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不能承受手机之重
看了“广西师范学院学生会发起‘无手机课堂’倡议活动”后,我作为一名战斗在乡村教育一线的老教师,感触颇多。
广西师范学院,是一所大学。作为一名大学生,大都已经或接近成年,具备了足够的自制能力,如果是出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在不妨碍别人的前提下,把手机带进课堂还情有可原。但是,作为一名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我认为绝不应该带手机,更不应该把手机带进课堂。
近几年来,随着乡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也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家家户户,基本上是人手一机。虽然学校在治理学生手机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学生偷偷带手机进校园、进课堂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了纯净的课堂空间,成为一个令老师们十分头疼的“老大难”问题。
由此看来,我们乡村中学要想真正拒手机与课堂之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有些学生“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我行我素,把手机带进课堂呢?也许,我们只有弄清楚学生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然后药到病除。
据我观察,带手机进课堂大都是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对学习已经丧失了应有的兴趣,每天在学校只是浑天聊日,上课也是一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样子,一个个将脑袋深深地埋进书桌间,专心致志地玩起手机来。即使老师来了,他们也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口里还振振有词:“老师,我绝不捣乱。”“老师,家长给我的,怕找不到我。”一时间,老师也很纠结:“不收吧,全班学生在盯着呢;收上来吧,只是替他保管,日后还要还他。”剩下的,也许,老师只有一声叹息:学生手机管理之难,难于上青天!
其实,只需我们换位思考,把好学生玩手机心理之脉,三十六计,攻心为上,大部分学生还是心服口服的。这段时间,我为了避免学生手机进课堂,采取了如下做法:个别谈话,讲清作为一个初中生带手机进课堂于己于班的种种弊端;与家长沟通,摸清学生家长的意愿,对于确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可以在全班同学监督下网开一面。
出人意料的是,我这招“以柔克刚”的方法,却意外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原来那几个整天手机不离手的“瘾君子”,顿时收敛了许多,纷纷放下手机,立地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