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如何看那些大龄剩女的性格特征
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说人的生存只要适应自然条件,便会借势造力,得心应手,活得洒脱。到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儿,是说人要适合自然规律,不能逆规律而行。
现今社会有许多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比如大龄剩女问题,已经成为不得不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婚姻法规定女性20周岁,男性22周岁是法定结婚年龄,只准延后,不能提前。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在全世界是属于比较晚的,比如伊朗法定结婚年龄是9岁,荷兰是12岁,俄罗斯是14岁,法国是15岁,菲律宾、韩国、香港等是16岁。而我国29岁还没有结婚的女性群体越来越大。一般的把25岁还没有结婚的女性就戏称为剩女,还有人把剩女分成几个级别,25岁到28岁是初级剩女,28岁到32岁是中级剩女,32岁到35岁是高级剩女,35岁以上则称为是超级剩女。
剩女一词多为贬义,只是因为大龄未婚女性,违反了人的正常衍生发展规律,但并不表示其本人不优秀。剩女现象的产生,从性格上大概可以划分成如下几种类型:
一、事业型剩女。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追求越来越男性化,巾帼不让须眉,已经成为多数知识女性的共识,这些女性大多非常优秀,综合素质都非常高,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不甘于现状,有一种超越意识,不断学习不断求索,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与追求当中,因而错过了最佳的婚恋期,同时也因为自己的不断进步,对择偶的标准也在不断的调整提高,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令人非常尴尬的状态,从而形成了一批才貌双全的高龄婚外女性群体。
二、自恋型剩女。这类女性多数都很优秀,她们有很强的优越感,或者相貌出众、或者聪明伶俐、或者有一技之长,她们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比别人在某一方面要强,所以在择偶标准上定位要高人一等,在择偶方式上也是选择等待状元郎上门,缺乏主动出击意识,目光高傲,任凭流萤眼前过,踏花只留马蹄香,错过许多良机。
三、狂妄型剩女。此类女人性情孤傲,个性很强,脾气狂躁,一般人入不了她的法眼,在与人交往中不善于沟通,找不到交流的切入点,很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并且究其一点不计其余,尤其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浅尝辄止,以对其人初次见面的肤浅认识而给予定性,所以错失了许多深入了解,相互磨合的机会,自己固执己见,不思改正,听不进别人的劝说,有一种宁缺毋滥的偏见,不懂得婚姻是一个相互磨合,相互包容的过程,使自己的芳华在浅层次的交往中流失。
四、迷失型剩女。这类女性往往在生活当中,受到过一些心里创伤,他们抗拒婚姻,惧怕婚后生活。他们或者有过失败的恋爱史;或者父母、亲友有过不幸福甚至令人恐惧的婚姻;或者通过文艺作品等平台,了解到一些令人无法忍受的婚姻生活,从而对婚姻没有产生正确的认识,把婚姻生活组建家庭的幸福和愉悦,完全被负面的信息所笼罩,用一颗冰冷的心拒绝热恋的火焰。
五、缺陷型剩女。这是由于一些自身的某些缺陷,而导致无法完成正常婚姻的群体。
如何正确看待婚姻,是每个适令人需要好好掌握的生话常识。正常的婚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和谐的婚姻一定是幸福的,是人们普遍向往的,但是幸福的婚姻未必是完美无瑕的,由于人们成长环境的差异、遗传基因的差异、性格取向的差异等原因,任何一对夫妻、任何一个家庭都会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事的方法不同、心情的变化、个人的习惯等因素产生矛盾与分歧,所以在婚姻生活中双方卿卿我我、相敬如宾、海誓山盟、相互包容、互相补台、吵闹怄气、歇斯底里等行为都是正常的,和谐幸福的婚姻就是相互磨合、相互包容、相互适应、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对待婚姻生活不能过于理想化。
虽然剩女群体逞越来越庞大之势,我们还是应当本着包容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观也在发生着变化,除传统的婚恋观仍占据社会主流之外,不婚主义、恋而不婚、非婚同居等现象亦逐渐被社会接受,对传统的婚姻道德体系、社会法律体急都将形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