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天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读――天生

2020-04-13 19:13:26 作者:木棉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读――天生

  早晨在博客里看陈丹青的一篇文字,深有有悟。天生不是说是天才,而是他一定是就是非要去做那件事情。而且在别人眼里感觉不可思议时候,他可能乐在其中。于是就有了天才之说。

  一直兴致勃勃地去做,沉浸其中,不是为了追求某种额外的东西,就是为了做本身。很多作家艺术家,包括学者概莫能外。其实我们一直是相天才出自勤奋,却不知道天才的勤奋是幸福的勤奋。而一般人的勤奋确实还是疲惫的,不堪承担的,所以慢慢放下。陈丹青举例说,初跟他一起学画学得惟妙惟肖的人,而今不知道去做了什么?因为他只是熟悉那些线条不是为了某种感觉,所以写作也罢,绘画也罢都是为了某种感觉而存在的勤奋才是属于天生的。

  记得以前看陈景传记,写他在一个不足三平米的卫生间演算,我们一般人只是仰望,但是他沉浸其中的时候更多是一种痴迷感觉到需要那么去做吧,所以我猜想当初不是为了数学届的某个明珠,换一个人即使给他明确的明珠的目标,因为没有内在的需要,那么他可以完成哥德巴赫猜的验证吗?几乎是不可能的。

  天生不同这是我们很多时候必须面对的,也是教育者常常忽略的问题。记得小时候妹妹就不上学,但是她手工很好,看见别人的毛衣样式只要看几眼回琢磨就可以织出来,但是我要是对着看,还需要对着针织的书把花纹针线走法一针一阵记下,好容易才能得手。关键我即使也有作品,常常看着就不如她的来得灵巧

  莫言获奖以后很多人又来批评语文教学了,好像莫言万一上学就可能被老师破坏一样,其实他的那种内在的兴趣可能是天生很多。虽然他小时候只是读书到五年级,但是别忘记了他后来去大学进修的。真的一天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也未必有得奖的可能,我们很多时候总是以为世界有很多现成的模子,只要照着做就可以了,打听什么孩子考取的清华,然后去寻找那个孩子小学的老师,把自己孩子也放在那里,如法炮制结果未必是那个材料,即使是那位老师再来教,可能结果也会截然不同。当然了,初中开始之前也是会去打听老师可能是谁?班主任如何,以前带的班级考得怎么样?世界上要是那么简单的话,那么清华,北大,或者普通高校都不要再考试,直接把以前毕业生的孩子找来就可以了。

  一切的发展都会变化。天生就是不同的人,也自然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回到教育,其实教师可以做的真的不多,而真正可以做的却是家长父母给孩子养成了什么习惯,一辈子影响他的人生,有些孩子虽然体格健壮却不能从事自己的劳动,不能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天生里面还包含着家庭环境的气氛,很多人后来自然而然走向自己父母的道路也是这样的结果,梅葆玖唱戏出色,当然可能还没有达到父亲的高度。王安忆写作超越了母亲也是天生气氛不同吧。

  我们村子那有家庭里四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在法国大学任职终身教授,另外一个在国内一所比较有名高校担任博导。而有一女孩却一直也是很努力的,但是后来确实没有精力再去考学校了,她感觉自己不能再继续了,于是终于放弃了高考之路。同样的父母也会生出不同的孩子。所以可能我们真的需要承认天生的差异,但是不仅仅因为差异,就放弃自己应该去努力的那一部分就很好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读――天生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