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近几天,我到几个幼儿园查看开学后的工作开展情况,同时也看前段时间县安全检查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我发现部分幼儿园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内容“小学化”问题,有的幼儿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有作业本,在上面写字,列数学算式。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小学化”不符合保教规律,也是各级教育部门明令禁止的,可为什么屡禁不止呢?受到批评,园长和幼师们也是一肚子委屈。其实她们不说我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家长的教育观影响了对学前教育的价值判断,家长的逻辑是:孩子送到幼儿园要学点“东西”,而所学的东西指是就是显性的文化知识,说白了,就是会读写多少字,会认识和计算多少数。也就是,孩子在幼儿园时代,已经在考虑为将来的应试教育打基础了,这叫“不输在起跑线上”。如果幼儿园按照保教规范开设课程,也即以游戏和活动为主,那在有些家长看来孩子“什么也没学上”。不要以为因为大部分是农村孩子家长,文化层次低而对教育的理解肤浅,可我听说有一个作为家长的中学教师,对幼儿园没有教幼儿汉语拼音竟也有意见。幼儿园往往受到家长这样的指责。而一些私立幼儿园恰以“小学化”来迎合家长需要,让保教行为规范的幼儿园生源面临危机。所以,对于“小学化”,公立幼儿园面对的是个两难问题,老师们很纠结。“纠结”一词的含义较多,这里是即取其左右两难之义。
小学教师对幼儿园“小学化”也颇有怨言。站在小学的角度看,幼儿园教授小学知识,由于幼师本身的知识欠缺而导致幼儿所学出现了知识性问题,例如,汉字书写有的连起码的笔顺都不对。从大的方面说,幼儿入小学后,重复学习在幼儿园学过的小学知识,很容易造成他们的厌学行为,对良好习惯的养成非常不利。
其实,“小学化”最为严重的后果,是其违背了儿童发展规律,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是一种催残,不是简单的在起跑线上抢跑的问题。可是乐于拔苗助长的家长们对此却是视而不见。
年初,省政府出台了《学前教育规定》,其第四十三条规定: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有关规定科学组织教育活动,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应当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学前教育机构不得从事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和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严禁教授小学内容,不得组织奥数培训、珠脑心算、外语、拼音、写字等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 这条规定明确点出了家长热衷、有些幼儿教育机构拿来作为招牌的几个项目,其中也包括外语。看来,作为官方行为的部分幼儿园实施的“攀登英语”项目也要叫停了。
消灭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关键是解决整个社会的教育价值观问题。必须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办学理念的引导,在幼儿园、家长和社会中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在这方面政府和教育机构都有责任,加强幼儿家长学校建设势在必行。另外,国家必须确立以公立幼儿园为主的发展模式,加强对幼儿园办园的严格审核和全面监管,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政府行为保证幼儿园的科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