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等待香港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等待香港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9-13 19:00: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等待香港经典读后感有感

  《等待香港》是一本由林奕华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0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等待香港》精选点评

  ●我好耐冇讀過咁令我著迷噶書,不過最後有點弱……但喺香港眞喺……哎

  ●好一些港人批评的文章~

  ●有一总是有二的。。。

  ●开始上林奕华

  ●明星八卦可以八得有诗意

  ●代沟深远了,讲的很多片子很多人都断层了,理解不了,不下去

  ●#读书笔记# 112 偶然读到 林忆莲外传,巴巴的买来书读,谁料这篇文字是如此跳脱。。。而我的邵氏无线知识如此缺乏。。。好在有林生的文字功夫打底。

  ●爱之深责之切吧。太专业了,很多看不懂,但真的很有思想,写的很认真。不禁想,如果内地也有这样的人就好了。个人偏好《胶纸》跟《张先生,你知道吗?》

  ●寥寥翻阅

  ●来福士季风站着读完的...

  《等待香港》读后感(一):港式文化才是最高档次的洗脑

  他不是我的故土,甚至是去年我才第一次踏足这个地方。但是在踏足之前,在我中这个城市已经跟我土生土长的城市一样熟悉亲切

  港剧港产片,粤语流行曲,一直被父辈诟病低级趣味营养,但谁也没办法抹杀他们对广东地区人们深刻影响想当年,你们不也抱着个收音机在徐小凤的顺流逆流旋律里轻舞慢摇吗?你们不也曾在为许文强和冯程程爱情扼腕痛惜吗?直至现在,每年的年三十,你们不也一早端坐到电视机前,将频道调到翡翠台,洗耳恭听苏民峰的新年运程吗?

  港式流行就是这么神奇喧闹庸俗,受了CCAV洗脑的人觉得他上不上档次,但他总能不知不觉渗入我们的生活缝隙里。因为,我们的生活本就如此。其实,这才是最高档次的洗脑。

  《等待香港》读后感(二):《等待香港:香港制造线上竞猜活动

  《等待香港:香港制造》将于9月7日起在各地陆续上市。为报答各位读者厚爱,现于豆瓣网发起内容竞猜活动,凡答对全部题目的前15位读者将获得出版社赠送的、林奕华亲笔签名的《等待香港:香港制造》一册,如全部答对者不满15位,则按正确率与参与先后次序递补。活动截止时间为9月8日。

  有奖竞猜

  1. 以下哪家电公司没有在《等待香港:香港制造》中作为直接描写评论对象出现

  A. 邵氏 B.华谊 C.嘉禾

  2. 以下哪位已故香港明星没有在《等待香港:香港制造》中出现:

  A. 张国荣 B.梅艳芳 C.沈殿霞 D.翁美玲

  3. 林奕华在《等待香港:香港制造》中,会专门写到以下哪位?

  A. 谢贤 B.谢霆锋 C.狄波拉 D.张柏芝

  4. 《等待香港:香港制造》中有一篇“是刘嘉玲,还是张曼玉?”,这篇文章如有副标题,应是

  A. ——谁是梁朝伟的最佳银幕伴侣? B. ——谁是“我”下一个想合作的女明星?

  C. ——谁是香港最后的女明星? D. ——谁更“王卫”?

  5. 亦舒和黄碧云,林奕华更认同的是

  A.亦舒 B.黄碧云

  《等待香港》读后感(三):缅怀之书

  书店里翻阅了香港制造,让我想起许多个香港女作家,亦舒小娴李碧华梁凤仪,女作家很容易把自己替代小说内,恍惚时会分裂为作者独白抢白愤懑的表达。沉溺在其中不可自拔。

  林奕华有几岁了,想必估计也够岁数喜于沉浸在回忆里。缅怀,这本书缅怀了许多熟悉的人和事,在或不在的,曾经的或现在的,都残留着的“逝去的那美好的时光”的味道。现实苍白,过去精彩绝伦。人喜欢在熟悉的喜爱的环境里寻找自己摆弄自我。与勇气无关,和习惯也无关。只是人就是这样的活着。

  林在这本书里对哥哥的回忆,我动容,MP4里刚好响起爱已成往事,那一刻,我回到了2003年的4月1日。那一日,我在TZ工作不到一年,坐在电脑前,饮泣,痛哭,抽泣,不舍,不舍,不舍。难以置信。现在的我听着MJ的Heal the World,死亡,无法避免却难以面对的现实。如果那里有扇门,起码会让人有点欣慰。

  那纵情一跳,产生了maybe,maybe,maybe,…… 你能收起悲伤,时间过去,你会发觉其实这些丝毫没有流逝。

  书里还录了一段张曼玉的旅行记录,我印象也深刻,尤其是机场安检时,美国对黄种人的特殊礼遇,心生怯怯。

  随意平淡自由的生活是理想的追求。也许到那时会发觉与现在没甚区别,但没到那时,欲望不灭。这样难免会在有时被人大扯 shut up。这个世界不存在平淡如菊到永远的人。自认为除外。EQ是没法去追求的,那是人为了自以为的世界制造出来的工具,如道德和法律。Perfect本是欲望的极致。你爱,你爱吧。

  自得其乐,未尝不是一种乐。只是一个选择,而已。

  那选择什么呢?

  Life is just life,yours,mine……

  《等待香港》读后感(四):非常林奕华

  港人爱港,林奕华算一个。小学起便在《南方都市报》副刊上读林奕华的文化评论,想来也十年有余,但直到拜读他的香港三部曲,我始明了他这个香港人对故土情浓如此,与文化纠葛至深。不熟悉戏剧的人对林奕华的印象怕停留在“文化人”三字上,想必直到舞台剧《贾宝玉》红遍大中华,林导的形象才丰满起来。

  林奕华十四岁开始写香港艺人,不仅文技熟稔,对文化观察入微敏锐,更因和明星们私交甚好而给了人旁的视角。他的文字随性随心,看似散漫无章,实真诚不造作。人说艺术家是造梦,我说艺术家是造现实,因为无论笔下,画中,还是影像里,有多少个艺术家,现实就有多少个卖相。

  林奕华首先是个讲故事的人。开篇,舒琪对林说:“阁下以后靠写明星文章为生好了。”是赞誉,好像也讥讽他拍了太多马屁。其实整本书看下来,想必林导对香港文化实情之深恨之切,时而情意绵绵,时而毒舌犀利,有褒有贬,不一而足。

  我喜欢《玛姬的故事》,讲的是张曼玉Maggie。那才不是镁光灯下高贵冷艳的张小姐。她爱一个人旅行,喜欢交比自己小的男朋友。林奕华因短片《两个女人一个靓一个不靓》认识玛姬,之后康城影展,柏林影展,渐渐交熟。他们合写一篇《有关旅行的A to Z》。说到字母P,玛姬写道“P-photographs.我不拍风景照片的。嫌相机太重。在一个风景面前,我会站很久很久,那张照片便在我的脑里入了册。”张曼玉也可以这么邻家女孩的。

  一个人与一座城“厮磨”了几十年,从天真稚童到鹤发苍颜(当然还没那么老),又有多少恩恩怨怨,不可能独善其身。因而他从来不独立看待一个明星,一个娱乐事件,而是把它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和批判。其实纽约也好,巴黎也罢,亦或是北京台北,一座城市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态,也适合不同的人。而香港,我喜欢说她“波西米亚”,以其亚文化之多,之包容,之与主流的对抗,给了非主流生存空间,因此有了更多“厮磨”的可能。这也是香港人写书有趣的地方。

  《等待香港》读后感(五):內心憧憬光明就不會懼怕黑暗(我寫寫就偏題)

  林夕是我瞭解HONGKONG這個城市情深緣淺的窗口,而想要知道今日又有哪些明星八卦小道流言,則一定要看林奕華。林夕全部的精力用來寫詞了,寫的十分之深入骨髓,揪人心腸牽動,每個癡情男女均可從這些簡字臻言中找到共鳴。

  林奕華是林夕的2.0加強版,不過更為犀利直白,大概因為在港大和浸會大學做講師,十分接近當下年輕人的生活狀態。他對都市人物的心理把握也相當到位,話劇男人與女人系列就可見一斑,幾乎一年出一場的速度算是十分華麗了。而等待香港系列我說實話只看過這一本,我根本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偽文青,隨著逐年大齡我也實在不好意思再學90后作純情狀了,好歹也看看跟年紀相符的東西。

  扯遠了。。老實說林奕華的文筆不算上乘,我是個典型的外貌協會加形式主義,曾經年輕的時候只挑文字華美駢儷的書來看,現在想想真是貽害很久遠。。。

  我只是覺得,在世人看來香港社會的那種調調,那種quality很大程度上跟它長久以來的殖民地屬性有關,這并沒有貶低的意思,不列顛的治理模式還是很有優勢的,老式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歷了底層革命和戰後重組的年代后,整個社會煥發了第二春,連帶著民主制度也有完善。最近在看亦舒的傷城記,就是90年代初香港回歸前的社會寫照,其實內地在10年戰後療傷10年大躍進10年文革10年社會轉型直到進入90年代的經濟騰飛中,錯過了太多在這個國家東南角落里發生的事情了。而香港對大陸開放旅遊據我記憶也是回歸前後幾年的事。原先我并無意識到97對港人是有多大的意義,但當我看了阿飛正傳,以及後來的無間道系列,還有很多類似的影片及文字作品中多多少少都有所表現,才讓我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

  映像很深的是從上世紀初開始直到近些年,無論是懷才不遇抑或空有滿腹學識卻無法在體制下大展拳腳,或是有志難抒的人士,都紛紛投靠了香港這條本就狹小的漁船。

  香港是一個將銅臭和人文關懷平衡的恰到好處的wonderland,因此在這裡發生的一切都看似童話卻不是童話。1115上海高樓的火情發生后,網絡上某家內地媒體的一句話給我映像很深刻:(收到禁令后)現在大家均不敢報,只能指望香港的媒體還能掙扎一下。really?同樣作為媒體人大家皆有正義感與還原事實給公眾真相的職業道德,這樣下去誰還願意以此作為人生理想。

  因為心中早有民主與光明在,所以不怕將醜陋面示於人前,港人的世界觀其實特別簡單純粹,就像林達在历史深处的忧虑中說,它投下一片光明就帶來一片陰影,正是這樣他們需要很多信息,好的不好的,讓他們可以共存,至於究竟好與壞各人自有評價而無需遮掩。大概這就是爲什麽香港的八卦記者和八卦週刊猖狂如此多年卻無半條禁令,明星的一言一行多少也可反映這個社會的一個角落。

  這樣也好,不然少了劉嘉玲和梁朝偉的婚後生活和諧與否何時添丁作飯後甜點,我也沒什麽奔頭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