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分钟电话背后
晚上七点左右,一位家长来电话,我先以为她说儿子的成绩问题。其实,她却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而是为了女儿的事情给我电话。
“还好,我晚饭吃好了,没有什么事情了。”
“女儿老师今天把我喊去了,说孩子太差了语文考了50多,叫我给她留级。我说五年级的时候孩子还能够考到80多分呢。老师说,那也是我们班级最差的!”
“哦,那她现在是什么情况呢?”
“好像她有点不想学习了,经常说弟弟的学校好,在她的小学她感觉到自己很累。同学之间似乎也很歧视她……” 那边传来焦急无奈的声音。
“她说叫我女儿多看些书,其实她平时也是看书的,就是不知道应该看些什么书。童话”,幽默大王……
“不要紧,其实很多时候,看书跟学习有一定关系,但是不一定看书多了学习成绩就是一定会马上上升。就像有人吃东西会马上感觉到有效果,而另外的人可能不能吸收。”
“老师叫我女儿留级,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呢?据说”这也是很麻烦的,唉,真烦啊!……”
我一遍安慰她,一边表示可以把自己的书借一些给她孩子看,她道谢了。接着又谈到儿子最近也是不能很好地听话。那种苦闷似乎已经穿透电话,来到我身边。
我心头升起一种难以言说的,记得当时她本来准备叫女儿在我们学校跟儿子一起上学的,这样接送也是比较方便。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她被分到了sy小学,开始一段时间,她就跟我谈到老师似乎不是那么喜欢女儿,而且感觉老师甚至也不是那么愿意跟她交流。记得她不止一次跟我说起。
然后,她又问我怎么很长时间没有经过她家商店。我告诉她,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故意走的很快,避免被她发现。因为她平时都是很客气。我知道一根糖葫芦虽然不贵,但是我知道她一个人以微博的力量开这样的一间商店,家里四口人靠这间商店维持生计。还另外租一间房子居住,日子过得不是那么宽裕。 清早开门,晚上常常忙到半夜才能休息,天天如此。
我心里感觉到一种严重的同情。因为这个妈妈从河南农村来到这里谋生。我真感觉到她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拼搏了,但是给孩子在城市求学机会的同时,到底会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还是更加糟糕的生活感觉呢?
她女儿我见过几次,经常会谈到乡村农村的那种生活,那种伙伴。很多时候,农村孩子来到城市学业上面会有很大的困难。因为孩子起点不同,其实给予孩子的就一定是家长想要的那种效果吗? 电话持续了13分钟,之后,挂断。她不断感谢着,但是我一想起她在店里忙碌的那种情景,我心里就是一种无法言说的那种感觉,心里却一直难受着,这是一位母亲的心啊,当她听到老师给的那种近乎残酷的断言之后,应该是怎样的心情呢?
我告诉自己尽自己所能够来把一些书,给她带去……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但是,我更多地在想。什么时候我们的学校会更多关注那些学业困难的孩子,不再让孩子的童年因为自己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导致在童年时代就留下那种恐惧,而产生对于人生的那种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