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危机最前线》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危机最前线》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0-02-12 22:55: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危机最前线》经典观后感1000字

  《危机最前线》是一部由科斯塔-加夫拉斯执导,约翰·特拉沃尔塔 / 达斯汀·霍夫曼 / 阿伦·阿尔达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危机最前线》精选点评

  ●好的题材,但拍的太松散张力完全没有释放出来,对比《热天午后》,实在只是差强人意作品

  ●單看達斯汀霍夫曼的表演也就夠了。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 媒体节操还值几个钱。。。。 疯狂的城市 疯狂的媒体 故事震撼人心 麦克斯助手转变人心疼 那个初一救人的小女孩一跃就变成了最后的那个样子 社会这个操蛋的染缸

  ●除了中文片名 其他都相当相当不错那个转折那个冲突人物很多但每一个都特别有用特别有戏 Dustin Hoffman演得真好

  ●都tmsb,看着真让人绝望

  ●很适合当传播或者新闻课的分析案例,里面还有mia,她和travolta两个都是PG下巴……

  ●TV

  ●新闻人的道德底线职业操守

  ●好演技,好剧本悲哀世态悲凉人情悲剧命运

  ●好的编剧,好的演员转换都在自然之间。

  《危机最前线》观后感(一):新闻人的道德标准

  18年第四十八部电影。 这是部好电影,但看了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 新闻媒体人应该的是客观报道,脱离职业道德可怕也让人感觉卑鄙。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我之前看过一本书,《白说》,我喜欢这本书,这本书让我对新闻媒体人的一个基本标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定。 我觉得人还是应该有自己独立思考,因为生活中有些黑暗让人感到可怕与厌恶

  《危机最前线》观后感(二):疯狂的城市

  达斯汀霍夫曼和约翰特拉沃尔塔把这个故事演绎精彩,尤其是特拉沃尔塔,他饰演的守卫脆弱憨厚神经质、甚至有些愚蠢,十分有看头喜欢这种讽刺媒体的片子,会让人对社会有个暂时的反思。在这个所谓信息时代我们的大部分息都来自媒体,而媒体给我们的信息又有多少是纯粹真实的?我们是否面临着被洗脑的危险?媒体人的职业操守和社会道德之间确实存在着极大地矛盾,就像那张著名的苏丹儿童摄影作品一样。媒体的新闻最大化、群众无知就像剧中说的一样,这是一个疯狂的城市。

  《危机最前线》观后感(三):被忽视的好电影

  我是看过三部影片过后喜欢上约翰·特拉沃尔塔的,<低俗小说>,<变脸>还有就是这部<疯狂的城市>,可能就这部容易被忽视,但我个人感觉这是特拉沃尔塔最好的一次表演。他把这个可怜的失业保安演的形象逼真喜怒哀思悲恐惊俱都活灵活现,看来他装起傻来不比达斯汀·霍夫曼差。除了表演,剧本也很成功

  刚看到豆瓣真会分类提示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会喜欢<迫在眉梢>(John Q),两部电影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顾的男人,都是走投路,尽管这二位性格不同,但最后肯定都能打动观众。

  《危机最前线》观后感(四):疯狂的社会

  中文的片名翻译(《危机最前线》)完全没有抓住影片的精髓,影片的海报也不过凸显了两位夺人眼球的主演,虽然我恰恰是因为这两位大爱而关注它。

  不负所望,达斯汀 霍夫曼将一位起初急功近利挖新闻而后逐渐被良知唤醒尽力帮助劫持犯解除困境的职业记者表演得栩栩如生,而约翰 特拉沃尔塔更将为寻求复职而无意中身陷险境的失业者憨厚善良甚至有点神经质的山姆刻画得惟妙惟肖。

  我的情绪一波三折,从憨憨傻傻的劫持犯山姆被能说会道的记者汤姆掌控而好笑——到无良媒体为达私欲不折手段而愤怒——到为无能为力的汤姆与被逼无路可走的山姆而伤感。

  疯狂的社会、无良的媒体、无知的大众将憨厚的山姆一步步推向死亡的深渊。影片里的各路角色无论记者、警察、被采访的对象、示威的人群等等都很职业甚至相当的敬业,但却利欲熏心丧失了人类最重要的--人性。他们关注着事件并期待着它的升级以满足各自的欲望。

  山姆的结局注定是一场悲剧,汤姆的良知注定是一声怒吼——“我们害死了他。”

  被困的孩子们很天真很无畏也很善良,孩子眼里的世界是非善恶一目了然。所以面对手拿枪支但憨厚善良的山姆他们毫无畏惧,所以被山姆放出博物馆时会真心的道谢。我们的世界原本如此纯净,人与人之间原本毫无芥蒂。欲望使人疯狂,而疯狂终将走向毁灭。

  这是一个疯狂的社会,而疯狂的我们又将走多远?

  《危机最前线》观后感(五):We Killed Him

  说到舆论的影响力,我立刻想起了两句话:一句话是孟子说的:“三人成虎”;另一句话是戈培尔说的:“谎言重复三遍便是真理”。当像你我这样的普通民众因为一件略有新奇的小事而被媒体盯上甚至炒作时,身为当事人的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一个善良,莽撞,又有些愚笨的父亲山姆,仅仅因为博物馆缺钱而被裁员。生活难以维继的他为了自己的孩子,拿着枪和炸药去找博物馆老板,目的也仅仅是想吓一吓她,让她听一听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有五分钟。这件事情本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但在包括主角麦克斯在内的一众记者的煽动与炒作下,事件变得越发不可收拾,最后以山姆自杀身亡的悲剧告终。

  “没有一滴水会认为自己引发了洪灾。”在如今高度流水线化的生活中,社会的“零件”们总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事件发生后,媒体第一时间架起摄像机,警方第一时间布置现场,吃瓜群众第一时间上前围观,“民权主义者”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闹示威……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的工作,却没有一个人关注馆内那个孤独的父亲。在这个叫做“社会”的钢铁怪兽面前,人又显得何等渺小无力。也正是他们,最终把山姆逼上了绝境。

  如果把社会比作猛兽,那么喂饱这个猛兽并让它“张牙舞爪”的便是利益。为了收视率,媒体千方百计地去寻找“第一手资料”,甚至不息捏造一个“嫌犯的朋友”去说观众想听的话;为了显示自己控制局势的能力,而使自己的前途更平坦,警方与FBI有意扩大事态,甚至不惜向儿童开枪;与事件毫无关系的看客为了使自己出名,也为了采访费,肆意发表自己狭隘的观点。最让我不可接受的是以凯文为首的所谓“知名主播”为了私利,竟然恶意篡改录像以抵毁当事人。警察,本应控制事态;记者,本应记录真相。但在利益面前,职业道德被击得粉碎。当那个为了救人放弃录像的善良姑娘变为追求轰动枉顾事实的黑心记者时,我心痛了。而老板的那一句“她可是你的学生”更是对麦克斯的一句辛辣讽刺。也许,除了挣钱糊口,那些年轻媒体人都是抱着“以捍卫真相为己任”的理想而入行的,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们逐渐被制度同化,吸收,成为了和他们一样的追名逐利之人。这才是最可悲的。

  在社会的滚滚洪流中,我们逐渐耗光了自己心中的那一点温热,以钢铁之躯成为“利益至上”这个体制的坚定维护者。拥有话语权的人枉顾真相,而了解真相的人又没有话语权。身为媒体人,他们只认文件,而忽视了人性;他们只认工作上的上司,却忘记了做人上的老板——上帝。我是一个制度信仰者,但我却看到他们正是这个制度的重要部分,而类似这样的悲剧又无法通过制度解决。麦克斯最后的那句“We Killed Him”震撼了我,可它又是否震醒了那媒体,这社会了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