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妹妹/同学/恐同哥们,那些第一个接受我是gay的人,给予我
高考失利,离别县城,我进入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大学,脸上又疯狂长痘,内心迷茫失落。
妹妹16岁,读高中。每次我回家,她如果没课,就会在路口等我,看到我就开始哭鼻子。然后,我会一把抱住她,拍拍她的肩膀。
寒假回家后,我情绪依旧低落。想到同性恋以后的道路,我就觉得特别艰难,而妹妹也察觉到了我的情绪。
第二天早上,我在床头发现一封信,打开一看,是妹妹写给我的。大致内容就是:
我知道哥哥在大学里过得不开心,我想成为哥哥的倾听者,我会为哥哥保密的。有什么困难我们都要一起面对,我和哥哥一辈子不分开的。
当时看得我眼眶一热。
那天晚上,我们躺在床上。我对妹妹说:有一件事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也许你知道后就不会接受哥哥了。
她灵气的眼睛,十分温和地看着我说:“怎么会,你永远都是我最爱的哥哥啊,永远。” 我又没忍住,湿了眼睛。
“其实啊……我……我……”我哽住了。
“没事,慢点说。”
我点了点头,她笑了笑说:“这又没事,我能接受你们啊。那你会和爸妈说吗?”
她一把抱着我说:“哎呀,还以为多大的事呢,你还是我最亲爱的哥哥呀,你也还爱你的妹妹,对吧?”我也用力地抱了抱她。
我和妹妹聊了许多相关的话题,包括对父母出柜,对未来的一些规划…
向妹妹出柜前,因为同性恋的身份,我内心是矛盾挣扎的。向妹妹出柜后,我更加坦然了。
gay只是我一个身份罢了,只是我的性取向而已,其实并没有太多别的阻碍。
我依旧是我啊,那个喜欢对人笑,喜欢迎风奔跑,喜欢拖着自己的小脑袋奇思怪想的男孩啊。
第一次出柜是因为一篇作文。
那时候小蓝因财新周刊的报道被整顿后,我因为正上高三,还未成年,所以就被封号了。
我当时有点气愤,恰好那次月考的作文主题可以和性少数群体联系,我索性就写了篇名叫《“少数”却“多数”》的议论文。
当时我在作文结尾处写到:
多数有着不另类的幸福,少数有被多数排斥的不幸。而我就是少数。
原本只是淡淡地一写,想着考场作文网上批改不记名,但是由于是57分的高分,还是被标记下来了。
语文老师在办公室就作文技巧问题、未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与我交流,谈着谈着就谈到了我的性取向问题。
也许是对我们少数人的尊重,她选择了四寂无人的第三节晚自习时间跟我谈。
她当时很语重心长和我谈了这个“少数”问题,临了了还附加一句:我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我们班还有个很飒的拉拉)。
之后我很喜欢和语文老师分享我的心情、故事,包括我之前被表白的事也第一时间告诉了她。
这算是因“祸”得福交上了一个忘年交。
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是数学老师和班主任。因为我暗恋一个男生的事情被他的女粉曝光,我被迫全校出柜。
这条信息也流入到数学老师和班主任手机里,但老师们并没有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我,反而都很关心我。
数学老师周末发来微信慰问,班主任在教室外安慰我,让我不要被网上的信息影响学习。
署名:Seb_qiu
其实他不是我的第一个出柜对象,但是让我记忆最深刻。
他是我的高中同学,班级宿舍都挨着,再加上自来熟的我爱到处瞎混,和他在对事物的看法上经常能达成一致,于是我们很快就熟络起来。
从“直男”到自我发现和自我认同的过程,我花了1年多的时间,期间还有向好友告白惨遭拉黑的经历。
所以那时候的我,特别想知道身边人对gay的态度是怎样的,因为害怕有一天被迫出柜后朋友们离我而去。
后来有一次我们在晚上去公园溜达,坐在草地上吹风聊天。
我就想着先试探一下他对gay的态度,所以就指着一处阴暗的地方说:
“上次看到两个男生在那接吻了耶。”
他一脸错愕,说:“两个男的搞在一起,好恶心啊。”
“怎么恶心吗?同性恋也很正常好吗?”
“哪里正常了?想到两个男的搞在一起,我就一身鸡皮疙瘩!靠!”
他长得很帅、酷酷的,性格直率又有点自然呆的笨拙感。他在学校很受欢迎,是不少女生的谈资,我有时候也会手贱嘴贫地调戏一番。
两个男生少不了打闹拌嘴,可唯独调戏他的时候,他才会表现出抗拒,甚至生气甩我脸色。
通过那次试探,我想他一定很排斥同性恋,过后我们都没再提过那个话题。
时隔一年多,我喜欢上一个同校的学弟,两人处于暧昧期。
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出行时,遇上了那个学弟,或许是少年心性,总想着把心中的欣喜告知他人,所以我跟他出柜了。
我指着学弟告诉他,那个男生就是我喜欢的人。
他转过头来,盯着我看,我点了点头,那一刻我非常紧张,不知道他会有什么反应。
他把头转回去,很平静地说:“你确定了自己的心意,喜欢就好啦。”
我问他:“之前你不是恐同吗?”
他回答我说:“上次聊完我就怀疑你会不会是gay,后来我看了李安的《断背山》,让我意识到原来这种事情是值得去尊重的。
“这也是一种爱,无论是异性还是同性之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是我以前的认知错了。”
跟他出柜到现在这么多年,我能感受得到他对gay终究是不能完全的接纳,但我依旧很感激他。
因为正是他对我的理解与包容,让我可以很坦然地去面对我的朋友,大声说出我是gay、我喜欢男生。
作者:西瓜
澈澈好,大家好!
那是一个高三的晚自习,同学们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在奋笔疾书,而我望着窗外的灯火阑珊,感觉到了自己的寂寞和格格不入,觉得自己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
我偷偷地转头看看她——小鱼,我们在高二分班后成为了前后桌。
刚开始,我们没有过多的交流,因为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高冷,不善言辞的女孩子。
但是后来经过一天天的相处,让我发现她大大咧咧的一面。
那天晚上,我突然有一个冲动的想法:向她坦白我的性取向,告诉她我是同性恋。
我盯着桌上的题,内心开始幻想着她知道后的各种情形,我开始有点害怕和退缩。
但是,我还是拿出一张空白的纸,在上面写了我发现自己是同性恋的经过,最后大大地写上了:“希望我们还能和原来一样,好吗?”
我在这句话旁边画上了一个笑脸。
我将纸条小心翼翼地折叠好,写上她的名字,头也没转,伸手将纸条放到了她的桌上。
过了一会儿,她拍拍我的肩膀,我转头看向她,发现她笑得很开心,就好像是雨后看到彩虹般的惊喜,我心里的大石头慢慢放下了。
到现在,我依旧能记得小鱼在上面写的话:
“我们依旧是好朋友!不要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做好自己,我们又没有妨碍到谁,对吧?好好生活,高考加油!”
她还在署名的后面画上了一条鱼。
我好开心能够得到这样的答案,这是第一次有我身边的人知道我的性取向,她也给我在生活中带来了更多的勇气。
就这样,我在生活中,开始慢慢地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出柜,至今,一切安好!
作者:大海
异性恋在聚会时,谈论的通常都是他们的孩子;而同性恋聚会时,就会对自己的出柜经历喋喋不休。
好像对于同性恋而言,出柜是最接近于生孩子的事了。
与生孩子不同的是,出柜是一个无休无止的过程(总不能让人一直无休无止生孩子吧?),因为每次的出柜对象不一样。
澈并不愿意用“成功”或“失败”来判断一次出柜行为。
出柜的本质,是向他人、社会,这个世界展现真实的自我,这是一个涉及自我认可,身份认同的行为,而不应该将别人是否接受作为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
当你决定接纳自我,不因自己的性取向感到羞愧,决心不再隐藏自己,卸下面具以最真实的面孔对待他人和世界时,这个行为本身就已经是成功的。
这个成功,应该是你对自己的评判。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将这种形象投射到出柜行为中,我们是否能说,第一次出柜是否被顺利接受,也会影响我们以后的出柜行为。
第一个出柜并接纳我们的人,将会在我们心中留下一个声音。当我们以后再因为性取向不被接纳时,那个内心的小声音就会说:
“他不接纳是他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你瞧,那谁XX不是第一个就接受我是同性恋的吗?”
这个声音,成了我们日后遭遇挫折的避风港。
无论我们行路多远,或者在某段路里遭遇黑暗,只要心中最初的那盏灯还在,我们就有走出黑暗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常说同志运动当中的必要进程之一,就是提高性少数群体的可见度。
勇敢出柜的朋友,就是在提高性少数群体的可见度,而朋友的接纳,又会反哺日后的出柜行为。同志和接纳同志的人,都在提高性少数群体的可见度。
勇敢出柜的朋友,是山谷里的花,他们不起眼,只是静静地独立绽放。而接纳他们的人,就是滋养他们的土。
那土越多,那花开得就越繁盛。终有一日,山谷里沃野千里,那花骨朵儿就会连成一片,开出令人震撼的花海!
- END -
图 / 《越界》
作者 / 李澈 排版 / 金贮
:)猜你还喜欢
点击文字即可查看
⚡ 看哭了!梁静茹新版《漂洋过海来看你》,MV声援跨国同性婚姻
⚡ 你知道吗,有许多男孩都遭遇过性侵?
⚡ 有一种基友,叫【热脸冷屁gay】?
将最积极的能量,传给最多的性少数
勇敢点击在看,好基友会突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