个“我”?

  不知道写在这里是否合适,其实也根本不算是书评,只是想给自己一直在脑子里转啊转的东西找个出口而已。如果非要找个牵强的理由,那只能说都和偶像有关,都和追星有关。

  最果的文字其实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我们的特质隔了遥远的十万八千里,但最果的文字肯定是吸引我的,那里有让自己瞠目的张扬、不羁,有我羡慕的所谓的“自由灵魂”。

  对我来说,无论再如何不成熟,“青春”都已遥不可及,而在没有了那种青涩、偏执,已经渐渐学会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对很多事情越来越淡然的年龄,我却也开始了追星。对,开始追星,开始追剧找歌刷微博

  去虾米的累计播放里想找首忘了名字的歌,却被自己的单曲循环吓到,有一周只听了一首歌,然后听了166遍。那是交稿前的一周,记得自己那种快被虐哭的感觉,记得每次想“就这样吧”时,听到这首歌,就觉得,“啊,我好像还可以再努力一下”,上下班班车里,改稿中间的休息,再短的时间都会打开这首歌。上课前直到最后一分钟才恋恋不舍关掉,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听到这首歌,会默默再拿起相关的资料

  所谓的“偶像”究竟是什么呢?我觉得也许是像山本文绪的《蓝,另一种蓝》中,所写的在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吧,“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另一个我,做着我不敢做的事,过着我想要的生活”。当然我想做的、想要的绝非是站在那华丽丽的舞台,而是想如他一样坚定又努力地做自己喜欢的事,那是一个比自己坚定、努力100倍的理想中的自己。

  追星也许和恋爱一样,那么多的偶像那么多的明星,为什么偏偏是他,嗯,没有为什么,只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仅此而已。虽然只是仅此而已。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三):真正的少女是不会变的

  总觉得森见笔下的京都少女实在是太可爱了,可爱得难以与刻板印象下既孤高又纤细古都相勾连。京大毕业的最果夕日算不上「可爱」的少女,但你不觉得她真的很京都很少女吗?

  说起最果夕日(1986),我总是不免想到比她仅仅大两岁的绵矢莉莎(1984),这位二十岁就获得芥川奖的天才少女。巧合的是,绵矢莉莎同样来自京都,同样给自己取了一个既非常女生又有些特别笔名。一个是最果タヒ,一个是绵矢りさ,一个平假名,一个片假名,就像任何事物都不能赤裸裸直陈的京都一样,需要素颜之上抹一层妆容。无比刻意低调,不着痕迹精致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是最果夕日的小说处女作,日文版在她近三十岁的2015年出版。相比于绵矢莉莎获芥川奖的《欠踹的背影》,晚了将近十年。但你会觉得她们的视角笔触心思,似乎极其相似高中生唱片杂志,地下偶像和读者模特……《星或兽》里那个仿佛一块铁板、缄默不语、身处其中又可有可无的我,与《背影》里那个厌恶群体、没有朋友、会众目睽睽之下在MUJI店里若无其事尝遍各种口味棉花糖当早餐的我,又有什么差别呢?

  森下为了偶像而杀人,《背影》里的蜷川在靠近偶像的时候,他们也说「恐怖」来着。

  陷在自己的世界里,呼吸着自己的频率,仿佛永远在跟自己对话选择孤独,又迫切地需要同类不同于青山七惠那般颇有些不切实际温柔,或者芭娜娜那种终将获得的疗愈和救赎,真正的少女不就是会愤怒,会嫉妒,会疯狂,却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吗?

  大阪人俵万智会像勇敢的和泉式部那样,书写和歌,直率地言说恋爱,爱的时候「比起往日,我提前了一分钟来到了车站, 这一分钟我要专门用来思念你。」但爱消失的时候,就会写「你,不相信诺言,正如你,从不将沙堡建在没有风浪的海边。」京都少女绵矢莉莎的《请肆意颤抖》(简体中文版《不想恋爱》)中,视角变成了日复一日做着财务工作的女白领,为记忆完美的男一号举棋不定,又莫名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快变成维基百科上的灭绝动物了呢?最果还有一本诗集,叫作《致即将死去的我们这类人》,再一次的共鸣。但即使是这样,恋爱似乎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做的最激烈的事情,不过是为了请假伪造怀孕,或者看着他的后背,留下我的脚印而已。即使杀人,也只是选择了能量消减式的幻灭终结,而不是带着某种希望的开始。

  但是,我们少女的病,是不需要治疗的哦~

  在《星或兽》的最后,最果写下,「那是一个无论对他人、自己,甚或整个人类,全都予以藐视,否则便无力承受的,心灵有破洞或缺失的季节。而索性将之称为『非人』,却是那些孤独乏味大人,最喜欢干的事。」仿佛轻轻一瞥,又仿佛执拗地用尽了全部力气。是京都少女的姿态

  重要的是我和世界的碰撞与抗衡,这大概是一种新时代的物哀。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四):森下是野兽,山城是星辰,渡濑是人

  一开始读这本书,主要是被主题吸引。本身我自己也是一个追星的人,一直游走在粉圈的边缘,这样的圈子对于我来说,既有吸引我的一面,也有我抗拒的一面。不过读完之后我感觉,这本书的重点还是放在17岁这么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与我最初预想的偶像的意义之类的主题有点不同。

  整本书分成上下部分,上部是以山城的视角讲述的森下与他的那部分故事,下部是以渡濑的视角讲述的事件过去两年后发生的故事。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作者行文方式,以第一人称为视角,有点自言自语的感觉,同时我注意到,小说中不止一处,有意象堆砌,知道作者是个诗人之后,我就有点理解,这样的表述方式营造画面感是强烈的,但我也有点不太习惯

  先来说说上部分山城与森下的故事。我觉得这部分的意义就是让我们从作者所展示出来的描述中看到为什么山城和森下会对偶像有那样的感情。尽管山城反复地说道自己是“轻蔑真实酱的,但我觉得那只是表面,这种“轻蔑”背后其实也是不亚于任何人的喜欢。

我是靠着对真实酱的轻蔑而活。明明没有成为顶尖偶像的资质,却拼尽全力地活着,拼尽全力地磨炼舞技,她这份顽强生存的劲头,足以得到盛赞。可是,假如她杀了人,我就没法再夸赞她好顽强啊,好努力啊,毕竟,她一点也不柔弱,和我根本不是同类...... 然而,感受你的可爱,赞赏你的努力,会不会变成对你的一种侮辱呢?自己是否能把你当作一个人,一个真真正正的人,而非什么偶像、虚构人物宠物去爱呢? 我要对你说声感谢,让你因此为自己付出艰辛、做出的努力至少有一点点庆幸。你的微笑辛劳汗水眼泪......它们源源不断积累,方才成就了你。

  以上是我觉得山城表露出自己的真实酱的真正想法的部分,现实中对于追星我也听说过一种说法,追星其实就是在追自己。山城喜欢真实酱,因为他从真实酱身上看到与自己重合的部分,一个平凡普通人,山城在班级中属于边缘人,有一点被同学排斥意味家庭也没有成为他的救赎渠道,孤独到好像活在真空中的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与他类似,但依然在努力发光的人,于是他被她吸引。所以,现在绝大部分追星的人,也不是所谓的脑残粉闭眼吹,实际上,你不是他们,你真的不知道偶像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在他们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唯一照进他们内心的一道光,这是一个时机,一种巧合。不是因为什么演技第一唱歌实力第一之类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他对于我来说,出现的时间点是对的,至少,就我的经历而言,是这样的。

  说到森下,他在电车上和山城谈到未来的时候,说自己不管怎样都是会去坐牢的,他完全接受所有的后果,也不在乎有什么后果,甚至让他以命抵命或许他都是愿意的。带着这样的理解再去看他所做的事情,什么感想评论都是没有意义的。森下和山城,两个17岁的少年,内心都有一个巨大无比的空洞

  下部分是青山和渡濑两人的故事。事情过去两年后,森下的竹马青山接受周刊采访,他把世人眼中十恶不赦的连环杀人犯描述成一个三好少年,渡濑认为这样对受害人家庭不公平,后来其中一个受害的哥哥找到他们,三人一起去发现山城的神庙,下部分围绕三人之间的矛盾展开

  青山从小和森下认识,他所认识的森下不是大恶人,相反,甚至是乐于助人温暖大方的,即使后来知道森下做出的事情,他也无法完全推翻之前的印象。他很挣扎,看着周围的人与森下划清界限轻易地就接受森下是个冷漠杀手的说法,他很困惑,他不接受所谓的“伪装”。所以,他和受害人一方注定是无法交流的,他也不会顾及受害人家庭的感受而在媒体上说些附和的话。

  书中出现的少年少女们,森下成为野兽,山城成为星辰,青山尚在挣扎,而渡濑或许是唯一一个成为“人”的。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五):17

  从悬疑角度来说,《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是一本颇为老套的小说。书中的案件是一种很常见套路:某个偶像杀了人,为了替偶像洗脱罪名粉丝开始模仿偶像的手法,在偶像被审讯期间继续杀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当然,如果只有上述的情节,这本小说会因为过于平庸而无法出版吧。作者最果夕日巧妙地将故事设定在了17岁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上,将平常的悬疑故事包装成了一场关于青春的冒险。

  主人公山城是一个极其平凡的17岁少年,是一个可爱偶像爱野真实的狂热粉丝,他们同龄。偶像和粉丝的距离总是遥远的。他并不了解爱野真实本人。主人公只是一次次地从远处看着她开演唱会,其他关于爱野真实的一切都是他的幻想。或者说,他幻想出了一个新的偶像,这个偶像的外在是以爱野真实这个平平常常的偶像明星为基础的。他之所以要幻想出一个偶像,为的是给自己以慰藉。他幻想出的偶像除了可爱,一无是处。他自己就是一无是处的,在学校没有朋友,学习成绩不佳;实际上,我们还看到,他还很天真愚蠢胆小怕事。他只好让自己相信,和自己一样没有天分的爱野真实通过努力成为了偶像,那么自己还不该放弃丧失生活的希望吧。

  但是晴天霹雳,自己的偶像杀人了。那么可爱、可怜的偶像,怎么可能能力杀人,并且分尸?山城不愿意相信,他的偶像并不平凡,可以做出他自己做不到的惊人的事情。于是他自然地开始相信,偶像是被冤枉的。那么,只要找出真正的凶手就可以了!

  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森下,是山城的同班同学。和山城不同,森下非常优秀,朋友多,学习好。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喜欢爱野真实。森下认为爱野真实有罪,毕竟她在警察面前主动承认罪行。他开始为了偶像而杀人:伪造一个动机,用和偶像相同的手法进行连环杀人。这样两个主人公走到了一起,自然地通向了唯一一个合理结局——一个杀死另一个。

  被杀死的,是幻灭的山城。他终于明白自己的偶像确实杀了人,做到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他只有死亡和蜕变成森下两条路可选,但他仍无法杀人,所以他只有被杀死。森下达到了目的,他替代爱野真实进了监狱,成为了真凶

  第一个故事结束,其实作者在后记中的意思已经逐渐体现了出来。青春期的人总有一些胡思乱想,以为自己很特别,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山城非常平凡,森下同样如此,他模仿偶像的手法去杀人,这是山城想做却做不到的,他只不过多了一些执行力——这些东西爱野真实也有。山城死了,成为星;森下杀人,成为兽。这就是17岁的孩子做出的选择。

  但故事并未结束,第二个故事视角为山城和森下同学的渡赖。她看到了报上关于犯罪者森下的报道,那是森下的好友青山的回忆。在青山的记忆中,森下是一个好人。没错,森下就是一个平常的好人,尽管他杀了人。但是受害者身边的人无法接受这一点。在他们眼中,杀人犯就必须是一个恶魔。这是受了感情蒙蔽而得到的常识性错误,就像人们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一样。

  其实,我很不喜欢第二段故事。第一段故事中,幻灭的山城让人同情,让人反思自己,让人浮想联翩。第二段故事带来的信息量为零。它没有告诉我们关于案件的任何新的内容。但在第二个故事中,作者给出了不同于星或兽的第三条道路——接受自己的平庸,谈一场普通的恋爱,升学……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说的,手段并不高明,几乎等同于直白说教。因为渡赖的经历实在没有说服力。当然,第二个故事也可以看成更深的悲剧,17岁的人终会长大,失去纯真,认清现实。但我还是喜欢不起来。

  17岁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年纪。它只不过刚刚好是在成年的边际上。在我不到17岁的时候,我也曾以为17岁是个多么特殊的时期。我一遍又一遍地听《After 17》,以为在17岁后会有什么奇迹发生。后来我17岁了,18岁了,19岁了……才发现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

  从这一点来说,我还是很认同最果夕日在第二个故事中给出的出路的。接受平凡。永远17岁的唯一方法是死亡,这毫无意义。人总要长大,总要学会“自己做决定”。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六):以何种姿态与你们相遇,以何种方式追逐和幸存

  2017年的冬夜,我看了《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这部电影,从而知道了最果这位诗人。我本来就喜欢观察和拍摄天空,从此我不再只是记录那些夕阳和星星,而也记得用肉眼去感受每个夜空的颜色。一年后的秋天,北京的PAGEONE办了《夜空》的主题陈列,本在附近看展的我欣然而往。又一年后的上个月,我去上海开会,又看到了《17岁》在三联书店主题陈列的消息。会议和会友都结束了,在离开上海的前夜,一个人跑去看了陈列,买了书,回到北京,在昨夜读完。

  和最果一次又一次的相遇,是出于奇妙的偶然,也出于我想要去见到的意愿。会看她发自己写诗过程的录屏视频,会看别人用英语翻译过来的她的短诗,会偶尔听听她出演嘉宾的广播节目。社交媒体时代的魅力在于,能让这个诗人离她的读者更近。两次购书,我都特意发了状态,以最果能够看到的方式,获得了她的两次いいね。想要直接告诉她,身为一个中国读者,“想要直接告诉她”的心情。也想要告诉努力做书和宣传的编辑,读者看得见这一切的存在。最果不能算是我的偶像,但这也像是一种追逐的姿态。

北京PAGEONE的《夜空》主题陈列上海三联书店的《17岁》主题陈列,两条状态都只有一个人点赞,就是最果さん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讲的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追星”的故事。我也知道,自己认识的人之中,有人曾想将自己追星的新路历程诉诸笔端,构成一部小说,没想到2015年的最果就已经给出了这样精彩的答案。偶像本人引起的事件是小说故事的起因,而“追星”这一共同点则是主角山城和森下两条生命线相交的开始和结束。小说的前半是山城的自白书,我本以为后半会是两人为之赴汤蹈火的那位偶像,但开口的人却是渡濑。正因为叙述者是她,我才更感受到,在一个人人都想与众不同的环境中,对于与自己长期共处于同一空间的人,自己了解得有多么少。

  正如小说中也提示到的一样,“成为星星或野兽”本身就是一个思维陷阱。选择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否认了作为“人”存在的可能性。我看惯了“偶像也是人”和“既然选择做偶像,就不能以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两方的说辞。说出这些话的人,有很多是正在追星的人,也有不少只是居高临下的旁观者。渡濑有机会选择做一个“人”,而从19岁开始一直在追星的我也正这样努力着。

  山城说自己拥有一颗“尚未成形的灵魂”。这种意义上,他还可以说上无穷无尽的“都是为了你”,斩钉截铁地指责他的偶像,没有对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灵魂负责的自觉。但换个角度,在另一种意义上,偶像的灵魂也在这茫茫的一群灵魂之间。不只是灵魂,还有形象。山城、森下、冈山,三个“奇怪”的追星族,追的几乎不像是同一个人:有人相信她的罪恶,有人相信她的清白,有人只是“搬用她的名字,将不同于自己的声音消音”……

  偶像的名字很有意思——爱野真实,あいのまこと,抑或是あいのしんじつ。爱的真相。当我在追星的时候,我所追寻的是什么?我所喜欢的又是什么?我对那个人的喜欢究竟是什么,有多么重要?森下说:“所谓偶像,就不是恋爱的对象吧”;山城则是靠着对偶像的“轻蔑”而活。不同的“爱”,透过星星、野兽(、或是人)的不同棱镜,投射到那个人的身上。而读者最终听不到真实酱的声音……

  不如说,故事中每个人的声音都只是片断。这是虚构的世界,也是真实的世界:就像是山城对渡濑的认知一样,每个人与其他人破碎的言行相遇,然后把这些碎片攥在手里,当成他们的全部,去判断,然后选择去爱,或是去伤害。

  今天我也在“幸存”着,但和17岁的他们不一样,我想要努力正视这个世界。

  社交媒体时代的剧毒在于,恐惧“非人”和定义“非人”一样容易。当社交媒体把偶像的坏消息一脚踢给我,飞向我的炸弹绝没有我一样孤独。朋友、敌人、陌生人,都能把自己的快乐、愤怒和同情,用戏谑的视线紧紧地缠上一圈又一圈。破门而入。乐此不疲。

  我也想大喊书中的这句话:

你不可以连我的记忆也一并否定了!

  我也在努力着,正如我的偶像也正在努力着。无论多少岁,都可以拥有崇高的愿望,都可以做那个与众不同的人。

  正因我这样相信着,我才和他相遇了。然后在那个春天,他笑呵呵地在推荐「ハナウタ」这首歌的广播里说:“我应该很久之前就知道她了,朋友说有本有趣的书推荐给了我,是叫《致即将死去的我们这类人》……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

  正因我这样相信着,我、我的偶像和最果在这个世界里集合了。

我的读书笔记。真的很喜欢两部作品的装帧!

  (Shytine,2019/5/9 21:47于RUC图书馆)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七):难以承受的平凡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对话为主导,对周边的情形描述很少,读来有一种极简主义的舞台剧感,而且让人想起爱德华·阿尔比的“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极简主义的、荒诞剧场的,也是非常现代的。

  这是一个现代的,年轻人(初高中生)的故事,关注到了成为“人”的时期中,人的迷茫与失落、迷思与暴力。讲的是很轻易就可以嗤之以鼻的“追星”故事(就像最果在后记里写的,“可以从自己固定的位置……肆意评判他人孰对孰错”)。但“追星”从来就不是年轻人的专属,“除了注视喜欢的偶像外,别无寄托”,这样的人,无论是走向极端的,还是平平淡淡的,其实各个年龄层都有。若说极端的“注视偶像”的行为,能想到的有刺杀列侬的歌迷,有因为喜欢格拉芙看不惯塞莱斯而刺伤后者的球迷,有因为“注视”这个行为获利,追逐车辆导致戴安娜王妃遭遇车祸的小报媒体,这些负面的注视行为的行动者,都不是17岁的中学生,而是中青年人,是机构、是产业,甚至是集体参与到注视这个动作之中的大众。

  在这本诗人最果的小说处女作里,“追星”用的是一个更具体的词“粉爱豆”或“追偶像”,因为这里的明星不是艺术体育的明星,也非王室名流,而是一种“地下明星”,有一小撮拥趸的年轻人,但尚未被所谓正统的媒体谈论,也没有什么奖项加持。那是一种灰色的、说不清楚的状态,并非不能一炮打红,但大多数恐怕落得寂寂无名,但在向更远的职业方向迈进一步之前,他们也是一群未被定型的人,十分像他们十七八岁的粉丝群体,都在一种可上升为星辰,可坠落为野兽的中间之地。

  偶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偶像,粉丝对于偶像的热爱也是灰色而难以定义,也就是这样灰色的热爱在一种充满留白与未解的叙述中打下了一个个血腥的结点,最终织成一只“星”,“靠近泥土,远离花儿”,闪耀着浓重的荒诞气息。

“你就是平凡本身”

  两个高中男孩,得知少女偶像杀人,以帮偶像洗脱罪名、混淆警方视听为由,也开了杀戒。对于男孩之一的山城,可以说是激情犯罪。对他来说,“平凡”是少女偶像爱野真实的属性。他喜爱她,不为别的,不为她的歌艺(“你是个多么平庸、随处可见的女孩”),他认为她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努力”,而“努力”正显示了她才艺上的平庸,“努力”证明她是注定平凡的人,因而也是可爱的人。在听说爱野杀人后,他感到三观塌陷,受到了难以言喻的伤害,作为自愈手段,他志在证明她没有能力杀人,他“必须再度向世界证明,你只是个平凡的女孩而已”。

  但山城对于爱野的感情,并不仅仅是被她“平凡”吸引,他认为她平庸、随处可见,是“恋爱的对象”,因而在发现大开杀戒的同学,即爱野的另一个粉丝森下说“我倒并没有爱上真实酱……所谓偶像,就不是恋爱的对象吧”的时候,他感到“一阵恶心”,生理反应大过了听闻森下杀了N人时的反应。在山城看来,粉偶像,等同于把少女看成自己的恋人。在他的爱慕里,是深深的厌女情绪,他觉得爱野毫无天赋,努力不值一提,她的“无能”反而是她的美德,她“随处可见”,所以不怕弃之可惜(但他会发现自己放不下她),他可能是在台下仰望的众人之中的一位,但想到她,他带有一种俯视且不屑的视角。因而,在爱野的行为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后,他深感恐惧,深感对对方失去了(哪怕是一厢情愿的)控制,他反复告诉自己:她做不到。即便在听到她认罪后,依然保持了这个自欺欺人的想法,“你不该是那种凶狠残暴的角色,而应该傻傻地唱唱跳跳,浑身上下除了努力别无长物,这才是你啊”。山城以为自己通过窃听等手段,已经注视甚至是进入了偶像的生活,却发现爱野并非他所想的和他一样平凡的、他可以意淫得到的人。

“非人”

  另一个粉爱野的男孩叫森下,开杀戒的也是他,他对于爱野的情感比较复杂。他对于帮偶像脱罪有着极强的“行动力”,且是在他明知爱野确实犯下谋杀罪的前提下。他不像山城,一味否认事实真相,他更愿意借自己之手,去塑造一个“真相”。他的乐趣,不是在把偶像变回之前自己幻想中的形象,而是去成为与犯罪偶像同质的人,去成为“兽”。

  森下承认爱野“努力也是一种才能”,“这舞台上站着一个比我更努力百倍,并且看起来为此快乐不已”。他接受这种“努力”,也接受这种舞台之上的“快乐”,他要把她救出来,仅仅只因为一种柏拉图式的喜欢,此时,她是否有罪已不是他关注的焦点。

  如果说,山城的“注视”癖,是少女一定要在眼前,在舞台上,平庸而平凡地闪亮,他不能接受舞台上的少女并不是想象的模样的话,森下的“注视”癖,就是少女究竟是怎样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要让这个“注视”的动作依然可发生,如果有阻力,他就去搬走阻力,如果一切是假象,一切不复存在,那他就要造一个“真相”来拯救舞台的空场。而森下这种对权力的把玩,也是娱乐圈里不成文的规则的写照,如果森下不是一个变态杀人者,而是一个普通的经纪人公司,那他和偶像之间的关系就是:你的成败在我的手上,我想让你被注视、被赞美,或者想让你被封杀,被各种不实八卦搅得不得安宁,我都可以做到,至于你的才华,这并不重要。

  当然,森下不是什么经济公司,而是一个恐怖凶手,是一个媒体口中的“非人”。在第二部分“正确的季节”中,从这场屠杀中幸存下来的男生青山在采访中透露森下的“人性”,说他“是个好人啊。除了曾经杀过人”,“所有人,早就不把森下当人看了啊!人们既恐惧着非人,同时又将森下视为非人,觉得他低人一等,早就没有任何人愿意认真去看待他了”。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可能、有没有必要把罪大恶极的人当人看?

  这里“非人”的论述,让我想到三月的新西兰枪杀案。当时澳大利亚的总理说:“(凶手)不是人,他不配有名字(He’s not human. He doesn't deserve a name)。”这里的“不是人”和小说里日本媒体在提到森下时说他“非人”十分相似,这种划清界限的做法,把凶手脸谱化为并非人类,非我们的一份子,我们不为他们的恶行负担责任,他们消极厌世,他们独狼行动……给了整个悲剧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两个字,就解释了所有罪行。森下行为的神秘性,他的动机的模糊性,可能也是最果对于成人世界“用优越的眼光看待他人,只是为了最大限度,葆有对‘我’的自信”的批判,因为承认人的完整性,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让一个社会可能去反思,去追根溯源。而因为凶手的“非人”性,划清界限,或是因为其“不平凡性”,掩耳盗铃地去佯装其的平凡与无罪,都是又蠢又坏的行为。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从一个看似中二的题材出发(看到最后一页的我们需要自问:自己是成了“那些孤独乏味的大人”中的一员吗?),探讨了粉丝文化之中“注视”两端的权力博弈。在屏幕充满着现代生活的分分秒秒的当下,黑镜之中,欲望奔腾。舞台的镁光灯下,许多是振奋人心的善与美,他们点亮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因此而闪光。但光有暗面,追星亦有暗面,这暗面,最果用戏剧化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这不是一个容易写的题材,最果想要讨论的,权力、两性关系、善恶、流行文化中的媒体,这些话题也并不讨巧。我更希望有更多周边场景与人物的描写,现在的更像在读一个剧本,有个筋骨,但不丰盈。拍出来,可能会有些像《凯文怎么了?》。

  首发于“深港书评”,2019.5,标题有改动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八):17岁迷弟的残酷青春祭,告诉你追星追到极致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1

  朋友阿宅曾是日本知名偶像团体AKB48的死忠粉,前几年他去日本念书时,除了打游戏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她们的专辑,他收藏专辑里的每一张生写,以及那些对他来说像宝贝一样的握手券。

  记得有次,他因为要参加偶像板野友美在东京举办的握手会,身高1.80,体重140斤的他,竟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减掉了20多斤,不仅学会了佩戴隐形眼镜的技能,还买来成套的祛痘护肤品,一丝不苟地按说明坚持护理皮肤。

  “男为悦己者容”的那股劲儿,可一点儿不比小迷妹们差。

  终于等到了握手会的那天,排了整整一下午的队的阿宅,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爱豆板野友美,并如愿以偿地摸到了她的小手,虽然只有短短几秒钟,却让他激动得接连好几天都舍不得洗手。

  很多成年人不理解追星这件事,总觉得这是个劳心劳力、费时费财又毫无回报的无聊事儿,但其实,追星不光是孩子的特权,成年人甚至名人追星的也大有人在。

  比如香港填词人黄伟文,有着傲娇追星观的他,曾写出过“情愿影迷和偶像隔开几千个山,你别靠近我不想憧憬消散在瞬间”这样的歌词。

  始终和偶像保持可望不可即的美丽距离,是他最优雅的追星姿势。

  再比如被黄伟文写进歌曲《奇洛李维斯回信》的F小姐的原型黎坚惠,这位开启了纸媒华文时装写作的文化人,在念书时,却因为常常写信给偶像麦当娜,而遭到同学的嘲笑。

  可谁能想到,不求回报的她,有天竟真的收到了麦当娜的亲笔回信。

  追星竟然追出了对梦想的坚持和永不放弃的信念,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收获。

  还有那位把追星当主业,把写作当副业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他的偶像是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波利娜·维亚尔杜。

  作为她的忠实迷弟,屠格涅夫跟随着波利娜从俄国到法国,再到德国,他看过她的每一场演出,还在她的住宅旁建起了房子。

  或许,偶像的魔力就在于他是一切美好的代名词,是青春,是梦想,是我们满血复活的动力,也是我们内心深处暧昧隐秘的情感投射。

  即便偶像虚幻,梦想缥缈,但对梦想的坚持,对美好的憧憬以及被满足的愉悦,这些美好的感受都曾真实地存在过。

  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并在往后的长久岁月里支撑着我们在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里拼命努力地活着、爱着。

  追星并不是件坏事,我们因此怀揣梦想,生活因此充满期待。

  然而,年少总是轻狂,若是对偶像的爱太过炙热,对缥缈的梦幻世界太过执着,不是灼伤了他人就是毁灭了自己。

  如同最果夕日的小说《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中的男主角山城和森下一样,对偶像偏执的爱,让青春年少的他们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2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讲的是两个性格迥异、彼此陌生的高中男生,因为粉同一个爱豆而变成了朋友。

  他们的爱豆是地下偶像组合的主唱爱野真实,这位平凡的17岁女生,为了梦想努力拼搏并快乐不已的可爱模样,深深吸引了山城和森下,他们成为了她的忠实粉丝。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女生,竟被爆出是杀害17岁高中生风间裕也的凶手。

  谁能接受这样一个平凡可爱,为坚持梦想而努力的女孩竟然是个杀人犯呢?

  作为粉丝的森下和山城决定要为偶像做些什么,好帮她洗脱杀人的罪名,为此,两人策划并实施了多起杀人事件。

  两个青春少年对偶像的爱炙烈而偏执,疯狂而忘我,他们无视道德、法律、制度,为所欲为,不顾代价追寻心中所愿,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这部小说的作者最果夕日,因用手机在推特发表诗歌而走红网络,被誉为日本现象级的新世代神秘诗人。

  她的诗集《早安》获第13届中原中也奖,诗集《致即将死去的我们这类人》获第33届现代诗花椿奖。

  2016年发表的诗集《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被知名导演石井裕也改编成同名电影,该电影获2017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影片第一名。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是最果夕日的处女作小说,和她的诗歌一样,她总能敏锐地捕捉到人性中不易察觉的部分,于细节中缓缓展现,然后深深戳中你的心,让你看到平常看不到的那个自己。

  这本小说分为两部分,围绕着一群高中生展开,一部分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以山城的视角描写了他和森下为拯救偶像逐步走向歧途的过程;

  另一部分以森下朋友渡濑的视角,讲述了在森下和山城杀人事件发生两年后,作为他们的朋友,成年的青木和渡濑如何由蒙昧的少年渐渐成长为成熟理性的大人。

  3

  小说中山城这个人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与外向、受人欢迎的森下不同,山城长相普通、成绩平平、性格内向,没有朋友,也几乎没什么社交,唯一的兴趣和寄托就是对偶像爱野真实的迷恋。

  他曾在写给爱野的信中写道:“除了喜欢你之外,一事无成。”

  若不是发生了偶像杀人被捕这样的事,他恐怕永远都不会和森下说上半句话。

  比起“野兽”森下,山城只是个平凡而卑微的普通少年,他活得既不轻松也不快乐,却又无法做出改变。

  他觉得自己和那些呆立在街头的中年大叔一样,可有可无,觉得自己的存在毫无意义,死了也没什么可惜。

  他眼睁睁看着森下杀人,不但不去阻止,还指使森下杀掉同学田江田。然而作为普通人的他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像爱野和森下那样,做出杀人这样残忍的举动。

  他只能徘徊在本能和良知之间,不断纠结,不断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甚至无法原谅自己,

  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对自身存在的虚无感,反而让山城更加向往那份遥不可及的美好。

  他将这份美好完整地投射在了偶像爱野真实身上,他想要不遗余力地支持她,想要看到她完成她的梦想,站在舞台上发出万丈光芒。

  但“平凡”的山城无法变成“野兽”,为了保留那最后的良知,他只能选择伤害自己,以结束生命的方式,完成了对偶像最后的爱与支持。

  这部小说的名字来自于山城的同学渡濑说过的话:“17岁,是一个成为星辰或野兽的季节......意思是,会变成‘非人’般的存在,在这段时期里,化身为星辰或野兽。“

  之所以将17岁称之为“非人”,大概是因为处于这个时期的我们,很难像成人一样理智地思考并处理事情吧。

  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狂热和冲动,按本能行事,热血沸腾,轰轰烈烈,不顾代价去追求心中所想所愿,这种青春的热血,实在太有感染力,所以才会那么令人怀念。

  然而这股热血的力量一旦失了控,便成为“星辰”或“野兽”,不是伤人便是自伤。

  4

  青春真是个藐视一切的季节啊,“只要待在教室里,每个人都可以肆意评判他人孰对孰错,以获得自我满足的安心感......可以尽情将这份‘缺损’当作借口,去肆意妄为,任性而活。”

  然而,我们始终都要长大,始终都要努力地成为“人”,当意识到这一点,最难也最挣扎的是做出改变。

  正如森下对山城说出的话:“对于喜欢的东西,并没必要一直钟情到底,尽可以对它感到失望,也可以移情别恋。”

  正如与青木争论对错时,渡濑最后的领悟:“没有必要,保持正确。不必总是正确......我只希望,你能够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成长总是伴随着挣扎与痛苦,过程中有遗憾,有彷徨,也有失落,诚如林夕所说:年少轻狂的好日子,一懂事就结束。

  追不追星都好,重要的是在青春年少的时光里,轰轰烈烈地活过,爱过,热血过,留下曾为梦想坚持过、努力过的青春记忆。

  因为终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孤独乏味”的大人,终有一天,我们也会饱尝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而那些美好的回忆,终将化为力量,推动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惧风雨,勇敢前行。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读后感(九):编者手记:一份“追星式”做书历程记录(4.26更新)

  本篇手记接续《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编者手记,只从编辑角度记录做书过程,对于小说文本本身的解读就交给读者吧~算不上合格的书评,有我自己的感情偏好、对以往工作的回顾,还有一些反思与疑惑,有兴趣了解“做书过程”的朋友可以点开瞅瞅,写得不好,请见谅!

  继2018年10月诗集《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出版半年后,2019年4月,最果夕日的小说处女作《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简体中文版来到这个世界。

  拥有诗人、小说家双重身份的最果夕日,因其新锐写作风格以及从不在大众媒体露脸的神秘性,成为当下日本最具话题性的写作者。现象级畅销诗集《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引发阅读狂潮。该诗集也被石井裕也导演改编成电影,由石桥静河、池松壮亮、松田龙平联袂主演,2017年亮相上海电影节。该电影获得《电影旬报》2017年年度十佳第一名。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2017)7.52017 / 日本 / 剧情 爱情 / 石井裕也 / 石桥静河 池松壮亮

  诗集简体中文版《夜空》面市时,因同名电影热度以及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日本当红演员池松壮亮、二阶堂富美、吉冈里帆力推,吸引了许多中国读者的关注。

  责编将下印文件送到印厂,印厂将《夜空》实体书送出来后,我们最果团队进入举步维艰的营销推广工作。设计师、营销编辑、渠道同事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也想了很多点子:亲手制作最果诗集礼盒、举办《夜空》读者分享会、在网红书店做最果夕日主题陈列、邀请电影主演池松壮亮上“为你读诗”读最果诗篇……为了将书传递到“对的读者”,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半年过去了,我相信《夜空》简体版一定也找到了一批最果的读者,或许不是那么多,但有一些读者遇到了最果,或者说,最果遇到了你们。

1. 反思“读者”对于编辑的意义

  在过去半年中,因为最果,我结识了很多读者,收获良多。今年是做编辑的第三年,相比第一年,我开始对“读者”有了一点点模糊的概念。最开始,我只能算是一个学日本大正昭和文学的日语爱好者,译稿的编辑工作我能处理过来,在跟着前辈编辑lulu做书的工程中,我也逐渐熟悉了与译者沟通、处理编辑稿、看校样、与设计师沟通封面、看封面打样、核对下印文件的流程。但这些只是我与作者、文本、译者、译文、设计师以及其他同事的对峙,我喜欢每一个过程也沉浸其中。

  但我始终找不到读者在哪里。我对“读者”没有概念,以前的我认为书与人的相遇就是缘分命定。因为我自己就不是一个会读书评、看书单的人,只是很偶然地遇到某本书。

  但是作为一个编辑,这样是不行的。我逐渐意识到,必须找到“对的读者”,潜在可能会喜欢我的作者的读者。这是一项重要且最有意义的使命,就像我做的京极夏彦书楼系列。《书楼吊堂:破晓》以及今年5月即将面市的《书楼吊堂:炎昼》。

书楼吊堂8.2[日] 京极夏彦 / 2018 /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京极夏彦说——世上不存在无趣之书。

书本就像坟墓,语言皆是咒文。记有文字的纸,是符咒。所有的书本都是咒具,封印着变迁的过去。所谓书籍,是写下它的人所创造的虚假的现世、现世的尸骸。但如果有人读,那具尸骸就会复活。

  对的人将对的书读完,书就会活过来,人也会重生,这便是“书与人、人与书的相遇”。过去的我,作为读者确实是通过缘分,循着我命定的步子遇到我喜欢的书。但这是作为读者的幸运,现在我明白了,当初我幸运的背后,不知有多少出版业人员的付出与努力、心酸与艰难,我能遇到过去我生命中所有对的书,都是他们于我的馈赠。那么,现在轮到我了,作为编辑,我应该努力让我的读者遇到我的作者,让对的双方遇见彼此。

2. 最果夕日作品时间线整理

  1986年生的最果,可谓高产作家,自出道至今结集成册出版的作品高达15部。按时间线整理如下:

  2006年投稿作品获第44届现代诗手帖奖后,2007年最果出版了第1诗集《早安》(グッドモーニング)。2008年诗集《早安》获第13届中原中也奖(以对日本近代诗史作出巨大贡献的昭和天才诗人中原中也命名的诗歌类文学奖项,赠与新锐优秀的现代诗集)。

中原中也賞(なかはらちゅうやしょう)には、【1】1939年から中垣竹之助の出資で3回行われたもの。受賞者には立原道造、高森文夫、杉山平一、平岡潤がいる。【2】1996年から行われているものの2つがある。現行の中原中也賞は、山口市と中原中也賞運営委員会が主催し、青土社とKADOKAWA(社内ブランド・角川書店)が後援する現代詩を対象とした文学賞である。日本の近代詩史に偉大な貢献をなした山口市出身の詩人中原中也の業績を永く顕彰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します。 そのため、新鮮な感覚を備えた優れた現代詩の詩集に対しこの賞を贈り、詩を通じて豊かな芸術文化意識の高揚をはかります。

  2012年出版第2诗集《天空分裂》(空は分裂する)。

  2014年出版第3诗集《致死亡系的我们》(死んでしまう系のぼくらに)。2015年,该诗集获第33届现代诗花椿奖。

  2015年,最果接连出版了两部小说。分别是小说处女作《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星か獣になる季節)以及《不仅仅是可爱的我们,拥有仅仅是可爱的平凡》(かわいいだけじゃない私たちの、かわいいだけの平凡)。

  现象级畅销诗集《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是2016年出版的第4诗集了。此次2019年4月文景出版的《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其实写在诗集《夜空》之前。而在《夜空》之前,最果已出版五部作品。2017年的《夜空》同名电影把“最果热”推向了高潮。

  继2016的《夜空》之后,最果又陆续出版了2017年第5诗集《爱的接缝在此处》(愛の縫い目はここ)、2018年第6诗集《天国和无穷大的无聊》(天国と、とてつもない暇)。并且在推特预告2019年夏天将推出全新第7诗集。除了诗集,小说、随笔也不断有产出。

  世纪文景出版最果作品顺序整理:

  ★诗集三部曲(リトルモア出版的三部诗集)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日版2016年)世纪文景简体中文版 2018年10月已出版

  《爱的接缝在此处》(日版2017年)世纪文景简体中文版 预计2019年下半年出版

  《致死亡系的我们》(日版2014年)世纪文景简体中文版 预计2019年下半年出版

  ★两部小说(关注“青春期”“成长”,一部是小说处女作,一部是最新小说作品)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日版2015年)世纪文景简体中文版 2019年4月已出版

  《和十几岁的人产生共鸣的家伙都是骗子》(日版2017年)世纪文景简体中文版 预计2020年出版

3. 最果夕日小说处女作《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出版历程

  最开始签下的是小说,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我们在推出顺序上先出版了畅销诗集《夜空》,接着便是这本小说处女作。

  我自己对“追星”“地下偶像”“跟踪狂”“青春期”特别痴迷,所以读这本小说非常过瘾,但最开始提选题的时候,还是有些担心。(因为不知道宅男、地下偶像这类日本亚文化在中国是否可以落地,能否找到受众。)但前辈编辑lulu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还记得当时lulu眼神坚定地对我说“你觉得值得做,你想做,我们就做!”然后我们就拉上版权部的艾老师,三个人一起筹划起来。公司开选题会的时候,我们汇报了最果整个情况以及在日本的空前反响。会议最后,老大拍板说,做吧!

  然后就是联系日方出版社筑摩書房,筑摩書房与我们一直有联系,买版权这块进行得相对顺利。版权确定后,我们邀请到译者匡匡着手翻译。当然匡匡是因为壮壮入坑(匡匡是同名电影男主角池松壮亮的铁粉)。而最果是我的偶像。我喜欢她的自由、她的才华、她的尖锐与不屑一顾、她的温度。(关于我家爱豆的好,先收住…)

  所以,这本写以“追星”为题的小说,由追星的译者、追星的责编、追星的装帧设计师(下段再来讲设计师的故事)来共同完成!真的可以称为“追星式”做书历程吧。

★匡匡译本

  匡匡是《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的译者,此次的处女作小说也由匡匡翻译。我很喜欢匡匡的译文,或者说更喜欢匡匡生命的姿态吧。总会有那么一种倔强在,是我无法企及的。用日语说就是「敵に回したら怖いけど、最強の仲間」(笑)。匡匡的文字很美,我第一次读她的译文是文景出版的《胚胎奇谭》。

胚胎奇谭8.3[日] 山白朝子 / 2015 /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里有一段我非常喜欢的文字,引用如下——

“杀死阿裕的人是我。”然而,你却这样宣布。我感到血管内血液开始沸腾、浑浊。撒谎。我要杀了你,掐住你的脖子,暴力逼问你:“你在撒谎吧!”不这样做,就觉得自己快要死掉一样,活不下去了,即将炸裂了。耳骨震颤,我的全身与之共鸣。波纹,弹射四溅。我必须在自己死去之前杀掉你,必须以不惜杀死你的正确与温柔来质问你。不许撒谎。被杀的人、死尸、遗体、女孩的梦想与希冀、未来与爱情……这一切的一切,我要将它们的生命踏个粉碎。我要杀了你。不许撒谎。我要大喊,要告诉你:你的,你的主题色是粉色,是把人的身体碾成齑粉后得到的那种粉色。手心,身体内壁,那种触感,让我几乎要把自己粉色的五脏六腑吐个干干净净。我知道,我心里清楚,你就是平凡本身。撒谎。我明白你在撒谎。拿起望远镜,我转身向你,你的耳朵深处、你的大脑、思考、粉色脑浆、你真实的眼瞳……我要窥视你。

  这段话,我真的读过很多遍,节奏感、呼吸,我非常喜欢。我很庆幸我们邀请到匡匡来翻译最果,在译文的呈现上,匡匡的文本,确实让我嗅到了最果的气息。或许很难完全是,但很贴、很近。

  感谢匡匡一路并肩同行,编辑部收到样书后,我立马就把书寄给了匡匡。在做书过程中,从无到有的每一个过程都让人喜悦,而当这份喜悦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与你分享,真的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

寄给匡匡的小卡片

★装帧设计——安克晨

  小说装帧设计师是负责《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汉化设计的安克晨。安克晨从加入最果《夜空》队伍起,就十分用心来做最果的东西。从去年2018年10月开始到现在,最果的所有设计:书籍装帧、用纸工艺选择、打样核对、最果诗集礼盒设计、整套电子海报、明信片、书店主题陈列设计……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安克晨来完成。最果队伍拥有一位这么用心的伙伴,我真的充满感激。在这里用照片记录下设计师的呈现吧。

回顾《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整体设计

日文原版与中文简体版对比效果图(后定稿文景logo处稍有改动)定稿书影确认打样《夜空》实拍图《夜空》礼盒《夜空》礼盒内容物《夜空》概念海报(20张)拼贴效果图《夜空》明信片(10张)实拍图2018年11月3日《夜空》首发读者分享会 陈列布置2018年11月《夜空》北京PageOne主题陈列2018年11月《夜空》北京中信书店 主题陈列2019年3月《夜空》上海三联书店 主题陈列

  今年3月,上海三联书店READWAY(新天地广场店,淮海中路333号新天地广场4、5楼)这套陈列也是安克晨设计策划的。当天布置完后,我激动地立刻发推告诉最果这个好消息。最果看了后非常喜欢,赞叹说:“简直像诗的旋涡!”能有这么震撼的呈现,真的感谢设计师。

全新《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的装帧设计

  《夜空》我们是用的原版佐佐木俊的设计,在决定小说是否也用原版时,我们考虑了很久。先贴一下原版书影。

2015年2月筑摩書房単行本 书影2018年2月筑摩書房文庫本 实拍图

  最后是老大说,“自己做!我们也做个不输他们的封面!”我们当时随即决定请安克晨继续设计《17岁》的封面,没有第二人选,因为他最了解最果。

  但其实安克晨的压力之大,可能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毕竟《夜空》的封面非常扎眼,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肯定。但安克晨是专业、有韧劲、有亮点的设计师,几次和编辑讨论修改设计之后,最终有了下面的呈现。

《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外封 效果图《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外封+书腰 效果图《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内封 效果图《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护封 打样

  收到打样后,把照片发推给最果看(总是在推特上和最果进行及时互动,虽然没见过最果本人,不知道她的样子,但莫名有一种距离很近的感觉,是非常适合宅女属性的追星活动了…虽然遥不可及,但又似乎一直陪伴着你,这也许是所有粉丝沉迷爱豆的原因之一吧!),最果说——太酷炫了!

  把设计师的话传递给最果:“ 我想说,谢谢她的诗给了我们挑战自己的机会和勇气~ ”

  最果回复说:“ 星星和碎片重合的感觉,非常贴合这本小说,好开心,我才要谢谢你们!”

  希望读者们也能喜欢我们简体版的封面!

  4月26日~5月中旬,上海三联书店READWAY(新天地广场店,淮海中路333号新天地广场4、5楼)《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全新陈列布置,同样由安克晨设计。

主题陈列 玻璃拱门书墙

  到店读者将手写卡片交给店员寄存,我将你的信传递给最果~~

4. 谷川俊太郎说最果——你是真心觉得世间一切人事物都美好可爱,所以能写小说吧。我就写不了,我对人类没兴趣(笑)。

  在这里引用一段谷川俊太郎与最果的对谈选摘段落,为我的偶像最果打call。

最果タヒ——中学や高校のときに友達がすごく悩んだり、憂鬱な気持ちを抱えているのを見ていたんです。自分は能天気な方だったんですが、そういうのを見ていてかわいくてきれいだなと思っていました。自分をコントロールできなくなる感じ、制御しきれない感じって、やっぱりその人のいちばんその人らしい部分だと思うんです…谷川俊太郎——人間世界にあるものをわりと手放しできれい、かわいいと思えるんですね。最果タヒ——自然はそのまま見ている気がしないんです。自分の感情が反映しているというか、例えば海をきれいだと思ったときに、自分の心理状況がすごく混ざっている気がして。……どちらかというと、人間の心理の方が理解できるというか。谷川俊太郎——それなら、たぶん小説が書けるよね。ぼくは書けないんですよ。だって人間に興味がないだもん(笑)。……なんでも距離をおくんです。どうも最初からその傾向があって、だから小説を絶対に書けない。人間心理のごちゃごちゃしたのが面倒くさくて、そんなの言葉で書けるかって感じなんですよ。ぼくが詩を書き始めたごろ、いちばん美しいと思ったのは、まずは雲だったね。自然が絶対的にきれいだと思っていましたし、今でもそれは変わりがなくて……

  最果夕日——我念初中、高中的时候,身边有的同学有时会怀抱烦恼、心情郁闷,而我属于乐天派,我看到他们,就不禁感叹:真美好啊!那种连自己都无法控制的情感、自己都束手无策的心情,其实是最能体现其人本质的地方不是吗?

  谷川俊太郎——你是真心觉得世间一切人事物都美好可爱吧。

  最果夕日——我不能客观地看待自然吧。总觉得所有的事物都反映着人的心情。比如说,但你看到大海觉得大海很美的时候,这种心情其实混杂着你当下的心理状况……怎么说呢,比起感受自然,好像比较能理解人的心理吧。

  谷川俊太郎——这样的话,你能够写小说吧。我就写不了,我对人类没兴趣(笑)……我总是习惯与一切保持距离。最开始就有这种倾向,所以绝对写不了小说。人心多么复杂麻烦啊,那种东西能用文字写出来吗?我最开始写诗的时候,觉得云朵最美。自然的美是绝对的,这种想法至今不曾改变……

  (『ことばの恐竜 最果タヒ対談集』より引用)

  就像谷川俊太郎老先生在对谈里提到的,写小说的,大多是关心人类、关注人心的书写者。诗人最果夕日在出版第1、第2诗集后,出版了这部小说处女作《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她关注十几岁的少年少女,是因为这个时期青少年特有的那种“自己都无法控制的情感、自己都束手无策的心情”让她觉得美好,令她着迷吧。

  这是一个蒙昧混沌的季节,少年努力地想要成为一个“人”,却幻化为星辰或野兽,成为“非人”。这是一个危险、迷人的季节。

  但愿《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能遇到对的读者,而对的你,能遇到最果夕日!

  作为编辑的我,对于自己不能更好地用文字传递最果的好总是很泄气。这是我欠缺的部分、是我的不完美。但最果却告诉我,“每个人的不完美,甚至是不那么美丽、丑陋的小情绪,都是其人最本真的表现,都是此人最可爱之处。”所以,我也获得勇气与动力,我要继续努力,哪怕力量薄弱,也要继续表达。

  希望耐心读完全文的你,会喜欢这份“追星式”的做书历程记录。感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