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水》观后感摘抄
《柠檬水》是一部由碧昂丝·诺尔斯 / 乔纳斯·阿克伦德 / 卡希尔·约瑟夫执导,碧昂丝·诺尔斯 / 杰斯 / 克洛伊·贝利主演的一部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柠檬水》观后感(一):看后感
音乐真是没话说,但作为音乐电影还是稍显单调。剧情衔接也就是单纯的将一张专辑的所有歌曲串联起来,并没有过多内容上的稀释。其实觉得B婆最有电影效果的是那张同名专辑。比起了解她所看到的世界,和以她的逻辑讲述女权、平权和种族歧视,更想看到的是关于她本人。而不是一味地表现炫富不满的MV精神。
《柠檬水》观后感(二):Make Your Life LEMONADE
“我的生活曾有起有落,但我总能以自己内心的力量去振作起来,去继续生活。我或许得到的是柠檬,但我把它们做成了柠檬汁。”
这是Beyonce的奶奶在她90岁生日宴上发表的致辞中的一句话,同时也是Beyonce这张专辑标题灵感的来源。这句话的源头,则是很有名的一句俗语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
“当生活给你柠檬,把它们做成柠檬汁吧。”柠檬看似光鲜的外表,内部却是酸爽无比,难以下咽。生活看似美好的外表,内部却有难以言说的痛苦,这便是Beyonce在这专中想表达的。看似完美的婚姻,看似一帆风顺的事业,她也有着自己的痛苦。归根结底,抛去她光线的外皮,在里面,她是一位母亲,是一位妻子,是一位黑人,是一位——女性。
与柠檬截然相反的,就是Lemonade,柠檬汁可以单喝,可以和其它水果混搭,更是能加入茶水中,变成星巴克最受欢迎的夏日产品之一。即便是生活的本质,也依然可以变得美好,可以去歌颂与赞扬,这便是我认为Beyonce在这部小电影中想要表达的。
为什么Beyonce把这张专辑划定为视效专辑呢,很简单,她并没有从专辑的流畅度衔接度来排序里面的歌曲,而是注重她在小电影中所表达的故事顺序来安排歌曲的顺序。影片由11个章节组成,对应除去Formation以外的11首歌。Formation强烈的政治诉求和表达,略有些脱离影片整体的基调,所以我觉得放在最后的附加部分,是情理之中的。
“愤怒和悲伤带来伟大的作品”,这句话大概就是对这张专辑的真实写照了吧。丈夫出轨引发的愤怒只是最表面的含义,社会对女性,尤其是黑人女性在肤色和性别上的双重歧视才是引发愤怒和悲伤的深层含义——或者说,更具有社会意义的含义。
向白人乡村乐进军的Daddy Lessons,全专神曲Freedom,先行曲Formation,都是对社会现象的抨击和反思。她已经完全脱离了市场的约束,世俗的偏见,从一名歌者转变为一位具有人文情怀的艺术家。《柠檬水》,让碧昂丝与其他还在纠结市场环境的歌手们拉开了实质性的差距。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她不需要再“复制时下的泛泛流行”,她要做的,是“最有力量的音乐作品”!
而音乐电影画面本身,不论是构图,色调,画面之间的衔接,都精致到无以复加。前期阴森黑暗的冷色系画风,搭配专辑中指责意味最强烈的歌曲;后半段从悲伤中走出,表达希望时,画风时而飘飘欲仙,时而温馨感人。中间的衔接随着背景音乐的转换而转换十分自然生动,丝毫不会感到意外和出戏。
与国内现在流行的很多英语歌不同的是,柠檬水中的歌词,也是上品。在欧美圈里,似乎大家都接受了一个说法“听中文歌听歌词,听英文歌听旋律和节奏”,然而这个观点却并不能说服我。所谓的“听欧美不注重歌词”怕只是中国听众听不懂英文——或者更准确一点,不能分辨英文歌词的好坏所导致的。英文歌词就只有最简单的主谓宾结构句式吗?再加几个中考必考词组?柠檬水告诉你,不是。在柠檬水中,碧昂丝大量运用英文诗歌,不管是歌词还是电影中的旁白,里面不少英文句子都是值得大家拿小本本摘录的,远比所谓的中考必背句式优美得多,也是使得这张专辑艺术性大大提升的重要元素之一。
局长这张专辑,已经不需要什么奖项或是销量来证明它的品质了。不管格莱美最佳专辑给不给这张专辑,它都是我心中近几年来欧美专辑top1。局长越来越深切的人文情怀,必定将局长的作品推向更高的层次。
《柠檬水》观后感(四):女王碧昂斯十二年帝国征程(上)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两个注意力涣散的编剧朋友
三周前,在分别看完120帧的《比利·林恩》后,两位编剧发出了完全一致的感慨:
“啧……不够爽啊!我要看1200帧!!!”
然而问题是,即使李安有钱拍一部1200帧的电影,估计两个编剧也没钱看。为了看120帧,其中一个编剧已经不得不跟“借呗”借了291块钱,另一个编剧则去打了291块钱的裸条。这意味着我们迫切需要在年底还款日以前接到新的编剧业务,否则,我们中有个人就要被马云拉入黑名单,而另一个会被他的父母以败坏家门为由踢出微信家族群。
对于120帧的视觉效果,尽管我个人觉得没有达到传闻中“沉浸式体验”那么夸张的地步,但观影过程还是很享受的。以至于我后来去看24帧的《神奇动物在哪里》时,已经感觉24帧的3D和2D根本没有区别了。所以,为了以后不用再花上比2D贵一倍的价钱,看一场跟2D没有区别的3D电影,屏幕还经常暗得让我以为是自己瞎了,我呼吁李安赶紧把1200帧提上日程。
比120帧这个技术标准更有争议的,恐怕就是《比利·林恩》的口碑。对于这个问题,两个编剧又发出了完全一致的感慨:
“北美影评人们都疯了!”
我们承认《比利·林恩》算不上什么神作,但不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我们都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给李安打出《小时代》的分数。
恰好就在前几天,我们又分别看了《萨利机长》。同为关于“英雄”的电影,它和《比利·林恩》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一边是挣扎的老爷爷,另一边是摇摆的小伙子,两个角色各有各的魅力,两部电影也是各有各的优点。非要比个高下的话,我们还是更喜欢比利大兵的细腻与层次感。可当我们查了两部片子在烂番茄上的评分之后……
《柠檬水》观后感(五):蒸番茄味的巧克力冰淇淋
煎熬无比的看完。如此认真地“不用心感受”但真的用心制作了的大杂烩,真的让人不知道怎么放过其中的问题,只好正色。
我实际上相当喜欢这张专辑的,差一点就要给满分的喜欢。音源上来说,完整度极高,曲风干净利落明确。
但这个所谓的MV合辑企图做电影,或者某种另类艺术形式,我就相当不同意了。
————————————————————————————————————————————
首先,穿的很时尚大片。但是如果按超模现场拍摄来说,我想,会收获的评价是,造型和场景都到位了,可惜模特对传达的信息,其背后的情绪把握相当不准确,把超模大片活生生变成了空洞主题拍摄的商业片,白瞎了一张漂亮脸蛋,表情完全给不出。
其次,音乐本身很不错,如果忠于歌曲本身就好了。硬插点说辞想要提高逼格,这种套路实在是脱节的太严重,更显无内涵。更让人生气的是,音乐和MV几乎完全搭不起来,只是在每首歌中都透出我要穿的美美的,我很自信,太过莫名其妙。
诸如颇有亮点的场景——车内脸上图腾摇晃的舞者,水中拍摄的前后,火景…
如果作为纯宣传摄影,都会是美的。但是,不要!硬塞给歌!更不要莫名其妙在这组歌里穿中世纪衣服,让人实在是哭笑不得。
我知道,你也许服装概念就是宫廷装。可是这和这张音乐专辑风格搭吗?或者碰撞出新火花了吗?
真没有。
真的就是东西本来好好的,非要过分打扮,把所有好东西大头衔都塞在一起,反而形成反效果了。最终好东西都受到了连累,因为实在太不搭到看不下去。
——————————————————————————————————————————————————
但是,不是不知道这是用心制作的,可正如每次看B的感觉一样。人虽然gorgeous,但是实在是很没内容可挖的感觉。就是背后的感觉始终缺乏的感觉。只见她“想要努力表达什么”但总是“看不见那个什么”。即,只能看见努力想成为什么,但就不是这个什么。
wag 也是。自带swag的人也这些表情,但是就是swag。而她就是模仿swag而不是live swag.
因此这甚至让我一下想到,这要么是典型的遗憾例子——虽然很努力,但总是不得要领;要么就是典型的商业化例子——专注噱头,不专注内功。最害怕是,简单地disrespect,但我觉得B不是。
总之,这个尝试我给很大的差评。
柠檬到柠檬汁的这个过程我不是不懂,但是整个一个小时的“音乐电影”(我绝对拒绝承认这,既没有忠于瑰丽的的想象,做个纯画面者,也没有忠于戏剧的基本,有任何故事可言,只是穿插点大title,念点宣传语就企图串联起几组故事了,这个过渡绝对不行),就像是我喜欢蕃茄,也喜欢巧克力,还喜欢冰淇淋,恩。我想用蒸这个做法,因为全部能呈现的感觉。然后我最后还得意洋洋给个横批——这是一场艺术的变革,我在用蒸馏的方式向你呈现酸甜苦辣的人生四味。
《柠檬水》观后感(六):先辈化苦难为 Blues,天后化酸楚为 Lemonade!
最近挑了10个大个儿鲜柠檬,切片,用红糖把两面涂抹均匀,装满了两个大玻璃罐,成就感满满,天冷拿出来泡水比用体温生生去捂水果强多了。品着糖渍柠檬,不禁想起了几年前投给某舌的影评,还是放在这里更为妥当,当然数据也还是2016年的。
名人绯闻,媒体呢,爱曝光,吃瓜群众呢,好凑热闹,嗯,产供销一条龙......而有位“大女人”不惜搞了部 电影自爆家丑,痛斥出轨,吊打小三儿,这噱头这吸睛(金)率,杠杠的!
对哒,是她,Beyoncé,今天要聊的就是她的那部音乐电影——《Lemonade》。
她将电影的独家首播权给了全球口碑频道 HBO,订档周六晚黄金时段,把同名音乐专辑优先上架到自家的流媒体——Tidal 上。
Tidal 这边呢,如同服下一剂春药,啊呸,一剂猛药,咱们来看看 App Annie 的历史数据,仅仅比Spotify、 SoundCloud 等大腕儿 app 早两天上架而已,Tidal 一路低走高开窜了 N 个板儿的节奏,仅用了几天,排名就从 500 开外一路飙到美国地区音乐类 app 下载的 No.1,高居所有门类 app 下载的No.2。这速度,啧啧。
eyoncé 把高价策略贯彻得十分彻底,所以,这数儿真真的不!美!!丽!!可不得不佩服《Lemonade》, 不仅救活了 Tidal,而且让其市值身价呈几何数增长,前途不可限量,加上《Lemonade》专辑、录影带的全球发行量,乖乖,真不愧是福布斯榜上有名的“抢钱夫妻”。
话说,这,不都唱的是人家家务事儿吗,在 HBO 上看看听听就得了,怎么还上赶着往外掏银子?傻吗? 一方面,还是得佩服人家的版权意识,可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啊,这《Lemonade》并不简单,更不狗血, 家长里短也只是噱头。
曲风曲调的话,自有乐评人考量。呐,咱们再来看看隔壁的豆瓣电影。
豆瓣数据显示,《Lemonade》好过 77%的音乐电影。 相较于《放牛班的春天》、《歌舞青春》等等这类叙事逻辑性强的音乐电影来说,《Lemonade》的叙事风格嘛,算意识流了,所以,我的解读呢,只能算是多元思路中的一种。
这是电影中十一首曲子所对应的前十一个篇章。片中 Beyoncé将心路历程一一铺展开来,脉络清晰,主题丰富紧凑,首发的音乐平台 Tidal 上,这张专辑的一份声明中这样写道:Lemonade is "based on every woman's journey of self-knowledge and healing."
弹幕大实话啊,可看完了还是无法get到全部,囧RZ。中西差异外加黑人文化,着实让很多只听专辑的小伙伴们蒙圈。词曲的张力,加上 Warsan Shire 承上启下应景的诗句念白,丰富的画面元素,色调随着主题氛围在冷暖间转换,可以说,电影《Lemonade》的呈现形式更为立体饱满。好,咱们开撸~
《直觉》中,整部电影第一次出现了身着古老美国南部庄园服饰的黑人女性,法式优雅,有木有?还出现了隧道和庄园生活,这些与现代的 Beyoncé 交织在一起......
eyoncé 用溺水祷告将痛苦和压抑表现到极致。
泄洪咯泄洪之后,火力全开,Beyoncé 手握 Hot Sauce(Queen B 棒球棍的名字)打尽一切,碾压一切,将压抑释放到了极致。接下来是一段冷冷的念白: ——————I can wear her skin over mine. 我可以扒掉她的皮套在我身上。 ——————Her hair over mine. 戴上她的秀发。 ——————Her hands as gloves. 拿她的玉手缝双手套。 ——————Her teeth as confetti. 将她的牙齿做成我的珠片。 ——————Her scalp, a cap. 剥下她的头皮做一顶帽子。 ——————Her sternum, my bedazzled cane. 抽出她的脊椎做我的权杖。
中指哦嘭,全面爆发,正面刚起来,咒骂着“尘归尘,小三儿归土”,剑指“Beaky with good hair”......从第二章开始到第五章,历经《抵抗》、《愤怒》、《冷漠》和《空虚》,一路持续高能。
Beaky with good hair前面的 Beyoncé 还游走在现代城市,到了第四章《冷漠》,背景却开始透出古典田园风, 到这儿,农庄风格的大面积出现是第二次,越往后越密集。
这几句来自曾领导过黑人民权运动的 Malcolm X,这一组的排比和特写,让 Beyoncé 众多标签之一的“女 权”显露无遗,但是放到这里,理解万岁,您说呢?
第五章《空虚》的最后,Beyoncé 摇身一变成了一名 19 世纪美国南方农场主的打扮,一句“come back” 既是对 Jay-z 喊出来的,同时,是不是也隐含着召唤来自先祖的睿智豁达呢?
eyoncé 的名字是个颇具法国气息的名字,她外公外婆就是美国南部 Louisianan (路易斯安那)人,而路易斯安那在两百年前还是法国殖民地。在那里,民族成份相当混杂,其中有一支族群被称为 Creole (克里奥尔人),他们是说着法语的欧洲人与黑人的混血儿,而 Beyoncé 的外祖父母就是克里奥尔人。这也是为什么 Beyoncé 肤色比较浅的原因。
这里不得不提两句黑人历史,一眼望去,尽是苦难呐,被奴役被欺压,一路满是沾着血与泪的荆棘,坚韧无比的他们沿着密西西比河,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一代代繁衍生息。黑人的苦痛和深沉,稍有泄洪口就会溢出来,而 Blues 就是这样一个出口。Blues 音乐几乎一直伴随着世代的移民黑人,是他们寻求安慰疏解痛苦的良药,是灵魂的慰藉。作为 Blues 音乐分支之一的灵魂乐更是黑人超越苦难生存的哲理。而 Beyoncé 打算追根溯源,以求得解困之法。
第六章《责任》,Beyoncé 来到了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州,父亲曾教她做一个 tough girl,面对麻烦时,要能够与父亲并肩作战,持枪保护好自己的母亲和妹妹。那个时期的美国南部,枪支暴力事件频发,社区关系紧张。
有趣的是,这一章插了段美国南部特有的喜丧形式,欢实得很。又加了一些 Jay-z 父女日常温馨小片段,两段穿插着品起来有种制置死地而后生的意味,自此,片中 Beyoncé的心路历程有了微妙的变化。紧跟在后面的两章《改变》、《原谅》进一步从抽象到具象,从内心仪式到夫妻面对面全方位呈现这个变化。
恭喜,破“碗”重圆。
而这些黑人母亲的苦难,是怀胎十月抚养成人后,被迫白发人送黑发人,爱的延续被无情阻断...... 请记住此处的这个伏笔。
片中 Beyoncé 修复好自己的小家庭后,马不停蹄换装成为黑人女性的发声者,号召大家摆脱枷锁,追求自由,绝不认输。“女权”标签再次蹦跶出来,而这里,更多涉及的是黑人解放问题。
第十一章《救赎》点题,“上帝给我酸涩的柠檬,我却把它制成甘甜的柠檬水”,这是来自祖祖辈辈世代相传的睿智和豁达,化解着黑人族群历史宿命里的各种苦难。
最终回归普世价值,Happy ending。《Lemonade》的主题基本告一段落,字幕走尽,在一段魔性的前奏之后,出现了看似与这部音乐电影不那么契合的一章——《Formation》。
在《Lemonade》正式发行前两个月,Beyoncé 在职业美式足球 NFL 超级杯中场演唱并推出《Formation》,引发多个警察工会批评并扬言抵制,他们认为她的作品含有“反警察”讯息。并纷纷支持国家执法抵制 Beyoncé 的世界巡演。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坦帕和田纳西州纳希维尔的工会更要求警察群体抵制 Beyoncé ——拒绝为 Beyoncé 的演唱会提供安保服务。
警察和其他白人群体的强烈不满招来了Beyoncé 歌迷和黑人的吐槽:“你们该不会才发现我碧是黑妞吧?!”
粉红豹 (2006)7.32006 / 美国 捷克 / 冒险 喜剧 犯罪 / 肖恩·利维 / 史蒂夫·马丁 凯文·克莱恩遥想十年前《粉红豹》里的她可还是个可人的小甜心。SNL 以此借题发挥,恶搞杜撰出了一部灾难大片——《 The Day Beyoncé Turned Black》。(值得搂一眼哦~) 究竟这最终章《Formation》怎么刺激到你们了?
Beyoncé 在电影中脚踩正在下沉的警车黑人小朋友与一群荷枪实弹的美国警察斗舞“stop shooting us”的涂鸦这一章言语激进,措辞拽上天,有着无比的愤慨。
美国每年都有一些遭警察枪杀的无辜公民,其中就有不少是黑人,比重是超过白人的。你是否还记得前面《Forward》中那些抱着孩子遗像的黑人母亲们?
lues 音乐成为黑人排解历史苦难的出口,而影片中的 Queen B 寻觅着先祖的印记,将生活的酸楚化解成了 《Lemonade》,不刻意寻求回应,通透而洒脱,无比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