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旁观者“清”(12)欲壑难填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旁观者“清”(12)欲壑难填

2019-12-24 09:45:10 作者:老倪878 来源:淮安淮安 阅读:载入中…

旁观者“清”(12)欲壑难填

  朝廷尴尬。虽然顺治是皇帝,但是他说了不算,而且处处要看“摄政王”多尔衮的脸色行事。其实,做臣子做到多尔衮这个程度,基本上也离死不远了,我不知道多尔衮看不看历史,远的不说,仅有明一朝的多少内阁首辅或者掌印太监,就有若干因为功高震主、自我感觉良好而被杀的,有的还被鞭了尸,最典型的就是一代名臣张居正。多尔衮之后的满清大员中,更是前赴后继,之后的鳌拜、隆科多、年羹尧等等等等,大多走的是这条路,忠心护主、做出业绩、自我膨胀、自我感觉良好、因为皇帝不满、被诛杀。

  历史有的时候也会穿越,多尔衮和张居正的经历很像,他们一个是“父皇摄政王”一个是“内阁首辅”,在朝廷内属于绝对意义上的权力实力派,某种程度上来说,皇帝都要看他们脸色行事,问题是,皇帝小时候,他们独断专权习惯了,但是皇帝总有一天会长大,长大之后,这些重臣当年的独断专行慢慢的留在了小皇帝的童年记忆里,而这些小皇帝长大亲政后,大多都会对这些专权的重臣有反感情绪

  对于诛杀重臣的小皇帝来说,印证了一个道理中国封建王朝朝堂纲纪里,“君是君、臣是臣”,皇权至高无上一把手容不得半点质疑和挑衅,像崇祯那样刚愎自用,认为自己永远没有错也不会错的君王,其实历史上并不少见,只不过他的性格卡在了那个时间节点上,朝堂里,你可以按照皇帝的性格,在皇帝性格允许范围内提意见,但是不能逆着皇帝的性格来,君可以跟臣开玩笑,臣却不能和君太放肆封建王朝,权斗的焦点永远不是江山社稷,而是皇帝的性格和政治派系。所以,一旦小皇帝长大成人亲政后,那些曾经在他们童年记忆里让他们不爽过的大臣,不管有多大功劳下场基本上都不好。历史再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是会变的。随着年龄增长,有的人淡定了、有的人豁达了、有了人更加极端狭隘了,似乎总有一颗仇恨种子在心里。我在想,人,到底是忘掉感恩快,还是忘记仇恨快,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

  话分两头说,对于那些因为功高震主、自我感觉良好而被杀的重臣呢?我曾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明朝十六帝、清朝十二帝,每朝每代都有这样的重臣,这些重臣大多科甲正途出生,而且是官场运动员,“功高震主”的道理他们不可能不懂,但是为什么真到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位置时却把持不住自己呢?答案:欲壑难填。

  封建王朝里,商人农民等其他所有的社会角色地位都很低下,唯独“体制”是有诱惑力的,所以封建社会中,中国人喜欢做官,总觉得只有做官才能光宗耀祖”,即便像魏忠贤这样的混子,挤破了头,自己阉割了自己也想混进体制内。“官”字两张口,级别低的官员上司面前没有独立人格,朝廷按照皇帝的性格来,下属按照上司的性格来,如果不按照上司的性格来,会被无情地踢出局。封建朝廷:官场很大,盘根错节,官场也很小,说白了就是和那一个或者几个能决定荣华富贵的人相处

  对于顺治来说,多尔衮是个棘手的人。因为历史原因,多尔衮手握重权,携天子以令诸侯年轻的顺治虽然心里很不爽,但是不敢杀,同时也没有能力杀,即便“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多尔衮根基资历、功劳都非常人所能比,如果顺治呈一时之快“硬杀”,朝野交代不过去,而且也容易出事。

  人算不如天算。看来历注定要给顺治治理江山的机会

  1650年冬,多尔衮在打猎途中突然死亡,终年39岁。此时,顺治的羽翼并不丰硕

  被尊为“父皇摄政王”的多尔衮一死,朝廷里的各方力量蠢蠢欲动,当时,多尔衮的地位无能能及,而顺治还小,有人立即想接替多尔衮,成为新的“摄政王”,这个人也是当年皇帝宝座有力竞争者,他就是多尔衮的胞兄阿济格。人有的时候很滑稽,总是认为有什么位置“应该”就是他的,这世间哪有什么“应该”,人在江湖走,别人没害你,已经是对你最大的恩赐,帮不帮你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这世间有一个成语叫“轻暖及寒”,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阿济格不懂,多尔衮一死,他心里充满了幻觉开始幻想他代替多尔衮成为把持朝政接班人,只是他忽略了一点,还有一个人叫顺治,他还忽略了一点,政敌济尓哈朗。

  清朝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发配到伊犁,非召不得入京”,这句话时有出处的,清朝的外臣或者诸王,如果没有皇帝召见擅自进京是有罪的,擅自带兵进京就就“谋反”,这位阿济格带着儿子以护送灵车为名进京时(实际是想夺权),被政敌济尓哈朗带人暗中埋伏,一举将阿济格父子擒获,并送到了顺治面前,顺治果断赐死了阿济格。14岁的顺治,在这件事情处置上,可谓临危不惧处理果断,代表着他已经成为朝廷的实际掌控者,1651年,顺治亲政。应该说,只到此时,这江山才真正意义上是顺治的江山。而在此之前,顺治心里苦,眼看着江山被多尔衮把持却一点办法都没有,但是当时没有办法,不代表现在没有办法,现在没有办法,不代表以后没有办法。

  多尔衮一死,顺治立即列举他14条罪状,罢免其爵位、没收其家产,多尔衮还被掘墓鞭尸,不仅如此,连多尔衮同派系的王公大臣也相继被处死或者贬斥,入仕需谨慎,站队有风险。不过,不站队也有风险,关键时刻是济尓哈朗拿下了多尔衮,成就了顺治,可是就是这位“有功的”济尓哈朗,后来也被顺治解除了辅政大臣一职。这是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决策,不过也不难理解,封建社会里,你永远是领导的人,但是领导永远不会是你的人,叛徒可信,那些主动献媚的人也不一定可信。各自角度一样立足点也不一样,对于顺治来说,有罪、有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何来摆布接下来的事,让自己树立威望,并更好的管理朝廷。从多尔衮、阿济格、以及济尓哈朗这三个人的处置上,可以看出,青春期的顺治,在登上历史舞台之初,就学会了一项技能,这项技能新鲜也不新鲜,说它不新鲜,是因为历朝历代几乎都会这样,朝廷终究是以“人”划线的,说这项技能新鲜,是因为,朝代更迭中,很多新主大多会奖罚分明,忤逆的办之,有功的赏之,而这位顺治同志,有功无功都重新锊了一锊。

  这项技能叫“洗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