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城风云》经典影评集
《下半城风云》是一部由牟星执导,黄杰 / 徐娅 / 黄立业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下半城风云》影评(一):值得看
一部值得观看的片子,生为重庆人还是有很多回忆。感觉这部片子从摄影和制片上还是下了真功夫,故事情节紧凑,吸引观众眼睛,听说全是本土演员,更能全面反映展示重庆。演员表现上感觉还可以更好,希望以后能多出好作品,多展示重庆历史及风彩。但是评论要求140字是不是太多了?本人文彩不好,对于写作这块还真的要多学习,只有写点唠唠叨叨的凑数了
《下半城风云》影评(二):电影《下半城风云》
《下半城风云》是齐聚土生土长重庆崽儿的本土电影,为观众展现的是重庆人的热情耿直,奔放豪爽。我们平常的下半城是纵情k歌,撸串干杯,而他们的下半城风云必定是各路英雄碰撞情感火花,他们的故事正如刚端上来的一盆火锅,表面风平浪静,而下面早已待势迸发,一股鲜香麻辣刺激我们的味蕾,冲破我们的视觉神经,不得不让我我们挥手拿筷,大快朵颐,激情纵享,这视觉盛宴!!!
记得是去年的时候,网络上特别流行一个段子,意思是“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当时只觉得这句话简单俗套得记忆深刻,也许是有韵脚的原因吧。
《下半城风云》影评(四):《下半城风云》里小人物的呐喊
据重庆原住民老人说,以前的重庆因地势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上半城住的都是光鲜体面的达官贵人,而下半城居住的是贫民,这里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下半城的人努力讨生活想要挤进上半城,上半城的人又修建了一堵围墙不愿让他们挤进来。虽然如今上下半城的概念早已淡化,你问现在的年轻人,他们也定不知道还有上下半城之分,但是那堵“围墙”着实还在。《下半城风云》就是这样一部关于“围墙”的电影:一个小镇青年廖子,怀揣热血、梦想和青春到大城市讨生活,却阴差阳错卷入一起命案,从此过着小心翼翼、东躲西藏的生活。
导演牟星是我熟识的一位前辈,他从四川的一个小镇独自来到重庆求学,打拼到如今在这里安家立业,一直在坚持自己对电影艺术的追求,也许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只是怀揣梦想、热血和青春,在大城市讨生活并不容易。但是我并没有向他求证我的理解是否是他想表达的,因为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是强烈推荐大家去看这部诚意之作,相信你会看到和我不一样的廖子。
《下半城风云》影评(五):近乎苛求的艺术坚持
去年出差路过重庆,渐近十月的天气,重庆天气已然微凉。深夜拜访多年不见的好友牟星导演,在他充满风格的导演工作室,我们两人咂巴着凌厉的老龙凤香烟,聊起他的新电影《下半城风云》。 烟雾缭绕中,看到而立之年的导演,依稀记得他给我零零散散讲着他内心里的《下半城风云》。 电影通过讲述身无长物的小镇青年廖子进城务工求生,却无意中卷入一起黑帮江湖仇杀,继而面对生存还是毁灭的人生重大抉择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像主人公廖子这样没有受过完备教育便外出闯荡的八零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了融入城市生活而付出的比之常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 记得导演贾樟柯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急匆匆赶路的时候,不要因为要前行,就忽视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对于那些在时代巨轮之下沉默的大多数以及他们所背负着的孤独与隐痛,我们更应该对其投以巨大的人文关怀,也许,这便是牟星导演拍摄这部片子的初衷所在。从他近乎苛求的诚恳里,我仿佛看到他对在大中城市打拼的八零后新生代农民工当下生存状况的真诚关注。 也许娱乐片时代的观赏语境,他不得不设计更多的类型化元素,但是通过接近八十多分钟的画面,我想他更多欲唤起游走在城市的种种,对像重庆下半城这种曾经在当地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现今却日渐没落的老城在汹涌的城市化进程中将何去何从这一问题的思考。
《下半城风云》影评(六):看见重庆的骨与血
这样一部以重庆社会底层小人物为主角的影片是偶然间发现的。电影很让我意外,原本以为是那种制作粗糙的小成本制作,但是开始观看影片,片子所呈现出的质感却令人惊讶,镜头运用和节奏铺陈都很有水准,故事的叙事线也非常用心,整体观影感很愉快。虽然电影中的演员都不太知名,但是整部电影看下来,每个人都自然而生动的演绎了他们的角色,让人印象深刻,这样的电影只作为网络大电影实在是遗憾了,即使是以院线电影的方式上映也并不逊色。
最近几年重庆出现在了许多电影里面,因为地貌特殊,重庆作为外景的取景地很受青睐,但重庆有的不只如此。这是个有故事的城市,有着一群在血液里充满了张扬与不羁,麻辣耿直的重庆人。这部电影关注到了重庆骨血,而不只是外在,这才是原汁原味的重庆,也是本土电影的优势。一个小镇青年在巨大都市里的爱恨情仇,在刺刀见红的残酷中经历了麻辣酸甜苦五味俱全的人生百态,有这样的故事,很重庆。
最后多说两句关于女主角,有点意外惊喜,看多了腻味的网红脸,很喜欢这样朴实的妹子,听说她并不是重庆本地的演员,不会讲重庆话,但是很努力的一字一句去学,整部电影都是用自己的原音完成了全部的方言台词,演活了一个乡下打工妹的迷茫与悲伤,给这位演员点个赞。
《下半城风云》影评(七):90后老去的一代也会永远怀念重庆的下半城
下雨后潮湿的被褥,旧墙青砖屋檐雨滴,爬坡上坎和路边随地可见的青苔。感官的潜意识绝不会欺骗我,这些童年里最日常的记忆,在重庆依旧火炉一样炙烤的午后,通通涌回心里,这全都是因为一部《下板城风云》。
历史的车轮已经从90后身上碾了过去,00后才是祖国如今的花朵。但我敢负责任地说,拥有重庆最醇正记忆的,看过这部《下半城风云》后会心生感慨的,90后一定是最后一代。再往后的小孩,全国各地的,都以同样的方式在高楼大厦间长大。
作为不偏不倚的土生土长的重庆90后一代,家乡发展的迅速,将曾经代表着底层重庆百姓生活的下半城快速淘汰在时光里,而影片用光影帮我们记录下那些或被遗忘或被丢弃的记忆。
重庆的道路崎岖让小电驴吃不消,道路交通会堵,出租车略贵,但幸好,重庆不禁摩。摩托可以灵活穿梭在车流里,起步价五块还飚得飞快。
主人公廖子就是进城务工,靠跑黑摩的为生的年轻人,平凡粗糙,甚至文化层次就注定了他难以跻身进这座城市的食物链顶端。地域和心理的接近性,让廖子就像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人。他的身份让他飙个摩托就能轻松来到城市繁华阴暗处,窥见常人难以接近的角落,故事就这么发生了。
人的一生哪里会像廖子经历这么多巧合、风浪和惊天动地,但重庆这么传奇,有什么不可能呢?关于故事内容我也不想讲太多,客观地说,那些恩怨纠葛、愁肠百结和痛心疾首,都是你不能错过《下半城风云》的原因。
而从画面和艺术上来说,每一个画面都是重庆的都市化和特别的风土人情结合的体现,重庆人看了必须都热血沸腾。
其实好难得才会有一部真正“重庆人自己讲自己的故事”的影片。情怀是什么,有情才会心怀依恋,就算岁月变迁,但落叶依旧会归根。90后爱重庆,所以才也爱这样一部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