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综合症》经典影评1000字
《柏林综合症》是一部由凯特·休特兰执导,泰莉莎·帕尔墨 / 马克思·雷迈特 / 马蒂亚斯·哈比希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 / 恐怖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早些年,在看到实物之前,曾经对「部队火锅」怀有过浓厚的兴趣。作为一个半吊子军迷加上美食爱好者,具有这样一种名称的食物无疑是非常引人的。因此,即便对韩国料理嗤之以鼻,也不能阻挡「部队火锅」的诱惑。然而,等到一锅劳什子的玩意儿放到我的面前时,之前所有美好的向往登时烟消云散,心中一万只草泥马轰然而过。
《柏林综合症》影评(二):女学生如果不把照片掉地上,该片勉强能上6.3,照片掉地,编剧智商和女主智商也就万劫不复了……既然字数不够发布,就再凑几个:没有超级强烈的求生欲望,一直在浪费独处空间和分析研究逃生策略的时间,捉急……
女学生如果不把照片掉地上,该片勉强能上6.3,照片掉地,编剧智商和女主智商也就万劫不复了……既然字数不够发布,就再凑几个:没有超级强烈的求生欲望,一直在浪费独处空间和分析研究逃生策略的时间,原来柏林综合症就是在斯德哥尔摩症候的基础上,让人格变得更加愚蠢和极不稳定。整体再压缩半个小时,人设再稍微明晰固定,一切将不至于如此尴尬。浪费我泰丽莎帕尔默如此美颜和美……
《柏林综合症》影评(三):设身处地的感受
当一个自由独立的人格,遇到蛮不讲理,匪夷所思的环境,是对自由的渴望支持抗争到底,都是帕尔墨的眼睛告诉我的,结尾告诉我她将更热爱美好,热爱生活。
最深刻在于她由希望、抗争、忍受到绝望,再到惊奇,各种情景都深入人心
我想最终能给观众的感受是:紧张后的释放,囚禁后的自由,发现美好,珍惜美好
《柏林综合症》影评(四):《柏林综合症》
看凯特·休特兰这部新片,确实令人想起一堆“囚禁”题材的影片。《黑暗面》大玩的脑洞;《爱丽丝的失踪》对囚禁本身非常不错的逻辑表现;《分裂》中类型套路的主线;《房间》中极端环境中现实情感的描写......
不过我觉得本片纯粹就是一部爱情片,形式上更接近于奥利维耶·阿萨亚斯近作《私人采购员》,连女主演泰莉莎·帕尔墨 Teresa Palmer都与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外形气质有相似之处。
影片将两性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嫉妒与反复都用一种略极端形式展现,不然你是解释不了女主人公种种动机,而对导演比较熟悉的人是不会认为休特兰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那只有一种解释,囚禁本身以及恐怖片的音效都是障眼法。
首先电影以男权为中心,如果电影中的女主没有那么春光乍泄,并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电影故事进程压抑,都在阐述男主的内心压抑,不平衡,影评其实暗讽了女性的,风骚,不懂得被爱的珍惜,女性应当懂得节俭,当今社会,女性社交伴侣越来越多,对男性的不理解,女性的自私,做作,腐烂的社交,都造就“柏林综合症”的诞生。 影片意在警告,女性应当懂得珍惜守护自己被爱的人,不应当太泛滥,男主其实造就很可怜,他孤独,无助,没有被爱,内心世界是没有真正的女性真正的会陪在他的身边,所有的人伴侣在生活中都是骗子,所出言行举止应当负责。生活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值得被爱,被尊重,不应当***后不认人,当今女性越来越不懂得检点。其实男主是很卑微懦弱无助的。导演表现手法和影调都非常的精彩,表现突出,非常有德国的现实主义题材
《柏林综合症》影评(六):无甚新意的作品
密室囚禁题材的惊悚片,唯一的亮点是美女Teresa Palmer在里面秀了一把裸戏。不过非好莱坞电影能做成这样也算是合格了。
剧情其实很简单,一位澳洲妹子独自前往柏林,遇到一位本地男青年,二人啪啪之后妹子发现被锁在男青年家中,成了男青年的囚徒。在剧情推进的过程中,二人似乎也有过一段甜蜜时光,但女主始终不曾忘记逃跑,并且发现自己并非第一位被囚禁于此的人。最终在另一位女同学的帮助下成功逃脱并如法炮制,将男青年囚禁于屋内,至此影片结束。
这类电影最难处理的其实还是智商问题,比如女主一开始找到工具,明明可以杀死男主,却只往男主手上不痛不痒地来了一下。男主在女主动了反抗之心以后反倒不再捆绑。女主明明有很多工具可以杀死男主却任其囚禁。基本全程智商不在线,难怪《林中小屋》会将恐怖片套路恶狠狠地讽刺一番。
《柏林综合症》影评(七):太过刚刚好反而太刻意
其他暂且抛开不说,本来女主其实有很多的时间想对策做一些事情,可是她并没有好好利用,在逃跑的时候哭喊,在机会出现的时候说一些没用的话,这着实有为了追求文艺而过分刻意之嫌。
最大的刻意,在于女主向男人求助时男主的恰巧出现。女学生将夹在书里的照片掉在地上,这是本片最大的刻意之处。但不得不说,如果她不把照片掉出来,就没有最后很棒令人恐惧的高潮。但本片所有的恰巧未免让人觉得太过刻意,并没有让人觉得女主最后逃出来有什么难的。(其实还想说,觉得不对劲为什么不报警,而是选择自己去呢?)
但还是要说,电影结局是真的不错,女主没有报警,而是把男主锁进了平日囚禁自己的房子,这个设计还是很棒的。其实我觉得最后女主叫完安迪要锁门的时候,男主如果没有在那里站着等待的话是可以和女主抗衡的,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不过那样仿佛就变成了一部纯粹的惊悚片了哈哈,大概是为了文艺效果所以男主只是叫她开门??女主锁上门,让男主去体会被囚禁的崩溃,这个结局是电影最大的亮点了。
《柏林综合症》影评(八):柏林综合症
早些年,在看到实物之前,曾经对「部队火锅」怀有过浓厚的兴趣。作为一个半吊子军迷加上美食爱好者,具有这样一种名称的食物无疑是非常引人的。因此,即便对韩国料理嗤之以鼻,也不能阻挡「部队火锅」的诱惑。然而,等到一锅劳什子的玩意儿放到我的面前时,之前所有美好的向往登时烟消云散,心中一万只草泥马轰然而过。
「部队火锅」看上去丰盛实在,荤的素的都有,但是内中终究没什么稀罕的东西,味道亦只有泡菜大酱味而已。作为韩战时期驻军文化的衍生品,它的发端仅仅是美军基地附近的居民将军队处理掉的肉类和泡菜一起烹煮,以解常年无肉之苦的权宜产物罢了。到了后来,才又加入年糕、方便面之类,成了现在的大杂烩。除了果腹管饱,个人觉得「部队火锅」丝毫不具任何谈得上「美食」的要素。
拿《柏林》跟「部队火锅」比,或许稍嫌贬低之意。不过说实在的,《柏林》也只是看上去很美。虽然五次获奖,但却多是青龙奖、大钟奖里的边缘奖项(摄影、照明等);虽然名角甚多,但给予河正宇、韩石圭、全智贤表演的空间有限。充其量,这部电影就是挂着大卡司和谍战之名的一锅乱炖,管饱可以,细嚼无味。
《柏林综合症》影评(九):柏林综合症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还在心里叫好 本来随着男主父亲那条线带出来的剧情 已经开始让观众对男主逐渐移情 产生的同情心和之前以女主视角代入时的情感冲突的撕裂感 这个写的很漂亮 但是又强行再翻了一番之后就变成庸俗反转剧了 再说结尾的反转也真没多爽 主题如果保持在讨论身处爱情中,人性的迷失和丑陋自私,都会比讨论什么喜新厌旧、爱情易逝来的深刻和高级。这种类型片都玩烂了的庸俗题材还拿出来讨论,不用尝,一端上来看着就觉得无趣。再说同题材的佳作还有太多的珠玉在前。
大概是基于商业考量和类型片的元素满足,情结强化了,主题弱化了。
好处是,让观众出了影院还能一直讨论情节细节,还觉得,“剧情烧脑”、“画面酷炫”、“编剧牛逼”、“导演巨牛”。不讨论离经叛道的小众主题,也让主流观众更好接受。投资人少操心,制片也能拍着肩膀欣慰的说“小伙儿不错啊,懂事儿。下部还投你。”
对比之下,阿莫多瓦《Tie Me Up ! Tie Me Down ! 》中坦荡直白的原始欲望,无耻自私的性表达牛逼太多了。
至于情节,繁复与优秀不是同一标准。如果就是醉心此道,那就专心好好拍悬疑片去。类型片的模式就注定了主创一思考,观众就想笑。主创一深刻就是假模假式的出来装腔作势的讨论人性。
拿了六便士就好好纵情声马,别没事总往窗户外面的天上瞅了。
《柏林综合症》影评(十):关于安迪,细思极恐的几个细节
有人说安迪对克莱尔是真爱,前半段我也心存幻想,也许他确实爱吧,只是不会表达而已。
但是后半段的几个细节彻底打碎了幻想,细思极恐。
1,克莱尔跟小狗狗日益亲密,小狗是她在囚禁岁月里唯一的慰藉。克莱尔表现出对小狗特别的喜爱,但是安迪出门时故意将小狗丢弃,有一个镜头他坐在车里,窗外有很大的狗叫声。
2,烟火之夜,安迪捡起一个女生掉落的围巾,眼中出现了发现猎物的兴奋。他跟那个女生搭讪的内容和套路都跟当初和克莱尔一样,故意说错“冥想”的梗。可见套路之深,不是生手,是个惯犯。
3,看报时发现了克莱尔的照片在游客失踪报道里,当晚让克莱尔收拾好她自己的东西,把她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包里。安迪心里此时已经对处理克莱尔有了打算。
4,第二天安迪将克莱尔打包好的行李拿走了,然后去了一个暗房,把行李包丢进那里,并且关上了房间的水电开关总闸。克莱尔当天房间就停水了……要不是克莱尔已经把求助照片加进女学生的作业本里,试想一个女人在密闭的空间里,窗户被封,没有水电,不出两日就会死掉。真的细思极恐。
5,回到最开始,他俩共度的第一夜,当时俩人还没撕破脸,克莱尔问,“当你认识一个人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
安迪用德语回答道“你可以看到所有恶心的事情”,这不是他第一次对单身女性囚禁了。
后来安迪爸爸也印证了这一点,“你为什么总是找外国女游客?”
6,安迪跟他爸爸的对话:
爸爸:“娜塔莉呢?”,应该是上一个被囚禁的女孩的名字。
安迪:“她回加拿大了” 也许已经死了
爸爸:“你什么都没告诉过我”
7,很多人说女主最后没有进行绝杀。但是把安迪锁紧那个无水无电暗无天日的房间难道不是最好的绝杀吗?可以预见,如果无人前来,他活不过三日的。
说完角色安迪,最后我想说两句演员MAX!
《超感猎杀》里人气最旺的柏林扛把子wolfgang,演员本人就是德国人。
Max走在柏林街头的感觉一度让我串戏了~~在那里面是多么甜的霸气忠犬,好想看他和kara发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