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怕身累,就怕心累
人,不怕身累,就怕心累。
心只有一颗,装太多东西,就会累。
想太多,心最累
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于是,全家人一起商量买公的还是母的。
丈夫说:“买母的,会生小骡子。”
父母又不乐意了,小骡子两个人一起骑,把它腰给压折了,那长大了怎么用。
全家人就吵成一团,最后大家不欢而散,谁都不理谁,地里的活也没人干。
了解后,亲戚大笑道:“就为这事,一家人想这么多,还吵架?不用争了,骡子无法生育,压根就不会生小骡子。”
全家人听后面面相觑。
越想越乱,最后还没去做,心就被折磨到累了。
人,想多了受折磨;心,装多了自己烦。
路,能走通最好,走不通就绕行;事,想开了最好,想不开就放下。
身累,可以休息;心累,又该如何?
如果心承受太多,就会累会痛。
身累了,可以休息一下;心累了,该如何来放松。
农夫到禅院时,刚好碰到禅院修缮,全禅院的人都在帮忙。
休息一会,禅师便问他来禅院的目的。
农夫说:“我总感觉自己活得好累,家里家外大大小小都要我操心,没人能体谅我,有时候真的想一了百了。”
禅师听完后:“忙活了一上午,你累吗?”
农夫说:“当然累,胳膊都酸了。”
禅师笑着说:“因为我们累,所以现在停下来休息,那你心累,是不是也该停下来呢?”
农夫点了点头。
禅师继续说:“人的一生确实要承受很多,也无法逃,就不要想太多。心太累了,就慢下来休息,先不去想那些事情,慢慢调整好自己,再出发,这样就不会累了。”
大家都说,人生都是自己扛过来的。
其实不然,人的一生从来不是孤单的旅行。
有些时候,我们不必将所有事都藏在心里。
有委屈,可以和亲近的人诉说;有负担,可以和身边的人分担。
有句话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像是在流浪。”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会有疲惫的时候,也会有沮丧的时候。
在心累的时候,要学会卸下心里的负担,不要为难自己。
把一切看淡,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
人,不怕身累,就怕心累
心累,比身累更痛苦。
身体上的伤,可以借助药物治愈;心灵上的伤,只能依靠自己治愈。
余华的小说《活着》,讲述了福贵悲惨的一生,也很好地诠释了人的心累。
从荣华富贵到一贫如洗,曾经细皮嫩肉的他跟着佃农一起耕种。
超负荷的劳作并没有击垮他,面对困苦的生活,他依旧能嬉皮笑脸。
真正让他心累沧桑的是,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世。
从母亲的去世到外孙的去世,福贵一次比一次绝望。
福贵的心累,并不亚于生活中的任何一种累,它会让人痛苦失落,让人满心无力。
心累,更折磨我们的身心。
贾平凹说: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面对同样糟糕的境遇,心里装太多的人,会累得半死,而能放下的人,却能得心应手。
其实,这两者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你是否可以学会,很好地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心态。
有些人,你以为无关紧要,他就真的无关紧要了。
有些事,你以为无足轻重,它也就真的无足轻重了。
《百年孤独》中有一句话说: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身累,是一种充实;心累,是一种折磨。
事藏心中,多了,会让人崩溃。
人的心之所以会累,就是想太多、放不下。
当你选择放下,你会发现,心就没那么累了。
作者:明心君,公众号:一心问禅()。弘扬禅佛文化,用禅佛智慧解答读者的人生困惑,百万读者订阅的微信大号。本文首发于一心问禅,转载请添。
图: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