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姜二嫚的诗》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姜二嫚的诗》读后感1000字

2020-04-29 23:0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姜二嫚的诗》读后感1000字

  《姜二嫚的诗》是一本由姜二嫚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1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姜二嫚的诗》读后感(一):《姜二嫚的诗》——生活在她眼里就是一首诗

  拿到姜二嫚的这本诗集封面小里予的一幅图画,一个背着背包小女孩站在蔚蓝的星球上眺望。打开封皮轻轻掉落,与书分开,原来这是一本裸背装帧的图书,这样我们就能好好地摊欣赏诗和画了。

  很久很久以前,我听说有个岁的小女孩写了一首诗:“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我只知道是个有才情的小女孩。但是今天读完了姜二嫚的创作,我想说,她是天生的诗人,她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生活幽默家和幻想家。

  话不多说,下面跟大家分享两首姜二嫚的诗,你们就清楚了。

  《不光人有生命》 不光人有生命 小草也是生命 飞鸟也是生命 天花板也是生命 遍地都是生命 生命比人多

  《夜行》 深夜 我们穿越莲花爸爸说 最近山里有点不安全 如果有根棍子 就好了 我说要是有坏人 我就绷成一根棍子 你拿着挥就行了

  这就是姜二嫚的诗。读着读着就让人笑出声来,但是笑完之后还会有些感悟。首先《生命》这首,提起生命,我们总是先想到人类人的生命宝贵呀。可是实际上呢,就像姜二嫚说的,“遍地都是生命”。人类对于除了人之外的其他生命的不尊重,正是许多自然灾害以及疾病暴发的原因。我们总是以人类生存为理由去侵占破坏别的动植物的生命,这是错误的。小孩子的眼和都是最纯洁原始的。

  姜二嫚的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幽默。我非常惊奇这么小的孩子幽默感为什么这么强。我想这应该是来自乐观性格欢乐家庭氛围。这本诗集最后有姜二嫚姐姐对于妹妹的家庭生活的一个记录:“小小妹妹”。从这个记录中可以出这一家人平常相处场景。爸爸妈妈很宽容慈爱,姐姐敏感,妹妹机灵古怪。这样的家庭才是孕育乐观向上的孩子的家庭,这样的氛围才是作诗的氛围。反观有一些爱战争的家庭,每天就是争吵和压制孩子们创造力想象力被摧毁得七八散。这给了我们做家长很多启发。要不断地给孩子心灵滋养,这样才会开花。

  再说说小里予的画。我家两个孩子不喜欢画画,所以我特别赞叹画画好的孩子。我想这是一种天赋,天生的敏感。就像姜二嫚在封底写的:没有灵感,一定不要写诗。这不强迫训练获得技能。但是我相,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长处,不管是写诗,还是画画,或者是音乐,或者是没有艺术特长,却很有爱心,都是很好的。

  诗歌可以写在纸上,也可以写在心里。只要孩子你知道——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

  《姜二嫚的诗》读后感(二):孩子的诗,孩子的童真

  对于姜二嫚这个小朋友,我并不陌生,因为在不久之前,我刚刚读过一本书,《诗歌里的童年》,这是一本孩子写给孩子的诗。书里有许许多多不同年龄的孩子所创作的诗歌,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一名叫姜二嫚的小朋友写的《订货》,我惊讶的是,这位叫姜二嫚的小朋友年仅4岁,至此我对这个孩子有了印象。

  而这一本《姜二嫚的诗》,是姜二嫚小朋友的诗歌集,全书一共141首诗歌,是姜二嫚在所有不同时期所写的诗歌。对于诗歌来说,写诗歌比写一般的文章更难,诗歌需要的对称或者是押韵,都是很难的!古有李白诗仙,杜甫诗圣,他们都不是一蹴而就,也通过了经年累月和人生阅历,才写出流传千古的经典诗歌。姜二嫚只有十几岁,她所创作的诗歌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孩子所看到的视角,以及孩子的想象力。 在读完这本书,我查阅了姜二嫚这个小朋友,竟然上过央视。我也很佩服他的父母能教育出这样的孩子。虽然可以说姜二嫚是一个诗歌小天才,但是任何天才都是通过1%的天分和99的努力的。少年成名,到底是件好事还是坏事,这也是很难说的,但是我也希望姜二嫚的父母不要使这个孩子过于骄傲,继续的努力,继续的创作,不要被世俗污染,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或许在他之后的成长道路上也可以有更好的收获。 其实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能像姜二嫚这样拥有天才般的创造力,但是她的诗歌也给同龄的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很多诗歌都表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愿望。虽然我的孩子还不会读书写字,但我会给他读一读这一些诗歌,让他感受孩子给孩子写的诗,也能体会孩子们的思想。

  而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可以通过读这一本诗歌了解到孩子的心声。孩子的心是充满童真的,也是纯真善良的。在这些诗歌里,我也能感受到孩子对于自然对于事物的热情和爱。我也希望当他们慢慢的长大之后,也能保持这样一颗童真的心,以及对待人和事物的善良和爱心。 在这本诗歌里不仅有姜二嫚小朋友的诗歌好,有很多可爱的插图,这些插图也是小朋友所画的。也是非常值得孩子们来阅读的。也希望孩子们在阅读这本诗歌的时候能找到快乐!

  《姜二嫚的诗》读后感(三):永远做孩子

  偶然看到姜二嫚六岁写的一首诗:晚上 / 我打着手电筒散步 / 累了我就拿它当拐杖 / 我拄着一束光。当时没怎么在意,后来发现另一首诗也出自这位小朋友之手,成长 / 这俩字 / 长得 / 很孤独 / 连偏旁都 / 没有。这才开始关注这个小诗人,找了很多她的诗看。

  小诗人语言清新,处处透着纯真,读起来又不失趣味,甚至有些诗意向深远,直击人心。

  《茶香》

  我拿着一杯茶

  闻了很久

  茶香

  迟迟

  没有赶来

  这些诗很日常,大都从生活小事中来,带着一种生活的烟火气息和家庭的温馨氛围。

  《目光》

  我给在老家的奶奶

  打电话说

  我现在正看月亮

  你也看月亮

  这样

  我们的目光

  就会在月亮上

  相遇了

  以前没刻意关注过小孩子的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带有偏见——小孩子写诗没有深度。但是几年前六年二班王乐乐那篇作文改变了我的看法,里面有句至纯至真的话:“你走了,我没什么好送给你,河边也捡不到一颗像心一样的石头。”除了为之一动,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浅薄。

  顾城诗选里有一句话:生命与生活无关。比起成年人,孩子看得见的还有限,但并不代表他们看不见生命。

  令人值得反思的是,孩子看不见的世界是尚未经历,而成年人失去了一双孩子的眼睛是被这个世界所侵染。一旦生命被生活绑架,我们就离生命越来越远,看不见生命原本的样子。

  而孩子往往能看见本真。

  年轻的时候我有很多欲望,也爱做梦,近些年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增多,生活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看见社会的浮躁和人心的丢失之后,才发觉朴实、纯真的可贵。成长是一个不断得到也不断失去的过程,我们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多少人到最后不仅失了自己,也失了本真。

  “伟大诗歌如同精神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诗歌,让我们醒来。”我想就是这意思吧。诗歌,具有穿过种种有形和无形的藩篱,直抵人心,让人感动的力量。

  理解人生的过程也是被社会、生活、环境所侵染的过程。无论孩子还是成年人,写诗需要透过生活的迷雾看见生命。比起成年人的诗,孩子和老人写得诗更接近生命的本质,一种纯净清澈,一种看透世事。

  孩子的诗不仅充满了孩子特有的想象力,也常常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直击人心。顾城有一首诗: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顾城独特的童真感在很多诗里都有体现,这首诗顾城直接用孩子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思考这个世界,也隐含了这个意思。

  姜二嫚不仅会写诗,也懂诗,她笔下的诗看似随意却有深意,如果说这是靠灵性和悟性,那诗歌的结构层次节奏都成体系,这就是后天努力的一面了。姜二嫚的诗既有孩子特有的单纯和美感,读起来充满童趣,也有孩子的幽默感和戏谑感,读起来幽默风趣。《传家宝》这首诗就令人捧腹。

  妈妈从旧房子里

  拿出一个手链

  给我

  我正想把它当个传家宝

  传下去

  就断了

  还有一首:

  一辆回收旧彩电

  旧冰箱

  旧洗衣机

  旧电脑

  的三轮车

  车主躺在里面

  睡了

  好像回收了自己

  如果说诗歌是每个人内心隐秘的渴求,那么读诗就是探寻内心的一种方式。读书的时候最讨厌诗歌解析,尤其是过度解读,在文学创作方面,作者表达的不一定被读者全部理解,读者解读的又不一定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诗意的美感是靠感受出来的,而不是解读出来的。看孩子的诗更应如此,我们本身就带着成年人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读,没必要再做过多的解读,看见是什么就是什么。

  孩子眼中有我们看不到的世界,说出了我们想说却说不出来的道理。读一读孩子的诗,或许能看见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想起顾城8岁的时候写过一首诗。

  《杨树》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

  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期待姜二嫚未来有更多更好的诗。

  《姜二嫚的诗》读后感(四):让我们丢掉过去,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姜二嫚的诗》

  读过古今中外的诗,就比如唐诗宋词,日本俳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等等等等,长诗短诗,押韵的不押韵的,种类繁多,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还会为了一个小女孩的诗而倾倒,那句在各大媒体刊登过的那句“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的诗歌,让我惊艳地无以复加,她让我感到我眼中的世界,和她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相似,却又如此与众不同。

《姜二嫚的诗》

  收到这本《姜二嫚的诗》,是一个下雨天,哪里也去不了,我就着雨声,不到两个小时就看完了这本诗歌集,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来回品味,我可以看得更快一些,可看完了却又特别不舍,再从头翻阅一遍,又会有新的感受。

她让我感到,谁说小孩子的思想就不够深刻。

  在我小的时候,也有想过成长为大人会是什么样的,而从未去思考过成长本身。太过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就容易被人忽略。而姜二嫚小朋友却说:

成长 这俩字 长得 很孤单 连个偏旁都 没有《姜二嫚的诗》

  我们时常说,越长大越孤单,原来啊,成长这个词语本身就是孤单的代名词。可谁不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渐成长。

《姜二嫚的诗》

  而再说到孤单、孤独,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刻,站在人群中的时候,与人群格格不入的时候,心里有太多话却无人能倾诉的时候,感到特别的孤独。而二嫚小朋友这样形容她彼时彼刻的心情,

我站在人群中 孤独得 就像P上去的

  我严重怀疑小盆友的身体里住着一个老灵魂,有时候成熟睿智得就像一个智者,难以想象我居然被这些童言童语击中内心的脆弱处。

《姜二嫚的诗》

  她让我感到,人生虽然很难,但是生活本身很有趣。

  我们经常说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学会从身边的小事,附近的景致里,找到亮点,寻到乐趣。可重复单调机械的日子,渐渐磨灭了我们的童心,起先是笑点越来越高,到最后甚至忘了怎么去发自内心的微笑。

  而二嫚小朋友看见自己爱吃的虾饼都能发出感慨,真的让人忍俊不禁,我想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定是真心微笑的,再次感谢诗人姜二嫚,给我们带来的欢笑。

人生就像虾饼 有时你没钱 看见老板在那里卖 等你有钱了 他已经不卖了《姜二嫚的诗》

  她让我感到,不用像别人,做自己的好。

  我曾经也羡慕朋友们,有的长袖善舞,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妙语连珠,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成熟睿智,也会设想自己要是能如他们一般,该有多好。

  不曾想,居然因为这样一首诗给安慰到,龙有狼的嘴,金鱼眼,狗鼻子,鹿角,蛇身和鹰爪,却不知道什么是它自己的。

  而我们学着再像,再会模仿,也只能成为第二个别人,为什么不做第一个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我们总是想,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我们知道这很难,那就先从书里,先找找,怎么样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吧。

  End。

  《姜二嫚的诗》读后感(五):《姜二嫚的诗》——欢迎来到姜二嫚的童趣诗意王国

  余秀华说:“二嫚写得天真烂漫,她的手指向哪里,诗就出在哪里。”

  汪涵说:“为什么姜二嫚的诗被人们喜欢,就是因为她有一颗童心,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充满想象!”

  《姜二嫚的诗》,这本诗集是天才小诗人姜二嫚的第一本个人诗集。在她所有的创作中,本书精选了141首诗,年龄跨度从6岁至11岁。

  接下来请和我一起,透过《姜二嫚的诗》,一起走进姜二嫚的童趣诗意王国。

灯把黑夜 烫了一个洞 ——姜二嫚(7岁)

  这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写的诗,初读之时,我只能用“惊艳”二字形容。

  “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作为一个大人,我只能自叹不如。

  诗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寥寥几句,却能直击人心。当诗中注入孩子天然质朴的童真,会更显珍贵。

光 晚上, 我打着手电筒散步 累了就拿它当拐杖 就像拄着一束光 ——姜二嫚(6岁)

  多么奇妙的想象力,让人读起来忍不住嘴角上扬。

人生就像虾饼 有时你没钱 看 见老 板 在那里卖 等你有钱了 他已经不卖了 ——姜二嫚 (11岁)

  这首诗,隐隐还透露出几分哲理性。

如果有谁对我说 我爱你 这绝对绝对不是原创 原创在妈妈那里 ——姜二嫚(8岁)

  字里行间,一个生活在被爱包围的环境中的孩子,跃然于纸上。

眼泪不值钱 长大了 就值钱了 ——姜二嫚(11岁)

  这些句子以最单纯的姿态,透过文字向我们袭来,用明丽纯粹的童心打动我们,用自然清纯的气息浸润着我们的心田。

  小诗人姜二嫚,还有一个同为知名小诗人的姐姐姜馨贺,很多人都好奇她们的父母是不是文学界名人。事实上,他们都是生意人,但他们很注重和孩子一起体会身边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我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不是出什么作品,她们的诗都是自然流露。”

  姜爸爸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给孩子们讲故事,长大一些后就开始逐步推介名著。有这样的文学基础和愿意感受生活的心,孩子们出口成章只不过是时机问题。

  其实这些童趣的句子,很多小朋友都曾经说过,只是大多数的时候都被我们大人忽略,长大后这种童心就被渐渐磨灭了。

  有人说,“童心就是初心,是与世界头一回相见的那种直觉和想象力。”

  学会蹲下身来和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一起用她的角度去打量这个世界,细心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说起来不难,能做到的人却不多。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

  有位老师,某天上课时看到一个小同学在胳膊上画小猪佩奇。老师怒道:“下课后给我画50个!”小同学遵照老师的“要求”,美滋滋的画了51个不重样的佩奇,还额外附赠了一只。

  这个段子引起了网友的大讨论:

  “如果你是那位老师,还继续怒么?

  “我可能绷不住吧,扑哧一声笑出来。”

  “这小同学情商智商逆商俱佳呀。”

  “我会无比羡慕画佩奇的小同学,他用一盎司童心打败了一吨暴怒。”

  ……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热衷于过儿童节。

  根据一项超7000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超7成网友愿意回到童年,6成网友依然爱看儿童动画片,过半数网友依然保留着童年的物品。

  其实,大家所渴望的,并不是儿童节,而是渴望打破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摆脱束缚,找回童心,让精神世界重新变得自由而丰盈。

  丰子恺说过:“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孩子们那空灵、奇特的想象力,刺激一下我们日渐麻木的神经,滋润一下我们日益荒凉的心灵。

  就像我们在繁忙而机械的工作之余,需要诗歌来宽慰自己。尽管我们无法回到童年,无法回归那个纯粹、诗意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虚心向孩子们学习,努力理解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想象与认知。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看待万事万物都是直接且纯粹的,不像成人已经被现实的条条框框束缚着。

  我们看到的世界更多的是思辨的世界、规则的世界甚至是数字的世界,或许在这本书里我们能借孩子澄澈的眼眸找寻自己曾经也拥有过的天真。

  小时候,幸福是一件简单的事;

  长大后,简单是一件幸福的事。

  当你觉得世界太复杂,不如坐下来,读一读这些孩子们的诗吧。

  《姜二嫚的诗》读后感(六):孩子的眼睛是清澈的诗

  

四月的夜晚满天繁星,凉风习习,周遭很安静,我在读一本小孩子写的诗集。中间读到这么一段话:

如果每个人都像星星

都是自己

那该多好

可能100年以后

星星还是星星

我就

已经不是我了

美得有点想流泪

这么美好的夜晚

我居然有点冷

我感到惭愧

谁能猜到这么灵动的文字,出自一个11岁的小姑娘之手呢?在这么美好的夜晚,我读着小姑娘的诗,我也感到惭愧。

小姑娘的名字叫姜二嫚,出生于2007年12月,比我丫头还小1岁。她少年成名,7岁时写出“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轰动全网,迄今陆陆续续已经写了1000多首诗,浙江文艺出版社把二嫚的诗集结成册,编了这么一本诗集:

把诗集打开随意翻了两首:

儿童的视角真地特别有意思:大人的下巴像悬崖,悬崖顶上两个鼻孔是山洞,深不可测,绝了!

孩子对待小时候画的画,虽然丑,但还是郑重其事地把灰掸掉,并端端正正地放在垃圾桶正中央,很珍惜儿时的绘画成果,是特别可爱的孩子呢!

又如这首诗:

爸爸说油漆有毒,快闭气,可是淘气的孩子啊好奇得很:吸了一大口。寥寥数字,一个童心可泯的小姑娘形象跃然纸上。

再看这一首:

打脸,谐音谐义,也就孩子才能想出这样的妙句。

二嫚喜欢作诗,诗是她自发的语言,不是像某些成年“文豪”生般硬造,“为赋新词强说愁”。她描写自己写诗的状态是这么说的:

我在口述一首诗

诗突然和呼吸冲突了

可是我的诗

根本停不下来

等我口述完毕

我已经差不多窒息了

这样的孩子,是上帝降落在人间的天使吗?我想。

关于写作灵感,二嫚是这么交代的:

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家、学校并不能给孩子灵感,要想孩子们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走出门,亲近大自然。可惜我们的孩子目前学业繁重,小小的身躯被书包压弯了腰。像二嫚这样的姑娘太少了!

二嫚的灵感更多来自春天:

在二嫚的诗集中,读到了爸爸在小姑娘心上的位置:

读到了二嫚对妈妈的爱:

二嫚还有个姐姐,她俩经常玩写诗比赛,每次看到姐姐抓起手机,就感觉闻到了火药味。但有姐姐一起玩的童年,走在路上“突然特别开心,好想把姐姐扔到树上”。

通过这个诗情恣意的孩子的描绘,我看到了幸福的一家四口的生活,感染着他们的幸福。

诗集中不仅摘录了姜二嫚的诗,还有另一个天才儿童小里予4~8岁的绘画做插图,相得益彰。有开得灿烂的向日葵,让我想起了梵高:

有静谧如蓝天的大海:

既有诗又有画的鹦鹉:

有趣的诗 还有很多,有趣的画也还有很多,都在这本充满童真童趣的诗集里。

  《姜二嫚的诗》读后感(七):《姜二嫚的诗》:我们都曾年幼,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幻想

  心理学上说,宝宝在两岁的时候对于外界的认知会更加的清晰,身体技能上他们更爱动,会拉拉链,会用铅笔或蜡笔画图,会向不同的方向抛球,能够渐渐适应一个人吃饭,简单的穿衣服。他爱用自己行动去影响周围环境,会调皮捣蛋、会模仿家人的动作、会玩积木、会玩小三轮车。

  而有这样一个小孩,她2岁时就写了第一首诗,11岁时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年仅13岁的她已经写下1000多首诗。她就是“00后萌派诗人”姜二嫚,她的诗集名为《姜二嫚的诗》于2020年3月首次上市,上映后颇受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3。

  她的诗简单而真实,让每一个阅读的人都感受到被治愈的温暖,仿佛是在同一个天真的小孩子聊天一般。

  余秀华说:“二嫚写得天真烂漫,她的手指向哪里,诗就出在哪里。”

  汪涵说:“为什么姜二嫚的诗被人们喜欢,就是因为她有一颗童心,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充满想象!”

  作为一个00后的萌派诗人,二嫚在写诗时遵循了自己的初心,让人们在阅读这些简单又唯美的句子时,感受到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一个儿童对世界的真心。

1、姜二嫚:我用诗歌的眼光看世界

  二嫚总爱用诗记录生活,在她的眼里,写诗并不困难,它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你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疑惑都可以向它倾诉。写诗改变了二嫚的生活,让她有机会结识更多的朋友,前往更多的地方旅行,品尝到各地美味的食物。

  从2岁到13岁,写诗十年,创作1000多篇作品,她的成长伴随着诗歌,诗歌也伴随着她成长。

  刚开始写诗的时候,二嫚的灵感大多来自家人,其中有几十首都是写给妈妈的。让人们印象深刻的是二嫚六岁时所写的那首诗《原创》。

《原创》 如果有谁对我说 我爱你 这绝对绝对不是原创 原创在妈妈那里

  谈起这首诗的创作灵感时二嫚说:“在我们家总是会相互说我爱你,可在二嫚眼里,谁说的都没有妈妈说的真实”。于是就有了这首《原创》。

  除了写妈妈的诗外,二嫚也写了许多关于爸爸的诗,例如有一次他和爸爸在炎热的太阳下前往超市,便写了《一望无际》这首诗。

《一望无际》 爸爸带我过马路 太阳很晒 天空突然变阴了 原来是爸爸 用手帮我遮住了太阳 爸爸像个巨人 一望无际

  除了单独写给爸爸妈妈的诗外,二嫚6岁时还写过一首送给整个家庭的诗《我不知道为什么》。

《我不知道为什么》 我不知道为什么 我会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不知道为什么 我会生活在这个家庭里 是你们选择了我吗 我没办法选择你们 但是我对你们的选择 很满意

  除了爸爸妈妈和姐姐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也会出现在二嫚的诗里。二嫚说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都可以变成诗,哪怕它只是自己的一个愿望、一个想法、一个梦。

  除了这些真实发生的事情外,二嫚的许多诗都来自于她的想象,她喜欢用独特的视角去思考和想象生活中的事情,在《订货》这首诗中。二嫚将网上买东西的经验运用到和月亮做交易上,并且用家人的属相作为辅助,希望月亮可以有多种形状,可以订购,给夜晚需要的人。

  她也写过《我发现》的系列诗,记录自己的奇思妙想。在她的笔下,鱼也是有生命的,也会哭。她总说诗歌是自由的、真实的,可以读、也可以唱,写诗是记录生活,诗歌是她的朋友。想说的话,想到的有趣的事情都可以变成诗,“诗是用来表现美的,而美无处不在”。

  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没有灵感,灵感无处不在,倘若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那么生活中的花鸟鱼虫、日月星辰都可以捕捉到诗意。

2、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孩子的天真要靠父母保护

  天才诗人姜二嫚,两岁多就开始写诗,写下的诗有1000多首,而姐姐在一岁半就开始写诗,二嫚说:写诗不一定要拿纸拿笔的去写她姐姐就一个晚上一直在说“小黄鸭歪歪歪,小黄鸭歪歪歪”。

  父亲便将这些话当成诗一样记录下来。正是在父母的重视下,二嫚和姐姐开始有意识的重视生活中的语言和文字,从而开始诗作的创作。

  二嫚的作品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她的情感,没有超出孩子视角去刻意模仿成人的创作,而是完全用儿童的视角去写生活中的事物,她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把一个寻常的主题变得充满童趣。

  而创作如此多诗的二嫚,尤其看重对母语的学习,她认为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学好母语,从母语出发,从而找到母语的真实和美好。

  二嫚常说自己是一个用诗歌看世界的普通人,而这种诗歌知识的建立离不开家人的鼓励。二嫚还很小的时候,姐姐总是在家里写诗,因此获得了爸爸妈妈的重视。他和爸爸玩的正开心的时候,姐姐写好了一首诗,爸爸就跑去姐姐那边了。

  二嫚心想这有什么难的,我也要写,果然有一天二嫚和爸爸说:“爸爸,我也有灵感了。”于是就有了二嫚的第一首诗《大梅沙》。

《大梅沙》 大梅沙在此 我们路过这里 月光之下 有条纹的星星亮晶晶

  那一年二嫚仅有两岁零两个月,那时候二嫚还不会写字,她一口气说完了整首诗,并让爸爸帮他记下来。

  二嫚的这首诗看上去有些幼稚,但父母一点也没有嫌弃,他们一个劲的夸二嫚。也是在父母不断的鼓励下,二嫚的灵感层出不穷,一有灵感她就会让爸爸妈妈帮忙记下来。

  而在谈及对孩子的教育时,二嫚爸爸说到:“小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和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大人觉得他们的想法别出心裁,可对他们而言却是发自本心”。

  在孩子的教育上二嫚的父母无疑是成功的,年仅13岁的她就已经参加过诸如《天天向上》之类的节目。在舞台上她才气满满,言行举止都充满了自信,和天天兄弟进行诗词歌赋的比拼,畅谈自己对诗歌的看法和建议。

  在父母的教育下她和姐姐的作品在2017年11月,就被果麦编的《孩子们的诗》收录,2020年出版首部诗集《姜二嫚的诗》,她的诗深受人们的喜爱。

  生活中的二嫚,乐观开朗,阳光自信,她的诗随意而洒脱,生活中父亲是她和姐姐的小秘书,随时记录他们的灵感,给予他们鼓励。

  姜爸爸曾说从两个孩子出生到现在,他已经记录了40多本孩子的灵感,对他而言孩子并不是网友们所说的神童,而是很普通的女孩。

  在两个女儿的教育上姜爸爸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大女儿姜馨贺曾说:“我的写作是野生的”。因为她几乎没有上过学,上小学一年级之前,她已经看过很多书,写过很多诗。她不能理解学校里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不喜欢老师们要背诵课文的请求,就这样她宣布“我不想去上学了”。

  在姐姐姜馨贺的眼里,在家里也可以读遍天下好书,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女儿的请求很快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在家学习的姜馨贺读的书比学校更多,以至于父亲都没有精力一本一本的记录下来。

  小女儿的教育上爸爸则采用了完全相反的方式,二嫚的性格活泼开朗,她喜欢在幼儿园的生活,喜欢接触自然和社会。

  谈及孩子的教育经验时姜爸爸说:“我一直认为,诗歌是通往孩子心灵最好的一把钥匙。”

3、每个成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少年

  在读二嫚的作品前,我有些震惊一个年仅13岁的小孩子,居然出版了自己的诗集,这是什么神仙小孩,而在翻阅网络评论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网友们对于二嫚出奇一致的喜欢。

  读完全书我找到了答案,因为二嫚的真实和童真。她所有的作品都是从小孩子的角度去写的,没有刻意伪装成熟的痕迹,也没有装嫩的嫌疑,那时的她就是那么想的。她只是把一个孩子对于世界的看法完全表现了出来。

  我们之所以喜欢二嫚的诗不过是因为我们都曾年幼过,都曾向她一样用天真的眼光看世界,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逐渐忘了童真,也失去了本有的天真。

  我们常把简单的事情想的复杂,也常把复杂的事情想的简单,另一面我们也没有二嫚的幸运,有着一直支持和鼓励她的家人。

  我们都是童年的那个自己,也都不是童年时的那个自己。

  我喜欢二嫚的这本书,喜欢她笔下的每一首诗,连带喜欢她那些歪歪扭扭的文字,也喜欢《姜二嫚的诗》中小里声绘制的可爱的图片,喜欢文章最后一部分,二嫚姐姐记录的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的“萌”。就像喜欢多年前的自己一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