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法兰西物语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法兰西物语的读后感大全

2020-09-11 19:02: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法兰西物语的读后感大全

  《法兰西物语》是一本由[日] 永井荷风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2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法兰西物语》精选点评

  ●文风非常优美

  ●文字是好的,巴黎也是好的,可是我对这两样真心。真是不喜欢这样婆婆妈妈啰哩啰嗦男人,写得尽是男欢女爱表现得更是多愁善感,还自喻为东洋的“唐璜”。(9)

  ●近日收到,排队中

  ●很难得的在这个绵阴郁春天有着沐春风心情。一个星期了,因为阅读啊,脑子格清朗。此书阅完,却没有我中渴盼的好,即便笔下的法兰西风情万种,却因覆上了作者孤寂悲哀,总让我觉得晦暗并灰雾浓稠,而在这阴郁下又翻涌着一片情欲活色生香。整本书除了勾起我对法兰西的向往之外,不免有点责怪作者某些时候矫情,因为总让我想起自己的矫情,那些只不过是一个人可怜自恋。不过他笔下的细腻色彩的斑斓,还有冲着日本作家文学评论家佐藤春夫给予他的“给日本文学这只鸟以鸣声”的评价,还是值得一读,且作者心中对艺术崇拜甚得我意。若果不是在我读过《佩德罗.巴拉莫》后且心情愉悦情况下读的话或许会好点。它是一部失意人的悲哀呓语,而这呓语还是一百年前的。

  ●文字很美,不愧是美麗至上者,勾得我都想去法蘭西走走看看了。

  ●岁月记忆在荷风的指尖缓缓流淌,永无枯衰之势

  ●感官的法国,不只肉欲的美,晦暗又纯洁。向往和得不到。不存在放弃不放弃,也没有积极或者消极,只是还在。

  ●四星的文章,不尽人意翻译林少华的渣渣序文。。。作为荷风思想变迁研究资料

  ●相當溫柔,幾個晚上趴在床上讀完=)

  ●日本人淡淡的筆調,放下偏見就會覺得美。。。

  《法兰西物语》读后感(一):日式的欧洲情怀

  状巴黎之秋倒是很有日式的空寂悲凉,不过仍然有着欧式风情的状阔,除此之外倒没有太多的痕迹显示作者的东方背景,即,未曾有任何文化冲突感觉描写,如谷崎润一郎常常心心念念,永井荷风仿佛很自然地“欧”着。

  街景的描写非常而画面

  纪实虚构小说并存,倒是不错表达方式

  即使写与法国女子的肉欲苟且,也能带出日式的入骨悲凉。叹!

  《法兰西物语》读后感(二):崇洋媚外已经达到这一步

  物语在日本指的是故事意思,之前查《源氏物语》的时候才知道。作者写的是法兰西的故事,准确的是在法兰西作者经历和听闻的故事,用细腻的文字记录来自己的所思所想,虽然观察的很仔细写的很有感情,但是这些写出来的事物和感情确是带有氤氲的感觉,作者也一直强调巴黎和里昂、甚至是伦敦,空气中始终有雾气,这样的物、这样的环境势必会对作者的心境产生十足的影响,而东洋人有对物有实足情结,所以产生了这本书的文字。 拿到书时我感觉很精美,里面有许多插图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形式出现在书里面,到书最后发现还有一本姊妹篇叫《美利坚物语》,就想把那本也买来,可是网上一搜,已经绝版了,只有高价的二手书,就没能如愿。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像《围城》里的方鸿渐,可能是那时候的整个世界氛围所致,黄种人整个对西洋盲目的崇拜导致,作者一直表达着对法国的热爱,而对自己的国在书中最高的评价也只是:“那个战胜俄国,年号为明治的国家”,在即将到达日本时反而表达着对自己曾经排斥的美利坚的眷恋。 而在书中所写,更多的是对作者到达不同地方对当地女人的热爱,没有感到对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有更多的描写,作者可能需要在外国女人身上弥补自己的心理缺陷,甚至国家也是这样。

  《法兰西物语》读后感(三):旅人荷风

  荷风是从美利坚渡过大西洋来到的法兰西,这一他理想中的乐土。从书的序言介绍以及一些篇目来看,荷风对法兰西的喜爱的确到了一定程度,其最明显表现是在《挥别巴黎》一文中,对于不得不离开这一梦想中的乐土而返回在他眼中污秽落后的故土日本,荷风已是无奈愁苦到了极致。从现代的眼光来看,荷风想必绝对算是“日奸”了吧。村上春树因其对“日本性”的一定排斥而使其作品拥有了“世界性”,而永井荷风否定的不是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特点,而甚至是“日本”这一存在本身。

  有人认为本书的翻译有问题,荷风文字的古典美、日本美(讽刺的是荷风对日本如此嫌弃,其文字却被认为是日本美的上佳代表),在汉译本中几乎消失殆尽,以至于在一些篇目如最后一篇中,呈现出来的全无日本式的含蓄,而是赤裸裸的欲望展现。虽说荷风的美至于颓废,但其作为日本人,作为明治时期的日本人也应不至于此。

  永井因自己的高贵出身和宽裕家境而自傲,又因身在异国终无法摆脱疏离感而苦恼,这也是他的宿命吧。其所表现出的对西方文明的过分向往,是否也可以看做明治时代日本人的一种自卑呢?文中多次出现觥筹交错,夜晚的街灯,放荡的浪子,寂静后的失落感,这些意象则都可看做代表了“旅人”心态——这一日本文学中长盛不衰的主旨。嫌弃故土的永井荷风,最终却在其文字中体现了日本文学之美,不得不说,又是“旅人”赐予的共通感。

  《法兰西物语》读后感(四):沉醉不知归路

  作者在序里说这书中收录了短篇小说、行记、漫游录等,是为了纪念在法期间的印象所留下的。正因为此,读着读着,你就分不清哪些是真的游记,哪些是虚构的小说了~

  本来开篇去往法国的船上及刚登陆法国的文字,予人以真实的感受,拿来做导游文字也无不可。但随着一篇篇文字的展开,氤氲氛围产生了,一种意向中的法国冉冉立起~连作者都迷失了,迷失在自己的心理感受中,迷失在强烈的唯美印象中。

  他感受,他创造,最致命的是他进入,由真情景进入到虚构的情境中~至此,永井荷风已不辨自家为谁;他也不愿去辨别,因为他只愿沉醉在这温柔乡般的法兰西中。谁若拉他出来,他便掬泪锥心,恨不得就此死在那里。

  书中有一短篇小说《云》,小40页的样子,描写一个浪荡子由美及英,继而到法国与多位女子的情感瓜葛,其游历过程与作者本人很是相似。你真的很难分出哪里是荷风心猿,哪里是荷风意马。其实作者本人也恨不得就是那小说中的主人公,抑或已把他当成了自己,一任放纵恣肆地耽于温柔与美的遐想。

  唯美,就得放弃“美”以外的东西。真心的追随美,无论是美景、美女还是浪漫的情调,代价是高昂的~抛却虚假,难;忘了俗世烟火,更难;社会责任与义务像隐形绳索一样,对于他们的捆缚尤其紧至心髓。因此,真正的唯美主义者,都不被世人理解,也不在乎世人的青眼红眼;他们只有一条颓废和堕落的路可走~

  也许,颓废和堕落就是他们(诸篇文字中不辨荷风者之荷风)所追求和欣享的。但这是一条不归路,最终只有归于虚无~《云》的结局处,“荷风”累了,茫然不知所以,就连以自杀来痛诀一切丑假鄙俗都觉得麻烦了~他静静地躺在河堤上,脑海中浮现上来的想法没有色彩、没有力量、既厌恶又冷酷~

  另:书中插图蛮有趣味~简拙中透着漠然,与繁花锦饰过后忧伤怅惘的文字相映,其意远长~

  《法兰西物语》读后感(五):你的哀伤清风化雨,我的悲愁滥流成泥

  你的哀伤清风化雨,我的悲愁滥流成泥

  ——读永井荷风《法兰西物语》之感

  试过在清晨或是傍晚,听着安静的音乐,坐在某幢楼的屋顶上,读一种能使你整个人完全沉浸于其中的文字么?那时的阳光温柔而不刺眼,打在纸页上,随着音乐一起晕染开来,逐渐弥漫成一片还未定格的画面,文字就在其中,幻化为一股唯美灵动的风,演绎着作者笔端那头,刚刚发生的故事;或者正在诉说,那个人心中久久无法释怀的独语……

  一个喜欢传达感觉的人,更喜欢寻找感觉。因而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漫无目的地去寻找一种感觉。感觉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但它常常会在所经之地留下些许不易为人察觉的痕迹。一开始你会觉得无从下手,但是寻得久了,就会慢慢熟悉它的路径,也会慢慢熟悉会在什么地方,留下什么痕迹,很多时候,这连它自己都未必会悉数尽知。譬如天空中挡住阳光的云朵一角;譬如秋风吹落叶子上的一粒露滴;譬如夜晚路灯没有照透的黑暗一隅;又譬如,独旅异乡极致伤感的一笔动人文字。

  正是这一笔文字,我依着它们所描绘出的一幅幅画面摸索,找到了另一个与我相似的人:同样是自己一个人,用一个人的笔触,传递着一个人的感觉。当然,他也在寻找。我很庆幸。而他,在我头顶上空的天国里如若知道,也应是十分欢愉。可能唯感到一遗憾的是:我们相隔的距离,是两种不同维度上的双重距离。虽然我们并不是无法沟通,但却不能尽兴。

  尝试着用仅有的再创造文本(因读到的是译文的缘故)维系着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有很大一段距离的对话,尽管文字这边的我与笔端那头的他,都不曾谋面,也未闻其声,更不会相识,可却未必不能相知。此时此地的我读着那时那地的他,借由文本之上传达出的感觉,相互契合,在意境生发时,进行一次无我相忘的交心之谈。

  虽然运用的语言不同,又经他人译过,文字本身变了,但附在文字上的那种感觉、那种意味,却是无法随着时间、空间和语言的更变而被某种外界因素消解掉的。哪怕大半已经被埋于时光的尘埃之中,寻找感觉的人也会凭借其特有的敏感,把它重新发掘出来。细腻的语言遮不住哀愁,而当哀愁到达某一种极致,便化作一种难以言喻的至上的美。

  唯美,一种艺术上的纯粹。没有政治、没有宗教、没有哲学、没有科学,甚至没有道德、没有法律、没有伦理。在唯美的世界里,一切的一切就只有美。或者说,美就是一切的一切。不论是形而上的还是形而下的,兼收笔下,尽归于美。当一切都被一种唯美的色调覆盖以后,所有的个性完全泯灭,整个世界开始融化,渐渐露出洁白如初的画布,直至融化掉的液体全部滴落到调色板中,然后又按种种颜色的界定依次归类到每一个格子当中去。一切从头开始,手中拿着画笔,重新涂抹。其实,世界原本就是一幅画,有的人是画家,有的人是风景。

  其实,自己更倾向于把美当作一种感觉,把自身的感觉与美的感觉融汇到一起,然后在我身边的人中间,进行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传递。我不喜欢把它放在信仰的高度,总怀着一种万分敬仰的心情去仰视,是件很累人的事情,而且还无法轻易挪动,传递给别人。然而,有时候却又不得不放在那种高度,否则就会被置于被毁灭的边缘,它会轻而易举的被很多东西所侵袭、污染,继而吞没,不复出现。美很高尚,但这不代表它不脆弱。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太多耀眼的事物,把唯美那种温婉的光芒遮盖住了,若是不把它放在信仰的高度上,加以呵护,恐怕早已被人遗忘了。而唯美在当下这个文学信仰缺失的年代已然不过是一副空壳,一句口号,或者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偏激主义而已了,现世的浮躁与繁华正将单纯的唯美装扮成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异端。我承认唯美主义一直不甚主流且近乎于边缘,但到底还不至于如此卑微不堪,个人情绪化的哀愁、悲叹、落寞、孤独、清苦、颓废、惆怅、感伤,被不理解的人们斥责为故弄玄虚、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当艺术逐渐被架空,投机者向其中填进去的东西,将把它彻底解构,并且毫不吝惜地移作他用。

  一片喧嚣中,调色盘被打翻,笔被折断,画布被撕烂,唯美的画面被弄得支离破碎,颜色顺着画布边缘流下了,铺了一地,上面布满了污浊的鞋印和零乱的划痕。风景们肆无忌惮的站在一旁鄙视着、嘲笑着,而画家只好蹲在墙角,一言不发。待到无人问津的时候,一个人狼狈的站起来收拾残局,带着破败的声名与执着的信仰,开始四处流浪。

  永井荷风,你当初孤身一人的寂寞与惆怅,化作浪漫法兰西上空一阵清丽的风纷舞飞扬,又在寂静无人的深夜,凝成雨滴,悄悄落在罗纳河畔;而今天,同样的一种味道,顺着我的感觉奔涌而出,泛滥成灾,混合着画家房间中还未凝固的唯美,混成一团污泥流向漆黑肮脏的下水道中,随波逐流……

  永井荷风,原初只是在读周作人先生时,略约记得见过这个名字。当时只觉得这名字够风雅,仅此而已,过后便忘记了。可未料到,当把这本书的第一页翻开,读到了他的文字以后,竟篇篇如其名字一般,沉静之中透着一种他人无法企及也难以模仿的的荷风之美。

  可无奈两个时代,虽相隔仅有几十年,而知永井荷风其名者,现在怕是已经很少了,而读过其文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了。

  那时的你,哀伤之时独自呢喃,而后竟能清风化雨;而今的我,悲愁过后铺写满纸,却不过是滥流成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