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等120急救车吗?
据相关数据显示,心源性猝死在我国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在美国是8%-10%,而部分北欧国家高达30%。目前我们的医院、我们医生的水平并不比美国差,那么问题出在哪儿?
记得上大学那会,隔壁学校足球场上,有个学生踢着足球突然倒地不起,等校医和120医生到来时,已经无力回天,鲜活的生命变成僵硬尸体。据说该学生晚上熬夜第二天又剧烈运动导致了猝死。第一次觉得猝死离我们那么近,第一次觉得学习急救知识是那么的必须。假如那天现场有人学过心肺复苏,他的生命还会这么快结束吗?等着医生到来,已经10几分钟过去了,而大脑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只有4-6分钟。当遇到猝死情况,黄金救援4分钟真的不能只等待医生,并且现实是,医生不会恰好4分钟内出现在你的身旁。
今日,公司举办急救知识培训,特邀请了菠萝服务中心医疗队的医生以及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郑医生。听到这个好消息,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这次培训。那天,工会会员们学习热情高涨,老师先为我们介绍了急救的基本程序、常用急救技术操作、创伤的处理以及常见外伤种类和预防等。了解了活动中常见受伤种类有:中风、癫痫、意识障碍、心脏病、电击伤、中暑、溺水等,不同的伤需要用到不同的急救方法,一旦发现有人需要救助,我们首先是判断有无能力救助,有能力救助则立刻进行正确救助;如无能力救助,请立即呼救或送救,切莫逞能。
郑医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她用生动的语言结合临床的案例给我们上了不少“干货”。
遇到异物堵塞在呼吸道怎么办?郑医生给我们讲了一个案例,一个小孩生病父母给他喂药,正哭闹时他母亲把药丸扔进他嘴里,后来直接呛气管上,急急忙忙送到医院已经缺氧而死。因为不懂急救技巧,几分钟时间足以让亲人阴阳相隔,令人扼腕叹息。海姆立克急救法非常容易学会,用“剪刀石头布”即可,剪刀--肚脐上方两横指位置,石头--手握拳头拇指贴腹部放在两横指之上,布--用另一只手手掌抓住拳头,即两手臂环绕被救人的腰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其腹部,利用肺部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如果是3岁以下的小孩,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遇到心绞痛、心梗怎么办?首先不要轻易搬动病人,让其半卧位,松开衣领解开腰带,然后用硝酸甘油或救心丸舌下含服。马上打120急救电话,注意打120时候应先报上地址。并不是所有紧急情况都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CPR),而是要经过评估。简单的说,“没心没肺”时候应进行CPR:第一步:判断意识,轻拍病人并左右两边大声喊;第二步:判断呼吸,观察鼻子呼吸和胸腔呼吸起伏6秒钟;第三步:看颈动脉,脖子中线旁开两横指位置放置5秒钟来判断是否有心跳。
万一病人只是昏迷呢?即“有心没肺”,那么用强刺激即可,以病人手指找本人穴位,找到人中穴和合谷穴用力按。
郑医生还贴心地告诉我们公用药箱和家庭药箱里都要备什么药。公用药箱必备:云南白药、双氧水、创可贴、硝酸甘油、蜂蜜或者糖块(糖尿病人、低血糖可用)。家庭药箱必备:发热贴(家有小孩必备)、体温计、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蚕豆病人不能服用)、蜂蜜或者糖块、双氧水、碘伏、物理降温冰袋、胃肠痉挛用药。药品最好买小瓶包装,要在开封有效期内使用,过期必须丢弃不用。
这次的培训课程非常有意义,大力普及了急救常识,提升了我们自救和互救能力。我们不是医生,但我们一样可以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