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今天还是没有爱情。”
520前夜,我写了篇小文章。自己编了四十件关于“我爱你”的小事。
虽然文字是我杜撰的,但其中一些事是之前从网上看到的,朋友那里听说的,还有我曾做过的。倒也不是完全虚构。
文章发出去之后,除了有人说很甜很酸之外,也有不少人说,假。
有人说,四年的感情分手了,之前他也没做过这种事。
看了看昨天网上关于520的话题,除了几个段子之外,也没啥新意,反倒是罗志祥发文引来再度群嘲,以为回到了QQ空间的青春疼痛文学时代。
想想也是很无趣啊。
本来爱情应该是我们心中最应该憧憬的那份美好,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人不太相信有真爱存在了。
青春年少的时候,都向往过纯纯的爱恋,那个人应该如青春小说中的少年,白衬衣牛仔裤,有干净的面容和清澈的微笑,手指细长,会打篮球,连出汗都洋溢着别样的性感。
然后渐渐地,少年的模样开始模糊,人们渴望得到另一种安全而踏实的感情,他最好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男人,能专一,会疼人,如果再有点钱,长得稍微帅一点就更好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及时遇到那个期待中的人,也不是每个人对爱情都能抱有初心,但每个人都可能在各种场合调侃过爱情。
再加上现在网络上各种新闻,家暴的,出轨的,三观不正的,从普通人到明星,不管是多么高高在上的人,都不能免俗。
那些看起来平时礼貌谦和又体贴的人,不知哪天就变了心,伤人伤己。
人们的爱情观被一次次挑战,对别人的家事上心和失望,就会让自己对爱也带有一种怀疑。
前几天有个姑娘问我,远近,我是母胎solo,一直没有谈过恋爱,也没人追我,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好,所以才没人喜欢?
我说,没人喜欢的原因有很多,只有10%可能是因为自己。
她问,那剩下的90%呢?
她又问,那既然这么不确定,为什么还要在爱情里说永远?
没有爱情时期盼爱情,有了爱情就够了,想要其他,可能终究都会失望,毕竟没人能保证能够一直维持那种荷尔蒙冲动。
有的人很长情,他能长长久久对一个人好,这是彼此的幸运和福分。
有的人很多情,他或许能对一个人一时好,然后过了新鲜感就腻了,这也是事实。
有的人也寡情,他只是就着条件去找一个生活在一起的人,凑个伴,搭个伙,不合适就一拍两散。
有的人还滥情,他就像影视剧里说的那种可以同时喜欢很多人,每个人都是备胎,他要做最优化配比。
人与人就是有诸多不同,所以每个人能够遇到的爱情也不相同。
我们对爱情的幻想,或许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幻想感觉都差不多。
但我们能够面对的爱情真相,却是又局促又现实,钱啊,房子啊,车子啊,城市啊,工作啊,父母啊,孩子啊,无一不是爱情的拖累和考量范围。
于是,成年人在对待爱情时,总是有一种“我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好像又不甘心”的感觉。
每次只要写爱情文章,总会有人说,唉,我遇不到了,我将来估计也是选择了将就和凑合。
在文章里多少次说爱情的各种道理,就有多少人用现实来啪啪打脸,看来现实要比文字复杂多了。
很遗憾,有些爱情还是没有为你而来。
但也有一些时刻,是我们自己会错了意。
我们是期待爱情,但我们也期待永远的爱情。
从最开始的只要彼此喜欢就行,到后来衍生出的无穷占有和烦恼,都是永远二字在作祟。
永远像是一个咒语。
永远爱你,永远陪着你,永远相信你,永远在一起。
这样的咒语,专门用来召唤分离、变心、背叛和怀疑。
而比相信永远,我们更加欠缺的,是已经渐渐少了想要了解一个人的欲望和心情。
好像我们都默认了现代人的爱情也没啥可期待的,多半也没有结果,更多的可能是将来找个差不多的人。
于是我们在遇到了someone的时候,也不太想过多的付出什么真情。
而当人人都这样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首先关上了门。
那就别再后知后觉地说我还是没有爱情。
你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性是,曾经我们对于爱情的憧憬,可能都是一种建立在乌托邦上的幻觉,只因为它太过纯净。
和年少时相比,踏入社会后的恋爱可能就很再纯粹,我们也再难怀有初心。
大人都喜欢利己,不愿妥协和思量过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不同的价值观之下,对爱情的想象和需求也会改变。
可能,现实总是让人清醒,又太过让人清醒。
我们权衡再三,也终究没办法再如少年般去单纯渴望一份纯纯的永远的爱。
那不妨退而求其次,不求永远,但求此刻,不求纯粹,但求用心。
在你明白了在什么样的样子拥有什么样爱情这个真相时,可能一切就会变得比较好接受了。
于是你会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命里有太多的事情涌入和消失,爱情不过是其中之一。
年少时,觉得爱情是从一而终。
现在觉得,那个someone先爱一爱别人,再来爱自己,也可以。
长大了,其实有时是一种允许。
允许爱情不是一种永远。
允许爱情有时徒有虚名。
行吧,今天你还是没有爱情。
明天可能就会有,要这么骗骗自己。
————————————
最后为你送上明晚长篇漫画预告:
END
山 海 皆 可 平 , 难 平 是 人 心
♫ / Crawlin' King Snake —— Etta J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