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奶奶和她的艾草香囊
最近这几年来,每到端午节临近的日子,我就会禁不住想起千里之外的老奶奶和她做的艾草香囊。
老奶奶并非是我的祖母,我们属于同一个大家族。按照辈分来说,我爷爷称呼她为婶子,我爸喊她奶奶,我们几个晚辈则叫她老奶奶,昵称“老奶”。
老奶奶是个很了不起的女人,记忆中她永远都过着充实愉悦的生活。种庄稼、洗衣做饭、拿着布袋到镇上拾布头、站在路口桥头与乡亲拉家常…
她一天到晚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总是有走不完的路,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儿。仿佛就是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
她勤劳、乐观、善良、热爱生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这些美好的品质,没有读过一天书的她,在我看来却是个十足的能人、生活家、智慧家。
乐观者长寿。老奶奶今年90岁了,依然行动自如,每天推着她儿子买给她的老年车满大街溜达,累了就坐在老年车上与人说说话聊聊天。
去年过春节回老家,老奶奶一下子就认出了我(生过孩子胖了四十斤的我),激动的不得了,笑盈盈地喊出我的乳名,拉住我的手说了好多话。
毕竟岁数不饶人,老奶奶虽然能吃能喝能走路,可她的耳朵却聋了,因此跟她讲话要用很大的声音。我一度猜想过,或许我对她讲的那些话她有一部分根本没有听见,然而这并未影响到她跟我讲话的热情。
好了,来说说老奶奶的艾草香囊吧。她这辈子有许多标签,缝制香囊就是其中的一个。
每到端午节临近的日子,老奶奶就会去长艾草的坟头上(听起来有些恐怖)采一些艾草回来,然后坐在自家大门口的小凳子上用五颜六色的线缝制香囊,她脸上挂着笑意,看起来如此地安详惬意,仿佛全世界的纷纷扰扰都与世隔绝了,她活在自己的桃花源里。
阳光暖暖的,树荫下吹过来的风清清爽爽的,路过的邻里乡亲们用熟悉的方言热情地向老奶奶打着招呼。老奶奶一边忙着手中的伙计,一边抬起头来笑眯眯地回应着。这和谐愉悦的画面颇有几分王维诗句里的意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老奶奶缝制好的香囊吧。它的外面是一层白白的纱布,里面除了塞艾草,还装入了又白又宣的棉花,摸起来软乎乎的,手感好极了。
不但摸起来手感好,她做出来的香囊针脚细细,颜色靓丽,无论是动物形状还是人形状都栩栩如生。可惜,我的词汇量有待提高,目前还无法确切地形容出老奶奶艾草香囊的真实模样。
我多想再回到那个时候,站在树荫下,看着老奶奶安安静静地缝制她的香囊。
可惜,时光一去永不回,如今,老奶奶越来越老,她颤颤巍巍的双手恐怕余生再也不会缝制香囊了。不知道她老人家是否还会想起那些她亲手缝制过的艾草香囊,香香的,软软的,无限美好尽在其中,让人一辈子也无法忘却。
听妈妈说,现在老奶奶跟着村里的两个儿子轮流吃住,不必再自力更生谋生活。也算是安享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