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安魂曲》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安魂曲》读后感摘抄

2020-03-30 23: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安魂曲》读后感摘抄

  《安魂曲》是一本由[以] 汉诺赫·列文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0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安魂曲》精选点评

  ●生者不过是一群活着死人,恰如死者不过是跨越了死亡门槛的生者。苦难所有人一起落泪。比较偏爱第一和第三篇,有机会排练出来。

  ●妈妈是我和死亡之间最后的屏障……

  ●这个世界再难,再苦,要是哭出来,或许就会轻松些。他们会说,是有不公,可是也有解脱。安魂曲是列文根据契诃夫的三个短篇改编的,哎,为约等于整个世界的良心

  ●四部剧作:《安魂曲》沉郁,几位小人物的陆续死亡,让人悱恻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亦似鲁迅所言,人类悲欢并不相通。写法正统反响甚烈。然以个人口味,最喜欢《雅各比和雷弹头》,类莎翁戏剧市井谐谑笔调三角婚恋模式,轻松幽默。《俄亥俄小姐》相比太直露了,写妓女与一对乞丐恩客父子爱欲互动,正如我不喜欢马尔克斯的《苦妓回忆录》,感觉重心落在官能刺激之上,即便文笔很爽利,仍显得表面浮浅。《旅人》出场人物太多,18场戏放进了8场葬礼原谅我,搞不清楚人物关系,不过附录长文专门导析《旅人》,到位且深刻总体而言,列文的戏剧具备叛逆性,并且也体现了以色列民族漂泊感与个体命运不知归处彷徨

  ●更喜欢《俄亥俄小姐》和《旅人》

  ●凡人皆有一死。在面对死亡之时,你才睁开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发现我们的生活谎言,这个世界也是一个藏在黑暗里的谎言,由盲眼者所创造。而我们丝毫不敢走到光明里去。剧中母亲说,我们在排很长很长的队伍,为了得到一小把糖。很可能最后依旧一无所获

  ●《安魂曲》>《旅人》>《俄亥俄小姐》>>>《雅各比和雷弹头》。《安魂曲》带来的净化近似于看费里尼大路》时的感受。列文似乎拥有上帝视角,俯视人类社会永恒苦恼,以及即使抗争也得不到解药存在悲剧性。 难以打分。黄纪苏在《雅各比和雷弹头》把希伯来翻译成了彻底的北京土话,冲击我的底线,一星也不想给。可是,张平翻译的两篇太棒了。水平如此悬殊真的不适合同出一本书。

  ●五星给列文和张平老师的翻译。为啥戏剧腔一定得是京腔??? 希望能排一次他的《旅人》

  ●《安魂曲》基调沉郁,难以亲近念念不忘

  ●安魂曲五星 第二篇和第三篇可以考虑下非北京读者吗?我以为看了烂方言剧本完全无法接受 这样变成一本书也无法理

  《安魂曲》读后感(一):无

  因为几部戏剧的翻译老师有所不同 我也是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翻译水准对于阅读体验巨大影响。《雅各比和雷弹头》是个什么鬼 里面动辄出现的北京土话和网络用语真的让人完全没有读下去的欲望。 除此之外 最开始读戏剧集 适应起来还是有些困难 光是名字我就一个都记不住 名字和人物更是对不上号 读起来非常艰难 且考验耐。导致整体上很难被剧情所吸引。 而对于列文极力构建的人类共有的生命困境与难题 触动我的也不太多。所有人挣扎于相似的困境 每个人的性格和面孔都模糊化了。印象最深的 是《安魂曲》第十场母亲和老人的对话“…跟所有人的生活一样,先生。我站在长长的队里领我那一把小糖,对很长,我没排到。” 最后 几乎所有戏剧中均穿插非常露骨且大尺度的性描写段落 这在当今严苛的审查制度下还能被出版 我也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

  《安魂曲》读后感(二):荒诞的欲望,过誉的生命

  摘录

  老妇:……时机正好,我的父母这一刻记了事情有多糟糕,我急忙加入了他们的笑声。笑得真好。我在下面用孩子的眼睛看着他们,不知道为什么笑,却比他们笑得还厉害。然后,他们的笑声在一瞬间停住了,我试图再继续一会儿,我想要那笑声继续,再继续。我知道只要在笑就好,就不会挨打,就不会挨饿,就不会发愁。但是他们笑完了。试了几次以后,我也停止了笑。房子里一片死寂。黑下来了。天黑下来了,也许我也黑下来了。

  这本书是借了朋友的来看,她劝我不要冲动,剧本并不是那么容易被阅读的。我从她那借来,读,动作简单却费力。

  大多摘录都很琐碎,但主题都是通顺的:人的宏大命题我们思考、交谈、争辩,却总在事到临头无法干涉、胜券让渡。其中一句:生命等于损失,而死亡等于利润……生命只给人一次,两手空空地就过去了。近来几年,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么多问题都最终推导出生命无意义这个结论。我偷懒了吗,我过度解读了吗,我与自己的抗争竟然是了结在无意义的欲求里,“对不起,生活在召唤。再见。”有感于这些零碎的台词,我对太多命题无话可说。附录对书里几篇剧本解读,借来一句收尾:“琐碎、平淡、令人心酸的生活‘充满了孤独、悲惨、苦难和伤心,而这一切由过去的太快。’”

  《安魂曲》读后感(三):安魂曲是个童话故事呢

  “从前有个孩子。他是一个王子,

  可是除了他自己以外,谁也不知道这件事。

  真可悲呀,

  世界上所有的公主都从他窗前经过却不停留。

  他躺在床上不想吃饭。

  他一天天瘦下去。最后他病得很重。

  他不能动弹,

  只能睁眼躺着等待着。

  一天夜里,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

  一位美丽的公主终于走过,她停在窗前

  朝里看。从结霜的水汽、尘埃、污垢之间,

  从她自己的影子里,她看见了他。

  他没力气说话,泪水从他的眼睛里流下来。

  要我戴上两顶帽子讲这个故事吗?

  从前有一个王子。

  从前……他停止呼吸了。

  ——这是故事里的吗?

  ——这是另一个故事里的。”

  “当你不能再向世界睁眼的时候,真实才在那里。

  你们怎么说呢,天使们,是睁开眼睛,还是继续闭着?

  睁开。

  也继续闭着。

  眼帘也不要。

  用一个帘子代替。

  帘子会卷起。

  帘子后面是光明。

  能看见一切。

  也会照花眼。

  帘子后面是个钟。

  钟会高声轰鸣。

  很多听见钟声的人……

  压根就听不见。 ”

  “你从没有站在哪个十字路口吗?

  没有,先生。

  你从来没说过:喏,我要走这儿,不要走那儿?

  没有,先生。生活带着我走,我就走。

  这是什么生活呀,孩子!

  跟所有人的生活一样,先生。我站在长长的队里

  领我那一小把糖,队很长,

  我没排到。 ”

  。。。

  契诃夫是那种,人活着注定要痛苦着,但是一切都会过去会好起来

  列文是那种,人活着注定要痛苦着,然后结束了

  刚看完《安魂曲》就忍不住和我娘逼逼了上面两句

然后我娘让我少看这些负能量的东西

  《安魂曲》读后感(四):讽刺喜剧

  「以色列」列文的《安魂曲》剧本集:张平、黄纪苏、孙兆勇三个翻译者都是顶级的棒,非常本土化、俚语化,把[讽刺喜剧]汉化的很到位,读起来非常舒服。

  《安魂曲》死亡就像吃饭一样自然,短小精悍、自然质朴,无甚高潮,并无感觉是“巅峰大作”,更像是结构精巧的小品文。如果是三个小女孩儿来演悲伤、快乐、逗乐天使一定很有生动。

  《雅各比》看完剧本对比王子川版,两个东西。原作太适合老孟排了,年轻诙谐,情友情,内容丰富,充满着黄段子和俏皮话,还有大量的歌队,是个很嗨的剧。

  《俄亥俄小姐》太黄了,在中国肯定演不了。乞丐父子穷起所有对妓女的性幻想,有几段意淫写的真是太细致太有想象力了!不多说,你懂的。

  读这三个本子完全感觉不到文化隔阂和理解障碍,没有任何文化差异,人类共通的问题依然如此,非常当下。

  《旅人》读了一半下不去了,这些你叫我“小黄瓜”我叫你“小南瓜”的台词什么剧情都没有,也不推进。肯定是我读的姿势不对,以后再看。

  《安魂曲》读后感(五):众生皆苦,向死而生

  之前从未接触过戏剧这一文学形式,第一次接触没想到就与汉诺赫·列文的《安魂曲》相遇。由于没有半点儿犹太文化的积淀,对这部书的背景可以说是“抓懵”的。然而,文化总有相通的地方,字里行间总有触动我的地方,比如书中描述的苦难与死亡,总能让我想到金庸《天龙八部》,所谓“有情皆孽,无人不冤”,那么我就从“众生皆苦,向死而生”角度谈谈这部戏剧吧。

  《安魂曲》主要描述了三次死亡——老棺材匠人妻子、17岁母亲尚未断奶的婴儿、老棺材匠。小镇流感,当妻子感觉自己身患重病时,老棺材匠还在埋头算账,抱怨自己没有收入,对妻子丝毫不关心,直至妻子死去。老妻亡故,不知一心患得患失的老棺材匠是否有所转变,但当他看到刚刚受到丧子打击时的17岁的母亲,愿意做她幻想中的圣人时,我想,他已超越了无聊琐碎的生活,而进入了久违的或以前根本无法体验的精神世界。倏尔,老棺材匠也从“圣人”变为了死人。《雅各比与雷弹头》则以滑稽的笔调描绘了两个老光棍雅各比和雷弹头追求一个“肥臀”女人沙哈诗的故事。沙哈诗自诩“女钢琴”,表现得十分“清高”,雅各比捷足先登追求到了这位“钢琴家”,“失意”的雷弹头则将自己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雅各比夫妇。婚后,雅各比却决意离开沙哈诗,不是因为雷弹头捣乱,而是因为雅各比对沙哈诗的厌倦。《俄亥俄小姐》则更滑稽,写70岁老乞丐为满足性欲而招妓,由于某些功能的衰弱,交了款,买卖却做不成。老乞丐要求退款不成,只好让自己的儿子代为“买卖”。其后,父子俩同时又沉浸在“俄亥俄妓女”这一美好的幻想中,甚至父亲妄想儿子是有钱有势的好莱坞明星,儿子妄想父亲是钢铁公司总裁,直至“回心转意”的妓女骗走了老乞丐所有的积蓄,父子俩真的走向“幻想”……《旅人》接连写了八场死亡,其中的小人物拼命想要逃离生活的地方,但即使去了国外,也会发现生活的无聊、苦难还是无法排解,而死亡也接踵而至。

  如果将这四篇戏剧氛围两类的话,《雅各比与雷弹头》、《俄亥俄小姐》为一类讲,“众生苦”;《安魂曲》、《旅人》为一类讲,死亡。“众生苦”用在这里倒有些不恰当了,因为作者讲的是贫苦的小人物,雅各比与雷弹头是老光棍,“俄亥俄小姐”的创造者是老乞丐,但是,对于多数读者来说,我们谁的心中没有藏着这些可鄙、可怜的幻想呢?雅各比在婚前迷恋沙哈诗,但婚后这位“女钢琴家”没有那么美好,只是一位“肥臀”妇女罢了。我倒想起《围城》,方鸿渐娶了孙嘉柔后,才发现这位小女孩子并不这么可爱。文章末尾,雷弹头决定去追求被抛弃的沙哈诗,不知他成功了后是否陷入婚姻围城……《俄亥俄小姐》则告诉我们,小人物也有幻想,纵然可笑可鄙,但有没有戳中我们内心的痛处呢?我们在某时是否也受无法控制的欲望支配而陷入可笑的困境呢?浴火煎熬,何尝不是一种苦呢?海德格尔提出“向死而生”,这个过程中我们体悟甚多。比如,老棺材匠自妻子死后才会回归精神生活,去怜悯他人,回忆曾经,直至成为别人眼中的“圣人”,这也可能是一种救赎吧。《旅人》中一系列死者,都挣扎于苦难的生活中,他们企图逃离,但逃不出,即使逃到国外也难逃生活之网。最后,一心想去瑞士的艾勒哈南与众死者一起登上了列车,无论生者死者,还是踏上了旅程,暂别了生活。但是,死亡就是解脱吗?

  苦难的人生应当怎样度过呢?人生一定苦难吗?作者没有回答,我们应如何演绎自己的一生呢?也许这个答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公众号:梦柯笔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