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忏悔录》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忏悔录》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5-28 23: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忏悔录》经典读后感有感

  《忏悔录》是一本由(法国)让-雅克·卢梭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60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忏悔录》精选点评

  ●值得一读再读。

  ●特别好看,就是一个“我纹身、抽烟、喝酒、说脏话,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的故事

  ●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还是自己,苦难挫折究竟是好还是坏,已经无法准确判断了。

  ●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读卢梭,就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作者讲述自己激情澎湃,却缺少理性束缚感情真挚热烈,却疑心重重;生性怯懦,却无畏勇敢;要么过于高尚,要么过于卑鄙;有时是阿喀琉斯,有时是忒耳西忒斯;有时成为英雄,有时成为无赖。这些过于极端性格同时出现一个人的身上,竟然变得那么有魅力,那么吸引人,甚至只用一眼,你就再也挪不开步子

  ●很坦白详细的自我剖析清楚的了解卢梭大半生历程思想变迁经过。卢梭自认的悲惨和他自己偏激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和朋友们交往长久,总觉得有人陷害自己。

  ●其实是初中时候的书了,由于这两天豆瓣一直在推荐冬日笔记》,让我想起了这本书。所以跑过来标记一下,至于为啥要标记一下呢

  ●谁能说自己绝对清白,谁又能悉数托出 只愿终老之时毫无遗憾面对人生种种了无牵挂

  ●可以和《瓦尔登湖》相比较阅读,同样是沉醉于山水、逃遁世俗,卢梭的生活更具有意义价值

  ●真正的勇士,不是敢于面对这个世界,而是面对自己。

  ●记不太清那些人名故事……长长的os倒很坦诚

  《忏悔录》读后感(一):哲学即生活

  全书虽看着比较简单,其实真正读出味道的人有多少呢?相比现在社会虚情假意,作者的真情流露天真无邪(如果可以我也希望自己保持一颗童心),难能可贵智,爱生活,善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作者的出生就是和生命的斗争史,作者的出生造成生母难产而死(说明作者体质不太好)。很小就离开家乡到处流浪,随时都有可能面临饥饿疾病,各种危险而死,然而作者却依然坚强的活下来了遇到好心的“妈妈”。作者后来因为做石灰石和雌黄加水的实验处理不当,导致吸入肺部死神又一次擦肩而过,或许正是在死亡的边界线待过几次,作者对人生态度才会有如此深刻体会。无论“妈妈”初收留作者是为了出于一如既往的好,还是栽培,还是其。作者一直敬畏,仰慕妈妈,不敢有半点造次(或许个人觉得他们的结合才是最优战略)。青年卢梭存钱希望给妈妈改善经济状况,然而加速的妈妈的破产,也希望抑制妈妈奢侈浪费习惯来改善,但这是不现实的。妈妈的感情经历更为不顺,第一个不久就死了,然而遇到第二个的时候,就纯粹是引狼如室,贪图美色和钱财,妈妈的晚年自然是贫困和疾病中凄惨的度过。卢梭就幸运多了,各种艳遇,还遇到了虽然知识上配不上卢梭,但真心爱卢梭,而且善良的妻子。——

  第一次写书评,有不对之处请各位大神指正,欢迎交流。

  ——————希望遇到懂你的我

  《忏悔录》读后感(二):我的忏悔

  传世经典名著《忏悔录》,是法国作雅克·让·卢梭的典型代表作品。咋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关于人生种种的,有着明显的宗教说教意味。这是我决定读它的起因。但是也正是因为其中表达观点和感情的内容大大多于故事,语言让我晦涩难懂,很影响读此书的效率。都说,读书就应该放弃舒适区,读一些一时难懂,感觉不顺的作品,才是提高自己的过程。可能,读此书也反映出了自己在性格上的急躁和读书求快不求精的问题。总之,本书给我的收获还是有的,更多的是印证了自己目前的一些价值观。读罢此书,我也想将自己近一年多来的思想做出一个系统的梳理了。

  卢梭的人生大致也是一个草根逆袭的故事。不过其中很多的经历值得个人学习,排出每个个体人生际遇的不同,共性的东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女人。卢梭的人生离不开女人,得到过很多女人的倾慕和委身。这样可谓淫乱的生活在现今社会是不允许的,是受道德谴责的。但是单单就男女之间的感情,仿佛在几千年来都是相似的,相似的性别差异,相似的心理活动,相似的狗血桥段。

  朋友。卢梭虽然颠沛流离,但是每次落脚一个地方,都可以认识很多的人,并交到不少的朋友。这是流浪的一种潜在益处,总比那些那些安于现状、画地为牢的人强多了。从每个认识的人身上,又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可以量化的,也有不可以量化的。阅人无数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丰富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欲。哲学上讲,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庞大的个体集合中就会有共性的东西。每一个爱思考的人,都会在强大的样本空间中,找到让自己耳目一新或者心头一震的思想的。

  读书。从小到大,他就在读书中度过的。也正是不断的学习,让他可以有维持生计的工作,可以不断进阶,并终成为了音乐家、作家、思想家等集众长于一身的伟人。所以,真的是知识改变命运,而且要活到老,学到老。谁也不敢说现在的所学,在未来的哪天对你的人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少年。读书,请用心!

  自己的三观有机会再细细道来。

  《忏悔录》读后感(三):恐怕是世界上目前最有名的自传了,当然托尔斯泰也有同名《忏悔录》

  原来这是一本卢梭的自传,恐怕也是全世界范围目前为止最有名的一本自传。之前我看书名总误以为是宗教色彩浓重,怕难懂所以迟迟未翻开。

  卢梭是出生在日内瓦的,这不刚看完《瑞士史》还挺亲切凑巧的,这么看来,书越读越多,今后会有种左右逢源的境界。说卢梭是天才一点不为过,日内瓦钟表匠的儿子,从小未接受过系统教育,仅凭爱读书的兴趣以及天赋逐步掌握了惊人的政治、文学、音乐、思辨能力。卢梭本身的性格特点与思想并未那么与众不同,说得直一点,就是不畏权贵、视自由自尊为空气般重要、对封建贵族主导的政治现状诸多不满。但架不住他的天才影响力,提交法兰西科学院的论文和著作轰动性地传遍欧洲。此外,他不受国王路易十六召见拒绝赏赐的年金同样非同凡响。最了不起的是,作为一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在音乐谱曲乃至歌剧创作上都有不俗的表现,除了天才还能有什么解释呢。

  不同于普通人的反叛,卢梭对时代的反叛由于其声望自然招致了愈来愈多并且不断升级的压力、指责甚至是讨伐。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坚持与固执,因为这两者很难彼此撇清关系,权且只能看做双刃剑了。对当时欧陆霸权法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落后僵化的经济税收运营,当然还有贵族圈著名的虚伪奢靡,卢梭是怎么都看不顺眼。然而考虑到全书主题是忏悔录,那评判标准自然要看个人坦白反思是否到位,而非对时事的针砭时弊。故在我看来,从自我忏悔,剖析自身的角度来看,全书合格以上,优秀未满。

  纯事实的坦白我给接近满分,对得起卢梭自夸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小时候被年轻女性打屁股打出了些许性快感,13岁被送去法律事务所学习被骂蠢驴,转而当工匠学徒后开始懒惰、撒谎、偷窃,按照今天标准算是不折不扣的不良少年+差班生。如果这些还只是自作自受的话,再往后则产生了主动加害他人的情况,偷了丝巾嫁祸给女仆,与友人远行路上因其发病倒地而直接开溜大吉。这两件事已不再容易找借口了,自己的不负责任甚至是幸灾乐祸都很有可能对前者的精神世界与后者的生命造成伤害。及至成年后,对各类寄居其下的女主人或女主人圈子的其他女性,卢梭十分容易产生爱情和肉欲,当然这对于天底下的男性来讲很容易理解,只是将这种见一个爱一个的雄性冲动公之于众,需要莫大的勇气。不过一想到卢梭自幼丧母且追求的女性普遍是姐姐阿姨式的,某种恋母自慰情节或许有助于替他开脱。

  卢梭的家庭状况是让今天的我都感到咋舌的,和一个旅店洗衣妇泰蕾兹同居二十三年后方才正式结婚,期间生的五个孩子都送去了育婴堂。为此卢梭居然还说和泰雷兹在一起倒不是特别爱她,而是为了一种自然的需要,孩子们在一个母亲家庭道德低下的环境中不会得到好的影响,不如让社会去抚养。这算是前卫吗?这算是符合卢梭标榜的珍惜自由反对权贵的思想吗?他的《爱弥儿》这一教育小说大谈特谈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精神,自己却未曾教育过子女半分,莫大讽刺。在他个人生活中,这种同居状态与抛弃子女的行为应属最具争议最应剖析的部分,然而或许在卢梭本人看来,追求真理及与时代和自我的抗争太过重要,以至于在直面这两点时都有明显一笔带过的意思。

  最后也是全书覆盖最多的地方,就是卢梭与贵族圈、知识分子圈、生活中友人的社会交往关系。无一例外,都以他的资助者、他的朋友、甚至他的崇拜者最后疏远他,断交乃至公然诋毁为结局。几乎每一段关系都是如此,故在此就不特别举例了。我觉得那句经典的“当你觉得全世界的人都不对的时候,到底是谁不对”已经朴素地解释了一切。总感觉卢梭想证明自己,极度渴求被认可,这种社会地位和荣誉又离不开他所鄙视的上流社会,因此就在这自相矛盾的两面中愤怒而困惑。按照现在的话讲,那就是极度的自尊约等于极度的自卑。名利场上游走爱慕于各类贵妇,实际却与洗衣妇同居生子,我不用物质标准谈,仅从心理来看真的是自尊、虚荣、自卑的复杂综合体。由此可见,除了对明晰的事实本身之外,忏悔录主观臆断到了无以复加,没办法,自己写自传是绝对做不到独立、客观、公正的。还有一个鲜明的例证,那就是卢梭在法国驻威尼斯大使馆当秘书的工作经历,其抒发的核心观点就是,领导是没有能力的蠢驴,完全是靠自己这个能干的秘书撑起了大半边天,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外交圈的人都认可欣赏我而为我侍从这样的领导感到可惜。这算哪门子忏悔?这分明是每个自称“怀才不遇”的人都有过的托词与安慰罢了。

  但看到他与狄德罗、孔狄亚克、伏尔泰等同时代的大知识分子大思想家间彼此看不上,观念理解冲突时,倒是让人喜闻乐见。这是我目前为止看到的第三波文人相轻了,第一波是民国时期的大文人以鲁迅为代表,第二波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俄国文坛以普希金为代表。如果说再一再二不再三的话,那文人相轻真可以看作是普世真理了吗?!

  总体来说,卢梭胜于才情而败于性格,易怒、敏感、多情、自私、自尊、抗拒权贵与社交、又过于坚持自己的所有观点,这些再经过他在欧洲的名望成几何级地给自己制造吸引了麻烦与攻击。不过历史对卢梭是极其优待的,其身后不久便爆发了法国大革命,由于他主张的反抗封建权贵,捍卫个人自由平等的核心思想契合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正确,并构成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因此迁入先贤祠。故而当今日的人们提及卢梭时,伟大启蒙思想家与法国先贤祠的荣誉成为了排在最先的标签。

  《忏悔录》读后感(四):《忏悔录》读后感

  起初因为看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才看这本书的,卢梭在那本书中曾一度表示对自然状态的向往,但却又说自己被情欲毁灭了这种原始的朴实而无法真正放弃都市的生活。当时我认为他既然能写出这本书,为什么有种光劝别人而自己不听劝的感觉,这也就使我打算读他的《忏悔录》,这一读也便立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因为书中忏悔的大部分都是关于情欲的。

  他54岁写的这本书,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竟让我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读书的过程中曾不断有想写自己忏悔内容的强烈念头,但久久压制后,我还是选择理性写作。我正值22岁,对一个初涉哲学,还未踏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说。忏悔的有些内容实在是难以启齿,我担心朋友对此的阅读会打破他们对我持有的观念,因此我不愿在朋友范围内积极主动宣传我的忏悔,因为在我看来,有些是可耻和不堪的,但我想说的是如果身边人无意中阅读到这篇接下来我忏悔的内容,请你相信我已改正,我的天性是不坏的,我不希望看到有心人利用这篇文章对我进行背后的抨击和带来一些指责恶语。

  在卢梭初谈华伦夫人的时候,他笔下的文字充满着极其热烈的情感,这让我想起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少年雷纳多,大概每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都曾心里住过一位玛琳娜那般的女性。恰逢当时读忏悔录的时候我突然受到肉欲的折磨,十分强烈地想寻求人解决个人的生理需求,大概是没有像卢梭那般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我也不喜那利用想象力的陋习来解决自己的需求。在以前我的肉欲是通过运动和繁忙压制的,但近来闲暇便印证了“酒足饭饱思淫欲”的这句话。卢梭在第九章提到,“如果你不想给感官什么东西,你就绝不能让它先尝到一点甜头”。有人可能问那甜头不好吗,说实话这种建立在肉体上的关系也只是带来短暂的愉悦,事后那种愉悦我想并不能持久下去,消退的很快。所以正因为当时受肉欲折磨,便很想从忏悔录中找到卢梭解决他情欲的办法,然而结果却不理想,通篇的情欲忏悔,让我读到第十章就放弃了。卢梭的情欲之所以偶尔能被压制,多数都是环境使然,偶尔生活开支的拮据不允许他把过多的心思放在情欲上,朋友的正直让他忏悔他内心那情欲,可是正如他所说,他的的确确受到情欲的折磨而且很难逃离,那仿佛是生在他骨子里的。既然找不到解决方法,我打算寻找其产生的来源,我肉欲的产生可能是因为男性原始的繁殖欲望,但所幸现已消退。

  我是没有卢梭那样强烈的情欲的,所以真要探究其情欲丰富的来由,我个人猜测是因为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使然,环境的作用是很大的,举个例子,我前些年独自去泰国游玩,当地的无拘无束让我产生了纹纹身的念头,如果熟悉我的人会很惊讶,比较对于他们眼中保守传统的我竟会有这种想法,这也一点程度说明了其实环境对人的塑造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在书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卢梭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如果把他放在另外的一个环境,我想他本性中的自由和感性也许会另有一番变化。

  说实话,我尊敬卢梭的真诚,他的坦言我自认多少有点难以做到,而且他对各种学科的尝试很符合亚当斯密提到的一种教育方法,应该是在国富论里吧,我也不太清楚,读了很多哲学家的书之后发现有很多思想是相通的,所以这里如果引用不当,还请阅读的朋友见谅,书中说,在培养人才方面,市场规模没发展起来时,一个村子里的每个村民都一人分饰多角,他们所拥有的技能是那般的丰富多彩,以致于增加了他们未来的可塑性,而等市场规模大了,分工更详细了,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变得单一化,为了生计,他们的发展就仅限于单调的某条职业化道路,而拥有强大可塑性的人就只剩下富人和贵族,因为只有他们才能不受钱财的束缚去追求知识的多样化,到了现在越来越多人在研究时鼓励跨学科学习,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却少之又少,所以对卢梭年轻时这里学一下那里又学一下的学习生活我是十分欣赏的,但是实话说,我尊敬他但不太喜欢他,可能因为我觉得他的理性还是没有达到我想象中的程度,至少还不能合理克制住自己的情欲,我更希望能看到一个坚持、积极向上且好学的哲学家,看到他忏悔自己思想的不足和对真理的执着,而不是过分受困于情欲,偶尔做事还虎头虎尾。

  断断续续说了这么说,除了之前我谈及我忏悔的肉欲,我想忏悔下我的思想,我也希望能有好心人给我一些指导,先在此谢谢了。我的思想是脆弱的,我曾一度陷入对自己思想深度的自满中,但这种自满并不是说骄傲到不屑与他人沟通讨论,而是认为自己思想深度比常人深入且更有独到的价值体现,可真到了讨论的时候,我有时突然发现我的思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善,反而十分浅显无知。举个例子,就最近国家主席取消任期期限的事,有些民众认为国外选拔总统和约束总统的方式值得中国强烈借鉴,可我觉得只要中国领导者保持了思想的正确性就好了,中国的选拔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这种思想正确性,而国外却不一样,像韩国总统,经常换,新血液的更换能给国家带来活力,一旦总统思想正确性不高,就会受弹劾然后下台,知道换到另外一个思想上合适的领导者,双方本质上其实都是要求领导者的思想正确性,但是只是保证正确性的方法和手段不一样罢了,所以国人所担心的问题有点杞人忧天的味道。这是我粗陋的观点,而我常为这种类似的浅陋观点而暗自骄傲,可是我错了,与人交谈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能想到这点,甚至更有朋友给我补充,例如像中国人大有主席罢免权,这也成为约束当权者的方式的一种,为此我对我思想是如何的浅薄而感到不堪和尴尬,便越发不愿意深入讨论相关的话题。我甚至有些时候会认为对方思想无法思考到我的深度或者说对方哪怕被我引导到思考到那个地方他也无法得到更有益的想法,我为我思想的傲慢而道歉,有时我是多么盼望有个知识渊博的人呐,能引领我思想深入到非常人所能及的水平,大家还请别误会,我是喜欢讨论交流的,而这种骄傲我也是暗藏心中,并没有四处炫耀自夸,因为我深知在我某个不涉及的领域,肯定有人的思想比我更加好。所以当我看到卢梭为了贪玩而放弃了盖姆先生的教诲的时候(参见第三章),我是多么想化身卢梭投入他的指导当中,我也曾渴求像苏格拉底那样的老师引导我幼稚而无知的思想。我本想再举些例子忏悔我思想的软弱,但发觉这样的与其无谓的过多忏悔举例,倒不如想着如何解决。这种意识,让我对在他人思想讨论中变得谦卑,更注意聆听,我也希望自己能尝试再深入思考问题和去全面了解一个问题的全貌,如果能引导他人一块思考并得出原来没有的思想这便是给我的一份惊喜的礼物了。

  忏悔完我幼稚的思想,我想忏悔我急躁的性子,虽然在很多朋友面前,我表现的很宠辱不惊,但熟悉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母亲,她甚至我急躁的性子给我身体带来多大的负担,我自小仗着学习记忆速度快便一味的追求效率,自此我便沉浸于能快速获得一些成就的方式当中,殊不知事后没过多久发觉靠效率获得成就的背后是那边般的缺乏质量,我偶然看到一本类似成功学的书,书中提到在学习工作中应到以投入产出比作为衡量表现的指标,而不是靠所耗时间或者单纯的收获量来衡量绩效表现,这个道理十分让我信服,让我在之后的日子里不断的以此劝诫自己,我也厌恶了通过短期努力来获得一纸凭证的奖励,我开始投入长期的时间,但要知道长期持久的投入固然是好,可产出在短期却十分不明显,让我一度缺乏前进和坚持的动力,而我所谓的坚持不过是生活的惯性和单调所致,不好游戏不好吃不好玩,唯一剩下的便是学习,不坚持的话那就对着墙壁发呆,因此我便如大多朋友所见到的那样,天天埋头于投入一项长期的学习工作当中,但对我来说久久看不到的产出让我性子一再急躁起来。忏悔录第六章里卢梭曾写道:“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他说的确实无可挑剔,但是深陷于社会当中,社会本身让人产生的对比性怎能轻易的劝人无视那些事实的汇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部分认同原始人在自然状态的美好。我急需那种豁达的心胸使我摆脱急躁对我的束缚,摆脱对时间执着的束缚,我想我除非更换个很好的环境或者像卢梭一样多次重复上述提到的观念,不然我那急躁的性子将把我拉入杂乱的废墟当中,变得一无是处。

  好久没这么通过记录来整理下我这段时间心绪的紊乱,笔至此处,沉重的心情多少有些缓解,我真诚的希望我的这些忏悔能惊醒我,让我重拾稳健的步伐,充满希望地继续前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