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读后感摘抄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本由戴维 米克洛维茨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38.50元,页数:2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用,特别是关于热思维控制的表格,每次我走不出去,填一下都能不同程度的转移注意力。搞得我都有信心了
●比较实用。
●从元月3日到14日断续看完,原本对这“钟摆病”就有些认识,也接触了一些人,但有些感受非当事人无从体会。如果人一定要生病,如果病能选择,我还是宁愿头痛。
●一本科学而不狗血的入门好书,提供的诊断和自疗建议很实用。我也是从此书才发现我不算bd…重点:详尽记录与总结,daily routine保持,规避药物酒精,发展维持社会支持;识别前驱症状;行为激活;认知重组;改善当下;
●感觉就叫你吃药,然而我还是一片迷茫,最近还疑似锂中毒了,,记录情绪的办法感觉挺不错的
●有帮助
●功德无量
《双相情感障碍》读后感(一):不错的指导手册
以直接面对患者的角度提出了很多问题,也针对性的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解决方案,相信会是患者和心理医生的好帮手。对于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给出了很好的见解,是以后从业的指导。
《双相情感障碍》读后感(二):笔记
双相的抑郁,常伴着躁狂行为遗留下来的负疚心理。 病因有三:遗传,生物化学,环境事件。双相不是性格缺陷,是一种病。 遗传,患者不可控。 生物化学,需药物控制,得双相的人接受自己得病这个事实比单相抑郁的人难很多,躁时的爽快会构成认知偏差而拒绝服药。 环境事件,这个,只引用书里的话:许多事件是不能避免的,双相可能使其中某些事件更容易发生,但这仍不意味着患者能完全控制事件的发生。 —————————— 全书摘录,了解双相兼学英文: http://book.douban.com/review/7491636/
《双相情感障碍》读后感(三):我的朋友是双相情感障碍
我有一个朋友,她是双相情感障碍。 很早在我知道这个病之前,就有其他人跟我讲她“有毒”。我不以为然,我只是想了解她,亲近她,把她当做很好的朋友。 总是捉摸不透,她时常的反应和作为。有时候她会突然跟我讲许多,又有时很久不搭理我。 我只是在断断续续的片段中,了解到她令人心痛的过去,第一次去查阅什么是PTSD,第一次去认真理解抑郁症。 本来只是想做不错的朋友,但可能是自己孤独太久,会把她偶尔突发对我好的行为误读,也心有更多的期待。 令人苦恼的循环是,每次当我决定疏离时候,她会找我倾诉。但我怀有更多希望的时候,她会完全不理会。 这也着实我抓狂,这本书是我问她自己该怎么做时,她推荐给我的。我是想更理解她,也希望能帮助她。读过之后发现她许多言语或行为,似乎和躁狂或抑郁对的上,一定程度上也能释然她的失约。 所爱隔山海,徒然遥寄一份思念与她吧。我该有自己的事做,她需要我的时候我在,这样就好吧。
《双相情感障碍》读后感(四):不行我要絮絮叨一下我的负能量
今天又重读了一下。还是没法给高分。我们对于真相知道得太少了。就是一个标签叫做bipolar,但亚型那么多、至今没有一个相对靠谱的生化指标(bio marker)、起因不明、诊断全靠医生临床经验瞎几把猜、量表都是主观测评。可能是最近这方面医学文献看太多了,看到一个瓶颈期就觉得非常沮丧,再返回来看当初这本指导手册就更沮丧(真是妈的啥都没说)人类对于真相知道得如此之少,整个人类对于这件事情的认知都是:只能按照“看起来是这个状况”来划分,来诊断你有没有bipolar(这他妈真的只是一个不确切的名字,顶多有个一型二型其他型),然后试一试这个药有没有用,那个有没有用。科学研究还靠谱些,拜日渐先进的fMRI技术所赐,人们终于窥见一斑大脑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其实对于bipolar,只能知道这个区域可能活跃一些,别的区域可能没有正常人活跃,重点是不同患病个体间有非常大的不同(不像隔壁人家阿兹海默症就是相对明确的脑内蛋白质不正常沉积)我们只能瞎猜,没啥定论,没啥明显规律。只能猜一猜运行机制但都非常不靠谱。
然后拜日渐大规模的医学统计与医疗档案所赐,发现与一些指标的确有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童年智商高的,尤其是verbal IQ高的得这玩意儿的风险高一些(我们此处是不是又容易自嗨了,所谓天才和疯子只隔一线,诗人都有病啥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情况(尤其是带并发症的bipolar患者)智商是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
最近看了这么多神经科学文献,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解决了啥问题。(其他的有趣的事情还是发现了一丢丢)我只想知道得清楚一些。但我们离真相还是很远。
我们也许只是把一些觉得不那么正常的东西贴了个标签统一存放好,叫做躁郁症。只是方便我们分门别类地统一存放好。
最近实在是太窝心了。我自己怎么可能禁不住不去想。
可这玩意儿是不能和绝大多数人讨论的。一是人们对精神疾病(我的天我真不喜欢这个词)都避而远之能不谈就不谈。二是我真的说不清这是啥。有还是没有。去看那些所谓过来人写的东西,绝大多数是那些整天嚷嚷自己“得了这个病”的人写的,看他们写的文字就让我非常不舒服,这些人真是太他妈把自己当回事了。太他妈把自己的感受当回事了。讲述自己病情发作的语气简直是如数家珍。像是哪部讽刺小说里面总是提到“我的肠子有问题”的傻逼老头子。
头疼。算了。没啥好计较的。
行吧。所有的一切。都行。都尽管冲着我来吧。
《双相情感障碍》读后感(五):小结
双相障碍诊断困难的地方在于,人们对正常和异常的评价标准不同,并且也很难判断异常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疾病还是外部环境的影响,抑或是个人性格使然。
一、什么是双相障碍
1.双相障碍的关键特征是极端的心境波动,从躁狂的高峰跌到重度抑郁的低谷,在躁狂和抑郁之间来回波动。
2.双相障碍发作的个人体验会表现在几个方面:
1)急转突变的心境状态:反复无常、忽高忽低
2)精力和活动水平的变化:引导比如吃饭、睡觉、性生活、运动等等行为的正常动机性驱动力的变化,在躁狂阶段变得强烈,在抑郁阶段变得微弱
3)思维和知觉方面的变化:躁狂时可能思维活跃甚至混乱,想法跳跃甚至出现幻觉和错觉,抑郁时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
4)自杀的想法:常常出现在抑郁阶段
5)睡眠障碍:失眠或者贪睡
6)冲动的、自毁的或上瘾的行为:多在躁狂阶段出现
3.双相障碍的类型:
I型双相障碍,心境从极度抑郁转变为极度躁狂
II型双相障碍,心境从极度抑郁转变为轻躁狂
伴随有快速循环的双相障碍:来回波动
4.双相障碍的症状是成群出现的,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包括
前驱期:症状累积
活跃期:出现严重症状
恢复期:症状消退但并未完全消失
5.如何看待双相障碍
家人朋友关注行为,医生关注症状,自己关注体验和想法
二、双相障碍从何而来
1)遗传性:双相障碍的引发通常
2)生物化学失调
3)环境因素:重大的生活变化、睡眠周期、人际关系
4)重大的生活变化
脆弱性,潜在的生物化学紊乱,包括遗传和生物,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当应激源达到一定程度时会激活。
双相障碍的循环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压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压力对疾病的影响:发作的时间、发作的类型、相关的紧张事件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支持你的朋友或家人的帮助、自我管理技巧
认知重组:识别负面思维、挑战负面思维
双相障碍的两种抑郁症:
1.经典屡发性:躁狂发作之后形成,心境状态逐渐逐渐下降
2.双重抑郁症:常年持续的轻微抑郁状态,然后形成严重的抑郁发作
解决手段:
1.列出前驱征兆:心境、活动和精力水平的变化、思维方面的变化、睡眠的变化
要学会从每次的发作中找到规律,总结出抑郁的前驱征兆,找出那些触发发作的刺激因子,制定策略,在疾病进一步恶化前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减少
2.行为激活法:多和社会和自然接触,找出能让自己愉快的事情,安排每天做一到两件,量力而行。
3.认知重组:识别负面思维、挑战负面思维
发作后改善家庭关系的方法:
1.教育家人:介绍双相障碍是什么,得病的原因(遗传、生物化学因素)、症状是什么、治疗手段
沟通技巧:
1.积极聆听
1)看着说话者
2)留意他或她所说的内容
3)对他或她点头或说“嗯,嗯”
4)提出澄清性问题
5)复述所听到的内容
2.正面请求改变
1)注视着你的家人
2)确切地说出你想让他或她做些什么
3)将你对它的感受告诉对方
4)使用如下措辞
我希望你去......
如果你……,我将非常感谢
您……的方式帮助我,对我非常重要
3.问题解决,耐心,多练习,循序渐进,遇到情绪不对的时候尽量先暂时冷静一会
第一步,界定问题是什么。交谈和倾听,提出问题,并获得每一个人的观点。
第二步,列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并非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暂时 不评估优劣
第三步,讨论每种解决方案的优劣势
第四步,选择最佳的一种或组合
第五步,计划如何实施,设定实施的日期,列出谁将做什么事情,需要什么资源
第六步,实施并赞美对方付诸的努力
第七步,返回第一步看看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如果没有,就重新界定问题
关于如何应对工作:
1.和上司协商,设法调整工作环境,比如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等
2.设定合适的期望
自杀预防:
1.消除伤害自己的手段
2.立即找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就诊
3.寻求核心圈(家人及朋友组成)的帮助:聆听你的痛苦、在紧急情况下确保你的安全、社交活动
4.检查活下去的理由:在情绪稳定的时候列出所有理由
5.改善当下的任务:宗教、自我放松、锻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