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纳》经典影评集
《马利纳》是一部由沃纳·施罗德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 / 马修·加里瑞 / 詹·托盖主演的一部剧情 / 奇幻 / 悬疑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Isabelle Huppert, Ingeborg Bachmann, Elfriede Jelinek. It was a murder. 千万支蜡烛与火焰镜像的汗水袒露 总有人随时在消失 这样的主观体验在正常视角下是灾难 分裂心境里是匕首烧伤般真实
●怪诞到令人发指,于佩尔白得反光,叼烟姿势超有腔调,个人表演秀直逼阿佳妮的《着魔》。
●又是耶利内克改编的作品,导演鬼才,终于可以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于佩尔
●看完才知这个世界上有比日本电影更变态的电影!焦虑,绝望,挣扎,臆想充斥着120分钟!
●malina animal melanie animus anima ivan naive 女性在心火与裂缝中挣扎 男性对女性的谋杀却不是轰轰烈烈的 而是冷漠地看着她从舞台上和镜像中渐渐远去消失;作家的生活是危险的 写作行为是对语言界限的冒犯 而在她被纳粹父亲的阴影笼罩的良知缺席的世界更是如此;拯救者不存在 守护者同时是禁锢者
《马利纳》影评(一):女性生存与自我存在!
马利纳和飘零双燕可以并为一个系列名为“女性毁灭两部曲”,同一个导演同一个演员,相隔11年的两部创作,都是文学架构,都专注于女性世界,前者可以视为女性自内而外的自我崩灭,后者可以视为从外至内的一种死亡,前者是自我式,更趋于个体,是一体向两面或多面的衍化,后者是因果式,更趋于命运式,是两面或多面向一体的归一。 非常欣赏导演独特的视角和才华,它实际上展开了比钢琴教师这一类作品更复杂的女性世界关于生存与自我存在和价值的追索,女性世界的矛盾性决定她们生存的多面性,其实生活中,也能窥见这种我们通常称之为人的多面性的一种个性和情感分裂,但在我的理解里,这都是人生存境遇与心理对生存与自我存在思考后的一种选择! 影像75分 剧本90分 导演80分 表演95分 创新75分 作品分83分 内容系数0.85 影史分71分
“没有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全部” 对视另一个人为救赎自己的彼岸的渴望(阿尼姆斯)与绝望(a.没有人会符合你内心的幻影 b.扭曲的童年);
房子-内心 苍白空旷 墙体的裂痕 视线之外的镜像(“只有在看镜子时才感到存在”)窗户(作为连接内外的象征)化作的镜像 电话与信件 从点烟的炉火至信件衣物的焚烧至升腾的毁灭之火;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不可能的统一形成混乱的他者撕裂自我 镜中的自己亦他者;
存在的荒诞;
面具的剥脱是挣扎着毁灭的过程 结尾缓慢的“死亡”用NB的镜像同步摄影表现 他者与自我无法平衡与分离 同时消失
表现主义的斜线构图 布景
《马利纳》影评(三):深邃玄妙的心理剧
重看了《马利纳》,又查了下资料,对影片多了些领会。本片是一出心理剧(分辨虚实成了我看片时的乐趣和挑战),所以叙事散乱,晦涩难解。英博柯·巴赫曼创作这部小说时,精神分裂症已经发作,她竭力保持理性和清醒,回忆和想像自己的家庭、爱情,却最终还是一步一步走向分裂和崩溃。其努力寻找出路、挣扎着维系理智的过程如此惨烈和惊心动魄,实在让人动容。
马利纳严肃稳重,代表女作家的理性;伊万自由激情,代表她的感性和欲望。他们当然都是女作家想象出来的人物(或许有作者以前情人的影子),并不真实存在(她在公共场合之所以经常被人侧目,是因为她想象中的对话其实都是喃喃自语)。至于她对家人尤其是暴君父亲的回忆和梦境,可能需要对英博柯·巴赫曼的家庭背景深入了解才会有更多理解。
非常喜欢里面的超现实镜头,尽管没有布努埃尔那么圆融自然不露痕迹,但极为诡异,同样精彩。另外感觉于佩尔和耶利内克真是有缘,气质也挺像的(冷酷、敏感、脆弱、神经质),两次合作(本片和《钢琴教师》)都很成功。
《马利纳》影评(四):《马利纳》- 并非恐惧吞噬了她的灵魂
《马利纳》改编自英博柯·巴赫曼倍受争论的同名自传体小说,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主笔,并找来新德国电影异将韦纳·施罗特执导和法国女星伊萨贝·于佩尔担当主演,强强联手弄出来的东西自然非同寻常。
影片讲述一个奥地利女作家陷入创作困境和与父亲、情人及男友三者复杂的关系之中,最后失去自我并神秘消失的故事。无名女作家与男友马利纳居住在维也纳的一所公寓内,他们的关系表面上看像一对夫妻但实际上却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直到女作家在街上偶遇伊万,一个更年轻的匈牙利人,她无法自拔的爱上了他并认定他是能拯救自己的人,她把所有在马利纳处无法得到的需求全部放在了伊万身上,但这却使他逐渐退缩而选择了别人,最终痛苦的女作家失去了本性。
片中冷静却缺乏活力的马利纳与冲动而敏感的女作家不仅象征着社会中男女两个群体,同时也象征着女人双重个性的两面。当以男性为主的社会(或个性)占据强势时,它对女性(或个性)的同化和驯服就会逐渐使女人本身丧失激情和生存的意义,成为另一方的附属,以至女作家只有当面对镜子时才能知道自己的存在。而最后她的消失不仅象征着个体的胜利,也象征着强势个性对弱势个性的完全占有并最终“谋杀”了女人的本性,导致女性本体异化的结果。
韦纳·施罗特作为风格最独特的新德国电影导演之一,在此片中延续了他一贯的超写实手法。全片以深蓝为主色调构建起一个诡异的幽闭空间,希区柯克式的悬疑配乐和不时出现的古典歌剧唱段总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影片时长125分钟,前一个小时剧情略显拖沓,后一个小时则堪称经典。女作家奇异的梦境能让我想起那部《安娜·卡拉曼佐夫》。大量表现主义风格的光线和人物面部特写,重复增强的蒙太奇以及最后烈焰腾空的场景都是典型的施罗特风格。结尾处利用镜子折射的角度制造出女主角慢慢消失墙中的画面是对电影摄影术最奇妙的展示,奥地利摄影大师艾尔菲·米可斯奇也因此而获得了德国摄影界的最高奖。
于佩尔的表演在此片中达到了她艺术生涯的一个顶峰。就像阿佳尼在《着魔》里令人窒息的疯狂演出一样,她将一个无法满足自己而又受限于现实世界的女人内心的恐慌展露无余。始终生活在童年的阴影之中,无数次梦见父亲对母亲的伤害和责骂,脆弱、偏执、神经质,无理由的歇斯底里,当倍受折磨的她以一种奇异的方式消失时她所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这就是谋杀!”依然足以震撼人心。(ps虽然我不是很喜欢抽烟的女人,但无可否认于佩尔在片中烟不离手的形象很有魅力。:)
《马利纳》获得1991年德国电影最佳长片奖,个人觉得的确是长了点,如果能在前一个小时内去掉部分章节将影片缩减至90-100分钟即可。
《马利纳》影评(五):FIFF11丨DAY8《马利纳》:破碎的情节,完美的演员
第11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马利纳》,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疯狂女人们飘忽不定的评价了!
张瀛:
本片给我留下的只有零零散散的印象,而不是结论。
KIDult226:
表现主义的部分还算给人印象深刻,其余部分只有混乱。
我们敏熙:
给出了因和果,但你仍是捉摸不透。最后算是,浴火重生?
曲有误:
完全属于于佩尔的电影,很碎片化的观影体验,情绪随着电影的推进不断累计,最后只能背叛自己,存在的事实及意义都被抹杀。
kc512:
在情况去到更坏之前就醒来的美梦,所有争执冲突都是青春荷尔蒙的副作用,还没有尝到成长的苦涩就结束了,非常feel good的电影。
果树:
疯魔与毁灭,耶利内克有魔力同时也真的难拍,不太确定导演技法是否完整发挥了文本潜力,但即使见过那么多于佩尔的惊人演技,仍为她在本片中的表现折服。
格系艺人:
类似意识流的风格让影片蒙上一个诡异的面纱,于佩尔贡献了疯狂般的表演。前面越看越晕后半段力度十足,镜头不断地压迫观众.在欲望与爱恨的边缘无尽地试探。
野凡:
1991年描述作家在创作困境中虚妄与现实交替的影片一时之间得到井喷,大卫·柯南伯格和史蒂文·索德伯格异曲同工,科恩兄弟更是凭该类型作品拿下金棕榈,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恣睢意识狂放不羁,本片亦不例外,于阿姨所饰演的几近癫狂的女作家同样在苦痛的创作过程中逐渐迷失自我的存在。另外本片运用了大量的行为艺术作为空镜头,颇具实验意义。
法罗岛帝国皇后:
“性是女人掌控男人的方式。”美剧如是云,但凡两性在性上处于对立状态,那么反之亦然,性也是男人掌控女人的方式,真实的床榻之欢和虚幻的浮世惊梦里数次浮现男性毫无廉耻的暴露炫耀阳具,是社会常见的畸形的权势倾轧,这不简单是性染色体上的XX或XY的差异,主体置换成任何两个权利不对等的个体或集体时仍然完全遵从这种压迫关系,而这种压迫关系在电影《女他》里阐述更加直白透彻。
我略知她一二:
她在灰烬中燃烧,就像是钻石一样闪耀,冲动和敏感让她歇斯底里,恐惧和杀戮让她浴火重生。这种一种奇妙却折磨的体验,意识流是解释,碎片化是目的,癫狂是过程,压迫是结果,背叛是情绪,存在是真相。伊莎贝尔·于佩尔永远都可以让你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她最不为人为的那一面,这才是真正属于电影的女演员。 "我的王国,我的荣耀之国,我用有朽者的手守护着你!我的国,此刻比这火焰还小,别烧著,别烧著,我不能被烧著!我不能被烧著!"
子夜无人:
于佩尔的气质即是电影的气质,有的时刻是易碎的艺术品,有的时刻是颜色迷人的危险试剂,有的时刻是伸展着触角刺探外界的敏感昆虫,有的时刻是不可捉摸的一道字谜。男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完成对女性的控制,从暴君式的威权和驯化,从绑架性的责任感和道德同化,从最原始的荷尔蒙和性器冲动,达成无孔不入的惯性,甚至到路边一个被撞破野合的男人都能直接跳起来给你一巴掌,把他的恼羞成怒嫁祸成为你的自觉蒙羞。你不由自主地转移注意力,你不可承受地自暴自弃,你的绝望和痛苦堆积到让你只能选择背叛自己,是真正做到了情绪为大的电影,也让于佩尔这种瑰宝级演员拥有了一个可以真正大展拳脚、尽情放飞的盛大舞台。
#FIFF11#DAY8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稍后会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