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人的“跪坐”习俗,为何在唐宋被摒弃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古人的“跪坐”习俗,为何在唐宋被摒弃了?

2020-04-18 17:18:12 作者:对对对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早在秦汉时期我们的古人是以跪坐的方式生活。古时并无“跪坐”一词,这不过是为了方便现代人“坐”的方式区分开而已。古人的“坐”是指以双膝跪地,将臀部贴于脚跟处,并保持上身正直姿势,因此也被称为“正坐”。

  先秦时期,人们便以面对面跪坐之姿相视交谈,跪坐之时需将臀部置于脚踝,上身保持端正竖直,双手自然安放于双膝之上,始终保持神态安然,目不斜视。而到了祭祀重要场合之时则要将臀部稍稍离开脚踝,上身挺直,以示庄重

古人的“跪坐”习俗,为何在唐宋被摒弃了?

  “恭坐”是指平坐之时将头微低,目光注视对面人的膝盖处,这种坐姿多用于面对上级以示恭谨之态;而面对长辈时,则应采用垂头且目光收敛的“肃坐”姿态; 而将头完全低垂,手肘部也时刻保持下垂之姿的称为“卑坐”,这是仆人面见主人时需保持的谦卑之姿。

  先秦时期君王与百官平等跪坐,并无高下之分,只有主次之别, 也间接催生了百家争鸣盛世文化之景。跪坐习俗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端庄谦恭礼仪风范。人们以跪坐之姿端坐时和气护身,内外调合,达到一种内身体协调统一

  在君臣会见之时,臣子以谦卑之姿礼拜君王,君王则报以严肃恭谨的端正跪坐之礼,这是对“君臣之礼”最为恰当表达同时表现出古人的处世严谨之风。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若不正襟跪坐也是对诸位臣下的不敬与失礼。那么跪坐之姿的背后究竟蕴含着何种意义呢?

  跪坐的姿势代表着一种严肃恭谨的礼仪。这种礼仪不仅仅用于臣子面对君王,小辈遇见长辈,仆从遇见主上,即便是在身份地位平等之人也会用跪坐的姿态以示相互尊重。古人为表示正式庄重,会在庄重严肃的场合采用跪坐的姿势以示重视。在正式场合内采用其他坐姿都会视为对他人的不敬或藐视,因此会备受批评指责 。而两脚张开,两膝微曲的“箕踞“ 姿态更是对对方轻视与慢待。

  古代时人们尚未发明内衣,因此只着外衣行动坐卧颇有不便特别是低身坐下时很容易使身体暴露,因此跪坐的姿态还可以使人免于这样的尴尬处境。在君臣、公卿、大夫士人相见之时多正襟危坐,将长衣下摆处妥帖收于膝下大方得体

  普通百姓之间则要求没有如此严苛,在私下场合或是在也会偶尔放松一下,以箕坐或踞坐的方式活动腿部,得以暂时放松。不过由此还差点引发一桩冤案孟子曾因偶见“孟子妻独居,踞。”便向自己母亲称“妇无礼,请去之。”还好最后被善良明智的孟母成功劝慰,孟子也便打消了休妻的念头

  隋唐时期的室内仍是以席为主,人们也仍习惯于席地而居,只不过此时的人们已经不再如前几个朝代时期一般排斥胡坐,传统礼法仍在,只是“胡汉”的融合性更强了,人们也开始乐于接受胡人的器具用品、文化以及生活方式。但直至唐朝末期,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仍是以跪坐为主的席地而居。

  尽管胡床、胡凳、甚至椅子等高足家具很早便传入中原地区,但由于时的经济并不发达,人们尚不能满足温饱需求,因此这类“奢侈品”只能出现在一些王公贵族的家中。而且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因此也很难实现物品的流通,于是便为这类商品的普及形成了阻碍。当时的普通平民百姓既没有机会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购买这些昂贵的奢侈品。

  跪坐方式彻底遭到摒弃的时间节点是在宋朝,随着宋朝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当时的经济逐渐形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经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种凳子、椅子等以往只能出在在高官贵族之家的上等家族得到广泛的推广普及。凳子、椅子之类的高足家具被大规模地普及应用进入了千家万户。无论是皇族贵胄或是平民百姓,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从除履席居的“平面”状态逐渐转化为高桌高椅的“立体”状态。至此,人们彻底摒弃了以往的生活方式与跪坐习俗。

  在悠久漫长的岁月里,古人一丝不苟地以一种刚直、恭敬、典雅的跪坐之姿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而到了现代,我们却只能从历史典籍或出土文物中缅怀这种礼仪文明的力量。席地安然跪坐之时,你能由内心生出一种与天地相接浑然一体的精神力量,这也是古人所追求的与天地合一的修养身心的方式。对于现代人来讲,跪坐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身心锻炼方式,既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礼仪气度,又可因保持端坐而养心安神,祛除工作与生活中带来的诸多烦躁与戾气。

  被历史所摒弃的跪坐不仅仅是一种古代人的生活符号,更是一种饱含先人智慧的璀璨文明,是古人亲于地、仰乎天精神体现。或许有一天,当我们抛开诸多烦杂,席地跪坐静思之时我们才能勇敢地面对自我,诚挚地与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并真正地理解自我、实现自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