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燃烧的影像》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燃烧的影像》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2022-04-11 03:04: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燃烧的影像》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燃烧的影像》是一部由黎涛执导,历史 / 战争 / 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燃烧的影像》影评(一):『燃烧的影像』

  『燃烧的影像』

  《燃烧的影像》影评(二):牢记历史并尊重历史

  电影的影像价值毋庸置疑,单看片尾字幕那一串片名就足够震撼,但作为一部纪录片,它不够客观。同一个主体褒义上是中国政府中国军队,贬义下是国民党政府国民党军队,卢沟桥中共的出场证明又格格不入。固然理解抗战解释权的焦灼,但直白下结论就接受不能了。

  《燃烧的影像》影评(三):如果只能看一部抗战电影,我就选这部

  这个时代,《燃烧的影像》能够被制作出来已经不易,而且就像一个在场的专家说的,历史观是客观的,没有屏蔽国民党的作用。

  一些无脑人拼命想去说为什么突出GCD,贬低国民党。仿佛很正义的样子,去翻翻书,蒋介石张学良在抗战初期的几部臭棋,断送了大片国土怎么就不能说?

  现场也有个腐男提问说起历史观和态度问题。我觉得有个主创回答得很得体和巧妙。他的主要意思是:从文字看历史,远不如亲眼看到历史影像。还不明白吗,你去看影像,自己琢磨就可以了。道行有多深,看的就有多深。太明显了,有些解说词,就是不得不为了审查通过去的。

  我觉得这片子很不错,我身边一个胡子哥,眼泪刷刷的,还不好意思的低头擤鼻涕。我发现这片子对男观众比对女的泪点更高。

  《燃烧的影像》影评(四):虽然很震撼,很感动,但这不算是一部好的纪录片

  这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利用馆藏的近300部抗战时期珍贵影像作为素材创作的文献纪录片。台儿庄大捷挖战壕的儿童,修建滇缅公路的老弱妇孺,中国空军远赴日本本土投下的反战纸弹,放弃南京城时那深情颤抖的最后一个回望镜头,武汉陷落时不忍离去在城内四处张贴日语反战标语的大学生。。。 其中不乏震撼、感动的片段,很多影像资料都是第一次披露。但这些感动和震撼主要是来自影像资料本身。客观来说,这不是一部好的纪录片。

  虽然大部分影像都来自正面战场,却故意模糊国民政府扮演的角色,似乎一切抵抗都是爱国将领和抗日军民的个体行为。以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故意拔高中共的地位,把其塑造成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狠角色。当然,这还不是重点。就电影本身来说,表达形式太过单一,解说词填得太满,不绝于耳的配乐更是烦躁。这是纪录片,不是科教片!其实很多地方只需稍作停顿,静静地凝视影像就足够震撼了。解说词和画面关系不大,都是国破家亡的景象,怎么区分什么是什么,哪是哪儿。就需要解说词进入画面,多关注画面中的个体,而不是自顾自像上历史课一样说一堆大东西。没有很好回答影片开始时的几个问题,没有太多关于战争的反思,没有太关注战争中的普通人,没有太多触及人性的东西,浪费了好资料和好题材

  《燃烧的影像》影评(五):被隐藏的编排

  [燃烧的影像]的标签让人很快想到与抗战70周年应景的指标产品,但此处绝无损贬之意,主旋律与艺术性绝对不是相斥的,当年评论两极分化的[意志的胜利]便是一明证。既要艺术性、主旋律又要上座率,中国电影资料馆给自己出了个难题。

  电影资料馆的解决方案是,所有影像均来自历史现场,做到100%的纯记录。这个噱头的意思就是,您以往在电视纪录片中所见到的亲历者口述,过去时的历史场景再现以及现在时的空镜头统统都被砍掉了。所有显在的主观因素似乎都不存在了,那么它就是纯客观的了吗?当然不是,编排是被隐藏了的(此处仍无贬义),或者说此片是由历史资料组成的剪辑片。

  由于我党对影像保存意识的薄弱以及本身资金的缺乏,影片出现的所有纪录短片中几乎没有共产党自己拍摄的,这些影像全部来自国民党、传教士、社会团体以及美国官方的抗战底片,甚至还有日军投降后缴获的影像资料。成片虽只有95分钟,素材却达到了500余部(片长5-30分钟不等),编排确实存在难度,且很多胶片已经磨损,修复的工作也非常复杂麻烦。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燃烧的影像]也是良心之作。

  因为影像资料的多元化,该片还意外地呈现了众多区别于官方立场的平民视角,珍贵的影像让人从个人角度去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命题。但不可否认[燃烧的影像]依旧存在许多问题,解说词太过煽情(屡次使用文革时代用语)、部分历史资料尚未经过考证(甚至出现解放战争的画面),剪辑生硬等。从80年代就开始流行的文献纪录片美学到如今依然停滞不前,这大概是当前此类纪录片最大的问题了。

  本文首发于《看电影》周刊,转载请说明

  文 调反唱唱

  个人公众号:电影少女放浪记

  《燃烧的影像》影评(六):几个重要时间点、人物和泪点

  特点:官方陈述;按时间线索铺陈,过于宏观,略显杂乱,且篇幅有限,难以展开;修复的影像,画内音比较少,仅有2、3处;颂歌与档案堆叠,几无论点,不够客观,确实也不好实现。

  权当复习高中历史课。

  有些东西还得自己去了解。

  1931.9.18 沈阳柳条湖铁路被炸毁,成为日军进攻东三省的起点;

  1932.12.8 进攻伤害江湾、吴淞,成为进军华中的桥头堡;蔡廷锴、蒋光鼐;1932.5.5,签订《上海停战协定》,日军仍可驻留上海,为日后侵华奠定了基础;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协议,实际上默认了日军侵占东三省;

  1935,《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1935.12.9,北平大中学生进行抗日救亡游行,反对自治,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左翼电影《大路》《浪淘沙》《共赴国难》《联华交响曲》等,其中夏衍的《风云儿女》中,田汉、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成为国歌;

  1935,绥远抗战,傅作义(《北平无战事》= =);

  1936年,长征结束,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提出“联共抗战”方针;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炮轰宛平;佟麟阁、赵登禹积极抗战,英勇牺牲;

  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八革命军(八路军),朱德、彭德怀;第四编(新四军)叶挺、项英;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1937.9.25 山西,林彪、聂荣臻,太原会战,协同抗战;

  1937.8.13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第三战区,冯玉祥;空军,携带八百磅炸弹,飞机故障后飞行员放弃跳伞求生,炸毁日军巡航舰殉国;四行仓库,八百壮士,顶楼旗帜飘扬;

  空战(《银翼夜枭》= =);

  11.12 上海沦陷,我军伤亡25万,伤敌4万;

  12.12 南京大屠杀;历史证据皆在;李宗仁;徐州战役、台儿庄战役;

  1938年,为阻击日军,蒋介石下令炸毁黄河花园口大坝,洪水淹没3省44市县,有效阻击,我方伤亡更重;

  1938年,《论持久战》;

  武汉会战,空军飞行员陈怀民击落敌机,后被围困,与另一架敌机同归于尽;

  郭沫若与鹿地亘,二百万份文书,空降日本;

  江西,万家岭大捷,与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并称;

  广州作战;

  10.12,国民政府移至陪都重庆;

  汪伪政府(《伪装者》明楼= = );

  反扫荡;发展生产;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地方武装;

  泪点一:海外华侨成立3940多个爱国会,呼吁关注国内战事等;

  泪点二:鹿地亘、白求恩,人道主义精神;

  泪点三:西南修建滇缅公路,20万人筑路,老人、妇女、孩童,不同民族于崇山峻岭间以最原始的方式修路;

  泪点四:3000多华侨机工回国跑交通线运输军需物资,三分之一战死、病亡或失踪;

  1939.9-1941.10,长沙;薛岳,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战长沙》= =);

  1940年,百团大战;

  1941,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滇缅公路中断,驼峰航线开启;孙立人、中国远征军;

  1943,开始反攻;

  1944,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开罗宣言》;

  1945,日本投降;受降仪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