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舞读后感摘抄
《死亡之舞》是一本由海伦·麦克洛伊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推理很多
●麦克洛伊的第一部,也是我看她的第一部小说,水准之作,心理侦探初见威力,其中尤以对意识层次的划分,独到而不乏争议,还有很多学科的知识可以学到,表示钦佩!
●三星半
●已豆列。
●读完
●时尚名媛、减肥药,姑娘们千万不要迷恋这东西,否则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布局、铺垫都不错,可惜到了最后的解答有点让人失望。多条线索到了最后都是互无关系,纯粹是为了干扰读者的判断。看到黄金大家们让人过瘾的厚厚的最后解答,和这本短短两三页的解答比较,孰高孰低,一看便知。
关于那个名字的问题,唉,其实我初稿是一律翻为“凯瑟琳”,然后加英文注释的——凯瑟琳(Katherine)、凯瑟琳(Catherine),等等等等,凡此四种。然而,拿给身边几个人看的时候,他们都对我进行了鄙视,说满篇中文里冒出几个英文字母,十分扎眼,导致他们早早就猜到了结局。
然后呢,我就删掉了英文注释,可这么一看,就觉得对读者很不公平,因为无论英文怎么拼,中文都是“凯瑟琳”三个字,这让全书中最大的线索凭空消失了。
再然后,就成现在这样了。个人觉得对读者还算是比较公平,眼尖的人或许仍旧能从错别字中得到线索,眼拙的(例如我)也依然能有“原来如此”的恍然感。若是读者不喜欢这个处理方式的话,兄弟我只能说声对不起啦。。。老话怎么说的来着?水平有限,多多包涵。
《死亡之舞》读后感(三):【联合评测】《死亡之舞》——WilliamLai 评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7月第1版 评测员:WilliamLai
装帧(5/6)
吉林的封面真是越来越不错呀,彻底摆脱了小黑书的固定模式哈。封面好似卷轴,上有一只滴血的蝴蝶。为何放这幅图片意图不明,难道是蝴蝶要死了,死前跳一支舞?我认为还是放一瓶减肥药更好,而且销量也会节节高声(减肥女生以为是讲减肥的……)。不过颜色看上去不太搭调……有点突兀。标题四个打字也丑了点……
吉林社的营销策略似乎就是没什么营销策略,除了常规的背后几句赞词并没什么特别的。
翻译(7/8):
翻译很不错,流畅!读起来也算朗朗上口,信息表达的比较清楚。不错。
也许优美的翻译也得益于优美的原文。文字内容通顺,一波三折还时不时来点黑色幽默。章节划分很有特点,读起来毫无疲倦之感。不过对于人物的刻画并不太详细,亮点不多。不过随着案情推进,似乎开始变的无趣拖沓了点,不过不影响它作为一本可读性强的小说。
【诡计布局】23/30
诡计没什么亮点,当然“心理指纹”是一大特色,不过仅仅只是让读者尝个新鲜罢了,当看到结尾发现需要专业知识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失望了。“戏中戏”模式也同样是一大亮点。
【测评员感想】16/20
不知道这是不是国内首次出版海伦的推理,不过是我看的第一本海伦的,虽然诡计有部分稀缺不算完美,有的部分有些拖沓无趣。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一本值得期待的好书。期待海伦的后续!
【总分】16+27+23+16=82
《死亡之舞》读后感(四):论减肥药之危害
拿此书来宣传减肥药对人的危害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减肥药不仅可以让人以离奇的方式被毒死,还是引发仇恨的导火索,乖乖,减肥药不简单啊。要用减肥药减肥的女士们,来读读这本书吧,读完估计你会放弃药物减肥这个念头的。 开篇谜面之不可思议度,在古典推理中绝对排得进前几,大雪天,一女子在雪地里中暑死了,是的,你没看错,是中暑死的,而且死亡方式与减肥药有关。女子真实姓名很快被查出,但,此姓名之女却好好地活着,此女称自己是已死之女的表妹,被迫以此女之名存在,此女继母却说她是精神错乱的妄想,究竟谁的话才是真的?雪地里的女尸又到底是被谁所杀的呢?
以下涉及剧透与泄底,慎入:
登场人物简介: 凯蒂·乔斯林:雪地女尸的真实身份,曾为减肥药“娇美”做代言,后因服用过量“娇美”中毒死亡,因药物作用,尸体呈中暑死亡状态。 罗妲:凯蒂继母,凯蒂死后,为得到财产,让其表妹安假扮凯蒂,还谎称安就是凯蒂,只是其精神错乱了。 安:凯蒂表妹,凯蒂身体不适时在罗妲要求下,扮成凯蒂模样,参加凯蒂要出席的成人舞会,后因罗妲的私心加上凯蒂已死,罗妲扬言她就是凯蒂,还把她污蔑成精神错乱。 尼古拉斯·丹宁:有钱的老男人,军火商,凯蒂未婚夫。 埃德加:凯蒂舅舅。 米娜·哈根:乔斯林家女仆,拿走罗妲放在浴室里的“娇美”之人。 维克特琳:乔斯林家女仆。 帕斯奎尔:画师,被罗妲养着,吗啡成瘾。 菲利普(化名洛威尔):小报记者,曾与凯蒂相恋过。 格雷戈:乔斯林家管家。 凯龙:乔斯林家宠物狗。 谢尔盖:丹宁之父。 希特勒(化名):凯蒂舞会上闯空门的青年,其实就是想蹭饭的。 乔伊特太太:凶手,凯蒂社交秘书,因女儿被凯蒂代言的减肥药“娇美”害死,所以杀了凯蒂复仇。 亚契:总长。 福伊尔:探长。 拜佐尔:侦探。 朱尼泊:拜佐尔助手。 故事概述:(未完待续)
《死亡之舞》读后感(五):《死亡之舞》——独特的心理指纹分析法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7月第1版 评测员:hd612
【出版社工作】15/20
装帧(5/6):
封面设计秉承了吉林的JDC几本的风格。封面正中是一只滴血蝴蝶,因不明其意便向吉林社的私家侦探询问。结果设计此图是以滴血蝴蝶的飞舞来象征死亡之舞,细想之下,还是比较合理,只是这个色调与其后的卷轴不太协调。至于卷轴,个人臆测应该是为了契合书籍目录的“卷首异景”和“卷尾终景”。
宣传及营销(4/6):
这次吉林社的宣传一般,不过书背后的一段案情简介到是很能吸引读者。
翻译(6/8):
此书我个人认为翻译水品一般,还未达到洗练流畅。书中有几处译文过于直白,令人不知所云,应该采用意译为好,还有几个错字(包括一些儿化音的词语,读来感觉十分不顺)。这些都以私下与吉林社的私家侦探交流过了,在这就不一一列出。至于看到前几位一致评论翻译流畅,私以为是得益于McCloy的章节划分,每章信息量不大且扣题,估计是因为这个而给出流畅的评价。
【文字内容】26/30
此书语言简练,正如在翻译中提到的,章节划分十分合理,没有让人产生厌倦的情绪。全文基本平铺直叙,没有什么高潮(这个也是一个扣分的重要原因)。对于人物刻画的力度还显不够,就拿主人公来说,对于威灵医生的刻画我认为还是偏少了。全文主要描述许多支线,也反复强调了一些知识及理论。但是,读来却未有纷繁复杂之感,足见作者的功力。总而言之,此书还是十分有可读性的。顺便提下导读,导读十分详尽地介绍了McCloy,也提到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作者的考证态度也是十分令我钦佩的。
【诡计布局】25/30
此书诡计、布局个人认为一般,唯一亮点就是心理指纹。心理指纹十分独特,记得其中有段文字中间列出了8点或者说是9点心理疏忽,然后威灵医生对此进行一一分析,并且对于同一个疏忽做出了几种不同的猜测。读到此处,确实折服了,心理指纹的分析听似荒谬,但解答确实十分合理。最后,威灵通过实证同样验证了其心理指纹理论的准确性。在我看来,McCloy此种心理解谜形式确实是在推理界独树一帜,可惜的是没有人能传承下去。此处还说下一个遗憾,“深雪之下埋藏一具滚烫尸体”这个谜面很吸引我,但解答确实是我有些失望,因为涉及到了专业性知识。但同时它也直指文中主旨所要阐述的社会性问题,所以在这里酌情扣些分数。
【测评员感想】17/20
此书作为McCloy的出道之作,确实是十分不错。其中提出的心理指纹、心理分析,还有核心线索多是一条生僻的知识等已经奠定了McCloy的自己特色。个人十分期待吉林社后两本《分足先生》和《犹在镜中》,看导读两者都是不可能犯罪。我很想看看面对不可能犯罪的威灵医生是如何用他自成一套的心理指纹分析法来解决难题的。但在这之前,不妨一读《死亡之舞》,因为它是一切后来延伸的源头,而且也体现McCloy的独特风格。
【总分】15+26+25+17=83