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要有真心的向往,因为那是人性深处的至高理想
有一言而可常行者,恕也;有一行可以常履者,正也。恕者仁之术也,正者义之要也。
——《群书治要》
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恕”,这个“恕”可以理解为宽恕,用儒家的话解释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认为这里头的“不欲”不能简单理解为不喜欢,因为很多人会把这个理解成你不喜欢的事情,就别强加于人,而实际上,人各有所长,有时候你不擅长的事,却是人家的乐事,为什么不能“施于人”呢?
故而,这个“恕”的正解,应该是别把你不愿意、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强加给别人,这个“强加”才是关键。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大概可以解释为放下控制和要求,别总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而用佛学的观点,便是放下执著,很多事不是非那样不可。
而“正”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为人处世方式。所谓“浩然正气”“正人君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国人对“正”的追求是极致的。所以才说“可以常履”(可以经常这样做),而且是“义之要”(道义、正义的核心)。
正,就是不偏不倚,不囿于私利,追寻人间大道。以道义为师,与正者为伍,清风朗月,浩然之风。
这样的人如今倒是不多见了,但是“能亲仁,无限好”,遇到这样的人,不光要肃然起敬,更要有心靠拢,不能超凡成圣,至少要有真心的向往,因为那是人性深处的至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