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初一吃面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初一吃面

2020-02-22 17:37:06 作者:惜言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娃儿啊,记得今天要吃面条哈,吃了一年顺顺利利的。”

  今天是大年初一母亲一早打电话叮嘱着我。

初一吃面

  初一吃面条,这是我们多年养成习惯

  小时候,每到过年前夕,我们家就会撮上几斤小麦到面坊去换回一把两把干面回来,放着等大年初一的晚上吃。

  每年的小麦都在上半年端午前后收回家了。小麦是我们家三四个月的口粮,为了节约,很少换面条回来吃的,因为一斤小麦换7两湿面或半斤干面条,不划算。要是父亲说“今晚上吃面条”,我们几姊妹从母亲手里接过半撮箕小麦,大约四五斤,兴高采烈地往面坊跑去。

  去了面坊,给师傅说要干面还是湿面条,因为母亲说湿面条好吃点,我们往往都是要湿面条。师傅秤好了面粉,倒进直径足有1米的木盆里,左手用水瓢舀水一点点浸湿,右手掺和着,随后双手用劲翻来覆去的搓揉,大约10来分钟,双手能扯出面条时,再倒入面条机上方的方斗里,开电压成20厘米宽像布匹一样面皮带。第一次压的面皮厚,要经过二次三次将面皮压薄,然后换成条形出口,细宽都有。面条出来了,师傅按40公分左右长短剪断,给我们放在撮箕里。

  面条拿回家时,天时已晚,母亲已经把葱姜蒜辣椒准备好,从自留地里采摘有莴笋叶,晚上一大家子舒服的吃着面条。那个时候,油荤不足,有红油辣椒面都不错了,猪油平常是没有的。但那时的面条就是白水煮的也香。现在,鼻孔里都还留有浓浓的麦面香。

  我们都喜欢吃面条,每次要是父亲早上说吃面条,我们上学的时候都翘盼着,放了学把作业写完就去面坊换面条回来。

  到了下半年,农家户是很少有小麦的。我们家也有把小麦留着下半年换面条的时候,但气候湿润,小麦到了九十月份就生牛牛虫,牛牛虫就给竹笋形状一样,很小。小麦生虫了,母亲就拿出来暴晒,傍晚了拿到奶奶家磨成面粉,拿回家搅成面糊吃。

  这样,每年过年初一我们家吃的面条,大都是去面坊赊回来吃的,有两年是去5队的丁叔家借的10斤20斤小麦。每年过年,家里一把两把,三五斤面条是有的,为的就是一家人顺顺利利过大年。

  我们吃面条要去两家面坊。集体生产的时候,这两家面坊的师傅都是拿工分,用牛皮纸记录名单上也不止我们一家

  土地下户了,小麦丰收了,我们家的小麦也能保证一年吃面条的需求。油荤足了,每次吃面条也有豌豆尖、菜苔搭配鸡蛋面,面条面皮,根据自己喜好来做,也可以去换去买。

  如今,超市里的面条琳琅满目,想吃啥买啥。

  “好,老娘。我知道晚上吃面条。”我应承着母亲的叮嘱。

  因为面条顺溜,所以初一吃面条,一家子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初一吃面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