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经典观后感1000字
《在一起》是一部由张黎 / 安建 / 沈严 / 曹盾 / 汪俊执导,剧情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近一窝蜂的在拍医疗剧,这个风口能理解,但是我国的任务剧往往特别飘,特别假和生硬,普遍不懂得如何润物细无声的政治正确,希望他们学学美国文艺商业片的拍法,心得更诚一点,技术也更好点,还要跟上时代点。有几个编剧也是挺恶感的。说实话,不在武汉的一线实地体验抗疫,仅仅是收集一下素材就下笔,如何能感同身受的写剧本,感人往往来源于真实而不是廉价的笔触。
抗疫题材剧《在一起》10个单元:
朱亚文/徐璐《#救护者# 》
邓伦/李沁《#在一起之我叫大连# 》
《在一起》观后感(三):还是不在一起好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知道梨子甜不甜,就得亲自吃一吃才知道。
但这是一部有明显事件烙印和官方背景的电视剧,就和好莱坞拍的许多类型片一样,虽然没看剧,但里面的内容,大家是可以预计个八九不离十的,无非是黑人总统白人英雄,世界毁灭全靠美国。
所以,能够预见,《在一起》的内容和剧情,不会太少也不会太多于前期官媒的报道文章。
我不清楚其他人什么感受,但我自己确实是有点疲了,似乎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感动和眼泪,来留给官方连篇累牍的正能量宣传。
几个月没回家
累死在抗疫一线
.........................
愈是亲历其中的人
大家各尽其职就好
我致敬医务人员
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许多报道只敬医务人员
在我们这里,医务人员抗疫辛苦,每个人都按每天200的补助标准来发放
抗疫的时候在一起,发补助的时候却并没你。
一个单位的人朝夕相处,每天一个办公室,但开会时还是必须要求隔几米你见过吗?
医院门诊停了,每天按要求还是得派一个人全天坐在那里帮人测“体温”
幼儿园开学都快两个星期了,仍然得每天消毒三次,孩子们都在一间教室,但却不能靠近一起玩
太多太多................
与感动相对,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思考
思考我们哪里没做好,哪里还能够改进
所以我觉得奇怪
为什么许多国家都在批评政府抗议不到位
像韩国、日本或德国这些做得比较好的,则是对政府认同
但我们的主流媒体仍然要我们坚持一种感恩D和ZF的心态
我们确实牛逼,但貌似也还没牛逼到风景这边独好的地步
我们应该感动,但很反感这种“我准备让你感动了啊,一、二、三,开始流泪”式的感动。
任正非常借用革命的语言说,世界上从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靠自己
但如果非要连感动都我绑着一起的话
那还是不在一起好了。
《在一起》观后感(四):抗疫剧《在一起》首发预告,知名演员云集,哪个故事最打动你?
首部抗疫剧《在一起》发布预告,预告中真实而感动的画面,一下子把人拉回那段紧张的抗疫时光。《在一起》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国家卫健委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支持,是一部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10个动人的故事,由十组编剧导演担纲创作,每个故事分上下两集,共二十集。
《生命的拐点》张嘉益/周一围/谭卓/张天爱/吕中
“大家都在盼望,这场灾难的拐点早点到来。”
疫情来势汹汹,其烈性传染的特征让处于爆发集中点的武汉医院措手不及。新型病毒首次出现、确诊病例急速增长、医疗物资匮乏、救护人员人手不足等等问题层出不穷,医院领导们焦头烂额。专家们估测的疫情拐点尚未到来,抗疫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摆渡人》雷佳音/倪妮/张静初/蒋欣
“从来没有什么盖世英雄。有的,只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
武汉封城消息出来后,不少恐慌的市民趁夜离开这座城市,却也有人固执坚守,送外卖、开出租,在这座因封城而停摆的城市里做起了摆渡人。
有人崩溃,有人焦虑,有人理解,有人感动。摆渡人,串联的不仅仅是每个有需要的孤岛,也连接了每颗互爱互助的心。
《救护者》朱亚文/徐璐/赵魏/余皑磊/曲栅栅/尹防
“我没能救回所有病人,但我和他们在一起。”
疫情中,病患和医护人员们都承载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当生老病死的缓慢画面在眼前摁了加速键,谁也不能对拥挤的冰冷遗体无动于衷。只有竭尽所能,共克时艰,陪伴的力量让病痛也温暖起来。
《同行》杨洋/赵今麦/张云龙/任重
“同行(hang),还是同行(xing)?”
为了抗疫工作坚持回到武汉的人,翻山越岭、破门而入、冬夜穿梭。奔走是为了他人的健康与安全,即使我们不是同行,抗疫路上,我们也始终都是同行者。
《搜索24小时》黄景瑜/李小冉/郭涛/韦青/张晞临
“这个口子要是堵不住,威胁的可是全市两千一百万人。”
一个疑似病例的出逃,让整座医院都陷入了紧张氛围,而当确诊结果出来后,整座城市就像是埋下了定时炸弹。调监控、查找行动轨迹、摸排密切接触者,毕竟一丝一毫的缝隙都可能造成整个防疫工作的巨大漏洞。
《武汉人》刘敏涛/贾乃亮/倪大红/奚美娟/张萌
“我们不是什么大人物,我们也做不了什么大事。我们做好眼前该做的,为我们家乡分忧吧。”
城市封锁,可生活还要继续。邻里帮助、物资发放、防疫控疫,社区工作人员支撑起封闭小区的管理。而配合就是最好的帮助,毕竟只有每颗螺丝钉身在其位,才能支撑整个机器的良好运行。
《方舱》靳东/孙佳雨/毛晓慧/黄志忠/王自健/杨昆
“有你们这群人在啊,多大的难都能过去的。”
武汉方舱医院的出现,犹如为医护和病患喂下了定心丸,但这也经历着一个由不解到理解的过程。
《我叫大连》邓伦/李沁/董洁/刘琳/李百惠
“留下来的都是汉子,宁愿干死也不能给怕死,对不对?”
由于城市防控安排,本该去往长沙的大连小伙意外在武汉下了车。
茫然过后,他自告奋勇去往人手急缺的定点医院做保洁工作。这段神奇经历由真实故事改编,为网友津津乐道,据说主人公也将在剧中客串。
《口罩》海清/冯绍峰/董璇/孙俪/涂松岩/保剑锋/段博文
“我生产口罩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这些需要口罩的人。”
特殊时期,口罩作为日用必需品,却成了有价无市的“奢侈品”。普通百姓“一罩难求”。见风涨价、粗制滥造、转型生产、托运捐赠等等现象,让疫情也仿佛成为了对企业良心的一场考验。
抗疫过程中,无数的普通人变得闪耀起来。我们在一起,崎途也能行得从容坦荡;我们在一起,渺小也能凝聚力量;我们在一起,平凡也能绽放太阳般的光亮。致敬每个坚持抗疫、平凡又伟大的“我们”!文/立里
《在一起》观后感(五):《在一起》10月上映?收视狂潮预定!可我却没有勇气去看……
文/韩大贫
对不起,我没有勇气直视这样的伤痛记忆。
这部剧仅仅预告都让人分分钟想要去切断,很多人看到热泪盈眶。
预告能看哭,这就不仅仅是编剧和导演的超强功力了。
更多的是群体拥有着共同记忆。
电视剧《在一起》
全名《在一起之搜索24小时》,预计10月份上映。
疫情尚未结束,还存在非常多的隐患,大家的心始终还在悬着。
只是目前尚且部分地区缓解了一些,让大家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10月份,猜想应该是国庆期间。
在这样的期间,播放这样一部不亚于灾难类型的剧,
对观众的内心也是一种沉痛的冲击。
想象起来就很压抑。
不知道内心是怎样强大的人,才能够坐下来细细品味。
简单来说,这部剧对于导演和编剧也是很大的压力。
拍得好,让人难过;拍得不好,更让人难过。
拍得好,让人觉得似乎复刻了一场当时的场景,让人揪心到忘了呼吸。
拍得不好,又让人觉得似乎是蹭了一波热度,赚取观众的感动泪水。
没有用心去做,辜负了大家对于这部剧的一个期待。
从个人角度来看,更希望这部剧是以一种纪录片的模式来上映的。
让人更加冷静的,更加感同身受的去看待这件事情的发生,发展,以及后续。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这部剧拍得好与不好,都会是一时的收视狂潮。
一是黄金假期上映,更多的观众有空刷刷剧。
二则是这部剧本身的话题自带的流量。
还有一部分则是不得不提的这部剧的阵容。
是的,全明星阵容。
听到这个词,提到这个标签,让人不禁担忧。
往往这种全明星阵容的影视作品,口碑都不是特别好,容易扑街。
张艺谋在2016年上映的《长城》便是这样。
当时的明星阵容不亚于如今的《在一起》——
刘德华、景甜、张涵予、彭于晏、鹿晗、林更新、郑恺、陈学冬、黄轩、TFboys王俊凯
等一众明星出演该片,风格混搭。
而《在一起》是由黄景瑜、李小冉、郭涛、陈月末、朱宏嘉、倪妮、
周一围、张天爱、杨洋、马思纯、雷佳音、倪妮、张静初、邓伦等加盟演绎。
也许是担心剧情口碑问题,剧集一共20集,每2集讲述一个故事。
而每个故事都是有单独的导演和编剧主创。
导演有《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的金牌导演张黎;
也有像是口碑扑街的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垒》主演滕华涛。
作品质量水平良莠不齐,间接导致了观众对于这部剧抱有的心态也是有点不太确定。
可能会存在对于某一个故事评价特别好,某个故事持有争议与批判的态度。
可以说在大前提的条件下,看每个故事的风格和侧重点都是不同的。
这也算是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不单一,情感侧重多元化。
以真实故事为原型。
提到这一点似乎有一种看新闻的既视感。
如果是跟新闻一样,有着故事原型的男女主角。
是不是,我对于这个故事感到有兴趣,还要去搜索一下当时的故事原型呢?
再次品尝一下记忆的心酸之处。
即使你当时不了解这个故事,看了这部剧之后,
看了讨论之后又加上看了一遍当时的新闻,再次记忆犹新。
……
这么痛苦的记忆,为什么要反复让人品尝?让人回味呢。
如果这能够鼓励我们,让我们负重前行,那么我赞同这样的作品诞生。
如果这样的记忆太过于沉痛,那么我希望你能够再也不用回味。
对不起,我没有勇气去看。
就像我怎么也鼓不起勇气去看《唐山大地震》。
对于全明星阵容来演绎平民这一点个人不是特别赞同。
本来讲述的就是平民英雄,其实完全可以找素人来演绎。
这样观众也许不会再抱着追星,看偶像的心态去看这部剧。
以一种更加庄严肃穆,更加端正的心态去看这部剧,看待这场灾难。
这半年来,武汉这两个字出现的频率也许比任何一年都要高。
因此,提起这两个字,有些人的反应是避之唯恐不及。
而有些人是沉痛的记忆,有些人则是距离太远,没有太多的感觉。
不论如何,到时候这部剧的上映都会把所有人再次拉到前线。
让我们看看口罩和医疗资源,还有人与人的距离是多么遥远,又是多么亲近。
一个口罩引发的离婚案件,一个口罩引发的亲人之间的矛盾。
口罩从未在此刻显得如此重要。
因为口罩将自己的家人拒之门外,又因为没有口罩让一些人团结一心。
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什么都不害怕。
也许是患难见真情,在此刻,我们更加能够看清自己在身边人心中的位置。
对于这部剧的观众意见褒贬不一。
有些人也是担心剧集会拍摄成狗血爱情剧和只感动自我的剧。
毕竟看到了全明星阵容,不免有些担心。
歌功颂德是难免的,不过在此刻,这样的时机,给大家打打气也未尝不可。
有些人在角落里实在是快要熬不下去了,他想要看看世界。
想要看看跟着自己一起熬着的人是怎样的信念,这样才能更好的支撑自己走下去。
在这半年期间,有朋友半夜两三点给我发消息说实在是睡不着啊,焦虑。
虽然与危险似乎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可是已经半年没有营业了。
之前的储蓄在半年的消耗下忽然显得杯水车薪。
尤其是公司的老板,业务不好拓展,还要想着怎么给员工发上工资。
我们也不能出门跟朋友好好聚聚,促膝长谈。
看看别人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是否跟自己同样焦虑,对未来充满着不确定呢?
这半年,改变了太多。
我们忽然发现,似乎没有什么行业是铁饭碗了。
有些行业忽然就一落千丈,而有些行业平平无奇忽然混得风生水起。
可以说,这次这场经历改变了太多人的人生轨道。
或许,是时候,我们该重新规划路线,扬帆远航。
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警告,警告我们不该安于现状。
是时候披荆斩棘,寻找突破口了。
你还能继续撑下去吗?山重水复疑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