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读后感锦集

2020-01-13 23:3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读后感锦集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是一本由阿郎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9-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读后感(一):一个影迷知道的书

  出看这本书名字《晚安,人类》,怎么也跟电影笔记挂上钩,可是后来又想了想,电影不就是夜深人静时候自己沉静下来独享的吗?看完电影后心得体会一般也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也甚至可以说是我对别人道不出来,有的时候觉得总是有些东西压在自己的心底里,想说却说不出。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原来还有人可以这样把自己看过电影后的得体会做成笔记,把这些笔记整理成书。他说自己做的对的有两件事:一是看电影,二是写东西。两件都是自己喜欢事情,那就一定可以做的好吧!

  看完这本书,发现自己还有好多好多的电影没有看过啊,又一部一部的翻出来看那些电影,然后再来书里对照着作者的感悟看看我是否理解到了这一层。很多时候,我心中的所想所悟说不出来的时候,作者反而用笔触表达了出来,比如他说“由一个又一个人组建而成的庭,可以不依靠血缘关系维系,而是靠亲情去搭建。”亲情并不只是有血缘关系才可以称之为亲情,而正是靠每个人付出感情才可以搭建出来完好家庭。 在阿郎的书里看到了很多经典句子,忍不住用笔一句句的画下来了,有时间还要回来再看一遍,重新体会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作为一个资历很浅很浅的影迷,我知道了这本书和作者,很开心。接下来还会继续关注他的电影评论的。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读后感(二):跟阿郎一起看电影

  文:薇薇阅读 平时在家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找一个不错电影节目看看, 有时候会看一些电影推荐类的节目嘉宾会和主持人推荐个电影,来讲述一下这部电影里面不错的细节,或者人物塑造演员特点。 后来很多的时候我有电影了去网上看一下电影的影评,如果评价不错的会挑出来看看。 时间久了就有了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评价的平台或者比较喜欢的影评人。 这本由白马时光出版的《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这本书其实更像是一个朋友在跟推荐他喜欢的、看过的电影。 有对于电影的影评也有关于每次观影手帐。 就好像我们每次看了一部不错的电影回来之后都会有想要推荐给朋友那种心情一样, 阿郎也是把自己喜欢的这些影片都按照不同类型分成不同的类别, 每个类别里面有几部有代表性作品。 分别是问、硬、戒、柔、暗。 很多的电影看过之后或是背里面的情节感动, 或许是被主演演技所折服。 但是真真正正的去写一篇影评呢? 并没有。 能把对电影的喜欢融入文字之中, 是要有一颗喜欢文字和电影的心。 作为一个假装的文艺女青年的我来说, 有时候我会发表一些小小的感慨表达一下对于这部电影的喜欢。 对于手帐而言, 有时候是会自己做一个简单的手帐, 把最近经历过的一些事情, 去过的一些地方一一列举下来。 比如去了博物馆之后会自己剪剪贴贴的做一个博物馆之旅手帐, 电影的手帐似乎这本书里面的要更加深入一些, 更多的是展现电影的内在。 我们看过《寻游记》的人都被这部电影里面传递一家人之间无条件的爱而感动, 从看到开头有着当地特色剪纸开始, 这些剪纸讲述了这个家族历史, 开头就说明了他们家为什么不喜欢音乐原因, 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国家, 这么一家人确实是很不一样, 家里有个小朋友米格特别喜欢音乐, 也有他的太奶奶, 太奶奶很老了, 很多时候都记不住身边的事情。 阿郎的影评很详细, 也很到位, 最后还给出了读者自己发挥空间, 对这部电影念念不忘的地方, 对这部电影有什么想说的。 每年都会有很多新的电影上映, 如果每一部电影都有人写这么详细的影评, 对于想要了解一部电影的人而言, 算是比较不错的一个借鉴了呢。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读后感(三):早啊,起来看电影了!

  说起来很有趣,本书是阿郎看电影后写的影评集结成书,而本文是我看完本书之后又写的书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很卞之琳。

  不同的是可能我没有阿郎大才,如果说的不好还请见谅啊。

  阿郎已经出版过两本影评集,这是第三本,却是我看的第一本,也是2019年我看的最好的一本影评。很有新意,阿郎的影评重意境,轻手法语言硬朗粗犷,多用长短句,大起大落直抒胸臆,却又留有余,不说透,意蕴悠长

  影评,在我看来就是说导演没有说的,把电影有可能想表达的深意用最直白的话说给看电影的人,这样回头再去思考,与自己的观影感受两相对照,才算吃透一部电影,不然只能说是看了热闹。阿郎很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评论中很少长篇幅的去说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而是借电影的片段或者人表达某种观点,以及情绪的抒发。分析一个角色用意,讲述一段音乐的作用,为何这里要用音乐,为什么用这段音乐,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什么,当知晓了这些,再去重新想下最初看这段电影时的感觉,很多东西就非常清晰明了,阿郎这点就做的非常好。

  很多影评说是影评,其实就是把电影已经拍的故事重新说了一遍,很无趣。阿郎不同,当然不是说一点没有,但更多是点到为止,再从这一点说开来去,思路豁达,所以书评看起来非常舒服。即使你没有看过电影,也一样看的很畅快,并且看完影评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电影,哪怕是阿郎并没有在夸,比如《心理罪》,阿郎说其在动作台词方面有着很尴尬的撕裂,但依旧是为中国犯罪电影透了一点光亮进来。

  《追龙》这篇也有着很明显我上述所说的阿郎特有的味道延伸。这篇真正涉及到电影内容的几乎没有,与其说影评,不如说是在说王晶。但这样非但没有减少对这部电影本身的印象,反而在阅读过程中会重新思考导演与电影本身的关系,电影已经看过,但此时又用不同的意境重新去思考,做到这种程度的影评,就是好的影评。

  不过其实也有缺点,阿郎对于自己喜欢的电影会极尽全力去捧,而电影本质上来说又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难免会与读者有冲突,这是缺点,不过反过来想,一个人非常喜欢一件东西,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其去捧呢,故而遇到此情形一笑而过即可,毕竟作者也说看电影本身就是件私密事儿……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读后感(四):有趣的灵魂总能找到光的方向

  阿郎是《看电影》杂志主编,作为中国影迷第一刊《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只能通过文字才能看见的人,是中国新一代媒体人中,隐居在幕后的操盘手。阿郎的文字在中国影迷群体流传甚广,他的文字以犀利、准确、洒脱著称。

  有幸得到这本《晚安人类》,封面孤独寂寥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我一直以为看电影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独处时光,你在看电影的时候,可以为电影中的情节伤怀,为开心的片段欢笑,这是一段专属于自己的观影时光。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影以独特创作方式蕴含了丰富的含义,每个人都能在情节和角色中发现自己内心共鸣和感悟。而阿郎的这本《晚安,人类》则是用他对电影的理解为我们打开一扇扇探知和感悟的大门,让我们感受一个专业影评人对电影的剖析和观点。

  这本书以柔、硬、问、暗、戒五章内容介绍了35部电影,包含了热门电影和经典电影。既有对灵魂的拷问,也有对人性评判,作者的文字既深刻又有力量,读完对电影的感受又加深了一分。

  《寻梦环游记》初看时是以看一部动画片心情去看的,以为是一部轻松诙谐的寻求梦想之旅, 看了之后才明白追寻梦想只不过是一条牵引线,这更多是一部探讨亲情,同时也涉及到了死亡这类永恒主题的电影。电影本身是欢乐的,但可能是基于死亡这个悲伤内核的原因,它让人在欢乐的同时又带上了悲伤。观影的时候,电影院很多观众都沉浸在电影中,我能感受到大家沉浸在爱和思念的情绪里的那种美好煽情而不滥情,只讲述不说教,点到为止,恰到好处。死亡不是永别,忘记才是。有人记得你,你心里也仍有牵挂,这便是活着的莫大幸福和意义

  在阿郎的书中,他给这部电影了打了十分,阿郎从电影制作的特效讲起,以细节打动人是这部电影的最基本的基调,虽然这是一部动画电影,然而它的技术艺术两方面都逼近了现在动画片的最高水平。这是一个发生在墨西哥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对异域文化尊重和理解体现在电影中都有可以考据的原型用心程度可见一斑。整部电影的灵魂就是墨西哥的亡灵文化,这其实在全世界都有这种文化的传承,因为我们对于未知敬畏和对人类来去的探索想象形成了这种文化。逝者并没有消失,而是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这是我们逝者文化的美好希望和想象。而文章重要部分就是探讨了我们对于成功定义,为了成功我们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作者在书中给出的答案是远方的成功不如眼前家人的爱,世俗的成功只是大多数人都在追求和热爱的。忠于内心,忠于家庭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启示

  好的影评对于电影的创作者来说是一面直视内心的镜子,而对我们普通观众来说,如同拨开迷雾双手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揭开电影迷宫的先导。阿郎的这本《晚安,人类》就是这样一盏明灯。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读后感(五):我跟阿郎学影评!

  赶巧前天看了精彩的电影《追龙》,昨天收到这本书《晚安,人类》的时候也看到有《追龙》的影评,赶忙拿来看,在此做一些比较。

  《追龙》的影评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看电影的时候我也带着一个疑问,追龙是什么意思,后来就不了了之,而影评开头就对追龙做了解释,让我恍然大悟。而且电影中确实有出现人说出“追龙”二字,却被我忽略了。

  学到的影评经验:多观察细节,查一下片名的意思。

  接下来影评分享了这部电影里面的人物在历史上是有真人原型的。并介绍了跛豪和吕乐的几句生平。并表明之前还有一部写跛豪和吕乐的电影叫《五亿探长雷洛传》。而为什么吴锡豪改名伍世豪,为什么吕乐改为雷洛,影评也做了解释。

  学到的影评经验:寻找电影人物的原型,和描述同一事件的电影做对比

第二部分:

  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香港的时代背景,并对比了导演王晶和人物原型在不同时代年龄事迹。然后升华一种回忆小时候情怀

就像管虎拍《老炮儿》,冯小刚拍《芳华》到了一定年龄,你总会想起小时候的念想

  然后说一下影片的反响好坏

  学到的影评经验:挖掘时代背景,挖掘导演的童年聊聊电影的口碑。别人的评价。

第三部分:

  给影片打了分数,对个别影像深刻的场地的文艺化表达。对动作戏和感情戏的文艺化表达。对同一场景物是人非表现手法的点出。又一次引入了导演的少年英雄情结,并借用了几句“故作高深”的诗句收尾。

  学到的影评经验:对场地,动作,感情,用文艺化的感性的表达,可引用诗词,升华情怀,让观者神往,又不剧透。

  这只是我分享的一个书中的影评我学到的东西,这本书还有很多更好的影评,更多的亮点。这里我要很激动的分享一下:

  这其实是一本观影手帐,每个影评后面都有一页用来记录你的观后感,你的观后感被分为三块:念念(remember)我觉得就是你印象比较深刻的点有哪些、你怎么看(think)我觉得就是你觉得这部电影在各方面的优缺点、有话要说(mind)我觉得就是你觉得这部电影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这本书推荐了很多值得一看的近些年出品的电影,没错,是近些年的,更符合快节奏现代人审美标准,不会出现那种画质很差的节奏很慢的或者是根本就找不到片源的高分老电影,比以前那些装格调的电影更接地气,目测书中几乎每部电影都能轻松找到画质不错的片源。这本书帮我们筛选了一些好电影,帮我们节省了找好电影的时间,有些电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评价,所以分数被拉低的情况,而分数低于8分的电影我就可能认为不是什么好电影就不看了,而阿郎确实帮我挑了一些这样的电影,这些是更加私密,更加独家推荐的电影。比如第一部《无问西东》,要不是这本书的推荐我可能就不会去看,然后就错过这部好电影了,其实我今天就是看了这本书的推荐看了《无问西东》的电影,几次看到要落泪。本来想要分析《无问西东》的内容,限于篇幅,只好作罢,接下来我再换一种方式表达对这本书的敬意:这本书推荐的电影取舍得当,基本没有几部是好看到烂大街都知道的电影,你也不至于找不到片源,有些还可能是分数低而容易被错过的好电影。书评的文采和亮点让我看了就想要去看这部电影,又几乎没有给我剧透,还留下了位置给我们写读后感,这样的影评手帐真的很难得。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读后感(六):对光影的诠释和解读

  对光影的诠释和解读

  1

  我爱看电影。

  一说到电影,就想到小时候。那时候还是在农村,村子里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有时候演几场地方戏,闹得人山人海;还有就是一年演几场电影,那是朴素的人们最大的娱乐之一了。

  即使有了电视,看电影也是一场奢侈的享受。尽管,所有的电影都有主旋律的特征,可是那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普遍状况。电影是一种消费品,可是也是意识形态分野的重要内容和领域。

  但是,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政治。我知道的是好人要消灭坏人,消灭的过程很激烈、精彩。

  对敌人的斗争最后总是会胜利,这就是一贯的政治正确。我们被鼓舞了精神,昂扬了士气,并对前途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这是电影带来的好处之一,教会了我们要懂得道理。

  2

  也许道理的存在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灌输,以至于,我们认为道理是判断的所有依据。

  看电影却有些不同。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沉浸在电影故事中不能自拔,那是一种娱乐带来巨大喜悦。我们对此津津乐道,会有一生甚至无限的回忆

  我们在露天的操场上,在大队部外的院子里,随处找一个适当的地方,然后开始观看,那被偶来的风飘动的巨大荧幕。

  荧幕有时候鼓起了肚子,有时候又缩了回去。所有的人物形象都飘忽起来,好像哈哈馆里的特效。

  我们不在乎,看得如醉如痴。跟着人物和剧情走向,激荡着心情和胸腔。

  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

  电影就是这么一种可以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喜悦的魔力产品。声光电中,演绎的是人情和社会,诠释的是人的爱恨情仇。

  3

  后来,人慢慢长大。有了经历和阅历,知道一切都是复杂的。复杂也就是不那么简单,尤其是对于电影。

  一种可能是,即使剧本的写作者和导演也未必完全能够解读他呈献给观众的所有内涵。或者,他想给人们展示什么,但是人们理解的,却是另外的东西。

  解读,存在着一千种可能。可以更多,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每个人的经历和思想都是不同的。

  但是还有一种中性的东西,更容易为众人接受。这是大众化的普世价值,为我们大家所公认承认。

  阿郎先生的看电影笔记,就是这种思想诠释和解读的产物。

  整个2018年,阿郎先生细致地观看了数十部电影,涵盖了国内影迷可以接触到的绝大部分主流电影。当然,还有很多电影是不方便放在这本公开出版的笔记当中的。

  这也是一种政治。过了几十年,许多情怀都变化了,可是标准和取向还是没有变化。幸运的是我们还是生存在一片繁荣之中。

  这和电影无关。

  4

  我后来也喜欢上分析电影了。

  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小时候我们看热闹,长大了就要看点门道了。人活着,不是简单增加了岁月,还有就是对内在事物发展规律的判研和总结。那就是应该叫做道理吧。

  电影中都讲了什么道理呢?故事的内核和外在表现构成了电影的主旨,但是还有更为重要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每个导演都是不同的,每个特定环境也都是不同的,这就有了分析和解读的必要。

  在热闹的外表之下,内涵和寓意是需要别人提示给我们的。如果导演不能,那就需要专业的电影人士来解读。

  阿郎先生正是把所有电影元素综合起来评判的。他讲到了故事,讲到了情节,讲到了语言,讲到了声光电。

  最主要的,他对所有的电影都做了诠释和解读。

  5

  我读过以后,豁然开朗。原来我们不懂的东西还是那么多。

  也有的,我不认同。比如《妖猫传》那篇,我觉得阿郎先生对宗教的知识欠少了一些,这构成了他电影笔记中的一个短板。

  宗教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最核心的部分。我们所有人类历史的构成,都离不开宗教,那是文化的原生动力之一。虽然,在以后的岁月里,有些淡化和曲解。但是人类无法离开宗教,即使电影也不行。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在其中的隐密,也就不能理解整体。

  但是无论如何,这些都是精彩的篇章。文字精彩,内容精彩。看着让人喜欢,就好像自己重新看了一遍电影一样。

  这是电影的又一重魅力。我以为。

  《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读后感(七):晚安,电影

  电影可能是这个世界上精神文明最伟大的发明创造,尤其是对我这样的大龄文艺女青年来说。比起好吃又好看的食物和难啃但易于装逼的文学名著,我更喜欢看电影。我相信自它诞生以来,就一直不断地在拯救那些快要被生活的麻木窒息而死的灵魂。我为什么要说这么无厘头的话?没有电影的世界,还有书籍和音乐,也有剧团表演,但这些都无法取代电影。电影独特的声色影像、艺术表达和哲学思考就像初恋情人闪烁的眼眸,发光的白衬衫和沾了泥巴的帆布鞋,总是不经意间走到人的心里去,让人辗转反侧,念念不忘。

  普通人总是向往那些能用爱好养活自己的人,就像美食鉴赏家、酒店试睡员、旅行家,听起来吃喝玩乐就能轻轻松松渡过一生,真是逍遥自在。但真正能坚持自己的爱好并全身心投入的能有几人?阿郎说他这辈子做的最对的两件事,一是看电影,二是写东西。阿郎正是这类凭着自己爱好过好这一生的人,源于对电影的爱,阅片无数、擅长写作的他后来成了《看电影》杂志的主编,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这个title好长,不明觉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写过无数影评,收获了大批粉丝,出版了几本书,成功吃了电影这碗饭,也成为了可以一直看电影的人。阿郎才不是因为幸运,而是足够认真。

  在他的新书《晚安,人类:阿郎看电影私享笔记》中,我看到了一个专业影评人对待电影的态度,爱之深责之切,爱之深思之远。看过他的影评,再去回味电影,那些被漏掉的细节会一幕幕重现在脑海中,经过他的解读,影片的深刻内涵被挖掘出来,许多困惑迎刃而解。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思想就像一束光照向黑暗世界的深渊,书的封面设计刚好映射了这一点。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多了一则使用说明,注意事项里写到:本书因为过于有趣,平庸的灵魂容易引起不适。全书共收录了35篇精选影评,这35部影片都是近一年上映的,分为五个章节,分别用了五个字概括:问、硬、戒、柔、暗。

  好的影评总是感性多于理性,好的影评人知道电影的内核比手段更重要。影评人看完电影后一般会针对电影的摄影、美术、表演、剪辑、叙事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然后给出分数。阿郎总结《无问西东》“叙事上失衡,影像上失焦,音乐上失重,剪辑上失准,可它天生一副文人风骨,有浩然之气。”这个评价足见爱之深责之切,却丝毫不掩饰内心的高度认可。第一篇就看出了专业影评人看电影的态度,作品的真诚度永远是最重要的,技术的缺陷可以一次次改进,但电影所要传达的精神却高于一切,这也决定了一部影片的质量。阿郎说《无问西东》是一部倔强又孤傲的电影。在我们已经厌倦了主旋律式的电影时,它用最朴素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实。“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到底在看什么?看《小偷家族》之前我已经对是枝裕和这位导演有了一些了解,他安静的纪录片式的作品里充满细腻温情的情感冲突。但《小偷家族》又有不同,正如阿郎所说这是一部愤怒的电影,也是一部惭愧的电影,这部电影的情绪更容易被感知到。影片里的妈妈抱着妹妹送她回家,却意外知道了小女孩亲生父母的真实想法,于是回家抱住小女孩满脸泪水地对她说:“她们说喜欢你才打你,是骗你的,喜欢你就应该这样抱着你。”在警察局她同样满脸泪水说了全片最重要的那句话“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在电影院里看到此处时我已经哭的不成样子,小偷家族的人是靠世俗眼中不道德的“偷”来维持生存的,但她们内心的美好和彼此之间的爱是最最真实的。

  有位朋友曾说过一句让我在情感里顿悟的话,她说“我们不应该在一段关系里爱人。”我想这句话用在这部电影里最为合适,血缘关系、社会关系能带给我们爱,也能捆绑我们,让我们感受不到爱。家庭伦理社会关系这些真的重要吗?如果没有爱的支撑,也不过是一个冷漠的空壳。小偷家族的故事是虚构的,但现实生活中亲人之间的冷漠疏离、社会体系的漏洞却是真实存在的。是枝裕和只不过聚焦放大了一群人,我们才能深切感受到现实矛盾的存在。看电影的我们到底在看什么?我想不只是摄影、美术、表演、剪辑和叙事,而是在看自己。

  每个看电影的人都能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或者是自己正在经历的别人生活的影子。电影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影像声色,思考才是最终的目的。

  看电影的人浪漫深沉又爱自省。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沃克·珀西在《看电影的人》这本书里写了一个爱看电影的人比克·保林,他把看电影当作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并通过看电影来自省。作为一个小股票债券经纪人,平淡无奇的生活时常让他感到绝望,只有在电影里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部分真实。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在十字路口驻足看到一个美到令人窒息的姑娘,于是私心幻想到:如果这是一场电影,我希望世界发生战争,我们一同救治伤员。看到这里突然感动,一个平凡人表达痴心的方式也不过是我们一同做一件小事,温馨的小场面却让人觉得比英雄救美来的更浪漫。可惜生活不是电影,生活往往要复杂的多。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电影里感受,在生活中释怀。庸常的生活中,如果还有期待,无非就是那一刻。

  韩松落在《为了报仇看电影》中说:“有的时候,看电影,为的是报仇(向着无聊的生活报仇);有的时候,看电影,是接受馈赠。(接受电影带给我们的思考和美的感受。)

  晚安,电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