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武一宗”灭佛:实在理所当然 (中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三武一宗”灭佛:实在理所当然 (中篇)

2020-07-06 07:01:25 作者:辽宁王忠新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武一宗”灭佛:实在理所当然

  (中篇)

“三武一宗”灭佛:实在理所当然 (中篇)

  对历史上堪称惨烈的“三武一宗”灭佛,佛教界和公知精英痛心不已,称其为“三武一宗之祸”,但又诡异地从不过多谈及此事。因为,只要深入揭示下去,就会发现“三武一宗”灭佛,绝非心血来潮,实在出于无奈,实在理然,如此被灭,也是佛教自己找死。

  1.北魏太武帝为何灭佛?公元426年,鲜卑拓拔人拓拔焘统帅北魏大军结束了北方的16国乱世统一了黄河流域,将中原佛教定为国教。全国各地出现兴建寺庙热潮,仅东西两魏,皇帝下令修建寺庙47座,王公贵族修了800多座,民间州府修了13700多座,北魏似乎成了佛国。

  可太武帝后来发现:寺庙所占僧侣人数土地太多,兵荒马乱,已无多余钱粮供养僧侣;寺庙除兴建宏大宫殿,不向国家交税,严重影响发展官吏不得随意上寺庙抓人,寺庙成许多不法分子的法外之地;僧尼不守清规,经常干出伤风败俗之事,一些寺庙发现和尚与民间女子淫乱密室;随着佛门势力扩大,还私自训练武装,藏匿叛党,左右政局。大寺庙的独立武装,一定程度对抗官府规模官兵特别是平叛将士在长安寺庙,发现大量藏匿的兵器和大量钱财珠宝,竟勾结长安起兵反魏的胡人盖吴。佛教与国家统治集团竟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我不灭你,你就灭国,如此胆大包天,令太武帝龙颜震怒,痛下杀手

  2.北周武帝为何灭佛?北周的开国皇帝孝闵帝宇文觉和明帝宇文毓虔诚信佛,佛教长盛不衰。公元561年,宇文邕继位为北周武帝。他励精图治、负有远见,平时身着布袍,夜寝布被,无金宝饰物。如果发现宫殿内有华绮装饰,便即令撤去。后宫仅有嫔御十余人。每次征战,都身先士卒性格果决,有统一天下雄心

  面对兴盛的佛教,周武帝认为:人民佛,供养出家人会不专心生产;出家人不从事物质生产不交税,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因税收和兵源这两大问题绕不过去的问题,周武帝要禁佛,独慧远和尚厉声抗辩:“地狱不论贵贱陛下安得不怖?”武帝听后大怒,眼睛直瞪慧远说:“只要百姓得乐,我不怕入地狱!”北周武帝不仅灭佛,还搞了两轮灭佛,为北周统一北方奠定坚实基础

  3.唐朝武宗为何灭佛?经唐太宗玄奘取经,宪宗时迎取佛骨,佛教随大唐盛世达到鼎盛。到唐代宗、肃宗时,宫里专门开设道场,养数百和尚拜佛念经。人们笃信佛教达到狂热,有人当众割身取肉喂鸟,遍体流血面不改色;有僧人以铁钩挂体燃点千灯,装神弄鬼,一昼夜端坐不动,佛教已如邪教

  公元841年,唐武宗李炎登基时,全国大中型寺院近5000座,小型庙宇多达40000余座,僧尼近30万人,寺院奴隶达15万。占良田数十万亩,形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庄园,住持掌握经济大权,以收取地租和发放高利贷为财源,以至“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在朝廷有30多僧人被封官重用,不乏司徒、司空、国公等显官贵爵,甚至被封将军参与军机:那些虽无官爵,但与权贵交往密切气焰嚣张的僧人,更屡见不鲜。大量青壮年为逃避赋税徭役,纷纷投奔佛寺,兵源日趋紧张,税收日益减少。

  唐朝佛教盛行,根本不是什么好兆头。著名诗人杜牧就曾写了一首名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讽刺南朝崇尚佛教,建那么多佛寺,如何相继亡国?

  4.后周世宗为何灭佛。五代十国是唐安史之后,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连年征战,土地荒芜,水利失修,国民经济萧条,以至于“人烟断绝,荆榛蔽野”。

  社会动荡导致许多百姓不得已遁入空门,致使佛教迅速发展。一方面,连年征伐导致人口锐减,国力财力极其贫乏;一方面,不事稼穑的佛门子弟越来越多,这已大大影响国家财政税收和兵役徭役征发,国家政权与宗教势力之间,已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次灭佛灭的是没皇权认证的沙门,灭的是无合法经营权的寺庙,确立了宗教必须尊重政治的原则,确立了中国皇朝政教分离的传统。

  结束语:不创造物质财富,又不生产人口,佛教发展到青壮僧尼,竟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还聚敛财富到“十分天下财,佛教占七八”,以及私立武装,对抗官府;宗教狂热,走火入魔;勾结叛匪,内应暴动;伤风败俗,淫乱无度;参与军机,干扰国政;庇护违法,逃避惩处;大量出家,逃避兵役;蓄养奴隶,自立王国等等。 “三武一宗”面临的尴尬:不是亡国,就是灭佛!而佛教忘乎所以地发展到如此程度,不是佛教找死!“三武一宗”灭佛,不是理所当然?

  (文中配图,忠新自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