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晚学盲言》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晚学盲言》的读后感大全

2020-05-09 23: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晚学盲言》是一本由钱穆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页数:111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晚学盲言》精选点评

  ●强辩,偏见居多。

  ●在读、再读、再三读...

  ●的比读的快系列

  ●以此书来结束今年;这本书在大众的评分必然是不会高的,粗去就是一个活了八十多的老瞎子絮絮叨叨的胡言乱语;以现代西方的各种思想观念来框中国传统思想结果必然是格格不入的—然而西方的思想必定必然是正确无疑的吗?“近代国人切慕西化,秦以下之政治斥之为君主专制,秦以下之社会则斥之为封建社会,两千年来之历史几于无一是处。窃恐持论过高,非中庸之恕道矣。”

  ●其实我后来弃读了。看了前两章,开口必是天地,闭口必是人伦大师之大难道在于口大?也许是我太小虾米了,因而理解不上去。还有,半文言写作是如何在目盲的情况完成的,或者大师的口语就是半文言的吧。最后透露一下,其实我是看了高晓松脱口秀提到这本书才买的,算是受到软文推送影响,哈哈哈

  ●标记一下还了。。

  ●哲学探究,通人文教化

  ●可以

  ● 读此书之第一感觉作为一五千年文化大国公民竟不知吾国文化之博大精深,然竟在现代之所谓新社会追物逐痛定思痛,奋起学习,所幸吾国之永恒大道之魂气源远流长,千亘万古我不求一圣人但求一自己中国传统文化应该给予肯定和传承,发扬和光大!

  ●能说,服了

  《晚学盲言》读后感(一):读后感

  读过后发现作者名声作品极不相符,其学识真不敢恭维学问大忌是脱离事实,陷入如痴人说梦般的臆想,就因为死的晚岁数大就成为大师吗?若如此何不捉只乌龟而膜拜呢?为文化堕落到如此地步伤感。不懂宗教闭口不谈,何必胡言语呢?号称懂历史,却拿不出历史依据证明所说是史实!不懂政治谈政治,不懂经济言经济。本书唯一能证实的就是作者本身的实际水准不过如此罢了。

  《晚学盲言》读后感(二):闭上眼看世界

  一个人眼盲之后看到的会不会是最真实世界?是不是只有与现实剥离才辨的清真正的实与在。我合上双眼体会宾四先生90岁的境。这厚厚的两册书应该是给自己的总结,是给后代遗产吧。这字里行间奋进生命力是对中国文化最好的诠释吧。他是否也会有曾参的心态,我终于可以休息,不用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我们看到了这本书,我们实践了这思想,先生的生命融入我们的生命,烛照了我们的前程,那就我们共同度过这刚健纯正一生又一生。

  《晚学盲言》读后感(三):三联版是删改过的,最好选九州版

  九州版,2011年新校本,竖排繁体。约24开。

  《晚学盲言》读后感(四):随感

  五章中提到的没有质变,仅有量变的观点让我非常惊异。这是别处针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评论:

  “我认同钱穆对中庸中那段文字的解释。一切所谓质变都由积累而成。土积而后有宝藏,水积而后出蛟龙,未有不如此而早有誉于天下者也。未有如此其事不终者也。我毋宁说相信这种解释。”

  “钱穆居然会漠视质变。很意外。但这种论点在他又是一贯的。从国史大纲序言里就表露了这种苗头。纯而不已。他的一生验证了中庸里那段话——今夫天”

  “在第5章中钱穆提出了一个标新立异的看法:无质变,仅有渐变。相关论述从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而来,举水库聚水为例阐释,有兴趣的可以选择性一阅。所以依钱穆的说法。我们与他的差距,就在聚力之长短。

  体量既浅薄,则纵有灵感,无所恢宏其间,而一旦渊博无垠,则纵你才智疏漏,精华之念得以涵泳其间,久必成其巨丽。

  钱穆,圣之纯者也。纯亦不已之谓”

  《晚学盲言》读后感(五):这个时代,是不是陷入中国自己的传统逻辑也不是孔子的理想?

  我是倒着看的:先读了“德性行为修养之部”之后看的“政治社会人文之部”,最后看“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感觉重复地方太多,完全可以压缩至少五分之二。个人感觉:对于中国历史有一点“温情的敬意”绝对没问题,但是西方世界和文化也没有那么不堪吧?如果钱先生活到现在,可能里面的很多观念会改变,线装书不是不好,今天治国还是需要各种“专才”。我们呼吁文化本位,不是不看西方世界的发展,不是不吸收好的方面,只是需要反求诸己,多发扬我们自己身修,心修的过程而已。儒思想用于治世不如用于修身,而且我觉得这也不是孔子的原意。现代中国之问题是学习西方只有皮毛而无精髓,知识分子不能只看到“症状”没有“药方”。74、75写得好,说真话了,很多针砭时弊的东西在。钱老似乎是新时代的孔子,试图恢复周礼,但是面对这个世界的船尖利炮我们去过现在去恢复周礼岂非有亡国灭种的危机?现在看来,作者的观点并不重要,读者自己的思考才最宝贵。线装书看多了非常容易陷入中国人自己的逻辑怪圈中,我觉得西方很多东西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未必过去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题目都很好,但是没有这么绝对。还是那句话,打破了一个旧世界,但是废墟之上并没有建立起来一个新世界。20、40写的也不错,特别是20,很有深意。通篇读下来呢,觉得儒家思想教一个人做人,把握好大原则最重要,应该是非常之灵活的,但是到了最后,不知道怎么儒人越来越发死,发死的厉害,美其名曰“中流砥柱”,但是这种中流砥柱究竟有没有意义实在是值得深思,难道仅仅是“留取丹心照汗青”吗?可是“生命诚可贵”啊!我反而现在越来越赞同老庄的思想,因为几千年来世界就是这样发展的,中流砥柱终究还是抵不过水滴石穿,何必非要砥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