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李文亮去世,陶勇苏醒,这世界总有人在砥砺前行!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李文亮去世,陶勇苏醒,这世界总有人在砥砺前行!

2020-02-12 01:45:31 作者:喵呜呜 来源:言情说 阅读:载入中…

李文亮去世,陶勇苏醒,这世界总有人在砥砺前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言姐在这里一直陪

  

  作者 | 喵呜呜

  

  “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人脸庞

  这是陶勇医生苏醒后,口述的一首感动全网的诗——中的

  这个音频,我听了好几遍。一时有些思绪万千

  陶勇医生的故事,其实我想了很久,但怕写出来的东西,配不上他这个人

  反复纠结了好多遍,终于开始动笔,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他——陶勇医生。

  或者说是,像陶勇医生这样的人!

  

  时间节点回到1月20日,那天是大寒。

  北京市朝阳医院门诊内,一男子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菜刀,多次踩点,趁诊室只有陶勇一名男性时,冲进去,举起了手中的刀,挥向陶勇。

  陶勇,从7楼跑到6楼,但男子一直举着菜刀紧追不放。

  他逃到骨科,因体力不支,摔倒在地。

  被骨科的同事血泊中拖进诊室。

  有两名医人员,为了保护陶勇而受伤,其中一名甚至被削掉了一块耳朵

  一名带着孩子来看病的母亲,也被误伤。

  但伤势最重的是39岁的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陶勇。

  他被持菜刀者砍中数刀,场倒地,后脑勺血流不止,胳膊多处受伤,造成运动功能感觉障碍可能再也法拿起手术刀了。

  这半个月来,陶勇的伤势逐渐好转,苏醒后的他,没有要找凶手,只是口述了一首诗。

  他说,如果以后不能重返手术台了,想组织一群盲童进行巡演,让他们也能赚钱

  他还安慰来探望的师妹,以后做不了手术了,还可以做科学研究

  发生这样的事情,但他却躺在ICU的床上跟太太说:“幸好砍的是我,我年轻,跑得快,如果砍的是另一位医生,后果可怕

  我不知道,他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

  但这句话,真的足够刺痛人心

  

  

  陶勇是中国眼科界的大牛。

  很多眼科同行说,陶勇有成为“院士”的潜质,不管是医术,还是履历,都让人望尘莫及

  ●眼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眼底疾病葡萄膜炎的诊治,曾经荣获“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的称号

  获得省部级成果奖励3项,已经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98篇,中文期刊论文51篇,主持国际科研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基金2项,获国家专利3项,参编书籍3部。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取得硕博学位,赴德国当访问学者,还曾到江西乐安、广东韶关、河南漯河等基层医院,提供医疗服务

  陶勇的部分履历

  记得微博上,有人这样问:

  怎么样才能培养一个陶勇教授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

  首先,你要先碾压99%的高中同学考入北大医学部。然后,你要超过80%的本科同学,争取一个行业宗师当你导师。

  在博士生大部队头疼如何不延期毕业的前提下,你已在顶尖实验室的高压环境下,比一般博士提前两年毕业,还要发出一般博士生两倍以上的核心期刊。

  你要抢国际一流医院的交流机会,碾压同期毕业的全世界博士生,和已经混迹行业多年的博士后。大概率要学一门新语言,还要科研级的那种。

  在交流一年里,你要抓紧机会发出两倍于博士期间的核心期刊,才可能有机会获得国内一流医院的医师资格和医学院的副教授职称。

  而和你竞争的人里不仅有国际大拿,还有许多已经混迹行业多年拿十几年资历和你拼的其他医院的在职医生。

  你要在治病带学生的同时,发出前半生两倍以上的核心论文,要在全院和你同等级的牛人副教授里,抢在40岁之前在一流医学院拿到教授的职位。

  这还不算你救过千万名的病号,做过千百台手术。

  

  但这些,只需要一场医闹,一个罪犯,一把屠刀,这一切的一切,都付之东流。

  

  他在这场医闹背后,到底失去的是什么?

  是被砍断的左手,是十多年的努力,是可能会就此陨落的理想,是一个顶级医学天才很可能再也无法上手术台的无能为力。

  陶勇医生出事后,北京另一家医院的同行,贴出了这样一个帖子:

  陶勇同行的帖子

  出事的那天,他的预约挂号信息里,显示1532名病号,早已挂了他的号,等待救治。

  这一刀一刀,葬送的,不仅仅是陶勇医生的职业生涯,更是千千万万患者,恢复光明的希望。

  

  微博用户@设计师田亮,曾专门发博感谢陶勇医生:

  田亮的朋友得了视网膜脱落加内障,因为经济困难,拿不出那么多手术费。

  和陶医生说明情况后,他却说了句:“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瞎。,甚至自掏腰包给病人做了手术。

  2016年,田亮发的和陶勇的聊天截屏

  网上有太多患者给陶勇医生的评价,截图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这样的评论有太多太多,哪怕是再朴实的语言,都能感受到他们对陶勇医生的赞誉和感激。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少数肯为艾滋病患者做眼科手术的医生,为数千例艾滋病患者带来光明。

  他没有因为当科室主任而经济富足,一家三口和老岳母挤在60平的出租屋里。

  他为了帮倾家荡产的患者省下手术费,主动帮患者申请专项资金,甚至自掏腰包为患者做手术。

  他是那个每周有5天住在医院的办公室,睡在支起来的单人床,周末才回家的人。

  他是那个在留学期间,拒绝德国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要为穷困患者看病的人。

  他是一个处处为患者考虑的好大夫,是一个负责任关心学生补贴够不够用的博士生导师,是一个天天围绕着出诊、手术、加班、开会的科室主任。

  同时,他也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8岁女孩的父亲。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再贴切不过。

  即便被人性恶意的对待,他的内心深处仍抱有对生命的极大尊重与敬意,即便再也不能重返手术台,也会在被伤害后说出“把光明捧在手中”。

  就像一位网友所说的

  就是有着这么一种人,以善为旗,以血为力,不需要苦谛佐证尊严,但所有行止却满是填补他人灵魂的诗意。

  

  陶勇医生的故事里,有一个关于老婆婆的故事,让我很有感触。

  陶勇在有次到深山里给贫困人民看诊的时候,碰到了一位80多岁无儿无女的老婆婆。

  老婆婆白内障病情恶化很严重,两只眼睛眯成了两道缝,并且还有将近90度的驼背,这对实施手术来讲,是个很难的问题。

  最初,他是拒绝为老婆婆做手术的。

  但老婆婆说,她想为自己做一件寿衣,能安安心心面对死亡。

  陶勇被打动了。

  他找来半米高的垫子给老婆婆垫脚,让老婆婆尽量躺平,最终完成了这次特殊的手术。

  老婆婆第二天视力恢复到0.5,用了几天的时间,给自己做了一件寿衣。

  她还给寿衣缝了两个口袋。一个口袋里装着去世的丈夫和儿子的照片,另一个口袋装着她年轻时出嫁母亲给的梳子。

  手术后一周,老婆婆安详的过世了,双手还覆在两个口袋上。

  临走前,老婆婆特意让接洽员谢谢陶勇,谢谢他给的这7天光明,让她找到回家的路。

  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好像有些理解陶勇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单纯善良,诚恳又正直的人。

  

  最近网络上每天都是铺天盖地的负能量信息,有个读者在后台留言问我:“有没有觉得信仰崩溃了?有没有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怀疑?”

  我回她说:“恰恰相反,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想成为一个真诚、正直、善良、有勇气的人。”

  网络上有太多带节奏,质疑各种问题的声音,但请记住:

  

  无论这个世界烂成什么样子,都是在我们的默许下完成的。

  

  如果你今天感到愤怒,那记住这一刻的感受。希望等我们这一代人成为社会的顶梁柱时,不要被平淡的日子磨平棱角。能够保持善良,为弱小的群体发声。

  

  就像鲁迅先生曾经写到的一样: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地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它照亮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或许,正是因为经历过的种种苦难,反而让我们更加有力量去守护善良。就像陶勇一样。即使“陶勇”倒下了,但还会有更多的“陶勇”站出来。希望我们都是像“陶勇”这样,保持明亮的人。

  每一个明亮的人,站在一起,会慢慢连成一片光,这才不辜负那些努力保持光亮的人的牺牲。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从这一刻开始,认真工作学习,做一个好人,去影响身边的人和我们的下一代。要相信,时代洪流的车轮,总是向前行驶的,未来永远可期!

  你,我,共勉!

  作者:喵呜呜,容量的人。本文由言情说 ( )原创首发,转载请后台联系。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