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洛巴托发明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洛巴托发明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8-27 09:32: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洛巴托发明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洛巴托发明故事》是一本由洛巴托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8,页数:1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洛巴托发明的故事》读后感(一):巴西安徒生讲发明简史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重要性。家长对于给孩子选择书籍,一般分为故事类和非故事类两种。而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故事类的比例在逐渐缩小,而非故事类的比例在逐渐增大。

今天要说的这本《洛巴托发明的故事》,则是一本不错的非故事类书籍。作者是被誉为巴西安徒生的拉美儿童文学先驱洛巴托。

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

这本《洛巴托发明的故事》则正是符合循序渐进要求,因为这是一本彩图版。对于刚刚开始接触非故事类的孩子而言,彩图版的书,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书中有夸有趣图片百幅,得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而故事里奶奶幽默语言,则让人感觉严谨的发明创造变得妙趣横生

听科普界安徒生讲故事,不过他讲的可是发明故事。这本《洛巴托发明的故事》可以说是讲述了发明简史,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作者以我们所熟悉东西来讲述发明。比如用我们所熟悉的南瓜,去讲述过去人们认为的天空,而南瓜上的洞,也就是天空上的星星,则是天使挖的,用于了解大地的。引出波兰哥白尼出书,指出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南瓜上的洞也是大太阳。

用南瓜、小洞来讲解天空,大地,星星,似乎感觉遥不可及宇宙,离我们近了许多,也不再是陌生的。而这样的讲述,更容易拉近孩子和科技发明的距离,让孩子产生兴趣,从而更愿意去阅读。

卢梭曾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

非故事类书籍的阅读,可以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引发深度思考,甚至还能影响到孩子的未来职业发展。

作者从浅显知识入手,比如人类祖先披上兽皮,从恶劣气候环境生存了下来。而兽皮的不断发展,有了今天的衣服。这衣服是每天穿的,很简单明了,便于理解

然后作者就以提问回答方式来讲述发明。比如说认识手吗?孩子艾米莉亚伸出手来回答。奶奶讲手是前肢的进化。手的进化的飞跃,是手指可以拿东西,手变成了工具。从而引出弓箭是手的升级,从手引出弓箭。通过这些对话,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吸收

这本《洛巴托发明的故事》轻轻松松就让孩子了解发明的历史,简简单单科学发明创造,也让孩子可以顺利从故事类过渡至非故事类书籍的阅读。

  《洛巴托发明的故事》读后感(二):发明让世界更美丽

  

发明让世界更美丽

作者:王粉玲

从古至今,人类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这个世界。“发明创造”也是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个常见词汇。每个人都会有想法,但是那些把头脑中的想法变成现实的人却是令人非常敬佩的,他们的“奇思妙想”给后来人创造了更美好、更变得的幸福生活。

人类的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知识大爆炸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乐观,有位作家这样写:“我真诚地相信,我们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知识时代,没有任何事物我们不了解”。我们都能看出来,发明创造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也使人类思考的方向有所变化。

巴西儿童文学先驱洛巴托的《洛巴托发明的故事》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彩绘图书。这本书通过老人与孩子聊天的方式,把人类发明简史娓娓道来。15个篇章,上百幅精致的图片,全新的讲述思路,让孩子们一下子便沉入了有趣的发明故事中。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可是怎样让孩子听明发明故事,洛巴托的讲述思路绝对是超前的,讲故事的过程是非常令小朋友愉悦的,这种氛围会完全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在《洛巴托发明故事》这本书里,诙谐幽默的语言让孩子们忍俊不禁,在听故事中走进发明,兴趣带动思维,小朋友有时会问我们类似:古代的人吃什么东西?他们家里在夏天时有没有像空调一样的东西等等问题,孩子们也会自己去“发明创造”一些自己生活中喜欢的东西,这让他们内充满了动力,没有发明就没有进步,没有创造就没有更美好的生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是人们已经知道的东西,而创造性劳动属于未知领域,知识是无法达致这个领域的,唯有想象力才能够让人们超越已知,走向未知。从古至今,好的发明和创造,总是在人们的生活起着至关性的作用。

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洛巴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不仅轻松地让孩子搞定发明脉络,迸发出创造的热情,还带他们从不同角度反思人类文明。

作为巴西出版业的创始人,洛巴托用简单的文字、天马行空的想象,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故事人物,他的作品深得小朋友们喜欢,我相信他的这本《洛巴托发明故事》也会带领孩子们勇敢地去探索人类智慧,在以后创造出更伟大的发明来。

  《洛巴托发明的故事》读后感(三):用发明创造点亮我们的生活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姐妹几人坐在一起听奶奶给我们讲故事,奶奶虽然没读过书,但是她讲起故事可是超级棒!其实现在想想我家孩子也是一样超级喜欢听家长给他讲故事,伴随孩子一点点长大,现在给他讲故事次数已经少得可怜了,而是转变为他自己看书和听书了!但是我知道孩子更渴望和妈妈一起看书……那就拿起这本《洛巴托发明的故事》一起听本塔奶奶给我们讲故事吧!

拿起本书孩子首先会好奇书名提到的洛巴托是谁啊?相信安徒生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而本书的洛巴托是拉美儿童文学的先驱,是被誉为“巴西安徒生”称号!他从小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读书和写作,长大后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也从未中断过读书和写作,正是他的这份坚持才让我们看到更多优秀作品!

提到发明涉及真是方方面面,但是归集到一起都是为了方便于我们,让我们的身体得到更好的感受!这本书就是巧妙的利用这点,将浩如烟海的发明追溯到孩子五官、四肢的延伸,独辟蹊径的讲述思路,让孩子可以在熟知事物中轻松感受到创造魅力。想象一下车轮是不是可以解放我们的双脚,弓箭是不是让我们的双手更厉害,原始兽皮以及现在衣服是不是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抵御冬日的严寒,而望远镜让我们真的成为了千里眼…这样有趣的视角,孩子怎会不爱!

我们现在用着前人的发明成果可能不觉得怎样,但是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却是人类走向文明和进步的一大步,从一个想法到一个成果的实现都是经过无数多角度思考而成,所以本书也能很好的引导孩子要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善于用灵活的头脑去思考!

就是这样一本把知识与故事用在和本塔奶奶有问有答的辩证讨论中巧妙为孩子内心埋藏住憧憬科学的种子。此外百余幅精美图片提升孩子艺术审美,让孩子仿佛亲临发明现场参与其中一般,潜移默化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此学习了历史!

这本书图画优美,内容视角奇特,绝对是一本大人孩子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籍!

  《洛巴托发明的故事》读后感(四):洛巴托写给孩子的发明故事,燃起孩子的创作热情

  

周末带孩子打卡周口店猿人遗址博物馆,里面介绍的早期智人和北京猿人的发展,还一起寻找了当时猿人的生活痕迹。看了他们原始的生活轨迹,反观现在,竟然有些不可思议,那个时候的人应该不会想到现在生活的便利吧。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发明创造,我们现在衣食住行,各种吃穿用度都来源于前人的发明创造,一张纸,一支笔,都承载着前人的智慧。

《洛巴托发明的故事》通过老人与孩子聊天的方式,讲述人类发明简史。讲不到尽头,毫无头绪的各种发明,在书中都变成了人体的大升级。

作者洛巴托,巴西儿童文学先驱,被誉为“巴西安徒生”。洛巴托还将历史、地理、数学、物理、语法等知识融入他的故事,以轻松的聊天形式,讲述枯燥难懂的课本知识,因此成为教育文学的先行者。他还为成人写小说、故事,被誉为“巴西文学的分水岭”。

用讲故事的形式从身边熟悉的入手,让发明贴进生活

打开《洛巴托发明的故事》,通过目录我们可以看到,书中的内容都是围绕小朋友们熟悉的东西展开的,将发明创造与自己的身体结合,一次次的发明创造,好像一次次的身体升级。

给孩子的任何启蒙最好的办法是塑造环境,如果没有环境,那么就要在内容的做文章,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看得见摸得着,有迹可循,刺激脑回路,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

故事的形式对孩子的接受方式就更友好了。吸引小朋友注意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故事,科普总是寡淡无味,把科普放到故事里,吸引小朋友的兴趣,在故事中发掘知识点。书中有奶奶和几个孩子的不同角色,他们有讨论,有争执,带孩子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历史,解读发明。

我看到这本书有个评论里说:孩子看着故事笑了半天。今天还给我和他妈妈讲:小汽车有四个会转的脚,它们就是轮子。用这么生动的方式给孩子讲发明,一下子就能让孩子牢牢记住。

100多幅插图,图文对应,帮助孩子亲临发明现场

人的认知能力与人的认识过程是密切相关的。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

早期孩子的学习主要是靠动知觉和视知觉,所以书中的插图对孩子的认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每一种发明创造都配有插图,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发明创造的过程变得视觉性,帮助孩子亲临发明现场,感受发明的魅力。

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发散思维,鼓励发明创造

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个发明。比如人类发明的刀子、大炮、火药等武器杀死了那么多人,是不是就说明这样的发明不该存在?其实错的不是发明,而是如何使用发明的人,正如书中说的:“过错不在刀子,而在使用刀子的人……”

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以引来引导孩子站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给孩子埋下一颗理性、科学的种子。

创造力是一个人竞争力的体现,让孩子了解发明,了解从无到有的过程,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打破思维的僵局,保持创造的热情。

有人说发明创造来源于人类的懒惰,但是无论如何,这些发明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太多的便利。《洛巴托发明的故事》给孩子的发明故事,让孩子学习前人的智慧,燃起创造的激情。

  《洛巴托发明的故事》读后感(五):用故事科普人类历史,人类发明史

  《洛巴托发明的故事》在巴西可谓家喻户晓,而这本书的作者洛巴托也挺牛掰的。巴西第一家出版社的创始人,巴西儿童文学先驱,被誉为“巴西安徒生”。他的特点是很会用孩子容易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科普知识,真正做到了把故事和科普知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就像这本《洛巴托发明的故事》里,洛巴托通过一位叫“本塔”的老奶奶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形式来给孩子传播科普知识。有趣的地方在于并不是说老奶奶说啥孩子们就信啥,故事里三个小家伙“小鼻子”、“小佩德罗”和“布娃娃”都很会思考,他们一边听本塔奶奶的故事,一边还会提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就像我们平时给孩子读绘本时,孩子也是这样不断提出“奇葩”的问题来“考验”我们的。有句话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面对孩子的种种提问,本塔奶奶可一点都没有生气,全部都一一做出了详细的答复。要到这点,我可没有本塔奶奶耐心,要是孩子打断我,不让我读把绘本继续读下去,我都会生气地不说话。这点我可要跟本塔奶奶好好学习,同时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位老奶奶确实学识渊博,才能对孩子的问题对答如流。

  都说“语言是一门艺术”。而孩子传达信息和知识时,需要的艺术形式,更需要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洛巴托发明的故事》中对于孩子无法理解的问题,洛巴托会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比如,星球间的距离洛巴托是这样形容的:“用千米做单位,‘0’得用大车拉,也没有那么大的纸能写下这个数。”一个庞大的完全没有概念的数字,一下就具象化地呈现在了孩子的眼前,成为了一张可以想象得出的画面。又比如,洛巴托描述恐龙时,用“轮船、潜水艇”来形容恐龙的高大,用“特殊的蜥蜴”来形容恐龙的形态,这些比喻足以让孩子在心中勾勒出恐龙的样子。恐龙不再是遥远的东西,而是身边事物可以对比的存在。下次孩子看到轮船的时候,就会来一句,“以前的恐龙就是这么大的哦!”小伙伴们就会投来钦佩的眼光。

  《洛巴托发明的故事》讲的是发明的故事。但是洛巴托却从宇宙进化史和生命起源开始来讲,一切只为了引出人类这个智慧的群体。为什么会发明?为了生存。为什么人类可以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因为他们勤于思考,并且不断尝试和奋斗。从手并起来成为瓢,到头骨,再到杯、碗、盆、罐等各种容器;

  从兽皮,到棉麻、丝绸,再到我们现在穿的各种款式的衣服……每一次的发明创造使得世界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是几代人类智慧和努力的结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洛巴托发明的故事》书中还配上了很多彩图和实物照片。语言无法传到的就用图片来加以辅证。让孩子可以通过用眼睛见证发明历史的变化,通过耳朵感受人类创造的一个个奇迹。

  洛巴托的文字也非常富有哲思。他文字里有对生命的思考,对于世界的看法,也有他的人生智慧。《洛巴托发明的故事》是一份传递给孩子的智慧礼物,它带着洛巴托对孩子的期许和祝福。未来的世界在孩子们的手中,只有靠多思考,多提问,多尝试,多创造才能让我们的明天变得更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