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背叛》影评精选
《学习的背叛》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韩国主演的一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可能只有我这种已经放弃了社会竞争的人才能看的心平气和吧。 纪录片还是突出了人群的分化和等级差异,既然是这样,就无需回避【这个问题无法解决】的事实,一旦接受了这个事实,就再也无法脱离这种制度。
●1.教育军备竞赛,一定要赢过别人的心态,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财富的追逐,是东亚奇迹的重要原因。但同时也导致囚徒困境,大家活得都很累。2.一天真的只睡两三个小时的话学习效率会高吗?是否只是通过盲目努力寻求心理安慰?人做事情的方向很关键。学习这件事,天资、教育方法都非常重要,并且像其它许多事情一样,也有“一步先步步先,一步错步步错”的效果。因此,中下阶层的孩子,如果天资一般,享受的教育资源一般,一开始没学好但又对学习有追求的话,或许也只能盲目努力。大多数人的一生当中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时刻,所谓迷茫和焦虑。3.虽然读书好未必综合素质就高,但从社会整体而言,经济发展和教育是提升素质,治疗无知自大粗俗的良药。所以中国社会的低素质,是与社会发展程度低相伴而生的,只要国家能朝前走,就一定会改观,一定会一代好过一代。
●每一个人都在为了未来拼命努力,你也要这样啊。感觉B站找的资源不全,没有完全看完一样
●再怎么努力也不一定打破得了阶级固化,公平和残忍并存,失望才是主旋律,但是他们从未停下脚步,无论如何都不要失去生命力吧。
●有时候努力不会有结果 但是无视努力和适应性的社会是冷漠的 我们只希望这是个有温度的社会
●我对韩国真是太无知了
●2020-05-26重温
●“为什么一定都要这么辛苦才行?”要符合期望,要向上爬,就算考上大学这种焦虑也不会消失的。竞争无处不在,焦虑没有尽头。长大难道只是意味着必须置身于序列之中,接受各种各样的judge,被分类被挑选吗……人生而平等,却无往不在过滤器之中。
《学习的背叛》影评(一):这是一部让我看了久不能忘,却不能言的纪录片
阶级,阶级,阶级,从头到尾都是充斥着这个词。
导演用他的视角带我们看韩国本土的故事,讲述着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实。
愤怒,无力,怀抱希望的努力,永无明日的未来。原本我以为他们努力是在求安定,后来我觉得他们努力是在求跨阶级,看似稳定的公务员大公司,哪一步不是在努力着跨越阶级呢?
有人要跨过去,那一定有人想把你拉下来,人性重来不缺少,只有不停的跨上去拖下来,再跨上去再拖下来,一点点往拱一拱。
只要在群居社会,哪里都大同小异,生活本就最没有未来的无趣存在,人的意义就是在这无趣的生活中让自己瞎忙起来。
嘘~别想未来,不说过去。
闭嘴!然后活下去。
(这部纪录片给我的观后感,就是这样,以上,完)
《学习的背叛》影评(二):真实但不客观的一部韩国教育影像记录
就纪录片呈现的方式来看,很真实但传递的观点比较片面
看过《天空之城》和一些关于韩国教育的纪实性报道,也接触过一些韩国留学生,努力程度差别很大,韩国比中国阶层固化更严重,家庭观念比较独立,父母不会像中国父母这样无条件支持孩子的学习,所以据调查60%以上的韩国学生都需要自己打工赚钱,再加上国家经济形势也没有中国好,所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更难,这就是真实的现状
但是导演为了表现打破阶层的艰难把所有镜头都给了努力拼搏但是看不到改变的角色上未免失之全面,起码就我接触到的韩国留学生,他们有很多不珍惜时间、不太看重学业的(且比例大于同龄中国学生)。不努力的人大有人在,而这些客观存在的人因为不符合“学习但没有回报”的主题所以没有进入镜头,容易给人以整个韩国教育体系都是拼命奋进的误解
特别拼搏的往往是两种人:已经占有社会资源且上进的人和贫穷但对成功有强烈渴望的人,后者为达目标所付出的努力要更多。尊重个性、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只是已经占有资源者通向更高阶梯的选择,对于大多数起点低、上升通道窄的孩子来说是不现实的,除非自愿选择快乐但是平庸的一生
《学习的背叛》影评(三):(字数太多放不下就挪到这里了)
这种反应社会现状的纪录片,不论再怎么力求真实,都会有不“真实”的地方,或者说不可能达到所谓的纯客观真实。所以关注点放在这个纪录片没有讲到的地方,强调它有多少偏见,我想并不是这个片子的本意,也不是应该无限放大的重点(毕竟说不足的地方谁都擅长hhh)我觉得这个纪录片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揭了由高考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一角,牵动着整个韩国的基础教育、就业、阶层固化、资源分配等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小学6年级的孩子都知道了只有考进私立高中才能有好大学读,才能成功,能说这个孩子太早熟了太世故吗,只能说社会竞争的激烈压力已经过早地降临到了孩子身上。而这种压力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内卷会这么严重,大到社会制度有意无意塑造的不公平、小地方与大城市的差距和对立,小到录取途径的鄙视链、学校鄙视链……像死循环一样,人们一方面不满于所谓的现状,一方面又不断地为这种畸形的社会状况添砖加瓦,或者说,当纪录片里的那些“失败者”成功后,他们花费了极大的力气登上了所谓的更高一级台阶,他们会为自己的下一代,哪怕为了维护自己艰难得来的幸福,他们会做什么,会放弃大城市的先发优势,为了“公平”放逐自己的孩子回到乡下重新开始吗?所以说到底,人们终归都是棋子罢了。有意识无意识,都一样。
《学习的背叛》影评(四):学习背叛努力的人了吗?
还没看完,看了前四个部分。 在片子里,能直接感受到。由于每个学生背后所代表的家庭资本力量的不一,所以能够给他们的教育资源不一样,成绩会受到部分影响,接着所读高中会不同,在接着所上的大学会不同,在然后获得的工作不同,再因为这个不同而组建不同的家庭,重复自己的一生。
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串一串的倒下,资源多的触发社会评判的成功结果,资源少的触发社会评判的平庸困顿结果。当然,如果其中有人通过努力,比如那些普通初高中的优秀学生,越过这个被默认的常态,出现在名牌高中或者大学。那么他们就像是外来者,被排除在拥有良好资源团体之外是必然,被他们在学习能力人脉关系,这种来自自身拥有的资源所培养出的能力所碾压,也是存在的。
于是,片子的一系列主人公呈现出一种挣扎的姿态,一种被这种无法打破的链条束缚的姿态,一种努力之后换来的东西都是辛苦的感觉,而他们不得不臣服这个规则,所以他们说,学习背叛了努力的人。
社会不停地在暗示或明示,学历代表一切,所以名校效应愈演愈烈。片子里一个女生说,“为什么一定要都这么辛苦才行?”“即使不这样逼学生自己也能够找到前进的道路和梦想吧?所有人也可以获得自己的幸福吧?”名校效应是一种社会期望,社会似乎在许诺在暗示,如果你能够达到这个社会期望,如同正在跃龙门的鲫鱼或者鲤鱼或者天选之子,只要你跃过了,你们都会是龙了,那接下来,无论是上天入地,还是怎么样,你有选择的权力。社会暗示努力学习可以获得除了知识和快乐以外的一切东西,而这些把快乐排除在外的一切东西会给你幸福和满足。
真的有点可笑。
等你真正达到跃过龙门之后,你就明白了,其实事实是,天选之子就是天选之子,鲤鱼鲫鱼们在很多方面是没有办法比的。于是,你一路按照社会期望来成长,却忘记你原来的样子,你开始迷茫,开始不快乐,开始怀疑自我,开始厌世,开始抑郁,开始不会生活。你开始问,学习背叛我了吗?努力也背叛我了吗?
如果你此时按照社会肯定的成功与社会的期望,比如年薪百万开豪车住别墅有房子两三套,继续走下去,会更接近痛苦。因为你的心空了,目标理想都是别人给的,包括你自己也是别人定义的。你所追寻的,都是你开始之时已经排除了的。
怎么跃出笼门呢?
我想了又想,应该是回归生活与理想本身,不被一切的一切来自外在评判标准所审判,不被他们驯化,最大限度跟随本心,去发现体会生活学习工作的乐趣与意义。
学习没有背叛努力,背叛努力的是笼门,向上的姿态应该可以感受到持久的快乐。
《学习的背叛》影评(五):掘梦者——在现实中努力去做奢侈的梦
纪录片的作用就是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
任何一个人,都会在TA生命的某一时刻发现到“这个世界并不公平啊“,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受教育阶段萌生的这个想法。
看别的小盆友玩上好的玩具,往游戏里哗哗的充钱,如果你上进一些,竟然发现连学习都比不过人家。
第一集:“学习不会背叛努力的人”近几年教育题材不断的被搬上银幕,与印度的剧情片《起跑线》、《嗝嗝老师》相比,《学习的背叛》以记录的形式把关注重心圈在了底层努力的学子身上。
他们起早贪黑,一天喝六罐咖啡,右手握笔处磨出茧子,原来的数学成绩在地方初中年级第一,升入首尔私立高中后,却只能排313/395。
上中下三层经典模型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例外,看似是学子们笔杆子拼搏的竞争,背后却是父母经济能力的竞争。
第三集:“梦想的资格”不是死学就可以考上好大学的,从第一集也能看出,韩国好大学的升学制度为校内考核(甚至达70%)+高考,私立高中、特目高、科学高的老师会在入学时就引导学生参加各项活动,以至于最终面试时这些高中学生的履历能比普通高中多上十几页。
而这一切,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私立高中一年的学费就1000万韩元(6万RMB),多少底层学生不得不考虑更低一级的学校,抑或参加某种”扶持计划“与梦想大学失之交臂。
然而教育资源的缺失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毕业高中、入学途径、选修学科的不同,还会影响学生最重视的环节——就业问题。
第二集:“我为什么讨厌你”这就导致了一条从幼儿园开始的鄙视链,不用说起跑线从娃娃抓起,再往前发掘,早在你还在娘胎的时候,你就已经输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全片以压抑的方式展现了固化的教育制度和生活理念下,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动态,虽说有些刻意,但也以展现真实为本质。从“学习不会背叛努力的人”到“我为什么讨厌你”再到“梦想的资格”,本片循序渐进,与其它纪录片一样,致力于用真实引发人们的思考。
曾几何时,看完妇联3的我很赞同灭霸的梦想,即现实世界的生活并不舒适,究其原因不过是资源有限而人太多,从而导致了无休无止的竞争。既然都活的不幸福,那何不随机的消除一半人,让另一半更加幸福呢?
但看到第三集每天打N份零工还在坚持成为社会学者的善惠,我明白了,你灭霸的梦想是实现了,但谁给你的权利随随便便把人的努力化为灰烬呢?
任何有梦想并坚持前进的掘梦者,没有人能把你像小蜘蛛一样一尘不留的抹去!
5555555人最可怕的不是实现不了梦想,而是没有继续追逐下去的勇气。正如片中所说,”大部分孩子比起梦想,还是会去追逐现实,公务员是现在孩子们最渴望的职业之一,一想到不安定的未来,他们就更倾向于选择安定的职业。“
喜欢安定没有错,重要的是你梦想着港湾还是出海航行,人生并不是只有输和赢两种,你也有着只有你才能做的事。
痛苦的挣扎着,咬紧牙关,哪怕是舔着脚下的泥水,也要活下去,从这些里面,去获取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热血高校2》片桐拳做梦是要钱的这点不假,做梦是奢侈的这点也不假,什么时候生活的压力只会使你不要对其他事情感兴趣,让你埋怨家境不如他人,让有梦想的你”走人们认同的路“去学本不热爱的金融、管理、医学,那你就彻彻底底沦为一个假人了,一个Faker!
只有抱着卫宫士郎”我杀我自己的“决心,在现实中努力去做奢侈的梦,你才能收获属于你的人生,做一个Real Man!
毕竟在这条淌满汗水的艰辛路上,沿途能收获的风景与家境优越成反比。(聊以自慰一下......)
掘梦者.S. 因为韩国好歹也是发达国家,所以从片中看学子们住的还是不错的。如果你喜欢这篇中二的影评,不妨多多关注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