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对称经济学》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对称经济学》的读后感大全

2020-09-01 20:3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对称经济学》的读后感大全

  《对称经济学》是一本由陈世清著作,38.00元出版的2010-3图书,本书定价:224,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一):经济学第一次实现主体性科学性统一——对称经济学为什么是科学

  对称经济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对称经济学以经济的客观规律对象,以经济的科学规律为内容。对称经济学之所以是主体的,是因为对称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由经济主体的活动组成的。贯穿对称经济学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核心,是经济学主体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全面发展的统一。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二):经济发展和人的幸福统一的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实现了经济发展和人的幸福的统一。在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的幸福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是两个本质不同的范式。幸福经济学是对经济学重新定义定位改变政治经济学范式,把主客体关系成是基本的经济关系,把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以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成为经济学的核心机制。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三):规范性与实证性统一的对称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实现了规范性与实证性的统一。所谓规范与实证的统一,就是在是什么的基础上为什么,在为什么的基础上怎么样,在怎么样的指导下,去进一步认识是什么、解释为什么,从而指导实践的发展,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对称经济学是理想现实的统一。对称经济学是发展尺度道德尺度的统一。因此对称经济学是规范性与实证性的统一。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四):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有真正的“基本原理

  经济学原理是反映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学科学规律,由经济学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组成,包括经济学公理与经济学定理两个层面。对称经济学是以对称方法与“五度空间”方法与模式,以主体与客体相对称、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与基本线索,以人类整体的经济现象、人类整体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建立起来的科学的、一般的、人类的、与政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经济学。在对称经济学理论体系中,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思辨与实证、科学规律与客观规律是对称的;因此只有在对称经济学范式中,才有真正的、属于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原理”。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五):经济学第一次实现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统一——读陈世清《对称经济学》

  在政治经济学那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价值经济学与人性经济学、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结构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物质经济学与知识经济学是对立的。在对称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价值经济学与人性经济学、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结构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物质经济学与知识经济学是对称的。在对称经济学中,无论理论经济学还是实践经济学,都是宏观与微观的对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本来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微观经济学全息体现了宏观经济学。只有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知识经济学与物质经济学、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统一中,才能理解对称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陈世清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0、12第二版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六):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以经济的本质为自己的出发点——《对称经济学》读后感

  对称的思维方式要求经济学逻辑体系的出发点与经济的出发点相对称。经济的出发点是经济活动的本质,经济学逻辑体系的出发点应该是经济活动本质的抽象。经济活动的本质是客观本质,对经济活动本质的抽象是科学本质。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是对称的。经济的本质是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结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的对称关系就是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因此所有以不确定的可证伪的经济“假设”(如“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和非对称的经济要素(如“商品”)为对象和出发点,以非对称的、把实证性和规范性对立起来的纯客观的“实证原则”为建构体系的基本原则的经济学都不可能是科学的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陈世清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0、12第二版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七):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真正以经济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读对称经济学有感

  人类经济认识史和经济学发展史上,是对称经济学第一次提出以经济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从而以资源优化再生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统一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仅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经验主义传统使他们没有规律这个概念,只有“趋势”、“序列”这个概念。在他们看来,经济的发展没有因果规律性,只有事件的先后顺序,经济学就是对此顺序进行描述,西方经济学经济模型的复杂性、各种模型之间的冲突性,源于对经济认识的非规律性。经济规律是事物的内在的、必然的、确定的、稳定的、普遍的、有序化的联系;经济本质是经济事物的最深层次的对称结构,决定事物的发展规律、发展趋向及发展状态。本质决定规律,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把握经济客观规律、创建经济科学规律,实现人类予期的经济目的。

  《对称经济学》,陈世清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0、12第二版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八):经济学第一次以人类整体的经济现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对称经济学有感

  对称经济学不仅研究经济领域中牛顿力学层面的有序现象,而且研究经济领域中量子力学层面的无序现象。对称经济学的对象是有序与无序的对称、复杂与简单的对称、真善美的对称。对称经济学就是在有序与无序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建立起来的复杂系统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从深层本质到浅层本质、从本质到现象、从简单到复杂;经济认识的发展,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浅层本质到深层本质、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在对称的社会经济系统中,经济规律即是层次性的又是历时性的;创造规律、全息规律、系统规律、统计规律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从宇观到宏观到微观、从高层到低层的各个层次起主导作用的规律。随着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去的低层次的规律逐步转化为现在的高层次的规律。经济社会作为宇宙这一复杂系统的结构,是五度空间的具体化。对称经济学体系逻辑的形式简单性与内容复杂性是对称的。对称经济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使我们得以全方位地认识经济复杂系统的性质。对称经济学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所有经济现象。

  《对称经济学》,陈世清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0、12第二版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九):半吊子科学写的伪科学,这种东西出版社也出?

  陈世清这个人可以在百度百科上搜到,上面的信息都是他自己写的还给百度百科立了据保证说的是真的。。。。

  这些称号不知道怎么来的,这些理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被学界认可了。他号称“中国第一个拥有自己的哲学范式、经济学范式和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字太多我都绕不回来了)我琢磨着这个定位有点高了吧,可是要不是真的这怎么会被摆到百度百科里,而且这人这么多头衔也没有人站出来说什么,那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少见多怪了。

  那这个人真是个宝了,按这些理论,这些原理,“超越爱因斯坦”“给过去的经济学划上史前史的句号”“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局势”……这些对于大神来说完全就是小菜一碟了。

  中国再出几个像这样的人物我觉得就能让世界平步登天,跨进共产主义了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十):创立超越西方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学我们没有理由感到悲观

  创立超越西方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学,我们没有理由感到悲观——我国著名学者陈世清先生创立的“对称经济学”就是从中国人固有的对称思维方式出发建立起来的、从方法到内容都超越西方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学原创理论体系。   

  在思想的王国里不存在时空界限,每一个人都拥有上帝一般的权力。创新虽然是标新立异,但创新不能仅仅归结为标新立异。无论那一种创新都必须能自圆其说,是原有理论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并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真正的经济学原创理论不可证伪,能被证伪说明是伪科学而不是原创理论。用当代科学的标准来衡量,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走的实证道路,并不代表着经济学的科学化道路。现代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但经济学本身并不以西方经济学为源头。西方实证经济学是以西方特有的线性思维方式为其背景的,其本质与当代科学精神格格不入。线性科学精神以还原论为特征,从事物最小的单位——本原出发,逐渐演绎出其整体。就象固体物理需要建立在分子物理学的基础上一样,对社会总体的解释建立在个体人的基础之上,原本存在于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一定要从个体的偏好中寻求答案。这不是某一个西方的先哲拍脑门子的产物,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是历史的必经阶段。中国人的对称思维方式是整体论和还原论的统一。虽然作为中国国粹的中医理论中充满了气血、阴阳这些无法量化的概念,很难找到它的微观基础,但没有人能否定中医学的有效性,虽然它在西方人眼里不符合科学精神。所以,要建立一个以中国的对称思维模式为背景的经济理论体系很有出路——经济学通往科学之路并未被西方人所占据。创立超越西方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学,我们没有理由感到悲观——我国著名学者陈世清先生创立的“对称经济学”就是从中国人固有的对称思维方式出发建立起来的、从方法到内容都超越西方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学原创理论体系。面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无异于面对一个数学的海洋,在那些被精美的数学模型包装起来的理论大厦面前,人们很可能感到茫然,手足无措。在西方经济学理论面前,我们大可不必感到自卑,富丽堂皇的数学表象掩盖了其哲学底蕴的贫乏和思维方式的欠缺。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西方经济学是一个数学巨人和哲学侏儒的结合。当这个数学大厦的营造者为其精美的作品所陶醉时,他们也不知不觉中在其中迷失方向。不能说从亚当.斯密以来西方经济哲学没有任何发展,但这种发展却都不足以将西方经济学带向一个新的高度,换句话说,西方经济学近百年来除数学以外的成就,都没有发生于其哲学基础的至高点上。这是西方经济学面临危机的本质所在,同时也是上帝赐予我们中国人的良机。俗话说:当事者迷。在一定意义上,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容易看到西方经济学的这一致命弱点,因而也更具有一种把握全局与方向的可能性。果能如此,我们就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人间秋色一览无遗,世间万象尽收眼底。你会发现西方经济学不过如此,实在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我们有什么理由对它俯首称臣! 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大腕们正在忙于玩弄数学技巧,却忽略了对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对象——人的研究。现代经济学的微观理论作为所有经济学理论的核其内容和形式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唯一不变的是个体经济人追求效用极大化这一基本假定。然而,效用这一概念仅仅适用于描述一个孤立个人以其自身偏好为前提而规定了的一种单纯的个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他只代表着抽象的人与抽象的物之间的抽象的价值关系,本质上仅仅反映了人的一种抽象的自然属性,却完全不能反映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具体关系——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之间的关系。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转型与转轨,现代经济学要向当代经济学转化,我们面临空前的建立经济学原创理论、成为经济学巨人的机遇。要建立经济学原创理论、成为经济学巨人,首先要对当代经济理论的方法论背景有比较清醒的理解:为什么西方经济学经常会陷入“悖论”、 陷于“悖境”、有时还会陷进“囚徒困境”?走出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局限的当代经济学的方法论是什么?陈世清《对称经济学丛书》中的《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也许会帮我们解答这些问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