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芬兰人幸福的艺术:SISU创造向往的生活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SISU创造向往的生活读后感摘抄

2020-03-21 23: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SISU创造向往的生活读后感摘抄

  《芬兰人幸福艺术:SISU创造向往生活》是一本由[芬]乔安娜·尼隆德(Joanna Nylund)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59元,页数:16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SISU创造向往的生活》读后感(一):幸福,原来可以这样简单

  人们常说,越简单越幸福,然而在这纷繁社会中,这简单究竟要如何去践行,读过《芬兰人幸福的艺术》方知幸福的本质

  阅读一本书,如同阅读一段人生,一种世界观价值观。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传递出的不一样的故事。幸福或者说SISU,就是作者乃至整个芬兰人的智慧所在

  一个成年人的人生轨迹离不开他儿时所受的教育以及环境影响,而对一个孩子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人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理念,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类似念的思维方式,会在一个人一生道路发挥潜移默化作用,尤其是在重大事件面前,这种作用则是决定性的。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书中插图

  那么究竟何为SISU,恐怕谁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SISU是一个复合意义的词汇,就如同我们的中国”、“做事有度”、“说话有道”一样,这里的“梦”、“度”、“道”并非简单几个词几句话就能概括的。但他们却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一个民族智慧,一个民族的正向思维。在《芬兰人幸福的艺术》中,静静体会着他们的传统和智慧,与此同时,也在启迪着每一位读者,要唤醒存在于中国人内心深处古老的正向思维智慧。

  没错,我们每个人拥有,只是在芬兰被称作SISU,在我国被称为梦和道。那么就暂且用SISU作为代表,走进《芬兰人幸福的艺术》,探寻那片清透、阳光宁静美好,以及富足精神世界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书中插图

  自然

  素有“千湖之国”美称的芬兰,为子民创造了天然的生态家园,而传统的沿袭使得芬兰人依旧保持着祖先们走进自然、热爱自然的习惯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书中插图

  虽然芬兰国土面积算不上广袤,又因为靠近北极圈,冰雪黑夜相对占据了更多的时空。也正因此,芬兰人对绿色和阳光十分的珍惜和热,他们会抓住阳光的明媚绿野的青葱,携好友家人到野外的小木屋中,度过一段返璞归真的自然生活。踩踩浆果、做份云杉枝冰激凌、来杯黑莓罗勒柠檬味伏特加鸡尾酒,带几株花草装点中。远离了城市喧嚣,没有了旅游景点人海嘈杂,应是惬意之至的美妙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书中插图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或许我们因生活的奔波离开泥土草木的环绕太过久远了些,以致我们却了那份简单的美好,甚至偏爱了都市的灯红酒绿,只是在觥筹交错后隐约少了些本源的快乐,多了分不知为何的失落。

  自然的绿,阔别了太久太久。

  自我

  此“自我”非彼“自我”,当代人的自我意识很强却并非完善,凡不完善者皆因偏颇了某一个方面,造成了不和谐的现象。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书中插图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分享的是一种高情商的生活艺术,他们坚持自我,坚持着自我的信念和生活的轨迹,同时保持着和善的艺术。他们保持着真诚、简单、真实的生活原则,他们努力工作、相信自我又不自负,他们尊重他人、坚守正直。

  在这样的自我世界里,想必没有人是不快乐的。

  自由

  对自由的渴望,是所有生灵都具有的。芬兰人更愿意给自己一些自由的空间,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给孩子自由成长的机会。更可贵的是这些观点不止于口头上的观念,更是在世代的生活生存中,直入人的民族精神,民族价值观。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书中插图

  自由需要走出心理的舒适区,因为人不可能一辈子平坦无疑,因此芬兰人从小培养孩子们获得自由的能力。他们在孩子摔倒时,不是上千帮扶而是鼓励他们自己站起来,告诉他们相信自己,找到遇到困难迎面而上的精神。

  教育中更加尊重孩子们的自由发展,他们耐心的引导教育孩子,不让任何孩子掉队。家长们也不会送孩子去上私立学校,去“抢占先机”,相反,随着孩子身体智力发展的成熟,孩子们同样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书中插图

  ISU给了芬兰人超乎寻常的耐心和坚强勇敢的品质,给了人们积极正向的力量,这力量来自历练后的结实体魄,这力量来自人们内心的阳光。

  或许是芬兰人简单的风格,《芬兰人幸福的艺术》都是平凡而深刻的话语,没有太多的赘述,没有画的大饼,更像是本实践的指南,有的是事实和实践的小技巧建议。如果你也喜欢自然、喜欢简单而丰富的生活,这本书会如同芬兰的冰和森林一样,不会让你失望。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SISU创造向往的生活》读后感(二):明明自杀、抑郁率挺高,为什么芬兰还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在你眼中,芬兰是什么样子?

  满眼白色的冰雪世界,以及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里晦涩难懂的芬兰语,这大概就是我对芬兰的全部认知了。

  同样作为北欧国家,显然它比瑞典、挪威还要低调得多。

  作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芬兰国民拥有超高的生活品质,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在2018年的全球幸福指数榜里,芬兰傲视群雄,赫然排在榜首。

  可你相信吗?这样美丽又幸福的国家,以前其实特别穷!天然资源也比周边的国家差远了。也许正是因为资源的匮乏,才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文化:SISU精神,也让他们得以发展成今天的样子。没有资源出口,芬兰人只能“把灰质转化成GDP”,也就是输送人才!所以教育是芬兰社会最重要的一环,SISU精神正是他们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是芬兰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芬兰人用SISU创造生活和幸福

  ISU是什么?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SISU创造向往的生活》一书中介绍,芬兰语里,SISU这个词已经至少存在了500年,从字面意义说,它是指人的内脏,人们自古以来都相信内脏是力量的所在,也是决心的发源地。

  而它实际的意思,其实很难直接翻译出来,基本可以理解成毅力、坚韧,或者是勇气,意志力,不屈不挠等等,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模式,更是芬兰人的价值观,它体现在芬兰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芬兰,人们甚至用它命名各种东西,比如汽车、比如破冰船等等。

  还有人说,如果不理解SISU,就理解不了芬兰人和芬兰这个国家。

  也许SISU的本质就是享受不舒适的生活

  和我们喜欢旅行一样,芬兰人在每年6月下旬的仲夏节也都会去度假屋度假。可和我们不一样的是,所谓的度假屋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海景、沙滩、别墅,它更多的其实是一种锻炼。

  虽说是夏天,芬兰的平均温度只有13℃-17℃。在度假小屋里,芬兰人用火炉取暖,很少有人装暖气。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些家甚至连电都没有,更别提自来水,他们觉得在湖边用冰水洗盘子是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芬兰人的SISU文化讲究自给自足,为了享受难得的夏天,他们每年都会到夏季小屋里面住上几周,自己砍柴、自己挑水,自己给自己找事干。

  也许你会觉得辛苦,但这就是他们生活的方式,在一年中最舒服的日子里,跳出舒适区,给自己找点麻烦。

极端天气,造就了芬兰人的SISU文化

  为什么芬兰人总是喜欢给自己找麻烦?在芬兰,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内,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他们的极端天气。夏天,芬兰北部24小时阳光普照,南部每天的日照时间也能有19小时。而冬天,相应的,北部几乎没有日照,即使在南部,每天的日照时间平均也就是4小时左右。

  4小时日照时间是个什么概念?就是你早晨9点起床,发现天是黑的,以为还是半夜,于是继续睡觉,再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是下午两点,可外面依旧漆黑一片,因为一天中短暂的日照时间已经过去了……最重要的是,即使这四小时短暂的“白天”也不过是“夕阳余晖”或者灰蒙蒙的大阴天。

  半年晒不到太阳,没有昼夜的概念,更别提生物钟,这就是芬兰人的日常。所以有人说,去芬兰特别容易抑郁。

  在芬兰,如果不是没事给自己“找麻烦”,也许就真的抑郁了!冬天太寒冷,黑夜太漫长。可也是因为这样的极端天气,才让芬兰人更懂得拥抱极端,崇尚SISU精神,甚至一代一代,把SISU刻在他们的骨子里。

  路上的暴风雪、连续几个月泥泞脏雪的灰暗,总是早来的秋天,和总是迟到的春天,一切的艰难,芬兰人全靠SISU来支撑。

  ISU精神,体现在芬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著名的“冬季战争”里,苏联大举进攻芬兰。当时,苏联士兵的数量是芬兰的3倍之多,飞机数量是芬兰的30倍,坦克数量是芬兰的100倍。芬兰军队在寡不敌众,供应短缺,-43℃的低温下,依然保持战斗。

  在整个战争期间,芬兰部队利用速度、游击战和武力经济把数量有绝对优势的苏联军队分割成小股部队。苏联士兵害怕这些“芬兰幽灵”,他们悄无声息,穿梭雪原,弹无虚发。

  最终,苏联投入巨大兵力却损失惨重,既丢了国家声誉,也没能真正征服芬兰全境,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而芬兰不仅保有了主权,还赢得了国际声望。历史学家威廉·R在他的书里就曾写道:芬兰军队什么都少,唯一比对方多的就是SISU精神。

  芬兰人的SISU精神,真的无处不在

  不论是职业道德,还是男女平等,小到家家户户的育儿问题,大到总统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芬兰人的SISU精神已经刻在了基因里,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一书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探险家帕特里克的故事, 20年里,他组织和带领了40多次北极旅行,5次南极洲探索,还去过亚马逊、婆罗洲以及太平洋上多个无人居住的岛屿,他是第一个攀登16座世界高峰的人。他经历过地球上最严酷的环境,他多次直面死亡,而他,是SISU的忠实信仰者。

他说,对于我来说,SISU意味着永不放弃,我的意思是永远不、永不、永不!SISU是他面对内心挣扎时可以使用的力量源泉。

其实不仅仅是芬兰人,我们同样需要他们的SISU精神

  ISU代表着毅力和坚持,代表着芬兰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而最重要的是,其实它意味着我们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适度焦虑”,就是指在安然过关和紧张到崩溃之间有一个微妙的焦虑平衡点,只要焦虑度没有超出这个平衡点,人们就能在焦虑的刺激下获得成功,而不是因为压力太大而表现失常。

  当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圈,面对紧张、压力,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正是芬兰人的SISU精神,对抗压力、直面挑战、坚持到底,捱过最艰难的时刻,从而变成更好的自己。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活总是变化无常,没有永远安稳的工作,没有永恒的避风港,没有谁能一生平顺,不经历任何坎坷,所以我们能依靠的就只有不断提高自己适应变化的能力。甚至在前方一片坦途的时候,也要向芬兰人学习,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学会“适度焦虑”,让不断成长成为我们的生命本能。

  当你硬着头皮坚持下来,会惊喜地发现,你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你的生活又开启了一片新天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SISU创造向往的生活》读后感(三):为什么说芬兰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01.

  说到养育孩子,家有小宝宝的父母从烦恼着孩子的吃穿之余,还会关注各种早教启蒙。夏天出门防晒,冬天出门防寒,去个游乐场,各种饮料零食备着,围着孩子团团转,一副随时候命的架势。在育儿上更是花样百出,各显神通。总之一句话,当下的父母,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力上,都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孩子身上。

  但在芬兰,却是这样一番景象:家长会让婴儿车里的宝宝在室外睡午觉,即使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也照做不误。去儿童游乐场,你看到的情景大多是这样的,妈妈们清闲地在一边荡秋千,看着还不会走路的婴儿流着鼻涕在沙地里爬来爬去。不管天气怎样,家长们都让孩子在外面玩,即便是在白雪皑皑的冬日,无论多冷,都能看到用塑料雪橇拖着小宝宝在室外散步的父母......

  不难想象,这样的带娃场景若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孩子的妈妈定会背上诸多骂名,甚至还会引起一波网络热议,但这些在芬兰却是再正常不过的带娃方式,若是你问她们为什么这样带娃,她们会告诉你,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她们乐观的态度,这种态度能够培养孩子SISU的韧性。

  只要穿得足够暖和,寒冷的天气对人体大有裨益。新鲜空气不仅能提升睡眠质量,还可以增强免疫力。让孩子在泥里玩耍,吃一点沙子或雪,不会有什么害处。只要告诉孩子不要吃黄色的雪就可以了。即便是-20℃,孩子依然要步行去学校,课间依然要出去活动15分钟。

  乔安娜·尼隆德在《SISU芬兰人幸福的艺术》中写道,“不要大惊小怪”,这也是SISU的一部分。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芬兰孩子,大部分都很结实,还特别抗冻。

  读到这里,可能很多读者开始好奇,这SISU看起来很厉害啊,究竟什么是SISU呢?

  02.

  说到SISU,就不得不说一说1939年苏联进攻芬兰的那个秋天,SISU最实际的意义在芬兰面临艰难挑战时被世人知晓。

  当时,苏联士兵的数量是芬兰的3倍之多,飞机数量是芬兰的30倍,坦克数量是芬兰的100倍。不仅如此,芬兰还面临着供应短缺的问题,老天爷似乎觉得芬兰的形式还不够严峻,冬天时将气温降到了-43℃,大批被召集的士兵需要自己准备衣服,敌我悬殊显而易见。可以说,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但结果却让人大感意外。

  历史学家威廉·R·特罗特在所著的《冰封的地狱:1939—1940年苏芬冬季战争》一书中,将芬兰成功抵御外敌归因于SISU精神。他认为,芬兰人的胜利即使算不上“令人震惊”,也是“出人意料”的。他写道,与苏联军队相比,芬兰军队什么都少,唯一比对方多的就是SISU精神。

  这场冬季战争蕴藏了关于SISU的许多秘密。这是SISU第一次进入国际视野,人们将冬战作为一个案例,研究SISU精神的行为表现。SISU的合力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

  不要妄自菲薄

  我们在面对艰巨挑战时,容易觉得自己很渺小。这时候我们需要改变视角,找到可以发挥自身体量优势的方法。就如苏芬冬战中,面对苏联压倒性的优势时,芬兰人想到的是自己擅长越野滑雪和懂得抵御严寒的优势。

  打破常规去思考

  芬兰的战时战略是采取游击战术,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主场优势。人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地解决从食品供应到自制地雷等各种问题。

  坚守信念

  战争中的人们不大会有宿命感。在遇到危机时,我们的关注点往往会转到避免坏事发生上,这会让我们感到悲观、懦弱。咬紧牙关、坚定信念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终有一天会获得胜利。

  不要放弃

  曾组织和带领了40多次北极旅行、5次南极洲探索之旅,第一个攀登16座世界高峰,经历过地球上最严酷的环境并多次直面死亡的探险家,芬兰人帕塔·代盖尔曼在谈及SISU时,表示:“对于我来说,SISU意味着永不放弃。我的意思是,永远不,永不,永不!”

  ISU是勇气,也是积极的决定

  03.

  苏芬冬战让SISU为世人所知。芬兰的气候,则是塑造芬兰人性格的最重要因素。

  住在芬兰意味着生活中巨大的反差中。在夏季,芬兰北部地区24小时阳光普照,南部地区日照时间也达到19小时。而黑暗的冬天则是另一个极端,芬兰北部几乎长达50天的时间没有日照(被称作Kaamos,也就是极夜),在最南部,每天的日照时间最长只有6小时。

  夏季时,25℃就算是“炎热”了,夏天大部分时间都达不到这个温度。冬季的气温变化很大,零上几度是“暖和”的时候,气温最低能达到-30℃甚至更低。

  即便在这样极端的气候中,芬兰人依然热爱生活,热衷户外活动。每年6月下旬的仲夏节开始,芬兰人会暂别日常生活,集体隐退,一头扎进大自然。在夏季木屋里住上三四个星期,尽情享受夏日充沛的阳光,游泳、钓鱼、划船......整天闲逛,不修边幅。

  如果你认为在夏季木屋里度假是一种休闲浪漫的生活,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在芬兰,度假小屋只是一种象征,意味着总会跟舒适生活告别一阵子。在度假小屋里,通常用火炉取暖,也配有厨具,但是很少有人装暖气,甚至连电都不一定有。自来水更是让夏季小屋的狂热粉丝们却嗤之以鼻,对他们来说,在湖边用冰冷的水洗盘子是极度浪漫的事。

  在夏季小屋中,没有现代发明的任何痕迹,他们自己砍柴,自己担水,自己给自己找事,只是为了延续在艰辛中变得坚韧不拔这一传统。

  看到这里,我想你大概明白了,夏季小屋,对芬兰人来说,意味着跟舒适的生活告别一阵子。

  我们都有心理舒适区,我们喜欢生活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做些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舒适区能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人需要经受挑战才能进步。如果一直处于舒适区,是不太需要SISU 的,但当我们走出这种状态去历险时,SISU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在《SISU芬兰人幸福的艺术》一书中,作者乔安娜·尼隆德说道,要想让生活充满活力,请走出你的舒适区。享受不舒适的生活,也是SISU的本质。

  04.

  见识了芬兰人的度假小屋,也见识了芬兰人“虐”自己的勇气。说到“虐”,芬兰人还有一个更“虐”的传统——跳冰湖。我们都知道,吃火锅时涮毛肚讲究“七上八下”,芬兰人蒸桑拿也有“三进三出”之说,冬天时,他们喜欢蒸完桑拿后,热气腾腾地跳到冰水里,听说三跳冰湖之后会神清气爽,睡眠质量大大提高。但这项运动需要莫大的勇气和“自虐”心。

  除了“虐”自己,芬兰人连孩子也“不放过”,从婴儿时期起就开始对他们进行“磨炼”。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把小宝宝放在婴儿车中,在户外睡午觉的传统;去儿童游乐场,妈妈们自己荡秋千却任由不会走路的婴儿流着鼻涕在沙坑里爬来爬去;寒冷的冬日用塑料雪橇拖着小宝宝在室外散步;甚至在幼儿园,孩子得了水痘,会把班上同学都拉过来传染一下,只因为小孩子症状轻,好得快。

  现代的父母本能地倾向于保护孩子远离挫折,尽管这样做是出于好意,但是过度保护往往会让孩子成长更晚,在需要培养能力时却仍被当作婴儿对待。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是面对挫折毫无还手之力就是长不大的巨婴。

  还有老一套的挫折育儿法,一味地秉持“把他们扔到极端环境下”的精神,却毫不考虑孩子尚未成熟的心智和脆弱的安全感。

  ISU式育儿法在这两种教育方法之间找到平衡。不让孩子逃避挑战,但也要培养他们具备合格的素质去完成任务。

  1. 给予孩子实质性的表扬

  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我们很多家长鼓励孩子的画风是这样的,“宝宝真棒!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一幅画”。而芬兰人夸孩子的画风是这样的“看到你的画,我能理解你画画时的想法”。或许有人会质疑芬兰人夸孩子的方式不够鼓舞人心,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帮助孩子理解一个观点——每个人的努力都同样有价值。

  2. 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教材

  教导孩子不要在刚遇到困难时就轻言放弃,这对培养孩子的SISU精神至关重要。

  3. 在困境中寻找乐趣

  给孩子穿好衣服,带他们去雨中散步,或是在冷水中游泳,勇敢面对困难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 鼓励孩子形成健康的劳动观念

  让孩子完成简单的家务,比如打扫自己的房间、洗碗或定期清理垃圾。给他们分配一些事情,让他们负起责任,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能教会他们工作与金钱的价值,帮助他们形成积极肯干的作风。

  鼓励孩子去实践,而不是将孩子保护得像温室里的花朵。芬兰家长希望让孩子养成一种相信自己“能做到”的态度,而且是用克服挑战的方式来培养他们,而不是用空洞的赞扬。这正是SISU的核心精神。

  读到这里,相信你对SISU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究竟什么是SISU,究竟普通芬兰人如何定义SISU呢?

  在《芬兰人幸福的艺术》一书中,收录了一些相关的访谈笔录和故事,更加生动地诠释了这个词的含义。

  ISU给芬兰带来了自由、独立、福利、成功,让芬兰跻身全球最幸福的国家之列。SISU让芬兰塑造了全球领先的教育体系。

  ISU是芬兰人最喜欢的词语,它起源于遥远的过去,难以被准确地翻译出来。SISU不仅代表着一种坚韧的“芬兰精神”,更代表一种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勇气、顽强、执着和乐观,在逆境中使人能够更有勇气去直面生活的挑战,战胜困难。

  ISU不仅决定了芬兰整个民族的命运,也影响着每个芬兰人的日常生活,人们解决冲突,养育子女等,都需要SISU。

  正如本书译者张璇在书中写的那样:如果你喜欢简单生活,热爱大自然,那么本书也许正好适合你;如果你鼓起勇气想给生活带来一些改变,又或者你很需要一些“小确幸”,那么不妨感受一下芬兰人所向往并坚持的幸福哲学。在书中,我相信你也会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SISU。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SISU创造向往的生活》读后感(四):芬兰生活艺术:普通人如何用SISU精神过上想要的生活

  联合国《2019年世界幸福报告》显示,芬兰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前四名都是北欧国家,英国排名第15位,美国排名第19位,中国排名93位。这份报告每年都会在3月20日国际幸福日公布,主要通过六项指标来对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预期寿命、信任度、社会支持、社会自由及腐败程度。

芬兰

  为什么芬兰会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呢?

  世界很大,芬兰很小。芬兰1917年才从俄罗斯独立出来,国土总面积不过33.8万平方公里,人口有550万,收入在发达国家里也不算出众,但却是世界上高度的发达国家和福利国家,还常年在各类排行榜上位居世界前列。

  如果你问一个芬兰人:“你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很可能会耸耸肩,甚至表示自己的国家并没有多了不起。不过一些有见地的人会将之归功于SISU。

  那么,什么是SISU呢?

  ISU是一个古老的芬兰词语,这个词语不仅代表着一种芬兰人坚韧的芬兰精神,更代表一种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勇气、坚韧和毅力的态度。这种关键的心理能力能在逆境中使人更有勇气去实践,战胜困难。

  乔安娜·尼隆德(Joanna Nylund)在《芬兰人幸福的艺术:SISU创造向往的生活》一书中,通过展现芬兰人的生活态度,展现了SISU的内涵,鼓励你从生活中发现更多力量和勇气,创造出更有意义的人生。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SISU创造向往的生活》封面

  一、如何用SISU来缓解焦虑?

  1939年,苏联与芬兰因为领土要求发生了激烈冲突,经多次交涉无果,苏联开始进攻芬兰。当时苏联士兵是芬兰的3倍多,飞机是芬兰的30倍,坦克是芬兰的100倍,芬兰虽然寡不敌众、供应短缺,但顽强的抵抗大大超出了苏联的想象。

  在整个战争期间,芬兰利用速度、游击战术和武力经济,把数量占优的苏联军队分割成小股部队,虽然苏联达到了迫使芬兰割让领土的目的,但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

  历史学家威廉·R.特罗特在《冰封的地狱:1939~1940年苏芬冬季战争》一书中曾写道,与苏联军队相比,芬兰军队什么都少,唯一比对方多的就是SISU精神。

  纵观当今社会,虽然和战时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每个人面临的外部挑战却是一样的,包括职场竞争、生活压力等,轻微的压力可以促使人进步,但过重的压力则会导致精神焦虑,或许我们可以学习下芬兰人的精神,利用SISU来缓解焦虑情绪。

  1、自我准备。

  “hyvin suunniteltu on puoliksi tehty”,这是一种常见的芬兰表达方式,它的意思是说“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成功了一半”。如果你对于想做的事感到特别紧张,那就尽可能的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比如,对于即将到来的当众演讲,你可以反复练习,直到成竹于胸。

  2、保重身体。

  在重压之下,你可能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导致身心俱疲、面容憔悴,当你有所察觉时,身体可能有了各种不适。这时的你,要懂得顺应身体的需求,及时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多呼吸新鲜的空气,摄入足够多的营养,给自己多留出一些个人空间。过一段时间,你就会重新拥有良好的感觉,这样以来你接下来的表现也会更加出彩。

  3、自我专注。

  ISU是一种蕴藏于内心的力量,你平时可能感觉不到,但要想利用它,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消除一切多余的噪声。你可以通过冥想、祈祷、深呼吸练习来放空你的内心。还有调查显示,置身大自然是天然的抗抑郁药,在大自然里,你可以安放自我,找寻内心深处的力量。这几种都是比较有效的自我关注方式。

自我专注

  二、如何用SISU培养坚强快乐的孩子?

  一提到教育,相信会引发很多中国父母的焦虑,如何解决教育焦虑,一直处于教育话题的风口浪尖。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为了探寻解决之道,曾跨越六个国家,从不同国家的社会环境、历史文化出发,对教育进行了重新审视。

  芬兰的教育体系,一直被视为典范。仔细探究芬兰教育的特别之处,那就是平等、自由和积极教育。与之相对的是,我们的亲子关系充斥着焦虑,面对外部越来越强烈的竞争,导致社会对父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而父母无形之中将自己的焦虑传给了孩子,要么是恨铁不成钢,要么就是过度保护溺爱。

  ISU式教育则在这两种教育方法之间找到平衡,既不让孩子逃避挑战,也培养孩子具备合格的素质去完成任务。

  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1、给予孩子实质性的表扬。

  谈到表扬孩子,有人可能会质疑芬兰人夸奖孩子的方式不够鼓舞人心。比如说“看到你的画,我能理解你画画时的想法”,而不是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一幅画”。你要知道,表扬的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这样一个观点,每个人的努力都同样有价值。

  2、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教材。

  有的孩子,碰到一点挫折就容易变得萎靡不振、郁郁寡欢,你要教导孩子不要轻言放弃,这一点对培养孩子的SISU精神至关重要,告诉孩子,要把每一个错误都当作成长的机会,只有在不断的摸索中,一个人才会有所进步。

  3、在困境中寻找乐趣。

  温室里只会培养娇嫩的花朵,却无法长成栋梁之才。下小雨时,你可以带着孩子去雨中散步,在天气微凉时,带着孩子在冷水中游泳,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橇,在泥地里奔跑,和小伙伴踢足球,适当的困境,或让孩子勇敢面对困难,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4、鼓励孩子形成健康的劳动观念。

  在家里时,你可以让孩子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打扫自己的房间、遛狗、定期洗碗或清理垃圾。给他们分配一些小事,让他们负起责任,这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能教会他们工作与金钱的价值。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这样做,那他们很快就能形成积极肯干的作风。

  在芬兰,父母从来不打孩子,据说社会能够容忍的极限就是轻轻弹一下脑门。无论什么原因,体罚或虐待孩子都会招来社会工作者的家访,严重的还会惊动警察。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作为一个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教育自己,永远不要停止思考、停止学习。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给孩子树立一个最好的学习榜样。

积极乐观的孩子

  三、如何开启你的SISU生活?

  无论你是想要渡过经济危机、提升健康水平、培养适应力强的孩子,还是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都可以用SISU开启你的生活,具体步骤说起来很简单。

  1、去大自然里散步。

  大自然会带给你一种安静的神奇力量,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你会发觉整个人都是放松的状态。保持平静,真正花点时间学会独处。

  2、将拖延已久的话题提上日程。

  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与对方来一场真诚的聊天,学会直截了当、平等的沟通,把所学的知识都用上。

  3、带孩子去户外玩。

  穿上合适的衣服,不要因为天气不好发牢骚。在户外游玩的时候,要记得寻找你内心深处住着的那个孩子,让自己找回童年的感受。

  4、设置健身目标。

  健身是自己的事,是真正为自己而做的事,你不一定要显得光彩照人,拥有魔鬼般的好身材,但一定要保持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任何时候都是神采风采,好身体让你更加自信。

  5、检视一下自己在网上是怎样与人交流的。

  网络已然成为一种主要的沟通工具,虽然看不见对方的样子,但对方却可以通过你传递的文字感受到你的情绪,你需要摒弃的是恶意的匿名中伤,要学会保持正直和良好的修养。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常去挖掘内心的力量。

SISU生活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希望安稳的度过这一生,但在这看似平淡的一生中,其实也会经历很多艰难时刻。有时候,放弃只是瞬间而已,坚持却看不到终点。心理舒适区会让人越来越难改变。认识自我,选择生活,这是SISU想要告诉我们的现实意义。简单来说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你想给生活注入一丝新鲜气息,可以感受下芬兰人所向往并坚持的幸福哲学,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内心深处的SISU,拥有自己的幸福哲学。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SISU创造向往的生活》读后感(五):幸福指数全球第一为何是又黑又冷的芬兰 密码中国人早已破译

  1939年严冬,二战正酣,整个西方的目光都聚焦在德国入侵波兰上,苏联突然向芬兰宣战,80万大军如乌云压境。当时,芬兰的总人口不过4百万,军队,装备和苏联更是天壤之别,然而,战争的结果令所有人惊叹,鏖战了一个冬天,苏军丢下30余万具尸体,却仍在边境附近与芬军拉锯。

  芬兰1/3国土处于北极圈,极夜极昼以及黑暗寒冷的冬天是“家常便饭”,在他们的桌上常常能看到光疗灯,像个小太阳,代替真太阳给人们身体急需的能量。可就是这样一个自然条件艰苦的小国,在“冬季战争”中让世界刮目相看。更值得一提的是,芬兰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教育体系全球领先,国民生活品质极高,2018、2019两年连续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历史学家威廉·R·特罗特在所著的《冰封的地狱:1939-1940年苏芬冬季战争》一书中,将芬兰成功抵御外敌归因于“SISU”(音译为西苏)精神。美国《纽约时报》1940年的一篇报道,让芬兰以弱胜强的秘诀——SISU变得世人皆知。正如芬兰登山名将古斯塔夫森所说:“如果没有SISU,我们可能一直在说俄语”,芬兰人普遍认为,不仅是战争,芬兰之所以与众不同,正是因为他们拥有SISU。

  ISU被誉为芬兰人的幸福密码、精神源泉、信仰之光,融入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它到底是什么呢?芬兰土生土长的女作家乔安娜·尼隆德的著作,《芬兰人幸福的艺术:SISU创造向往的生活》,从芬兰人的生活方式、态度、精神等细节入手,由浅入深,带我们快速了解芬兰,近距离触摸SISU的本质。

一、SISU比“芬兰精神”更加有血有肉

这像是个神话,却又真实存在。这是芬兰民族的图腾,是灵魂深处的品质。 ——摘自乔安娜·尼隆德,《芬兰人幸福的艺术》

  自二战至今,很多学者、著作对SISU加以阐释、研究,却愈发觉得它说之不尽,难以简单概括。这个词语不仅代表坚韧的“芬兰精神”,也代表积极健康的心理能力,同时它又是实战的,赋予人在逆境中战胜困难的勇气,此外,还具有诚实、正直和谦逊的态度等多重含义。

  ISU是一个古老的芬兰词语。SISU来源于"sisus",芬兰语中字面意思是内脏或肠子。1745年,芬兰主教尤勒纽斯(Daniel Juslenius)在他的字典中定义了"sisucunda"这个词,即人体中强烈情感来源之处。

  在随后的发展中,西苏的理念逐渐被芬兰知识分子们所接受,随着芬兰民族文化的演进和对自我 认知的深化 ,SISU的涵义也不断扩大。1917年,芬兰脱离俄罗斯独立,而西苏精神化身为社会粘合剂,日益深刻地融入芬兰人的生活,改变了他们的历史。

战争年代,芬兰靠SISU精神活下来。战后芬兰靠SISU精神迅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诺基亚等公司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 形象大使。 ——摘自文车,芬兰的“西苏"精神

  芬兰近百年来走过的历程处处都能见到SISU在闪光。二战后芬兰打光了家底,作为战败国又不得不支付巨额经济赔偿,可谓内忧外困,然而芬兰人从不怨天尤人,只知道埋头苦干,到1952年,不但还清了所有战争赔偿,而且国内经济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抵偿赔款的压力,反而加速了芬兰由农业经济向工业化变革的进程。

  如果你问芬兰人SISU是什么?他们可能会说那就是‘芬兰精神’,不过实际上,这个词还要“有血有肉”得多。战 争年代,芬兰靠SISU精神活下来。战后芬 兰靠SISU精神迅速发展,成为发达国 家。诺基亚等公司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 形象大使。在 1865年成立时,诺基亚只 是个小木浆厂,后成为造纸 、化工和橡胶 制品公司。

二、芬兰式成功与SISU密不可分

  芬兰人对SISU的喜爱无处不在。加拿大企业家安德雷·查克撰写的《芬兰奇迹》.被公认为是描述芬兰人特点的权威著作,他在书中用一整章写SISU,成功背后的SISU,战争背后的SISU,商业契机中的SISU,体育运动中的SISU……SISU历史悠久,难以被准确翻译。可它不仅决定了芬兰整个民族的命运,也与每个芬兰人的日常生活如影随形。

  正如乔安娜•尼隆德所说:“对于所有在芬兰长大的人来说,隐形的SISU精神无处不在。鉴于我们的民族性格,SISU更多的是被付诸行动,而不仅仅是挂在嘴边,但是SISU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有人说,如果不理解SISU就理解不了芬兰人和芬兰这个国家。”

  在考试或者比赛前夕,父母总会鼓励孩子寻找自己心中的SISU精神;适应不舒适的自然环境, SISU文化让他们坚持自给自足;叫SISU的糖果是芬兰人最喜欢的糖果;芬兰破冰船被称为“SISU”号,芬兰的SISU牌装甲车,多次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充当先锋……

  ISU造就了当代芬兰的成功。当芬兰总统尼尼斯托被问及芬兰成功的秘诀时,他骄傲地笑着说:“大概是因为SISU。

在芬兰外贸部长亚历山大·斯图博看来,SISU精神给芬兰的民族赋予了很多延伸意义,包括实用的思维方式,遵守规则,亲近自然,良好的教育体制,竞争力,安全,开放,平等。 ——摘自朱育漩,《芬兰的SISU精神》

  在芬兰,人们喜欢新鲜空气,尽一切可能亲近自然;每个适龄青年都充分享受着世界上最慷慨的公立教育,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全部由政府买单;人人都有平等的生活、自由和就业机会,以及得到合理报酬和福利分配的机会……

  从2004年至今,芬兰人的幸福感一直名列世界前位,进入了福利2.0的时代,并完美地解决了高税收与创造力的矛盾。这种融洽、和谐、自由的成功模式,点点滴滴,都与SISU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SISU的幸福密码中国人早已破译

  无所不在SISU,带领芬兰人走上幸福之路,这个神秘的单词,好像一个被保守了很久的秘密。其实SISU包含的幸福密码,中国人早已破译。

  所谓SISU催生“第二次呼吸”的内在力量,就是我们中国所提倡的在绝境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第二次呼吸”是长跑运动中的术语,意思是,熬过肉体、情感和心理上的极限时,我们又有了某种能继续前进的力量。芬兰人说,SISU意味着力量,意味着鼓足勇气完成一项在有些人看来疯狂、几乎无望的任务。比如之前提到的“冬季战争”,再比如芬兰人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他们喜欢一切战胜困难并取得胜利的过程。

  坚冰深处春水深,绝处求生也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同样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中国作为东方战场的主要参与国之一,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但我们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军的洋枪洋炮,用独轮车小毛驴跑赢了日军的汽车坦克,把日军牢牢牵制在中国,挫败了日本对外扩张的计划。战争的苦难反而激励中国人奋勇争先,新中国70年,我们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就。

  古诗说得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实生活中的也是一样,我们中国人普遍相信否极泰来这类信条,相信最坏的情况下,再坚持往前走一步,事情就会迎来转机,所以从不绝望。

  所谓SISU是奋战到底的勇气,也是必胜的意志,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坚持就是胜利。极昼 、极夜,严寒,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只有那些具有足够忍耐力的人才能熬过漫长的冬天生存下来。严苛的生活环境让每个芬兰人都明白,忍耐与吃苦是生存的必须。音乐家西贝柳斯1899年创作的《芬兰颂》把芬兰人民的民族苦难、战斗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熔于一炉,被认为是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早在几千年前,亚圣孟子就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中国人的字典里,也从来不缺主动接受磨难,坚持不懈去争取最后胜利的例子。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为这一句话,钱学森坚持了一辈子,献出了毕生的心血。和钱学森一样,为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乃至各行各业各项事业,克服万难去争取最好的结果的人,比比皆是。

  日常生活中同样如此,我们中国人把风雨之后见彩虹,严寒之后梅花香这样的句子挂在嘴边,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做人做事的准则去实践。

  所谓亲近自然是sisu的助推器,暗合了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生存哲学。在北欧,严酷的气候环境和贫乏的自然资源,练就了人们生活节俭的能力,享受不舒适生活的能力。正因为好天气太难得,夏天如此短暂,从每年6月下旬开始,芬兰人会集体隐退,一头扎进大自然。亲近自然,告别城市的现代化和舒适,行走森林,住木屋,这就是他们头脑里的“人间天堂”。他们珍惜大自然的点滴馈赠,并认为自然是他们保持SISU的动力引擎。

  事实上,从古代中国人就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的道理。《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列为世间的主宰。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自然与人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统一的,人只有在与自然的共处中寻找和谐,才能成就事业,成为圣人。包括近年来,我们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和谐,既有邻里和睦,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也有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大自然不仅帮助芬兰人培养除了坚韧顽强的精神,异乎寻常的耐性,简单实用的思维方式,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对中国人,乃至对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如此。因为自然界不仅仅是为人类准备的,它也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资源,人类生活的和谐,有赖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和谐。

总结:

  《芬兰人幸福的艺术》整本书只讲了一个词“SISU”,书中用无数个芬兰人生活的场景,展现芬兰人的生活态度,诠释SISU的内涵,鼓励读者从生活中发现更多力量和勇气,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

  读完这本书,我们会发现,芬兰人拥有坚韧顽强的精神,异乎寻常的耐性,他们以善良诚实、遵纪守法、不善言谈为美德,种种民族性格与我们中国人其实非常合拍。

  芬兰人内敛低调,却拥有很多世界之“最”,曾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儿童安全感第一的国家;全球最稳定的国家……见贤思齐!发扬SISU精神,创造理想生活,是我们中国人理应奋斗的方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