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常言好人不寿,坏人长命,你怎么认为呢?且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常言好人不寿,坏人长命,你怎么认为呢?且看...

2020-04-26 12:34:36 作者:烟泪笺晴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常言好人不寿,坏人长命,你怎么认为呢?且看...

  透过现象本质,是人人都想学会本领拥有了这一本领,不仅意味着拥有了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还意味着从此后能在人群一枝独秀鹤立鸡群

  如果这样的本领出现在某些具体领域,其价值意义就更不用说了,能够得到的好处,从金钱名誉权势可以说是样样都有。

  这不,在马烽的小说典型事例》中,讲的就是这么个故事,故事中有个人物人称陶典型。

  何谓典型?典型就是样板模范,典型事例意味着该事例能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极强说服力,抓到了这样的事例,可以举重若轻以一十,陶典型既然被人送了这样一个绰号,可见他是多么喜欢抓典型事例。

  那么,这位喜欢抓典型事例的陶典型,其工作成效到底如何呢?

  作为县里管事的,精干的金长久是胜任的,小个子小圆脸留着小平头的他,看起来实际年龄年轻得多,明明五十出头的人了,愣是看着像四十岁。

  这天一吃完早饭,他就躲到一个安静地方准备修改几天后要用到的讲话稿,谁知正在他聚精会神地工作之时,门被推开了。

  来人是来找他拿主意的,说是横沟大队的老管家私自把小煤窑停了。

  这还了得,金长久一听就火冒三丈,现在是什么时期大家都在拼命抓生产建设努力腰包鼓起来,可这个横沟大队的老管怎么回事,偏要和大家反着来不成?

  稍微冷静下来的时候,金长久着实不通这件事,要知道,小煤窑可是当地人的命根子十年特殊时期,因为众所周知原因被砍掉了,结果大队人收入锐减,附近群众更是受了牵连——明明靠着煤山,却无煤可烧,只能像其它地方的人一样,老老实实拿柴禾回家烧。

  金长久调任到县里以后,大胆行动,抓生产,抓经济,努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用说,小煤窑恢复了生产,效果呢,更是可想而知,既增加所在大队的人均收入,又方便周边群众,可谓一举两得

  在金长久正在修改的讲话稿中,他本来是特意写上这么一段的,作为典型事例宣传表扬,谁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横沟大队的老管家蒋双喜给他来这么一招!

  蒋双喜呀蒋双喜,你就不该叫什么双喜,干脆改名叫双气得了,就你干的这事儿,谁会高兴,当地人没了收入,周围群众没有煤烧,我金长久的讲稿失去了这么好的一个现实事例,你这是成想拆大家的台!

  在听闻蒋双喜私自停掉小煤窑事件后,虽然大管家金长久一时之间没奈何,但他隐隐觉得这件事情,并不像表面上他知道的那么简单

  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因为他素来所认识的蒋双喜,是一个识大体大局明白人,怎么会无缘无故做下这种糊涂事呢?

  金长久认为自己不应该再耽搁下去,必须要尽快了解所有情况,看来,也只好他亲自出马,到横沟大队去看看了。

  县里两辆小车都不在,修的修走的走,金长久又是个急性子,等不得,索性搭了顺风的一辆卡车,直奔目的地而去。

  路上的时候,和司机一聊,巧得很,他正是横沟大队的人,于是金长久随口问道:

  “你觉得蒋双喜这人怎么样?”

  “你是说我们老支书吗?可以说是德才兼备的好干部,事事为群众着想。要不,群众为什么那样拥护他?”

  蒋双喜在当地的口碑居然如此之好,这让相信事情另有隐情的金长久,对自己的判断更加坚信不移。

  快到地方的时候,金长久下了车,步行往煤窑而去,他决定到现场先探个究竟。

  看煤窑的老汉把他当成了运输公司的人,向他打起了小报告,说是运输公司的司机太黑心,帮他们拉煤,按吨补助钱,少一毛都不给拉。

  谈话中,金长久从老汉口中了解到,之所以决定将煤窑关停,并不是因为大家想和钱过不去,而是考虑煤炭这东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挖一筐少一筐,本着不单看眼前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的长远眼光,应该限量有计划地开采。

  老汉这一席话让金长久刮目相看,他不由赞叹道:“你老说的有道理!”

  老汉笑笑说出了实情,他可说不出如此有水平的话,以上这些,都是出自蒋双喜。

  “你想想,他说的这些话谁能不赞成?不要说有儿有女的人家,就连我这个老光棍,两只手都拍红了。怪不得众人拥戴他哩。你看他说得多实在,想得多长远!”

  和老汉告别之后,金长久的心里还回想着老汉说的那些话,他觉得自己这一趟来对了,要不然,他几乎要犯下自以为是的严重错误,甚至因此铸成大错。

  随后,金长久遇到了一位熟人——严格说来只能算是半个熟人,因为对方笑嘻嘻地过来打招呼之时,他却实在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对方。

  “我是横沟大队的……叫林秀。去年冬天在县里开会,听你讲过话。”

  金才久这才了解,原来如此。

  彼时林秀正在砖窑中忙活,金长久瞅着二十来岁的林秀,以为她是个学徒工,谁知她却说自己是青年老师傅。

  原来,蒋双喜一早派她到县砖厂学过两个月,如今学成回来,可不是青年老师傅吗?

  看来,这蒋双喜停下小煤窑,实在不是旁人想的一步乱棋,人家心中早就步步有数步步安排了呀。

  好人会被冤枉,不好的人、不好的事反而被推崇,类似的情况,肯定不能完全避免。

  我们所要做的,所能做的,无非是尽量预防。

  如果此类事情还是发生了,那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早点发现,早点了解真正的情况,早点少一些自己的主观判断,早点不要只拍大腿不拍脑门去看问题,也许能让事情的走向,往好的方向转变,而不是越来越糟糕。

  故事中,蒋双喜是好样的,他时刻把他人放在心中,不仅能为别人的利益着想,更能为长远的利益着想,实在难得。

  而金长久这个人物,虽然不那么完美,但他恰恰体现了一种平衡——人都是不完美的,然而能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纠正,如此,也可以说是不完美中的完美了。

  好人被冤枉,坏事成典型,该怎么破呢?

  也许,从金长久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答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长久所行的,才是本篇故事中,我们真正应该抓住的典型事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