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抽象城市》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抽象城市》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2-29 23: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抽象城市》经典读后感有感

  《抽象城市》是一本由克里斯托夫•尼曼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2018-1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抽象城市》精选点评

  ●好像布偶这种玩具在大印象里就是女孩子的专属,但是大多数男孩子也都曾经自己世界里有过少数的时间偷偷拿出某个藏在角落里的布偶,让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里化身宇宙之王。打败一个又一个的小怪兽,成为小伙伴们眼中的大英雄

  ●行文可爱的流水账 只是 它和城市有什么关系 勉强6.5分

  ●风趣幽默人性光辉

  ●有趣灵魂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

  ●轻松创意,看完捧腹,inspired!

  ●厚厚的书,一共266页,满满的图案大胆色彩撞击,寥寥数笔勾勒出深深领悟。就连目录都是不符合“规矩”,却又似乎暗藏一定的规律布列——“之”。似乎是走台阶似乎,一步步走进作者感触他的感悟,领略他的领悟

  ●太抽象,只看了一点

  ●好喜欢这样有趣 热爱生活的人啊( ・᷄ὢ・᷅ ) 想要一打

  ●相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说很有趣了。

  ●可

  《抽象城市》读后感(一):看待生活需要脑洞大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都进入了快节奏,每天忙忙碌碌。大都市的节奏已经快得让我们无暇去想什么样的生活是我们想要的生活,这是一个充满焦虑时代感觉现在的年轻人都很焦虑,总是在抱怨担忧,这个焦虑的根源在哪里?焦虑大概是因为关于工作人生规划恋情、不可控和不可阻挡未来。没有房子的每天愤慨买不起房,买了房子的战战兢兢,日日盘算着怎样还房贷。在这样多的压力下,人们很少观察身边的实物环境,在焦虑中也很难发现身边的乐趣。抽象城市这本书告诉我们身边的城市可以是另一幅景象,不再是一个用钢筋水泥打造的冰冷无情的城市,换一个心情可能世界都会不同的。

  抽象城市的作者克里斯托夫·尼曼,是一位插画艺术家平面设计师作家。他擅于观察生活中事物的每一个细节,具有非常明锐的观察力,他创作了一系列人脑洞大开的插画作品,其实挺佩服脑洞打开的人,在我们眼里平淡无奇的实物,作者总是能有出乎意料的发现,在作者眼里的世界是与众不同的,像我们最熟悉交通工具地铁,我们每天都做也都感觉司空见惯经过作者的加工创意就有了不同,为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他的两个孩子在玩游戏时候都不能聚精会神,在坐地铁的时候却全身关注记住每一个站的名字,拿地铁的线路做游戏,父母真的是会影响孩子拥有跳跃性的思维孩子看问题和实物的角度也会不同。

  整本书更像是绘本,每页都有精美的插图,以图画为主以文字为辅。不光适合大人孩子也很喜欢看,开拓一下思维。作者把平淡的生活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抽象城市这本书一共有17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用抽象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生活。就连每天打扫卫生这样无趣的事情,作者都用另一种方式来看待,他把小灰尘变成了鬼,不过是很搞笑的鬼,小尘埃或者是在角落或者是在任何地方都在和你打招呼,粘在锅里的面条都在 或无奈的笑着。这些细微的小事换个角度都能让生活充满了乐趣。

  作者通过这些插图告诉我们,生活不是无趣,只是我们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

  《抽象城市》读后感(二):用抽象唤起想象,日夜生活的城市竟可以这么有趣

  “一本超乎你想象的脑洞书,随手一翻,轻松解压,激活创意,嗨翻每一天。”

  拿到书之前便被这样的简介吸引着,究竟什么样的书,多么抽象的城市,能让人“嗨翻每一天”?

  拿到书吼,竟一口气翻个不听。整本书以插画和简短的文字,从作者或作者子女的视角呈现了纽约的方方面面。从地铁出行到红眼航班,从室内装潢到一花一叶,仿佛都以全新的样貌变化出来,跃然纸上。

  首先,最有共鸣的便是“和电线们一起生活的日子”这一章节,对乱作一团的电线的烦躁可以说是很感同身受了。不过看到书中作者把杂乱的电线做成了装饰物,竟又觉得有些可爱。把电线的混乱说成桌下的战争,又把它们像玩具一样做成各种装饰,绝对可以算是抽象的生火,具象的开心了。

  而书中画面的呈现,以简笔画勾勒卡通形象,以实物电线作为装饰,看起来十分立体,仿佛一团电线触手可及。不得不感叹作者的美术造诣,和想象力之丰富。

  接下来感触最深的就是“生物多样性”。

  不禁想起了一个故事:老师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问高年级的同学时,几乎获得全班异口同声的答案:点。但问低年级同学是,却众说纷纭:芝麻、蚂蚁、星星、砂砾、小石头……等等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确定性增加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己的想象力。而一旦丧失想象,继而丧失的就是更多的乐趣和发现了。

  而“生物多样性”这一部分,却又将想象力与“童心”发挥到了极致。原来树叶也可以是wifi,可以是核桃,可以是嘲讽的手势!其实,在看到最下面的“核桃树叶”和“螺栓”之前,一直以为是钥匙孔和钥匙!可以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树叶了!不过,反正世界上就从来就没有过两片相同的叶子嘛。

  再有,就不得不说说“乐高纽约”这部分了。本来看到踩口香糖已经觉得觉得很真情实感了,旁边出来了一个“比这更糟”,似乎已经想象到作者踩到狗屎运的那情那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所以,翻完本书,唯一一个想法,便是立即抬头,去看看这个生活了几年的看似十分“熟悉”的城市,竟又觉得如此新鲜。城市永远都在这里,安静如鸡,但你戳一戳、抽一抽,它总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抽象城市》用抽象唤起想象,日夜生活的城市竟可以这么有趣。

  《抽象城市》读后感(三):生活是一种艺术

  在大多数人眼中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入眼可见大多数都是冰冷无情的,没有温度。而作者克里斯托夫•尼曼用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城市什么的样子完全取决于我们观察的态度,一本充满奇幻的都市狂想曲就此展开。

  作者本身是设计师,看待世界的角度确实与一般人不一样,他考虑的首先是这个场景或者工具的美观程度,是否舒心,是否有一定的美在里面,是否对自己有启发,有点看山不是山的韵味。本书大概用了300多张绘画来展现作者内心中的纽约和日常的生活,文字大多数时候只是辅助介绍背景,即使把文字去掉,本书依旧是值得一看的创意书籍,很有启发性。

  虽然本书是有脉络的,但即使随意翻看也不影响阅读,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新奇有趣的创意和故事,是把日常里常见的东西设计化,如最开始的地铁故事和浴室艺术,地铁的线路图本来只是用于乘车的工具,但是经过作者的加工就有了设计感,不要小看这种能力,这是属于传说中可以发现美的眼睛,很难得。像我就从来没有想过一横一竖看似混乱的地铁线单独拿出来之后竟然有如此高的审美价值,作者这里也是从自己孩子得到的灵感,小孩子的思维果然没有被束缚住,天马行空。

  如果说纽约篇作者还是很克制自己,那么当走出去后整个大自然就都是作者笔下的创意源泉,大到宇宙,小到树叶,每一个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没作者绘画出来,令人惊叹的观察和令人感觉非常放松的插画完美的组合在一起。很多还很有生活气息,一看就会惊叹,哎,还真是这样子的,然后会心一笑,如晚安好运那一章节里的睡觉部分,孩子总是喜欢与大人不一样,会喜欢在毯子上面睡,有孩子的对这点就会引起共鸣,非常有趣。

  我最喜欢的一节是任他是雨还是晴,作者用很简洁的画面和具体某一个动作再加上一句简单的说明就让身体日常与天气联系到一起,并用日记的形式串联,人的生活仿佛一下子生动起来,像举雨伞的时候顾前不顾后,对戴眼镜进温暖屋子的人来说就是大雾预警等,平时很少关注点经过作者之手就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都市生活突然好像明亮了起来,原来我们的日常这样好玩有趣,开心的飞起,哪里有时间去烦恼!

  也许本书并不深奥,也没有给你讲什么震撼心灵的鸡汤,有点像一碗小米粥,看似平平淡淡,喝起来却有滋有味,胃口大开。是一本能释放你能量的书,帮你治愈生活的烦恼,找到平淡生活中的亮点,把城市变成游乐场,把自己变成孩童,畅游其中,然后开怀大笑。

  《抽象城市》读后感(四):寻找乐趣

  城市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同时整天包围自己的城市区域又是无聊透顶的。冲出无聊生活的包围,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让真实可触碰的城市变成自己脑海中抽象的一片片云朵。几个平常生活中的片段勾勒出热爱生活的交响曲。 男孩子,尤其是童年时期的男孩子,恐怕大多数家长都会觉得他们会让自己发疯,永远发泄不完的精力,永远都在调皮捣蛋的路上,但是当有了一个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又可以发散思维的兴趣,就完全可以把他们过剩的精力转化为探索求知的渴望。 浴室对我来说应该是比较具有改造欲望的地方,而把形象具体的名画和生活图片转化成一块块模糊的马赛克。洗澡的时候,把自己泡在温暖的热水里的时候,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徜徉在想象中的画面里。模糊,给了自己更大的发挥空间。 也许你小时候没有玩过乐高,但是在你拼积木的时候,恐怕不会体会到它不仅仅作为一种游戏,更加丰富了你的想象空间和内心世界。让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以及收获创造时的体验。你现在拼凑出的东西,也许正是你未来的工作领域。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废铁丝或者废电线的时候,都会把它扭转成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许自己的作品不会跟实物很像,但是正是这种抽象的作品给了自己无数次的快乐。等长大后再次回忆起来的时候还是会想念那个用电线扭折成的作品最后的命运在哪里? 叶子的种类不计其数,但是藏在你某本书本里的发黄干枯的记忆会把你带回到曾经收集起它的时候,时间的脚步会在叶片上走过,枯萎了的叶子在自己的记忆里还是那么的鲜活美丽。当某次你不经意翻开书本发现它的时候,你是否会逐渐还原模糊了的印象。 好像布偶这种玩具在大家印象里就是女孩子的专属,但是大多数男孩子也都曾经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过少数的时间偷偷拿出某个藏在角落里的布偶,让它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里化身宇宙之王。打败一个又一个的小怪兽,成为小伙伴们眼中的大英雄。 鬼怪在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中应该都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恐惧。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惧以及自己内心的害怕所创造怪物了解自己所有的秘密和弱点。一次次独自一人睡觉前以及噩梦中的幻想都把鬼怪从睡梦中叫醒,在自己想象的恐惧世界里狂奔。 面团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妈妈手中创造食物的武器。但是偶尔当我们一起加入创造者的队伍中的时候,往往能创造出令自己哭笑不得的作品,原来自己的愿景跟自己能创造出来东西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孩子们,希望你们能早点明白创造属于自己面团之外的收获。 整本的快乐看完也许很快,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但是它能把你的记忆拉回很久很久的以前,让你再次做回孩子。当你经历了这么多的现实洗礼以后,再看曾经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希望你收获了曾经的愿望,实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

  《抽象城市》读后感(五):城里城外,香浓色艳

  每本书都有它的第一印象,《抽象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手感很厚重,内容很丰富,思想很生动”。虽然自己不是览千家书读万家文,但是对于一本爱不释手的书,总有一番心里话需要表达。脱去书的外皮,发现这是一本绝对“黑”的书,黑色作为底色,显得深刻,而飘浮在其上的灰色则如点拔着你的注意力,看,我在这里等你了!当然书脊的那抹朱红色,正提醒着你不要光瞧着我那无趣的封面,该看看我“身体”内的精彩了! 随之,我们发现从第一页至第四页,是那种捉摸不定的浅蓝色,标注着有形有色的线条,似乎是英语的“abstract city”,似乎构成了西方桃花源的守护,如果西方文艺中也有“桃花源”般的存在。紧接着,是一串串,一团团夺目的黄色,还是那些零乱的曲线,没有起点没有终点,也不是所有的散落点都有其线条连接!但不妨,请允许我们沿着千变万化的颜色登堂入室吧! 目录的设计,平生第一回,没有按照其平整的规矩展现,而是像台阶一样,高高低低,隐隐现现,而标题也是简短有力,不要小看那一张手掌见方的白纸上还有那些惟妙惟肖的提示,临近一阅,原来是黄、黑、红三个小点,小巧玲珑,无伤大雅! 《男孩子与地铁的故事》基调是灰暗的,联想起地铁吗肯定要出现在地下,而地下代表着神秘与未知,而男孩子却往往代表着外向性的求知欲,他们虽然不知道要从哪里下车,但是对于乘坐地铁的体验总是很复杂的,他们喜欢用颜色来代表此时的心情。也许,心情是糟糕的,所以看着那些成年人匆匆忙忙,他们也想有朝一日,等自己长大后,拥有自己的交通线。 《生物多样性》是接地气的,前不久,孩子在学校里上美术课,一道题目就是展现各式各样的落叶,做一幅树叶画,而此篇正是如此,从柳叶、白桦叶、银杏一一展露出来,让绘画者与读画者通过叶的脉络去寻求共同的想象力,完全脱离了过去狭隘的见风落泪,迎风伤怀那种无意义的限制。 《晚安,无好运》使用的技巧是在图表中对比,无论对于现实而言,生活在你的眼中是如何的感受,但作者有且只有使用了两种颜色,对比度很高,强度却很弱,一则为蓝,一则为红,假使你不能很好地将情感融入到图表中所代表的符号中,你并不会发现自己已经游离于这个世界,对,努力与付出只会为辉煌的过去增加脚注,却无法表达现实乃至将来的感觉。 这是一本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书,却让我们想起了自己无时不有的荒唐,原来艺术不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多地是启迪我们曾经是什么,为什么是。当然,对于不同年龄的读者而言,此书带来的体验也是迥异的,比如我把书给了未成年的孩子,他说这是让我走迷宫、还是连连看,同时我又将书递给了老迈的父母,他们笑着说,你是不是告诉我们天堂的模样,那般的清澈,那般的安宁。我哑然,原来,《抽象城市》让我们拥有了无数种可能,你可以尽情地选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