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十日谈》
《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薄伽丘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讲的是佛罗伦萨发生一场瘟疫之后,七个女性和三个男性聚集在一起,决定去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别墅里去躲避瘟疫,在那期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
《十日谈》毫无疑问是一部很伟大的作品,具有很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文学价值,但就《十日谈》这本书本身来看,它的时代价值更大。
举个例子,书中涉及到了对女性思想的解放,然而这种解放具有时代价值,文学价值并不大。书中在序言就明确提出了书是写给女性看的这一点,他说“有谁能够否认,把这样一本书献给美丽的女郎们,比献给男人们更合适呢?”“多情善感的妇女最需要别人的安慰,命运对于他们却偏是显得特别吝啬。为了多少弥补这份缺憾,我才打算写这一部书,给怀着相思的少女少妇一点安慰和帮助——为的是 ,针线、卷线杆和纺车并不能满足天下一切的妇女。”
书中有很多小故事是立足女性视角,以女性为主体去追求爱情,冲破世俗的束缚,倡导及时行乐,这些女性形象是非常鲜明的,她们年轻、美丽、纯洁,富有独立反抗精神和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例如第一天的第五个故事中蒙费拉特侯爵夫人用一席母鸡宴和婉转的话打消了法兰西国王无理的爱情;第七天的第四个故事中丈夫托法诺晚上不让妻子进门,妻子苦苦相告,他却听而不闻,妻子便把一块大石头扔进井里让托法诺以为是她跳进去了,托法诺闻声出来,她乘虚而入,关上门把他臭骂了一顿。
然而除却那些较为“突出”和“勇于追求”的女性以外,在其他的更多的小故事中,女性仍旧是处于附庸地位,她们完全没有自己的意识,自己的婚姻、生活都完全不受自己主导。被父亲许配给谁,就嫁给谁,男性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典型的有第二天的第七个故事中的公主,在被遣嫁的途中遇到风暴,在异乡漂泊四年之久,先后落入九个男子之手 ,虽然最后回到本国得以完婚 ,但是公主漂泊之时身不由己 ,只有被觊觎她绝世美貌的男人们争来抢去地转手。还有第四天的第七个故事中的莉莎贝达,她的情人被她哥哥杀死,她梦见情人形容枯槁 ,指点自己被埋的地方。她私下发掘出情人的尸体 ,把他的头颅埋在花盆里 ,终日守着花盆哭泣,哥哥又把她的花盆夺走 ,她哀痛而死。
书中的女性的附庸地位在第一天的序言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其中菲洛梅娜说“我们都是女人,年纪都不小了,不会不知道,如果没有男人参与,一群女人凑在一起是干不了大事的。我们生性变化无常,不安分,爱多心,又胆小,因此我很担心,如果光是我们几个而没有男人带头,我们很快就会散伙,并且闹得不愉快。”后面爱莉莎又说“一点不假,男人是女人的带头人,没有他们的支配,我们做事很难圆满成功。”这是很,明显的将女性看做男性的附属品,认为女性天生是弱于男性的。
虽然书中也掺杂了一些关于女性的旧思想,认为女性天生应该依附于男性,但是其中更为突出的是那些个性鲜明、敢爱敢恨的女性,这是在以女性为突破点倡导人类的自由解放,同时也是在倡导女性自身要勇于挣脱枷锁,是最早的女性解放思想,在普遍认为女性归属于男性的中世纪欧洲中,这一点无疑是拥有划时代意义的,具有无与伦比的时代价值,而这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就相对较少。
除此之外,《十日谈》的小故事中的主人公涵盖面很广,包括国王、贵族、骑士、僧侣、商人、学者、艺术家、农民、手工业者等不同阶层,较为全面的展示出了意大利的社会生活情景,不仅如此,《十日谈》还为意大利艺术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而这些,都可以将之划为《十日谈》的时代价值,因为假如它不是写于那个时代的话,这些意义就没有那么重要。并且,书中有一些小故事只是很简短的讲了一个很普通的小故事,只是在介绍当时的社会生活,没有太多意图在里面。再者,《十日谈》这本书的主题和想表达的思想内容有些浅显易懂,就是讽刺教会,批判禁欲主义,倡导自由和人性的解放,在当时确实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单从从文学层面上来说,《十日谈》的文学价值并没有它的时代价值那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