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
“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是几年前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大概是说中国男人对自己的外型从来不重视,导致至少“看上去不配”中国女人。
男女之事,一旦从配得上配不上的角度来讨论,都特容易激发情绪,因此一大堆男士就不满了,就开始义愤填膺了——“老子起早贪黑挣钱养家,哪有时间穿衣打扮健身塑体,这些不懂生活艰辛的家伙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我们负重前行,哪来女人岁月静好。”
大概撕逼内容就是这些,但咱们今天炒这盘冷饭是为了给大家提供点更有营养的内容。
大家都知道,在自然界中,大多动物种群都是雄性长得漂亮,但是人类恰好反过来。在人类的择偶标准中,女性的外貌是绝对重要的,而男性的外貌则排在了财富、地位、力量甚至性格人品的后面。找对象时,注重男性外貌的女性也常常被周围人扣上“肤浅”的帽子。
在这种择偶标准的驱动下,雄性疯狂地追求财富和地位,最终的结果就是进化出一个高度精密的社会,让人类前所未有地强大于所有其他物种。
当社会结构日趋完善之后,女性开始摆脱对男性的依附。一个职业女性,工作提供给她了衣食住行,社会保障了她的人身安全,她不需要嫁给男人也可以生活得从容不迫,这在以前的农业社会绝对不可想象。女性的独立在社会中层最先出现,并且逐渐向底层和高层蔓延。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当男性对女性的意义不再是生存依靠时,赏心悦目自然被放在了女性择偶标准的前面,但由于传统的巨大惯性,多数男性依然把对自身形象的关注排在事业之后,(甚至那些没有事业的男人也因此心安理得地猥琐邋遢)所以,“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的感概从一些女性心中发出也就自然而然了。
但关键是——女性的这种期待归根到底也符合大多数普通男性(尤其是中产阶级男性)的利益,广大中产阶级男性应该为男色时代的到来拍手称快,而不是跟抱怨他们不健身不打扮的女性撕逼。
为什么我要说男色时代对广大男性是利好消息呢?理由非常简单:财富地位的竞争从来都是胜者为王赢家通吃,不说万里挑一也是千里挑一,而成为一个帅哥呢,百里挑二的成功率相比之下轻轻松松就能达到(读书时一个五十人的班里是不是总能有个班花班草?)。
当女性的择偶标准指向财富地位时,优质女性资源只能被万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的男性独占,而当女性的择偶标准转为身材颜值时,优质女性资源至少可以被2%左右(将来还会更高)的男性分享,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进步吗?
所以,当男性们在网上争辩“我每天上班下班累得贼死,哪有时间减肥健身?哪有精力琢磨穿衣品味?”其实他们不妨继续深入思考:保持这种一心工作的生存状态,最后出人头地的几率究竟有多大?如果不能出人头地,只是成为一个解决温饱的中青年油腻男,找到如意伴侣的几率又有多大?
不能出人头地,那些注重财富地位的美女不会选择你;没有身材颜值,另一部分注重个性魅力的美女也不会选择你。如果现实就是这样,那么为了千分之一的出人头地机会(极度依赖运气)而舍弃2%的与美女相伴的机会(只需提升自我),是不是非常不理性?
当然,有些男士会说外貌是天生的,后天努力也没用。这种误解就跟说女人不需要打扮一样无知。其实男性通过后天努力可以在外型上获得的提升甚至比女性还要显著,就拿健身来说,结实饱满的肌肉一亮相,瞬间就可以弥补男性在身高和比例的不足。
唯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当所有男性都对自己的外型注重之后,大家拼的就是先天优势了。但好在这种局面在咱们这里一时半会还不会到来,所以现在更是普通男性出头的好机会——努力就能见成效。这就如同早期的搭讪一样,只要你敢于出手,就会有女人觉得这是个诚恳勇敢的男人,等到大街小巷都是PUA和玩抖音快手的小混混在搭讪时,虽然你再去搭讪也能要到微信,但这个额外魅力就没有了。
进一步讲,一个男性在年轻时期花一两年时间去提升外型并不妨碍他以后专心事业,但带来的好习惯好品味却可以让他终生受益。而很多男性对自己的形象漠不关心其实就是陈旧的观念和习惯的影响,没有任何真正说得通的理由。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那几年,在北京燕莎赛特这些高档商场,美女身边大多数是挺着大肚子一脸横肉的丑陋男人,这是因为在秩序形成的时期,敢吃螃蟹的人才有机会发财,而什么人会铤而走险呢?往往是那些一无是处的男人。由于中国刚刚经历了几十年不允许追求财富的时期,几乎所有青年人的月收入都不超过“五百大毛”(50元),那个时期男性的形象倒是成为了择偶的首要选项(北京姑娘找对象第一句话就是“他多高?”),长得丑的男性由于更加无路可走,在改革开放来临之时才会最先跃入洪流,所以最早的那批大款大多面目狰狞,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等到社会逐渐规范,财富传承到第二代第三代,富人的颜值也就逐渐提高了。这一部分是基因选择的结果(娶了美女做孩子他妈),另一部分是到了这个阶段,即使白手起家的草根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了,所以网上流传的华尔街精英运动会才会有明星颜值+运动员身材的组合,前一阵闹出绯闻的那个淘宝CEO蒋凡平心而论形象也是不错的,基本能与国际接轨。
我唠唠叨叨说了这些,其实是想告诉广大男性朋友,“丑男往往能力强”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短暂现象,尽管马云经常在不同场合支持这个观点,但我相信马老师只是在开玩笑。而在当今这个女性独立自主、秩序相对规范、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作为一个青年男性注重自我形象、投资个人魅力,不仅对找对象好处多多,甚至也能为追求事业提速加分。退一万步讲,即使你认为自己是个为生存疲于奔命的穷人,如果你生活的目标不是为了混日子活下去而是为了改变命运,那也更应该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让它达到最大增值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